分享

孝廉读经网

 kingdame 2011-04-15

 禮記月令講記(全文)


 

   前 言

    聽這個課,必須平心靜氣往裡求,否則不得實益。方法是聖人定的,但吾的講法有不同處。
    這張講表所列的雖為禮記月令,但是我們為中國人,不知每月從那裡開始,隨著人云亦云也說「農曆」,這是不對的。但是不能跟人爭辯,因為他不懂,很難與他說什麼。從前人念禮記月令也沒有列這種表,這次你們必須仔細聽。從前人講書不費力,因為連農人也懂這個月令,種菜種五榖,那一種節氣種什麼東西都有一定,今日之下人都不懂。
    現今的現象,就像夜晚十一時、十二時,人們很疲倦,聽不進去,聽了就打瞌睡。以為西洋的東西無一不好,即使殺父母也好,以為仁義道德誤盡蒼生。你們縱使能知道這些,但是心裡不搖動嗎?中外之事能看六、七成,看明白就不得了。從前人讀書有悟性、記性之別,必須開悟性。
   佛家也主張必得悟,除淨土宗以外,其餘都必須悟,禪家不悟不許看經,因為愈看愈亂。淨宗念到一心,無非也是身口意三業清淨。閔子騫名損,「損」這個字很好,曾文正公有「求闕齋」。前日講華嚴時,說的一首偈子:「陰天落雨滿天星,啞巴說話聾子聽,三個和尚四面坐,不言不動念真經。」這都是真的,很多人以為是假的而不相信。

    河圖洛書

不能開頭就講月令,何謂「孟」?「春」何以指寅?從前人讀了易經之後纔講月令,你們沒聽過易經,就不好學。蓮社各聯體機構的旗子都是吾訂的,沒有一人來問是代表什麼意義,圖書館的旗子你們知道嗎?「河圖洛書」你們也沒人問,從前吾看招牌、春聯都會問。你們沒有學過易經,為你們講月令,你們不懂。那又何必講呢?所以吾先為你們說說河圖,洛書你自己去研究,河圖就是洛書。聖人教人的讀書法,現在人都不管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等等要緊在「思」,佛學聞思修,也重「思」,學而不思則罔,自己耽誤工夫,不思如何開悟?
    而今各處都有圖書,「河圖」等就是圖書館的根源,你們是學文的,不能不懂這個,非但如此,農工等各行各業,連老太婆在家也離不開河圖,這是一切的根源。連西洋的聲光化電也離不開這個,你們也離不開河圖,但是你不認識你自己,這裡只說是一切的根源。
    河圖洛書這由那裡來的?開始為O無極,然後變化兩儀,四象,八卦。學佛後都懂O,其實沒有O,不得已而以O代表,不必講就知道。太極裡頭什麼也沒有,這即是空,若沒有用O表示,說不上來,這就是要在無字句處讀書。有河圖洛書就不空,兩儀、四象等等都由此而來,孔子在易繫辭傳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繫辭傳,這是孔聖人起的稿。周易本來無字,只有圖畫,後來經孔子注說。河出馬,馬稱龍,八尺為龍,龍馬負圖,馬背上有河圖洛書這些紋路,什麼人見到而記載下來,就不知道了。因為從前沒歷史,縱使有歷史也不相信,只以為西洋的為好。繫辭傳說,是古代伏羲氏畫的,不僅吾不會,恐怕孔子見了也無法畫,這是要生而知之者,天生的聖人,吾至今還看不懂。
    河圖,有一個點占一位置,或二個點占一位置,一組有十個,排的位置都不一樣。雖有單數,雙數,檢查後卻一般均勻。整個河圖一共三層,三個圈圈,先從外圍說。從前沒有定東西等方向,後世才定方向,便於說話。
    北方六個圈一組,南方與之相對,七個圈一組。左方外圈是八個圈,右方外圈是九點圈。這四牆不一樣,那就動心了。河圖是北雙數、南單、東雙、西單,都不一樣。單稱奇,雙稱偶,單為陽,雙為陰,陰陽自古就有,但是人們不曉得。因為自古就有晝夜,但是人們不懂陰陽。
    再看第二層,中國蓋房子有三門,大門、二門、內宅門,河圖是北一,南二,左三,右四,也有不同。這是一二三四。外層則是六七八九,但念法不同,要依:北南東西的順序念。
    第三層只有一個五,內為五,外為十,五與十為第三層。為何五在當中?伏羲氏思考想過的,為什麼以五居中?因為五是「中一外四」,這是其他數的總象,所以五在中心點,到了五就是最上,最圓滿了,以五為尊,數字只有五,五是滿數。五的範圍,不能再加東西,外頭的十為雙數也不能加。
    依數說,先有一,一加一為二,再加一為三,加至五為滿數,(以本數到最終為五,才開始加,然後成後面的數),五就是到了數目的頭。但是有陰有陽,單五陽不行,有五陽就必須有五陰,再看「天數五」「地數五」底下的「配合」

(天數五)一三五七九         一二三四五

                    配合

(地數五)二四六八十         六七八九十

 五既是中心,只有五個數,而五是本位不能動,再於五上加一二三四五而成六七八九十。其實正數為:一二三四五,至於六七八九十為附帶的。河圖第一排為「一六」,則一陽一陰,乃至第三層的「五十」,也是一陽一陰,這是天數地數配合而成,所以算數為一切科學的根本。
    幼學瓊林說:「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人在天地之間,上有陽日月光明,下為地粗重污濁。依數算,陽都在天,陰都在地,天數五:一三五七九,地數五:二四六八十。雖是天地之數,但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依數的本位上,一二三四五就有陰有陽,附帶的數也是如此,分為天數地數就分為陰或陽。
    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河圖由中心出來。天數是五,地數也有中心,「五」「六」為天地之中心,合起來為十一數。但是數只有十,這天地合起來為十一,天地合(天地交)生出一,配合處的三八也是十一。天地合才有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千變萬化。河圖分出天數、地數,天地交合,才生出一,生出萬物。
    先把數字定出來之後,天數五,地數五,看這張河圖,就是有四面有中心,五的排列就是如此,以五數為中心,才生出天數五,地數五。
    天上原來沒有什麼,也沒有畫界線,三皇的伏羲氏以量天尺測量,為何用尺量?吾只是粗略的講,吾不會細講,吾的算數壞,算不清,他們講的度數,複雜極了,自己可以去看月令的注解。星星都有度,也只是說個大概而已。中國的月,有大閏小閏,三年小閏,五年大閏,有三十日、二十九日。西曆也有閏,有三十日、三十一日,也有數年才遇一次二十八日的。中醫把脈,人的氣脈長短都有不同,如今報上所發的議論都是無知妄作的人。
    台灣上空星星多,台灣二、三十年前晚上還是滿天星,在大陸天不陰時也是滿天星,無月亮時藉著星光也能走路。洋人將星星依四方分組,稱「星座」,大家知道有北斗星,洋人稱「大熊星」,中西都有,這是自然現象。
    九星合成一斗星,原來是九星,有二星較小,光透不出來,見了以為只有七星,所以定為七星,說九星人們不懂。這也是方便法,有正有權,目的是要令人聽懂,不能呆板。一方一組星,一邊一個星座,找出若干星為一星座。依北斗為準,都稱七個星,顯然的有七個,不顯露的包含在其中,不再起名字。
    這是四方四個星座,一邊七星,合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七星的名稱。所以吾都說「星期」,不說「禮拜」,為何說星期?房心為日月交合的地方,月亮繞地球一週或三十天,或二十八天,一月佔一字。除此之外尚有金木水火土五星,九個行星(加冥王、日、月),在天上定為星期。地下也天然分成五大洲五大洋,也說五,地球分五帶(熱帶等),中國在亞洲也分五,有五嶽,五行(金木水火土)。
    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地上也分上述等等,天地交合生動植礦物,天地人,人為天地之心。人的外貎為五官,你們知道為何稱五官?佛家也不離此,有眼耳鼻舌(口舌合為一)身,外官有五行,內臟也有五行,為心肝脾胃腎。離開這個就沒有中醫了,都是源本於此,都是從河圖所變。八卦、六十四卦千變萬化,也是由此變化。
    他人可欺,不能欺孔聖人,孔聖人注周易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可見易經這事的重要。我們沒有學易經,至少人格要保住,孔子學易經尚且說:「無大過」(尚有小過),何況我們!
    凡事都是成住壞空,辛亥革命,亥是革命,自然成功。大大小小的事物,陰中皆有陽,陽中皆有陰。一個小指頭就有陰陽,有兩重陰陽。學中醫若不讀中國書,就是荒唐,內經為醫家之祖,看十遍只懂七八分,就不敢看病了。
    金木水火土,地下有五行,天上的星星並不是人人可懂,近視就看不見,中庸說:「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有一位近視眼的老師說:「日月或有之,星辰不過有此一說而已。」以為「有此一說者」太多了,聖人也不勉強。從前戴眼鏡的人少,今日之下有近視眼的人都戴了,都是人造出來的。
    星星都有名稱,地下生五行,個中好手也懂天上的星星。看病的人,內經要緊為靈樞素問,現今洋人也想傳授針炙,但他們沒有讀易經,不懂天文,不能針灸。例如月亮自初一(朔),有上弦望、下弦晦,何時扎針?如何扎?吾曾教內經,也講不明白,知多少講多少。只念內經也不行,還沒念易經、禮記,不懂中國書。講內經,也不是一定的講法,有許多變化,例如現今的八卦為後天,伏羲為先天八卦。周易有先天、後天,依先天錯了,愈變愈糊塗。伏羲之前還沒有八卦,先生五行。
    依河圖的三圈說,都有裡有外,不論陰陽,內為種子,外為環境。佛家說因緣,種子只生不能長,不能成熟,所以必須有環境,比如豆子須種在地裡,水等環境才使它成熟。北方的種子為陽,環境為陰,故說「天一生,地六成」,一種環境配合而生,天一生水,先生水,中醫為女人治病,有「天癸」說,北方壬癸水,女子有癸水,男子也有天癸,其他人不信。月經與天癸不同,男子無月經,但有天癸,難道男子身體中只有陽無陰嗎?女子只有陰沒有陽嗎?身體中有人神,不懂人神所行,一針就死。
河圖:

 

(注)河圖變成生成:

北  天一生地六成(水)

南  地二生天七成(火)

東  天三生地八成(木)

西  地四生天九成(金)

中  天五生地十成(土)

 天一生,地六成,北方生水,有水就找對象,南方是陰裡陽外,什麼緣故呢?陰也是種子,陽也是環境,不可呆板,生下女子,就是女種所生,花草也是如此。火是天掉下來的,或是地生出來的,火山不是由地裡出來的嗎?所以說「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其餘類推,都有變化。
    古代也沒有東方西方的稱呼,所以起信論說:「依方故迷」,這個名詞一般人就查不出來。東方,三陽為種子,外有八陰,天三生地八成,成什麼?生木,什麼原故呢?春夏秋冬,春天生起東風,草木就發芽生長,所以說「東方生木」,實在不只是生木而已。
    西方,地為種。這必須先講後來的話,五行生剋,土生金,所以地為種。地四生天九成,地四為種,天九成,為什麼必須天?地不論如何好,若天沒有春夏秋冬四時就不生,所以必須配合,少了便不行。
    中央,天五生地十成,中心點以天為本位,天上一切陽氣蒸騰,天高地厚所以能成功。中央生土,萬物離不開土,佛家有「地藏菩薩」,一切萬物寶藏都由地發生,好壞都倒於地,壞也由地變化而成好。
    河圖都是圈圈,最早都是陰陽之氣變化,無一切東西。再看「月令簡圖」,人為萬物之靈,萬物靜觀皆自得,人與萬物都有關係,何況是人與人為同類,所以孔子講「大同」。現今雖提倡卻反其道而行,罵中國文化。天地人三才,人與天地一切都有關係。

   周易八卦 五行   

    以下再說出八卦來。周易是又容易又簡單,易繫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兩儀,天地也,易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注疏云:「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
    八卦:卦者掛也,懸掛物象以示於人,謂之卦。易繫辭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以上所講,是根本來源,多數人都不懂。不懂中國文化,愛國心就薄,因為不知國有何用,要如何愛?文化是國家的根本,一但根不能立了,風一吹便倒。今日之下,台灣才是真正中國文化所在,不論政治如何,這一個基地若沒了,以後就悔之晚矣。多數人不聽,吾也沒有政治權力,只有你們少數人肯聽。我們的民族是中華民族,若不懂中國事,就是數典忘祖,用麵包、威脅就可讓你投降了。真是人就要威武不能屈,即使死的很慘也不投降,利誘也不能動搖。如今就不行了,這很危險。學西學的人,只看報紙記載,所譯的多是胡說,擾亂人心。現在人不懂中國小說,只有忠孝之名而已,不要父母了,那孝從何而來?這真是危險。
    吾原不想說河圖、八卦這些道理,很費心。吾不依著書講,若依書講,你們是一句也不懂。吾講月令,因為你們不懂「時候」。月令二字,注文有千餘言,吾若講這些注子,你們就更不懂了。吾想一想以後,想著把圖畫出來,因為原有的圖,說了也費事,縱使講得淺,大家仍聽不懂,這要怨誰?國家的政府好,但是教育失敗到極處了,把人弄成木頭腦袋。今天中央報副刊有「祭祖」一篇,吾天天看副刊,就是上學,連小說也看,小說可以改吾的脾氣。沒有氣度見識,就寫不出這些小說,因為「言為心聲」。現今的哲學害人,從前奸盜邪淫的小說,都有含道,能正人心,維持社會。吾現在看副刊連載的「九扣連環」,再者每週看京戲,改正吾的字音。老師得自己求,自古能自求師者必定有成就,自以為自己行了就非失敗不可。
    吾以簡單法解說月令,至於月令的注解,你們自己可以看十三經注疏。河圖,孔聖人一輩子還弄不明白,我們是何許人也。吾變變方式說月令,必先懂得河圖。你們聽講心不可有成見,洋人絕不如中國人,吾人的祖先是什麼人?臺灣有三皇廟,就是我們的祖先,三位皇帝,以後是五帝,三皇五帝都是聖人,我們不僅是人,而且是聖人的後代。三皇首為天皇,在這之前就無書可考了。
    天皇伏羲氏是人?還是動物?為什麼要尊為「天皇」?古來有天有地,有日月星辰,但沒有文化,糊塗過日,最早時候連空氣也沒有,所以佛法有《放牛圖》,開首就畫個「O」,空空洞洞。中國算卦有太極圖「[」,這已經有形象了,在太極之前為「O」,稱太易,易者無形無象,說不出來。到太極有空氣了,稱太初,所以為什麼古人要說「初一」「初二」,因為才有空氣名「太初」。再往後,如今科學稱為元素。太初只有氣,無形象,再有形象稱作「太素」,這是形而下之學。今日之下都是學形而下之學,中國不懂太素嗎?
    中醫的把脈,至今只懂五十分之一。說五臟六腑(其是實六臟六腑),左、右手各別說,所說為腑?為臟?人身的胃,俗話說:「脾氣大」,胃脾是一陰一陽,都在當中。把脾胃脈,是脾跳?還是胃跳?如何辨明?吾能講,脾屬內,胃屬外,指梢往裡勾是脾,往外是胃,但把脈時卻把不出兩樣來,只會說不會辦。但是如今會說的還不多了,說這有什麼用?這還不到五十分之一,還有太素脈!把這個脈,還未下生的病都知道,而且知道他的富貴貧賤夭壽。這些科學家絕不信,如今才知道元素、電子、核子。空空洞洞的太素時,現出形象,有說是人,這人是聖人,沒有衣裳,穿樹葉,冬天披獸皮,晚上在樹上睡稱有巢氏,沒有屋、碗等等,有如禽獸空空洞洞,談不上文化。為什麼稱他是天皇?因為他有悟性,凡事必須先有悟性。看天地之事不一樣,忽然在洛河出一匹馬,馬身上有圖,所以為什麼稱「圖書館」,圖為開發文明的先兆,他一看就明白。
   「河圖」,看見單的「O」,太陽在南邊。從前人蓋房子都要找出光明,坐北朝南,從北邊往南看,先從近往遠處看,先看簡單再看複雜,再看對象,找對象。「河圖」往南看,只有這「O」一個。再看比「O」多,為「ll」,往左右再看,則見「OOO」,又多一個,再找對象為「llll」,又多一個,這「一二三四」都在四旁。再來是「OOOOO」五,五在當中,為什麼其餘的數不在當中,只有這個五在當中,其餘的數圍繞著它?古代未開化的野蠻民族都有領袖,禽獸也有領袖,如蜂王、蟻王,都在巢中央,其餘聽他指揮。所以唯有「五」在當中,其餘都在旁邊,看到五就知道他的尊貴,否則為什麼其餘的數要擁護它,尊貴就是頭子。頭就到了頭,沒有比它高的了,也就是說「一二三四五」就到了頭。遇到有比五多的數要如何?它比五大,為什麼不居中?既然不好,不是頭,那為什麼比他多?
    參禪你們不能學,淨土宗貴信,參禪必得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吾學禪八年,書也看不少,終日起疑,必得決疑以後才是悟,再來修證就成功了。
    還有比五多的數是什麼?原來是從北方開始,所以這個「六」也在北方,為什麼呢?原來並沒有六,是五加一而成六。舉一反三,五加二成七,五加三成八,五加四成九。這河圖原來就有的,但是大家不懂,他們先悟了一方面,然後悟出其他的來。這又出問題了,雖然五加一成六,這一三五七九,都是單數,六是雙數與他們不一樣,所以又想起來,再仰觀俯察,天地之間的道理。從前就有白天黑天,明天一亮,黑天就不見,為什麼不一樣?河圖的圈圈數也不一樣,日與月也不一樣,白天日從東出,日始終一樣沒有變。月有圓缺,十五的月亮一樣,過了十五就有兩樣。日為陽,月為陰,單為陽,雙為陰,考察動物植物都有兩樣,大的有大兩樣,小的有小兩樣,看如何長,如何開花、如何結子,從中悟出陰陽來,一切都有兩樣。
    古聖人就想出主意,萬物大的如天地,天是無量無邊,地也很大,天地也有陰陽。小的如一片葉子,也有陰面陽面。小動物也會生孩子,什麼原故?古聖人活的時間久,有的活到萬歲,太有經驗了,將天的冷熱、雨會合起來研究,發現沒有陰陽就不能生,有晴雨這植物便生得好,沒有陰陽就不生不長,陰陽重要極了。有伏羲氏,還有其他男女,他們也結婚生子,有陰陽才能生,他們有經驗閱歷,這不是一日學成的。
    月亮經過若干日,月亮就圓一次,但也有不圓的,可是相差無幾,假說三十天圓一次。太陽經過一黑天一白天為一日,太陽叫「日」,所以說是「一日」。月亮三十天轉一次,定為一個「月」。所以說有日有月。但是日月忽然天熱,忽然天冷,忽然月當頭,忽然月又不當頭,數一數這月圓有十二次,冷熱不相同,所以定為一年。
    一天也不一樣,早上涼,中午熱等等都不一樣。日出的方向也不一樣,落日也不一樣,在某處日出白天就長,在某處日出黑夜便長。所以伏羲氏手上拿量天尺及圓圖。地也有尺寸,天也有尺寸。爾雅、周禮都定有尺寸,洋人也定有尺寸。有論晝夜的長短,總之一白一黑,定十二個時辰,現今的二十四小時,這樣年、月、日、時就定下來了,春夏秋冬也定下來。伏犧發明「天、時、年」,所後人稱他為天皇。
    下雨刮風都和這有關係,吾幼年學二十八宿,刮風下雨都有,這是日常經驗。某一天,諸葛武侯出兵,命令要帶雨具,果然下雨。人們只知有皮鼓,武侯製銅鼓,就是為下雨時用的,所謂「諸葛銅鼓」,從前上過學都會。
    天皇之後為地皇神農氏,地上的草、五榖,什麼能養人,什麼會受毒,何者是藥,都是他發明的,我們不知報恩。天地人都有連繫關係,人看水在地下,但是從前有火山,也有出火的井,所以知道地會出火,火水都在地。地道敏樹,長樹木,礦物都稱金,也在地中。最大的天是氣,地是土,金木水火土都在地裡。金木水火土這五層,最大的是土,它在中央,離土就不行。萬物從土中生,地下必須定個方向,土在中。「中」是象形,中國字就是圖形,南方熱冒「火」,北方作「水」,東方長「木」,從北方開始。
    天數五,地數五,一三五七九是天數,二四六八十是地數。五與六,是天地交合所生的一。再生一二三四五,變成六七八九十,再生一二三四五,千變萬化。
    你們不可輕視這個,以為「一二三四五」誰人不知?實在說,若不講,人都不知。伏羲時,荒天荒地,空洞一片,無人解說,要自己研究,《綱鑑》記載那時的人活到近萬歲,原來讀時相信,上學後便不信。如今又相信了,因為佛法說劫有增減,由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後來再由八萬四千歲減至十歲,伏羲氏那是只活至中劫而已。
    用現今的話講古人之事,只可說「一二三四五」。有同學問說:「如今我們都是北在上而南在下,北上南下,為何河圖是北下南上?」東西南北是有文化之後才如此定的,我們在北半球,南方有日比較光明,所以辦事都是面朝南。北是「背」,背朝南。如今一樣是要找光明而朝南,這個變化已經很久了。一有領袖,就有長幼,自古中國蓋房屋都是坐北朝南,而且方方正正,在北方都是如此。南方因為水路多,就水而居所以房子有蓋不正的。古人「立竿見影」,見日影便知時辰。機關的方位更重要,所以說「南面王」,臣在家可以朝南,上朝都要北面。從前讀書都是「南窗下」,北窗下無陽光,寺廟也是坐北朝南。因太行山而分山東、山西,山東稱山左,因為坐北朝南,山西為山右,江東又稱江左。神像一中二陪,左邊為上首,右邊為外首,杜工部詩云:「海右此亭右,濟南名士多」,濟南在海的右邊,山的左邊。山名、地名都是如此,從前稱「右榜通知」,是就看榜的人而言,寫數字時說:「概列於左」。
    坐北朝南,先找最少的數,容易有對象。有順轉,有逆轉,找出「一」,再找對象,找到「二」,再找比他多的數。來知德的注是由一找二,由反時鐘方向找,找到五在中。皇帝叫「九五之尊」,再找比五多的,六又開頭,與「一」較近,再找為「七八九十」。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由單數開始。
    天數五,一三五七九,地數五,二四六八十。一二三四五是基本數,但是到了五,都加五,成了六七八九十。人在地,上有天,下有地,人在正中,天地人為三才。上為虛,下為實,中為半實半虛,這和佛家的空假中都有關係。單為陽在上為天,雙為陰在下為地。數有單數雙數,互相搭配,相互配合有距離,距離也是五,所以有天數五,地數五,這是在孔子所作的繫辭裡說的,是孔子所注。人自下生就上學,學無止境,至死纔不上學,你們必須思之思之。
   「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其中的數為「五」「六」,一陰一陽都在當中,一配合就生出「一」。「十一」十為滿數,一是另一單位,配合處的「三」與「八」也生一,生一就生萬物,愈配愈多。由此生八卦,演變為六十四卦,再推之無窮,天地的一切一切,都是陰陽的變化。
    以反時鐘方向轉找河圖時,定為五方。天上有星期:金木水火土日月 。八大行星,有金木水火土,加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木星在東,金星在西,太白金星,火星在南(熒惑),水星在北,土星在當中,天然就是如此。人的心肝脾肺腎五臟也是天然如此。地有五方,天有五星,人有五臟,這是總說,其實滿天都有星,地上有眾多萬物,也都可以分方向,不會錯亂,因為天地有一定的規矩。天純陽,地純陰,人半陽半陰。天地無序,就沒有四時,月令說,天時「春行夏令」,天下就大亂。地也如此,水中長出旱地的東西,地裡出現魚蝦,這就是地變。
    你們學佛求一心不亂,若現在無次序無規矩,種了亂因,將來想得一心的果,這是因果不符。從前的人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天地人都有次序。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現今會亂到如此,種因是在五十年前,一般人都不信。
    陰陽、五方數目必須記住,沒有陰陽不會變化,一切都有變化。天上的星宿難講,先說地下的五行。依伏羲氏說,地下五行為水火木金土,天然就有的,由何處而來?這是伏羲算出來的。北方有陽有陰,陽是天,天一,一是天上之氣。一分天氣,六分地質,他兩個集合起來。集合有主動,有被動。男女平等,陰陽調和,離開陰陽則萬物不生,陰陽都有主動。懂這個道理,願意生男就生男,願意生女就生女。天一為主動,天地生水,與地六一配合,生出水分來,天一地六生水,所以人稱「天癸」。為何北方生水?北屬陰,寒涼,現在講二個氫一個氧化成水。再者,日在南方,熱多,主動的是二,陰為種,陽為緣,生火,地火生火。地有二分力量,天有七分力量,就變出火來。東方屬木,木是植物,生長植物,東風解凍,春風生木,便生植物。陽三陰八生出植物。我們生活中主要是植物,從前中國人主要也是靠植物生活,天三地八生成植物。再者為西方,就是秋天,植物都藏起來,礦物由地下所生,礦物就是金,永遠在地中,故云:「土中生金」。植物都是往上生出來,地一「震」動就生出。礦物藏於地,到了秋天萬物收束,地四天九生金,是水火合生。
    土則無時不有,四方四隅,土在中而延伸到四隅。雖有水火木金,但是都在土的範圍。我們稱為黃種人,屬於土的尊貴。雖然東屬木,但還是在土的範圍。
    以上說了五方、陰陽、天地、五行。既有天地、五行、五方,大體就能明白。不論天上、地下,人身上一切一切,統統與五行一樣。天也分五方、五行,地也有五方、五行、陰陽,人也是如此。
    先就大者說,再說小者,大者為天地,天一分二,地一分二。人也是一分二,再分為四,再分為八,再分為十六,劈成萬也是五千陰五千陽。整個是陽,分開來就有陰有陽。如一男一女為一陰一陽,一個人也有陰陽,項上為陽,以下為陰,下半部也有變化,上陰、中半陰陽,下陰。整個人前為陰後為陽,為何原故?人也是動物,人僅占少數,其餘是動物,人的頭是頂著天,但是動物是背天腹朝地。人的手心是陰,手背是陽。依此例說,背是陽,前是陰,天地人萬物都是如此,都分為五,任何一條也都分五,必須有陰有陽,變化生成。所以萬事離不開五行,五行相生相剋,彼此相生,彼此相剋消滅。但是萬物生滅非斷非絕,什麼原故?因為五行互生,永遠相生,永遠相剋,隨生隨滅。
    學問必得自己求,多見多聞。有一次見聞,就開一次心胸。士貴器識,器量見識就增一次,再辦事就格外有一次辦法,絕不一樣。做了官便糊塗,康、梁只能作文,不能辦事,只是好書呆子。現今作描黑文章的人,中西都不通,所說是一知半解,只見一方面,未見其二,便發表文章。你們要想不上當,必須常聽明白,不能人講你就聽,也不知比較,你要自己作主。這樣過去之後,便增見識,再看事情,再來辦事,就不一樣。不可口是心非,言為心聲,必須一致。這一段很要緊。
    吾所講並未離開書,只是變變方法。推出原因,都是伏羲看圖而悟得的,他沒有說,是吾揣測、發表出來。你們必須學次序,否則如何一心不亂?要留心學這些次序,改變次序就不行:

    一、 從五向四方尋數得十。

    二、 先悟配數,後悟分數,分天地。

   三、 各數中間陰陽交而生一推無盡。

   四、 再推天地生五行,五行距五方。

   五、 五為尊,主中央,統一切。

   六、 萬物居各方,其方之性順之。

   七、 萬物皆分陰陽,皆生生不息。

    萬物皆屬五行,皆有生剋,皆非常非斷。

    五行生剋

    上次吾說出五行了,還沒有說出「五行生剋」,先看「五行相生表」。

 

因為天一生水,所以從水先說。後來夏曆自東開始,所以從東開始。吾說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是文王所作,一變萬事都變。「生」是生養。「成」是成就。水生木,木是植物,離水不能活,這是就大多數而說,或許有離水而能活者。因為天地生物不測,離水能活的植物只是少數,所以從多數說。木生火,火自地而出,火何以生?這要悟出來。人生活日久天長,天冷時,手互相摩,或摩頭等,自然發熱,摩擦生熱。這全在自己悟,舉一反三。後來鑽木取火,由冷而相摩悟出有火,懂得木生火,再研究還有沒有可以生火的東西。萬物土中生,石也能生火,所謂「電光石火」。你們不懂也不問,這如何有發明?吾十歲時沒有火柴,找火石,一塊鐵稱為火鏈,有一張紙稱火紙,火石、火鏈打出火星燒火紙。古代沒有火,都是生食,到燧人氏才懂得取火,才開始熟食。燒木柴,一直到今日,先燒木頭,再燒石炭,現今用瓦斯。天然的柴煤有它的好處,離不開煤。這是當領袖人的思想。如今有瓦斯、電,你若不往後想,就有倒霉的時候。你們不懂天道循環,夏熱到極處便到秋天,冬冷到極處就到春天,若發生戰亂,水火就斷,這是問題。
    吾輕視只會作文章的人,貴在能實行。火燒完變灰,灰是土,灰與土是一寒一熱。灰即是土,土生萬物。磺物在土中藏著,礦物以五金為本,土生金,金生什麼?這個很難。內地有一條金沙江,兩岸有人淘金,一天淘出集合如綠豆大,就是發大財。在沙中淘金,水就是山出來的。山更有金,往下淘發現五金。由金找水,由水找山。金生水,水再生木,循環永遠不斷,就是佛家說的非斷非常。水生木,水滅而木生,所以非常。但是水又生木,所以非斷。
    再看五行相剋,五行到達極處就消滅,也自水先說,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如斧砍木,木具都是鐵變化來的。木剋土,如一盆花,種了數年便滿盆生根。土剋水,又開始循環。
    中國的大小學問都含道,如禮記所說,祭祀擺的鐘鼎都有用意。如爵的「止飲」,爵是禮器,唯恐你失禮。又如「欹器」,告誡人滿招損。一切禮器都有道,有戒。
    物有動、植、礦,動物有情,礦物植物無情,本應一切不在乎,有情才懂孝悌忠信。古時候沒有這些名詞,是天然如此的天倫,例如雁、鴛鴦不異配,羊跪乳,牛舐犢,母狗被欺,小狗就起來攻擊,母雞護小雞,這都是天然如此的父慈子孝。今天的人,連礦物植物也不如。
    水剋火,火治不了水,但火生土,火又有兒子。土剋水,火生土。父母受傷,兒子來幫助,像土來剋水。孫子再來幫助,木再生火,子子孫孫相助,誰也滅不了。植物礦物尚且保存它的父母,無情之物尚且如此,何況是人類!不顧天倫者只在少數,不顧天倫連禽獸也不如,也不如無情物。天地有好生之德,張獻忠說:「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事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沒有空氣就完了,所以挨殺都是自招的,天地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大學〉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身修一切整齊,家必須齊,治國如治水。而平天下,只要平就好了,所謂「但去凡情,別無聖解」,無非就是平安而已。

圖變八卦

   「圖變八卦」,說得好就須記錄,這是文字的開始,由圖而生八卦。

伏羲八卦配河圖:

  

一三五七九都是單畫「|」,都是符號,二四六八十為雙畫「|」,也是符號,再來是由結繩而知事物。儒家禪宗都主張悟,你們必須自己去悟。
   這裡要先找單數,逆著找到一三五。先找天地,「乾三連」、「坤六斷」,先天八卦,找出天,再找出地,地二生火找二,二四成「坤六斷」,而且是乾坤相對,三陽外有陰,三陰外有陽。「乾坤坎離」是四五方向,「離中虛」、「坎中滿」,兩個單數,中間一個雙數,中間虛空不連。五七是二個陽數,中間是二,兩單中間為雙為離。離的對面是坎,與離相反,「坎中滿」六一,兩陰中間一個陽。
   再者「震仰盂」、「艮覆碗」,十二七是艮,七二十為震。「兌上缺」「巽下斷」,一五十是兌上缺,五一六是巽下斷。
   以上這些你們必須先研究,求開悟。
   「河圖生八卦總說」,原只畫出這個圖而已,因為恐怕你不懂,所以有「河圖生八卦分說」。東北全是陰數,西南全是陽數,都是陰陰陽陽,自始至終都是通道。
   學五行生剋,就要不能忘本。五行相生相剋循環圖如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剋
 因果循環
 
水生木
 水剋火
 火生土  土剋水
 
木生火
 火剋金
 金生水  水剋火
 
火生土
 金剋木
 木生火  火剋金
 
土生金
 木剋土
 土生金  金剋水
 
金生水
 土剋水
 水生木  木剋土
 

 由河圖變八卦,先說根本的八卦,再說後來的變化。八卦相生相剋,變化無窮,先說生。原來只有乾坤二卦,衍變畫出八卦,這八卦算是伏羲時有的字。看孔子所作的說卦,乾卦代表很多事物,一卦代表若干,可以推測一切。乾為天,坤為地,中為人。人也有陰陽,乾比老父,一家庭主家者有老父、老母,這是倫常,洋人不懂。
    不能只看現在,今日很多事已經西化,勉強令他由西化轉回到中國,已不可能,非得要落到最後,壞到極處,才能再出來。你們懂這個,再來學佛,就有另一味道。為了學佛法而為你們講論語,懂論語才懂佛法,懂佛法也才懂論語。日本從漢至今都奉行論語,明治維新學西洋科學,但是仍尊論語,而且日本和尚一律要念論語。(可以參見前數日的中央副刊)。吾見古人所用功夫,吾不敢講東西,所以自稱「不通」。
    乾比老父,坤比老母,還來必須有後代,中國人結婚是為了接繼香煙。論語孔子說孝道,要「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從前外國人入主中國,都是天然交換條件,以他族裡的東西換若干年的皇位而已,而他的土地也歸於中國。蒙古、西藏都不是中國土地,是自己送來的。如今我們自掘墳墓,不要中國文字,就沒有民族主義了。從前講血統,只要是非我族類,其心必殊。讀書多,自然不會亡國,所以吾講書與國家社會有大關係。
    畫卦要由下而上,下是根,萬物從土中生,所以在根本上畫|||為老母。古人好學,所生都不是普通人,凡自傲者半文錢不值,孔子尚且不自傲。這個卦就生頭一個男孩,|||為長子,震在東方。|||為次子。|||為少男。生孩子不能只生男的,|||為老父,今人說男女不平等,都是說半夜醉夢的話,中國本來就是男女平等,|||為大小姐、長女,|||為次女,|||為少女。一家有老父老母三男三女,孟子說「八口之家」就是由此而來。有了八口之家,才能千變萬化,子子孫孫永遠不斷,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而為無量無邊,但是一個統系。母狗不配自己所親生的孩子,天倫天然如此。

觀日出落

今說「觀日出落」。一有八卦,自己知道了,為別人要如何說?所以結繩而治,依繩來看八卦,也還沒有一天、一月、一年這些話,整個渾沌一片。為什麼要觀日出落?我們不覺悟,他們看日出日落,看著就不一樣,如何不一樣,就必須有個說法。太陽在東北出,很久之後漸往東出,再往東南出,到東南出太陽,他們就悟了。在三個地方出的太陽光明有三個樣,冷暖也有三個樣,例如早晨、中午、傍晚的光明,冷暖也不一樣。太陽落時,有時在西南,有時在西,有時在西北,不一樣。太陽叫「日」,一出一落稱為一日,指太陽而言。懂一日,對前後的事就悟了,日有前有後,五天就大不一樣,所以古人說:「量天尺」,其實就是看日影,五天變的度數為一大變,五日為一候。五天不但光線不同,冷熱也不同。

日月合觀

在此先講「日月合觀」,因為原來就是要日月合觀,因為怕大家聽不懂,所以先講日。在此雖分開列表,說時必須合起來講。
   吾人醉生夢死,連一日尚且不知,活了八十歲也是糊塗。後來禮記祭義有說:「日出於東,月生於西」,但是又說:月出於東山之上,其實月生於西,指它的光明,不是指月球,所以書經說:「哉生明」、「哉生魄」。天文、地理、人事都有時令,合天文時令為天時。月放光明時為初一,在西邊落下微微的光明,這是朔。中國人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前赤壁賦所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三十叫晦。「朔」是月逆,逆是倒過來,月轉一週又倒過來,所以說是「朔」。到了十五曰叫「望」,望者亡也,月亡而回來,月回來團圓了。望之後光漸減,到三十全無光,叫「晦」。晦時,月也放光明,雖在西邊,但是短時間就不見了。上弦,月如弓上弦,意思是像開弓,「開弓如滿月,箭去如流星」,所以從前圓背的人習武能拉滿弓。到正南而月圓,月光不一樣,落點也不一樣,與太陽正好相反。日在東北出時,月在東南出。夏曆五月是仲夏之時日當頭,十一月冬至是月當頭,夏至為日當頭。日在至中所以日長,日長所以月短。到月當頭時則日短,日出時間,至中午時間都不一樣。日當頭為夏至天氣熱,月當頭為冬至天氣冷。古人觀察後記下來,制訂了曆法。
   月有朔望晦,學任何學問,不能呆板,都有變化。每三候,月圓一次,也有時候月不圓,差一天的緣故,所以中國的月曆除三十日外,還有二十九日,至於三十一是日的不同。月陰日陽,熱時陽藏於地,冷時陽往外發生,發生至飽和點便往後退。中午十二時不算熱,下午二時才熱,夜晚三更不涼,到二點鐘才涼,錯綜變化。三年閏一月,不能只說陰,要陰陽合曆,才合乎中國的中道。
   伏羲用管子埋在地上,把灰置入管中,觀測陽氣。到時候,管中的灰飛起來,用高梁粒等測量。首先講的尺寸,就是以糧食粒做單位,這是伏羲氏的發明,此是天皇。再者為地皇,發明五榖藥物。再者為人皇,黃帝創造衣服、音樂。音樂就從管子而生的,後來在同一管子,按處不同,聲音就有不同。各種管子,有的到十二月就吹灰,有的還未吹灰。必須有恆心的觀察等待,等到十二月吹出灰。長期觀察,知道三年一閏,五年二閏,還有十二個月為一年,也有十三個月為一年的。
   一開頭發明的人不容易,吾曾悟一個道理,在醫學院教書,看內經,以為古注不好。自從有一點領悟,然後再思惟,才知道若不是有他人先舖路,吾如何能悟?從此平心靜氣,知道首創者大不容易。
   再回頭來講「觀日出落」中的「三候為一節」,每一節氣,連植物、動物都有變化,必須多時的觀察,觀察變化次序。三候一節,動植物都變,植物長什麼,動物就有候鳥、候蟲,五日一變化就有什麼鳥飛來,例如燕子春天往北飛,秋天往南飛,河水何時開冰出魚,這都有一定。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兩節有六個候。月有朔有望有晦,所以稱「月」。十二個月圓滿,就算一年。每年立春開頭時,葭管吹灰,現在是驚蟄,地氣一暖,動物各有它的感覺力,如狗嗅覺靈。
   日月合觀中,「五方定天干尺寸」,河圖的五為尊,天地也是以五為主體。周易雖有六爻,但以五為重要。例如乾卦第五爻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九五之尊。
   日月都是行到五處中央,退到五處中央,正是日月當頭時。
   天也是如此,滿天星星,地下有五方,天上也定有五方,四方與當中。與地下一樣,以土為中,天上最大的星星是土星。西洋也有金木水火土,日本則加上日月。東方也找出一顆星為木星,為歲星。西方為金星,南方為火星,北方為辰。滿天的星星不是只有五星,而是先找出這五星。所以必須再定天干,地支。
   甲乙等為天干,是定出天上的方位,地下、人間為什麼要說這些?因為天地人一氣的原故。東方從木星開始,甲乙的甲是首字,乙是次一字。木也分陰陽,甲是陽木,乙是陰木。丙丁也是如此,其餘類推,還另定有其他星的名稱。五星,是一個單位的星,還有眾星聯座為二十八宿,這並不是二十八個星,而是二十八個星座,若干星合而為一個名稱,才叫星座。
   東方有七個星座,西方、南方、北方也是如此,共二十八星座。比如在銀河左右有牽牛、織女星、牛郎星三個星座,織女星也有若干個星座,所以二十八宿,是四個方位有七個星座。這還不算,再者每次日月會合,月有光因日射的原故,看日月走的度數,在日月交合處稱為宮,所以日本學東方,一周七日為金木水火土日月。東方七星座為:角、亢、氏、房、心、尾、箕,角亢氏宿木金土,尾箕宿水火,各佔一個星座,房為日月相會的地方,七日一次。日月星都有聯座、宮。
   以下說北斗星,不在二十八宿內。

五方定天干尺寸

現在說「日月合觀」中的「五方定天干尺寸」。我們原來是要講月令,因為你們不懂,所以先講這些。你們連四季也弄不清楚,吾在台中三所大學任教,出與四季有關的試題,沒有答對的人。因為他們只知陽曆,不知夏曆,土耳其至今仍用他自己的曆法,山東濟南的西關,十分之三是回教人,也依他們的曆法過年。
   五方定天干尺寸,因河圖坐北朝南,所以吾等也以這個方位述說。這是先天河圖,因為那時沒有方位名稱,伏羲見河圖先定數字,以五為尊,根本數各加五,才有六七八九十。
   自古以來人有很多思想,就不能一致,人的思想皆有對有錯。若對錯各半就不得了,若聽任他錯誤就不行,所以必須找個標準。但是善知識一般人不認識,唯有英雄識英雄,還是有辦法,但看你信不信。我們有孔聖人,在伏羲氏之後,若沒有孔子,我們就不明白易經,因為沒有文字的原故,我們所念都是孔子的注解,沒有正文。彖曰、象曰,都是注解的小字,不是正文。但是我們也看不懂,必得有了孔子的繫辭才略略懂一點,但是還不能去卜卦,要等孔子的說卦,釋其所以然,才可以懂卦。
   吾從前念易經先念卦頭,「乾為天,天山遯,天地否」,仍然不懂,看了錯綜才明白,歧路之中又有歧路。天下事很複雜,千變萬化,易經完全是「變」。在天然的時候就變了,例如不懂消化系統,也能吃東西,也會走錯路。雖然不懂得,但是天然就有變化。
   既然五數很重要,古人認準五數,五為中央,由五生六七八九十。天一生水,天五生土,以土為尊,定出方向。
   聽月令,有四事很要緊,必須知道:一、五行,二、八卦,三、天干,四、地支,離開這四件事就不行。五行日用天長不能缺,任何學問都是一體萬用,若不如此,就不能眾緣合和。華嚴經講圓融無礙,萬物雖然彼此互相障礙,也能使它們無礙。例如水火既相妨礙,也是無礙,臺南的關子嶺就有水火同源。
   孔聖人對伏羲氏都知道,尚且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所以能對錯各半就不錯了,吾是十有九錯,唯一對的,那是以佛法為準。孔子所以為聖人,因為他都不為名利。凡為天下辦事都是傻子,否則世界就滅亡了。
   定住五行,這是地上的五行,雖然如此,但是在上的天及天地中的人,五行精神都是一以貫之,皆澈下澈上,這一點你們必須相信。天干是五行,地支也是五行,萬事都是如此。一條不明白,另說一條使人明白,例如吾教中醫的內經,一知半解,這是中醫基本之學,也講五行天地人,現今的中醫也不聽,因為他們沒有研究內經。心是火,腎為水,水火一南一北,相隔甚遠,但是水火必須結合,水氣往上升,火氣往下降,水火交構。土為尊,包括一切,火在土的範圍內,木水金也是如此。這就是一體萬用。
   看病,西醫注重肺,中醫重脾,脾為中土。心肝脾肺腎,都有脈,所把的脈都是假脈。真如本性無雜便是真,一羼雜便是假,把脈都把不出脈的真象,若真脈現形,就必須死。火心木肝金肺水腎,脾胃脈都參和其中,陰陽二氣必須平和,陰氣靜徐,陽氣動,水無氣吹就是死水,必須有陽氣活動。胃的陽氣運至五臟,來回交換,所以一臟有二十五陽,這就是萬法圓融。學佛會這些了,可以學文學武,用兵陣法,奇門都是這些學問。五行是徹上徹下,不可呆板,以為東方就是木,中央就是土,都是互相變化。
   先說天干,有東西南北,再定春夏秋冬,冷到極處漸漸暖就是春,暖到極夏至,太陽到一定的地處。日至當中後,太陽開始往南回歸,天天涼爽就是秋。涼到極處是冷便是冬,冷到最極的冬至,月在當中,太陽又回歸了。所以就自己身上感覺,定出春夏秋冬。漸暖時,定為甲乙、東方。為什麼稱為春?因為有木代表春的東西,春天草木才發芽。為什麼叫「甲乙」?要到黃帝才有字,植物有種子,皮包著,皮就是甲。乙是皮一被壓破,種子往外冒芽,後來才造「甲乙」二字。東邊的範圍很大,甲乙二字,不在當中。甲是陽木,乙是陰木,以下也是如此。中間為戊己,「戊」正音為「茂」,因為避漢帝的名諱所以改為「戊」,現在讀現在的音。
   再說地支。天干只有十字,而月亮轉十二週,所以有地支十二字,才有變化,六十年換一甲子。凡提筆寫歷史,都必須懂天文地理,因為史書都有天文志。佛曆至今原來是將近三千年,如今卻退了五百年,不懂曆法,妄作聰明。若用《眾聖點記》,六朝時傳來中國,算到今日將近三千年。論語有「譬如北辰」,中庸有「日月星辰繫焉」,若辰是北方空地處,要如何「繫」法?
   四季從春天開始,但是地支開頭是子,也由北面開始。它的對面為午,卯為東方的正東方,酉是正西方,子午是正北正南。子午是二陽,卯酉是二陰。東方始於寅,南方始於巳,西方始於申,北方始於亥。寅申、巳亥也是兩陰兩陽,木始於寅,木中於卯,木後於辰,初生、再中、後殘,到最後衰弱。
   寅卯各有三十天,辰十二天,還有十八天是土。雖到三月,按二十四節氣算,如 正月初一 生,若年前立春,就算是春天出生的人。若初五立春,那你仍是冬天出生的人,屬丑土,不是木。其次的火也是如此,未到十二天火,還有十八天土。但是還有一個特別處,冬至當天太陽就回歸,夏至時太陽不是當天回歸,夏天最熱是六月。因為依文王八卦,在西北起乾,西南為坤為老母,坤為地太遠,所以遲緩,夏至六七天後才回歸,所以六月的夏日為長夏。後十八日為土,它的本身又是土,例如醫生看病,必須會扎針,不會就是外行,這是一種學問,內科外科都是一樣,只是分開辦而已。
   甲乙中間安卯,甲前安寅,乙後安辰,到處都是滿滿。墨守一法不變是大錯誤,必須變得合法。天上的星,地上的樹木,都是滿滿。

觀星分界

以下說時令,往後再講,先講「觀星分界」,因為月令與星宿有關,日月有陰晴冷暖四時,所以必須說說。只說與月令有關的部分。
   開頭也是以五來說,有「五星單位」,天上先找五個星定四方,「五星」定在東南中西北,東為歲星,就木星,俗話云:今年犯太歲,就是指太歲星。這原來是好字,如今大家卻害怕。南方熒惑是火星,格外紅。中為鎮星,坐鎮中央是土星。西為太白星,是金星,「啟明」就是太白星,晚上在西北,清晨在東南。北為辰星,是水星。五星自己都有其獨立的性質,就是單位。
   其次是「眾星聯座」,除此五星以外,其餘星為星座,一星各有若干,星聯合起來稱為一星座,或多或少不一定。二十八宿是星座名,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後玄武(北)。如南京有「朱雀橋邊野草花」,往南門去找朱雀橋,前有莫愁湖,後為玄武湖,玄武在北方。又有北極閣,各省都有,也有真武廟,就是玄武廟,真武老爺,各省都有。有這個玄武廟就不出火災,因為水能降火的原故,所以有玄武門。真武必須有黑旗,上頭有七星,所謂「北斗七星高」,旗上的七星就是北斗七星,是元帥的旗子。這就是學真武老爺的七,用後三星來回就是指揮,元帥在中軍帳指揮。「北斗七星」指元帥旗,左手按寶劍,劍上安七星,就是由玄武來的。真武老爺按七星劍,披髮穿黑衣,右手握拳伸食指作真武訣。
   「北斗七星」就是說天上五星,北斗七星是否在其內?北斗的天樞不動,北辰也不動,北辰是否就是指天樞星?晉書、史記、宋的天文志說,與天樞無關。現今用西洋星名叫北極星,北極星與北斗星無關,北極星在北斗以北。皇上的紫禁城,因紫微垣星位在北斗七星的東北方,東八顆,西七顆,各成列,好似城牆護衛著北極星,所以所以稱皇宮為「紫禁」。北辰雖有星座,它是不動的,二十八宿圍繞它,連北斗也圍繞它。再有紫微、太微、天市星座,都圍繞它,北極在紫微圈裡,二十餘星都有名字。
   「日月相會」稱為星宮,日月出來遊行,如人相會須坐而喝茶,名叫宮,也有十二個名稱。甲乙等都有相會的地處,與二十八宿有關,七天會一次面,我們稱為星期。從前沒有「星期」這名稱,但是易經說:「七日來後」。房心、虛危、昴三星,下面都是日月交會的星宮,沒有星。
   再說「黃道十二宮」,指地球在軌道平面運行的地點,有十二個星座。
    你們學佛學儒都不能開悟,因為未思的緣故,一竅通則百通,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為什麼不再教?子貢云:「夫子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若孔子不懂天道,子貢何必如此說?孔子既然懂為何不說?佛不管你懂不懂都說,孔子不說。懂了才會聽話、說話、辦事,吾不是教你成為書呆子。
   上次講到「觀星分界」,今天再說說,先說「五星單位」,這不是指星座,另外還有聯座、星宮。廿八星宿都有尺寸度數,準不準不一定,因為伏羲氏時的量法還沒有尺寸,以後每一朝代又都不一定,例如現今的華里與公里就不一樣,不能呆板,萬事都有變化。
   天干十字,地支十二字,為何有十、十二的差別?十個字中有二字為東,一個字就是東的二分之一,但不能只用十,還須用十二來排。這與月令有何關係?夏天晝長夜短,冬天晝短夜長,因為日出日落不是一次,出自東北,落於西北,白晝就長。出自東南落自西南,就是晝短夜長。
   你們沒有想過這些事,吾講課不怕辛苦,你學後說話做事若仍不變樣,學等於不學,吾看中央日報就長學問。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以五為尊,先定這個五星,定住五方,一方找一個大星當代表,取名也不簡單,名實相符。現今說話、作文、做事都是名實不符,一點次序也沒有,這就是禮。
   學佛求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若無次序,亂因能得一果,那是名實不符,迷信如何成功?
   「五星單位」,與星期、年都有關係,比如你們上學,七日放一次假,七日就是一星期,所以日本的日曆也是以金木水火土日月,為什麼加「日月」?書經:「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書經前的易經說:「七日來復」。中醫講「來復」,來以後滿了又走,七日一次生滅,滅後再生,七日一次來復。人有陰陽二氣,洋人講電也有陰陽,人身上的陽氣七日勞苦必須休息,休息一天充足了再從頭。七天為大「來復」,一天是小「來復」,中醫說肝藏血,心白眼,腎瞳仁,眼皮是脾,晚上睡眠養血,肝養好了眼就好。現今學校學日本,日本五星加上日月,因為易經、書經都說七。二十八宿,東方七星座,星期那一日必為「房虛昴星」。
   「眾星聯座」,二十八宿分四星座: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宿也不是只有一星,也是由若干星合成,不但形像不一,名字也不一,各朝的命名也不同,例如「參商」指的是牛郎、織女各為二星。學詩能開悟性,不直說,使你學抽象,所以初學詩要先學對子,一字對、二字對,例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參出商落,所以參商不相見。心宿也叫商,也叫大火,名字、度數、軌道都不一樣,千變萬化,不許呆板。日月一星期一小會,有一定處所,在房虛昴星,還有大會,一年四季有四大會。
   論語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政治、官名、物產、天文等國家都必須有,沒有月令這些學問,從闕也可以。北辰在北斗的北方,也是星宿,有十五星為紫微座,北辰指當大皇帝,所以後來皇帝京城稱紫金城。紫微座以北還有仙后座(西洋名),日月右轉,星左轉。
   子在正北,半夜是一天的開始。中國分十二時辰,洋人分二十四小時,月圓十二次才接近繞日一週,所以必須有地支十二字。子丑寅為三正(音征),又名三統。這三正都有朝代取為正月的,誰領導就聽誰的叫做正朔,他的臣子叫「奉正朔」。夏朝建寅,商朝建丑(現今的夏曆十一月),周朝建子。現今稱的夏曆,就是建寅。孔子是周人,卻贊成「行夏之時」,因為建寅能四季分明。查查歷史,唯有秦始皇建亥,離三正,所謂:「亡秦者,胡也」,所以秦始皇要蓋萬里長城防北方胡人,他的兒子就叫「胡亥」。
   伏羲建寅,堯建丑,舜建子,唯有秦朝建亥,不久就滅亡。現今還未制訂禮樂,中庸說:「雖有其位,苟無其位德,不敢作禮樂也。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也。」中國為繼香煙而結婚,為民族傳承的原故。漢朝初年也沒有定禮樂,班超數十人就能平定西域十餘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寅,到清代一直是建寅。中國文化在亞洲,而洋曆並非公曆,回教曆也有陰陽合曆,西洋曆學回回曆而修改的,我們現今是奉誰的正朔?現今是奉西洋的正朔。讀書乃在懂理,辦事不懂理,如何有辦法愛國?

月令時令

以下講二十八宿,定月分。
   上次講北辰,有人不明白,所以再說。論語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北辰,北斗北辰,是指北斗北方紫微座中的辰星,在五星內的一星,在北方,代表水。紫微星座有十五星,此星不動,但是如地球有自轉,也帶著公轉,所以此星本身動否就不一定了。
   北斗指方向,大家有不了解的。先說天干、地支的方位,河圖是北下南上,因為從前一切荒渺,凡事先找光明,所以對著太陽光,從北往南說。伏羲一發現河圖,所畫的八卦一律不是現今的樣子,到周文王變成八卦,方向改了,為後天八卦,伏羲所畫的為先天八卦,但是並非有了後天卦就不要先天卦。吾為你們說月令,因為你們還不知春夏秋冬,中國自立國以來,就以「子丑寅」建立為三正,唯有秦始皇建「亥」。天干十字,地支十二字,必須使它綜錯複雜,一綜錯有六十次,起首是甲子,繼續下去最後是「六十換甲子」。每年都以天干地支相配,今年是壬戌年(狗年)。
   北在上是後天八卦,講義這張圖是據後天八卦畫。北方有三個地支:亥子丑,文王八卦是由西北起乾。半夜十二時是夜的開始,子時開始,中夜十二為子時,中午十二時為午時。天一生水,從「子」開頭,往「丑」轉。丑是土,辰、未、戌都屬於土,因為中央的「土」包括一切。年月日時都是以天干地支配合來計算,十二個月地支不變,天干隨地支變,但計算時以天干。所以有些萬年曆,第一次為甲子,第二次為丙子,以此類推。所謂的「八字」是指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二字,合起來為八字。「斗柄回寅」,北斗有招星、搖星,招搖星在北斗杓的尖端,正月時指「寅」,二月指「卯」。
   講月令為何要講二十八星宿?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天上星星,地上生長萬物,天上的星比較容易,所以先定天上的星,先定出金木水火土五單位星,為八大行星中的五個星。這個五星加上日月為七政,一週就是指這七字。凡有日月相合的地點,便是房虛昴星。定出星座,還算不準,因為月自行繞十二次,不能剛好繞地球一週,所以必須三年閏一月。一年日月有四次大會,有十二星宮。東方甲乙木,二十八星座,一方七個星座,七星座有六個空間,二個空間是一宮,一面是三宮,四面共有十二宮。
   到黃帝時定出六陰六陽,東方七星座為青龍,角、亢、氏、房、心、尾、箕。東方青龍,南方朱雀,中央麒麟,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吾所畫的圈與書上不同,書是中國書,四庫全書以前的字都是由上而下,由右而左。五帝二十八宿都是書,不能當圖看。周易「帝出乎震」,東方太昊蒼帝,日往南為火,中為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由東方。天地人,人舉出五帝,如太昊(伏羲)、炎帝(神農)。定出主中的,天看見,地也察明白了,天地各辦其事,人的事是什麼事?天道敏時,不能錯了時令,故杜工部詩云:「天時人事日相摧,冬至陽生春又來。」地道敏樹,人道敏政,人多而無秩序就亂,所以必須有政治,必須有領袖,找出古早的五人,東西南北中為五帝,天地人三者相配合。
   看二十八星宿,圖與表不同,這是表。若圖就必須依眼所見實況來講。由伏羲氏發明,依著太陽見光明,所以站在北對南方講話。
   二十八宿分四方,每方又分三格,共十二格,用地支分十二。四季自春開始,天干從甲起首,但是十二支從子開始,在北方,所以天一在北方為開始。
   先天八卦,要講對象,一對二,三對四,中央五,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六仍是天一,因為一加五滿數為六的原故。一、五都是陽,合而為陰,子定於正北,子有半陰半陽,午也是半陰半陽。子是夏曆十一月,丑是十二月,寅是正月,卯是二月,其餘類推。子丑寅自伏羲開始為三正,三個正月,正音征。正月為一年的開頭,天地人從此開始,仍以人為主。天道敏時,不論如何改,四季不會改,三春三夏三秋三冬,時節永遠不會變。人治理國家,中國的學問是天地人三才一貫,上有天,下有地,中為人。人只知如此,但不知責任。天如頭,地如足,須有心,人是天地的心。自己不拿自己當人,那天地也無法。地道敏樹,人道敏政,政者正也,大家一律規矩,人能補救一切,所以國家一成立,頭一個月叫正月。自伏羲開始,只有子丑寅三正,伏羲建寅,建立國家的首月在寅上。中國歷史從唐堯開始,其次為虞舜,其次為夏商周各朝代,所以書經始於堯典,講禪讓。遠古,時代短辦不了事,所以沒有著成歷史,只有堯舜二典,夏朝四百年長,所以有史。三代從夏開始,夏也建寅為正,商建丑為正月,周建子為正月,所以春秋時的年月,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到秦始皇建亥為正月,亥是革命之字,漢武帝改回建寅為正月,一直到辛亥才又革命改元。
   二十八宿,一方有七個星座,有六間,二間一個星宮,一方三個星宮,四方共十二宮,六個星座。天氣的冷暖,日月的長短,二十八宿、十二宮、五星都是記號,都有關係。日出日落都在二十八宿,日月相會在星宮,春小會一次,四季會四次,又七日來後,又會一次,所以七曜為七政,每逢有日月相會就是房虛昴星。古今名稱有異,所以一星也不同名稱,就是當時的譯名也有不同。
   以四季為始為主,十二月附在下面。天地之氣,就四季而言不變,若就月而言便可變,月可變而天地不變。如今興半個回回曆,以為是公曆。但是天地之氣仍不改,桂月是指八月,杏月是指二月,所謂「八月十五桂花香,行人往來馬蹄忙」,因為天地不改。我們的祖先伏羲氏是天皇,訂出:正月、二月、三月是春,四月、五月、六月是夏,七月、八月、九月是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是冬。十二月為臘月,意即打「獵」的獵,至此才田獵,春天「方長不折」不許打獵。四季不離五方,各方推出一人主持,東方春推太昊伏羲氏天皇,他開闢天,發明四時。夏為地皇,神農炎帝,嘗百草,辨別糧、菜、藥。據說神農氏為琉璃肚,可以試驗藥草。中央為軒轅黃帝,是人皇,才普遍文字,由倉頡造文字,如象形的??。西方少昊,北方顓頊。
   凡事不離陰陽,陰陽不測謂之神,「人」這個字就有陰陽。人自古以來有天性,學佛有性有情,性正而情誤,所以學佛到業盡情空便成功了。太上無情,但去凡情,別無聖解,可是凡夫都有情,必須發洩,言為聲,必須發聲,喜歡時就辦喜歡的事,怒氣時就亂鬧,悶不住便要說話。所以自古以來唱歌是自然的,例如古代的擊壤歌、卿雲歌,這是人之常情,像小鳥晨起也唱歌。黃帝能悟,教人會唱歌,但是唱時各人不一樣,所以想到要用十二管,在六律六呂上發生音樂。孟子云,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五音是宮商角徵羽。
   二十四節氣,也依四季,春天有三月,其餘季節相同,但是三個月的節氣都不一樣。五天為一個交節,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二個節氣為一個月。月有朔望,望必定月圓。為什麼叫孟仲季?孟,始也,以前沒有,現今才開始,例如長子長女是家庭的第一個,上無兄姐,無人幫忙,因為彼此相助者為兄弟姐妹。孟底下的「皿」,為什麼「皿」要緊?食的器皿很要緊。從前幼兒用木碗,木碗在兒身什麼事也不能做。其次是「仲」,常在中,孟仲季就是初中晚。非但時令如此,人也是如此,人生上壽一百二十歲,中壽為九十歲,六十曰壽,六十以下無壽。十歲為夭,二十而冠,三十而壯,三十為一世,四十為強,四十、五十、六十為中年。孟、仲、季都各有一段,五十為仲。五月端午,為半夏之時,人壽五十曰艾,半老了。六十曰貞,為貞壽,才是壽,七十曰稀。季字上有「禾」,下結「子」,就完了。所以有學問的人,看字就能警覺。秋收冬藏,藏於土。九十歲了,為什麼還說一百二十歲?因為冬季有三月,雖都藏於地,但是最後一個月就很少了。
   你們自下生到三十歲,很少能為社會辦事,能辦事的人到了三十歲,也就到飽和點了。凡是文才、武才,若少年有成者,都不能長壽。文如王、楊、盧、駱,武如岳武穆都不長壽,自古不許名將美人見白髮,所以求學第一要緊,辦事也要找中道。伯夷是聖之清者也,柳下惠是聖之和也,孔子是聖之時也,孔子學說就是「中」,中庸之道,過與不及都不行。子夏與子張過猶不及,能到達「中」就可以了。從前人創造物品,如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都發明自中國,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公輸子的木鳶,雖然是發明,也不使它太超過。西洋則往極路走,中國雖有發明最終也要讓三分。中國不須要共產黨,共黨是西洋人創立的,也不須要如大資本家托拉斯的商業,那是搶生意,到如今就是殺官劫庫。道光年間造雙銃槍,大家都反對,以為不仁道。因為盜亦有道,現今是共殺共死,不是共存共榮,所以不可做到至極,至極就會變質。
   二十四節氣,有四個「立」,「分、至」各二個,共八個正節氣。每一季有二,一開頭為立,再為「分」、或「至」。春當中有春分,秋也有秋分。因日回歸,所以夏、冬稱「至」。春分秋分時,晝夜平均,叫「分」。但夏至冬至時,南北日光不是一般的多,所以不說「分」。這八個節氣為正,還有二個為副節氣,立春之後可以不下雪,並非絕不下,所以為雨水,再來天就漸漸暖了。冬天一切動植物都藏叫蟄,雨水之後天漸暖,稱為「驚蟄」。夏至之後有小暑、大暑。立冬後,有小雪、大雪。冬至以後,有小寒、大寒。立秋後,天氣還熱,稱為處暑,處理暑熱,預備後來。之後露發白,之前不見露凝聚,這時露水凝聚所以稱白露。秋分後露冷,稱作寒露,露結為霜叫霜降。立夏之後,莊稼長叫小滿,糧食小小熟成了。其次是長芒叫芒種,春分之後為清明,再來是榖雨。
   一年依節氣分四季,不是依十二個月,不是說: 正月初一 為春天, 四月初一 為夏天,而是依二十四節氣。例如今年立春為 正月初三 ,所以 正月初一 或初二下生的人,合八字時你是冬天人,不是春天生的人。
  「四季屬五行表」,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屬木,東方天干甲乙都屬木,三月辰前十二日仍屬木,後十八日為土。到「季」時就殘缺了,人活到六十下壽就殘缺了,如掉牙齒,所以春天到季春便是殘缺,但還有十二日的木,季夏也是如此,以下類推。

一、乾坤交指為離坎。

二、巽兌易位,兌移至坎。

三、震艮易震移至離。

四、乾至艮,坤至巽。

你們若以為吾為你們講易經,就錯了,吾為你們說月令。因為你必得懂二十四節氣、四季,所以為你們講月令,只講一個月,其餘可以類推。為什麼還沒講月令呢?上來就講月令經文,你們更不懂。吾不如老農,你們連五穀也不知,如晉惠帝在荒年時說:「云何不食肉糜?」你們只要記住四季、二十四節氣就可以了,若要探究其中深意就不容易。易經是天書,有什麼用?算卦嗎?你們不會算卦,也不會說話,語無倫次。現今的白話文,吾斷不開句子,其實是語無倫次。這關係整個社會,是現今的果報,往前推四個月一樣,往後推也是如此。
   八卦有先天後天,現今的易經都是依後天八卦,為何要改變?吾要你們先看易經來知德注,你們看不懂吾是早知道的,只是要讓你們嘗嘗滋味,知道其中難處。
   易經功用,一體萬用,一切都離不開易經,武事也是如此,如孫武的兵法,奇門擺陣,武侯的八陣圖,休生杜死等等。人人會,但是只會正正方方的,變化的就不會了。萬法都不能執著,若以為必得如此辦又錯了,那所說的都是廢話。
   日月的出與落沒有定處,都有變化,很活。天干分布四方以及中央,中央又出四個角落,每一方地有三個地支,共十二個。春有三月,夏秋冬也是如此,從子為始,在正北(其實是北方的第二個月),應該是從亥為一年之首。亥子丑都在北方屬水,東方是寅卯辰,其他方以此類推。文王八卦始於東,因為國家建立先定年歲,都是以十二個月為一年,因為月圓十二次,所以中國是陰陽合曆。每一季有孟仲季三個月,季指未結束的字,孟是小孩才下生,還不能辦事,二十曰冠,三十曰壯。其次一個月曰仲,正當中。首月有立春,其次月有春分,是春季的正中,譬如四十曰強。年輕若妄作聰明,會迫害百姓,所以從前的文官沒有不帶鬍子的,怕年輕不懂事故人情。再來為季,季春為辰。有人說七十乃人生之始,實在是始於入土了。春天尚且如此,何況是其餘的季節,必須警覺,不可呆板。講書有時講文字,有時講道理,現今能講文學的已是高人,能講道理的甚少。吾為你們講道理,你們不懂,你們連字也不懂,如「卒」有象棋的卒,有一生事業成就曰卒,如何分別?一上來不能好好幹,後來便土埋半截了。國家也是如此,有初業、中業、末業。
   先有八卦,才有五行,再有星座,再看日月的出與落。古代夜行軍是依天上的星星辨別方位,斗轉就知方位。白畫依日,黃昏摸牆就知方位。
   先天八卦,乾在南,坤在北,離在東,坎在西,這四個為正位,東西南北四方為正位,正位不變。為什麼不變?乾「|||」倒過來仍是乾,「|||」坤也是如此,離坎也是如此。四角稱四隅,在邊座,它有變動,巽倒過來為兌,艮倒過來為震,反過來說也是如此。一卦分陰陽,有老父老母,長男長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交換,乾坤交合,乾為離,坤為坎,原來的離坎已有就去掉了。巽至兌,兌至巽,又轉至坎,震至艮,艮至震,震至離,乾至艮,坤至巽,這是文王所變的後天八卦,全在乾坤一交。現在所有用的,都是後天八卦。若講變卦揲箸,有觸類旁通,旁通是橫通,要在先天找,離先天易經不能變。
   但是這也不可執著,伏羲八卦根據什麼?什麼人看到?周易繫辭中,孔子說:「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畫八卦沒人看見,孔子也未見到。周室東遷,河圖洛書已經失落,所以有人說孔子未見,因為在論語,孔子說:「河不出圖,洛不出書」,所以當時不再見到了。
   那文王八卦由何而來?河圖洛書出現非只一次,文王八卦由何來?若沒有,那揲箸卜卦有何根據?左傳記載揲蓍都靈,文王造出先天八卦也靈,前漢時焦延壽善於占算陰陽八卦,他教京房說:「京房能得真傳,但不能善終」,中國首先注解易經為京房,用易經占國家的吉凶禍福,也是由他開端。原來由河圖洛書而有先天八卦,再為後天八卦,後由後天八卦,京房再為先天,再編河圖洛書,到後漢魏伯陽見了以後,又發明「參同契」專講易經,也畫圖。就像吾講經畫表,使大家明白就好了。參同契專講長壽、煉丹、成仙,現今的內經醫學,不會參同契不能學內經。煉丹打坐,必須安爐置鼎,如人頭為乾,腹為坤,東方日出為火,月出西太陰為水,水火構成煉丹,按時辰坐著觀想,內經治病全是這些。這四種全靠火候,按二十八星宿轉,最長九年,換髓換精,羽化成了仙。還有點穴法的武術,也是出於這個。道家出自魏伯陽,傳陳摶老祖,傳宋邵康節,周子學參同契,朱子學若干參同契,自稱道人,也煉丹打坐,都不成功。參同契至邵康節時,儒者不敢罵,都是門戶之見,只許學道,不許學佛。懂得就是發明,這是發明,都有用,呂純陽也是學此。月令簡圖中是後天八卦,萬物都包含其中。
   參同契是魏伯陽作,書中大多說坎離水火龍虎鉛汞的要點,為後世爐火煉丹的始祖。書名為什麼稱《參同契》?意即參同周易、黃老、爐火三家而歸於一,妙契大道。後蜀彭曉撰《周易參同契通真義》三卷,就是注解這本書的。參同契注解本,以此為最古,朱熹作《參同契考異》一卷,它的章次都是依此為本,朱熹書署名為「空同道士鄒訢」。
   自古以來,有學說就有羼雜,所以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王八卦由伏羲八卦而來,伏羲為什麼安八卦的位?孔子說:「明則變,變則化」,佛法也說「變」,說常說斷都是邪見。

月令本文

以下說月令本文。
  「孟春之月」,孟與文王八卦有關,子丑寅為三正,建寅第一個月,從東方開始,開首為孟。孟春之月是時令,這一篇是月令,西洋曆沒有月令,中國的月指月亮而言,月圓一次算一月,就三十日而言。孟春這是正月,吾只講正月,其餘的月分可以類推。自 正月初一 到 正月三十 為孟春之月,一天是一日。
   再來必須說日,「日在營室」,月是太陰,這是日。營室就是二十八宿的「室」星。室在北方,孟春之月在東方,為什麼二者不對?要注重「在」字,如活人白天動作,晚上睡時仍是活人,但不動作,「日在營室」是日藏著還未動作時,書經云:「寅賓出日」,未有動作所以仍在北方,但是五日一候。
   昏到晚上,「昏參中」,「參」星在西方。日落西方,「旦尾中」早上日一出在尾星,尾在東。已上說日的出落。
  「其日甲乙」,日在東方出來,範圍為甲乙。甲是陽木,乙是陰木。主人是誰?「其帝大皡」,大皡是伏羲氏,天皇是青帝,朱淑真有詩云:「願教青帝常為主,莫教落花點翠台」,青帝不能常為主,所以加「願」字。有主人就須要有輔助者,「其神句芒」,春牛圖的「芒神」牽牛,顏色隨各年度不同,見了就知道。天地人都有了,還要有萬物,「其蟲鱗」,動物不論飛禽走獸都是「蟲」,可以再細分。為什麼蟲單說「鱗」?你們必須厚積薄發,不可道聽塗說,因為「子」是半陰半陽,水族動物也是半陰半陽,所以先說水族。春季先是立春,冬至之後才結冰,冬至俗稱交九(案:人們習慣從這天起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個「九」),九九八十一天,冬季才結束。三冬時的冰上可以拉車,一立春就不再跑冰拉車了,因為陽上升冰就融解,所以蘇東坡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
  「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氣味聞起來是羶。「其祀戶」,古代什麼地位所祭的神都有一定,君侯、大夫都有一定,所以論語云:「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曾如泰山不如林放乎!」你們無功不能受祿,應守本分。百姓祭祀有屋祀,有奧、灶等神,從前人家多祭灶,又奧是宅神,一城的神是城隍。「祭先脾」,為什麼?天道敏時,地道敏樹,人道敏政,天地辦不了的人來辦,所以一切順天順地。
  「其祀戶」,春,陽氣出來,在戶內祭祀。因為戶在內,從外向內,戶又在內,所以說「內陽也」。戶是人出入的所在,戶有神,所以祀之於戶內。凡在廟祭五祀,要用特牲,有主有尸,都要先設席于奧。祀戶的禮儀,南面設主于戶內的西面。制脾及腎為俎,尊于主北。又設盛于俎西祭,黍稷,祭酒,祭肉,祭醴,都是三祭。
  「祭先脾」,因春為陽中,於五臟為脾,脾在春時最尊,所以先祭。肺祭在前而當夏,腎最在後而當冬,從冬稍前而當春,從腎稍前而當脾,所以春位當脾。從肺稍卻而當心,故中央主心。從心稍卻而當肝,所以秋位主肝。這是就位而說,若五行所生所主五臟就不是如此: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腎,水也。
  「東風解凍」,上來所說日月所屬的祭祀,這一段說節候變化。「東風」指春風,解凍,冬至後河水結冰可以過車,到了立春,陽氣一動,開始融冰曰「解」,解到究竟才是「開」。冰凍融解後才是開河,這是解凍,河還未開。
    起初先講文,其次再講義,再來講道,能講到道的人很少,吾注重講道,但是今不得不講文,但也不能每次如此講。
  「蟄蟲始振」,北方冬至以後,一下雪,昆蟲魚鱉都藏而不出,稱為蟄,也不吃飯,但是知道氣候。在蟄以前為陽休,蜂蟻雖也吃飯,但是不出來。所謂「蟄蟲壞戶」,指蜂為冬食而出來採蜜,「釀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詩說的含蓄潤澤。唐詩為詩的極頂,因為沾了佛家禪宗的光,詩人十人有九人學佛。漢魏文藻以骨氣為勝。蟄蟲壞戶「始振」,昆蟲才開始振動、活動,但不是就出來了。蟄如睡眠,蠶「三眠」才起吃桑葉而作繭。這是孟春的現象,若仲春、季春就不是如此。
  「魚上冰」,魚也活動,往上走,上到冰面,但是浮到結冰處就上不來了。未結凍前,鳶飛魚躍。
  「獺祭魚」,獺如狗,水陸兩棲,皮毛暖和,能鑽上來在水中拿魚,然後擺在岸上,如同祭祀一般。你們學不能呆板,李商隱做詩文起個外號為「獺祭魚」,意即李商隱作詩文擺許多參考書,有如獺祭魚。反之,如李太白則是下筆萬言,倚馬可待。
  「鴻雁來」,鴻雁為候鳥,雁飛到衡山就停下來。鴻是大雁,春分以前,「雁來不過三月三,雁去不過九月九」,此時大雁在衡山才起飛,往北方來。中國時令由北方人作,因為中國文化自伏羲至孔子都在黃河以北、山東、河南一帶,所以說是「來」,由南來。月令說孟春,而不說一月、二月。
   以下說人事,天地人都有關係,天上日月星辰在每個節氣都會變換度數,地下的氣也有變動,中間的人事也各有不同。但是人事與天地不一樣,天地多少年都是大同小異,月升於東,軌道略異而已,人事是一個朝代一個樣,政治也會不一樣,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殷禮吾能言之,但是採「乘殷之輅,行夏之時」,這吾不能詳說。現今沒有天子,所以沒有「天子居青陽左个」,若考古可以詳細,若為常識可以不說,因為飲食起居有所不同。
   禮記月令為呂不韋所集,明堂為九宮,天子有五廟,後來是七廟。五廟分上下,東西南北中,明堂坐北朝南,中央太廟為明堂太廟,東為青陽太廟,北為元堂,西為總章太廟,各季所祭的太廟都不同。這只是作參考而已,若有用時再研究不晚,因各朝太廟都不同。
   從前天地人都必須配合,到秦始皇才稱皇帝。在此假定是周王,「天子居青陽左个」,出來「乘鸞路」,路即是「輅」,後來才稱輦。鸞是鸞鈴,一震動,比喻萬物震動。「駕倉龍」,馬拉車,馬八尺為龍馬。「載青旂」旗青色,「衣青衣」上衣叫穿衣,下衣叫衣服。「服倉玉」,民國以前男女都配玉。「食麥與羊」,麥為春食,故吃麥。羊為夏食,但是因為孟春還很冷,可以食羊肉。「其器疏以達」,用的器具,春天才發生,所以用粗疏的器具,還沒到飽和點。自帝王以至百姓一律如此,連木柴也各季有一定,故有詩云:「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是月也」,一年第個一節氣是立春,「以立春」,是月也不是孟春之月,或可是去年季冬之月,以立春為主。「先立春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禮部太史謁見天說:「某日立春」,「盛德在木」,春神大皞,輔臣句芒,他有尊嚴德能,德能在木,都在植物上,春來了,植物、鳥獸都活動,人必須辦春天的事情。「天子乃齊」三天在齋宮,齋戒沐浴。「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出去迎接春,上東郊去迎,因為春天由東方來的原故。省裡的撫台,縣裡的縣官也都必須出去迎春,最少必須到五里外迎。大小官員,和尚道士都必須去,如僧法司、道濟司等官,都必須去,各行各業的人一起跟去。有樂人吹打,扮唐僧取經,道家則扮八仙過海,迎芒神,飲福酒。然後再回來,「還反」回來之後,「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滿城桃李屬春官,科場都在春天,春天不許殺人,要賞人。
  「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相,三公九卿。令三公九卿廣布德政,今年應辦什麼事,將德政說出。「和令」,令是禁止的事,「行慶」是辦好事者封賞,賞善。「施惠」,施恩惠與矜寡無依的人。「下及兆民」,對百姓都是如此。「慶賜遂行」,慶賞的事都在此時辦。「毋有不當」,沒有辦錯的。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從前沒有印刷品,都是出告示貼出來。典有六典,所謂「著六官,有治體」,天官管曆,春官管禮學,秋官是刑官,各種政令不違農時。法有八法,八種職務。「司天」管天文,周代叫太史,後來稱為欽天監,現今為氣象台。「日月星辰之行」,節氣都是從國家領取,後來稱為黃曆,叫時憲書,都是由政府頒發,再由家家供在灶王前,畫印上二十四個節氣,時憲書是城中有身分的人才有。「宿離不貸」,離有念平聲,有念仄聲,阮雲台讀「伉儷」的儷。天官不能回去睡,因為不能出錯。「不貸」不能錯誤。「毋失經紀」,經紀是天文星宿的度數,四季都不一樣,不能出差錯。「以初為常」,初指上一年,都依舊規矩做,不知舊的如何變化,先知常態方法才能知變化,正常方法是先考查上年的情形,按著舊的來找變化。
   大家醉生夢死,不知時令。自古立國都有正朔,秦始皇建亥,始皇在北方見黑龍,亥在北方是陰,所以改建亥。講月令使你們知道民族,我們是中國人,如今中國雖壞也是父母之國,若不要父母,如何能愛國?例如我們的家庭不好,父母不好仍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犬戀窮主,不忘本。
   這回是講月令的旨趣,天地人三才,天地各有其責,也有分的時候。從前天時、地理、人和都必須懂,現今不知地還可以,天時不能不知,因為今日之下有專門的農家,立國的時辰必須知道。人講政治,所以月令不得不講,自有歷史以來朝朝變,孔子說「乘殷之輅,行夏之時」,「夏禮吾能言之,殷禮吾能言之,所損益可知也」,孟春時,政府派人振木鐸以頒政令。又國家有城闕,闕是布政的處所。
   你們若為研究必須都知道,若為了實用就只講能用的就可以了。「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若前一年的臘月立春,那時就是孟春了。「元日」,古時候祭祀,一直到清末,四時都有祭祀。禮有五種,祭是吉禮,第一種禮,因為敬天敬祖最吉祥,敬師敬天都是大祭祀。省城的巡撫,一年祭一次天,稱「郊天」,必須到郊外祭。祭孔有二次,春秋二祭,祭祖也是二次,春丁秋丁。二月交春分,是第一個「丁」字,要祭祖叫丁祭。元旦是孟春的第一個「辛」字,屬陽,是上辛,選這一日郊天,看辛日「祈穀于上帝」。春夏為祈求,秋冬為報酬,必須報天地之德,張獻忠「七殺碑」是好文章。上帝指什麼人,並不知道,周祭后稷(稷是高梁),因后稷助舜種糧食,所以後代好。皋陶為理官是秋官,蘇東坡〈刑賞忠厚之至論〉引書經說:「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賞雖疑而從重,罰雖疑而為輕,所以堯饒犯罪的人三次。蘇東坡的文章由此脫胎。主考歐陽修問他這個觀點的出處,蘇東坡說「想當然耳」。
  「乃擇元辰」,「辰」與「日」不同,辰要找地支。找日子郊天後,第一個是「亥」字,日上郊天是陽,在此是耕地,屬於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閒」,從前坐車有三人,主人坐在左邊,因中國以左為上,是他本人的左邊,例如觀音菩薩在左。所以出帖子時,首席客人不寫在中間,而是寫在開頭。中間為御者,右邊是武士,必須有護法的人,因為元首為一國的領袖,並不是為元首一人,例如佛是慈悲為懷,但是有韋馱菩薩,韋馱為何要執劍?耒耜,易經有「刳木為耒」,耒是耙,耜是犛。「措」,安的意思。「參」是參加,「介」是甲,「保」是衣。不能靠近天子,要靠在御者及保介之間。
  「帥三公九卿諸大夫躬耕帝藉」,藉指田地,井田畫成九宮,有八家一同耕中央的天子田地。還有其他說法,「藉」為借,雖有天子的力量,還須借人的力量,故云藉。天子並不是直接耕地,而是出來提倡,做樣子給百姓看,天子推一推提倡農耕。「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因為從前沒有日曆,天子出來提倡,百姓就知道應該耕田的時候了。民以食為天,這是中國第一大事,自古讀書人半耕半讀,如舜耕於田。「反,執爵于大寢」,天子公卿立春耕田後,回去慶賀。在大殿不能請客,若把佛像當假的,那就沒有必要了。若是把佛像當真,那在老輩前能張牙舞爪行酒令嗎?「大寢」,寢是一座建築物,一進門為堂,中間為室,兩旁為寢,還有北堂,這是古時候的宮室,現今已經沒有了。在大寢這個地方宴會,祭祀在廟,宴會在偏殿。祭時依職務,不依輩分,祭後的宴會必須論輩數,縱使做到大官,在後堂也必須論輩分,因為私與公不同。「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御,侍候的意思,不能不參加。「命曰勞酒」,勞,犒賞,所以叫勞酒。
   下面又是一段。
  「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地裡陽氣往上升,天上陰氣往下降,這樣才能「天地和同」天地交。「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從前有農官教人如何種地,原來大家都不懂,所以必須有官教導。到孔子時就用不著了,所以孔子說:「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因為不如老農、老圃他們的經驗閱歷。「命田舍東郊」,田指畯,畯是教種地的官名,這個官此時不住在家,必須到東郊住,教人。「皆修封疆(疆界也)」,那一塊地歸誰的,各人都必須整理各人的交界邊地。「審端經術」,經就是徑,人經理出來的小路。術,指溝洫,這樣大家不爭吵。地弄好了再「善相丘陵、阪險、原隰」,丘,小土堆。陵,深谷,比土丘大就是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說:「高峰為谷,深谷為陵」,比 喻 君子小人變易位置,後來又引喻世事的變遷。阪,山坡路較平處。險是山坡路較高的地方。原,高處的平原。隰,低處的平原。
  「土地所宜」,那一種土質,適宜種植那一種植物,如沙地該種花生,若教錯,這塊地種了不適合的植物,畯官就必須負責任。必得先考查地質,以便適合種植五榖,這叫「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田事都辦完了,先定準直,準是正,先定標準,因為今年都要靠此生活了,否則就會成為荒年,如此人民才不迷惑。
   和光同塵,出自老子:「和其光,同其塵」,與塵俗相合而不自立異也。
    今日用不到你來領導,老農比你還懂,你替他種反而害他。如王安石、王莽都不懂民情,因為人民都有謀生的本能,無須你為他限制範圍。
   為你們講月令,使你們知道四時氣候,為你們講文字,使你們懂得用字的不容易。只是簡略說說,使大家知道古人的文字,不可輕看。我們現今連字也不認識,一個字的音形都相同,意義就不同,如「田」字、「御」字,在這此月令篇就各有二種講法。我們是中國人,必須先懂中國文化、中國字,四庫全書內容太複雜,但都是中國人(東方)的派頭。如今的人說要同化成世界化,卻辦不到,究意要以那一國的文字為世界化的文字,風俗又要采取那一國的?中國可以說世界化,因為自古以來就提倡世界化,禮運大同不是世界化嗎?所謂「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是月也」,指孟春。「命樂正入學習舞」,樂正,儒家以禮樂治國,講禮除了寫出常禮舉要,還須有人按時教導演禮,音樂也是如此。孔子云,苟無其位,不敢制禮作樂,因為禮樂征伐出自天子,苟無其德也不敢作禮樂。孔子作春秋,說「知我者,罪我者,皆春秋也」。禮樂我都見過,二月八月的丁祭(按:孔廟每年的仲春和仲秋上旬丁日大祭兩次,即謂「丁祭」。)都看過,而且每月山東有三次在文廟演禮,正式穿上衣裳,分成六部,樂部有絲竹一類,吹一類,敲一類等,都有學長。舞者找年輕的,賞一吊錢,管得很嚴,不去必須請假,二次不去就不給賞,吾了看不止一次,這些都會。在曲阜看也是如此,都不是祭孔前才臨時演禮的。樂正是大學長,由他來領導,都在文廟演練。各縣都有文廟,省城巡撫祭孔,都在大成殿演禮。有禮有樂,還必得有舞,本地人稱這些人為「樂舞生」,為什麼幹這個?「乃脩祭典」,這時還未祭祀,而是預備。
   古代祭祀很多,例如祭山川土地等,各職位所祭的都不相同。「命祀山林川澤」,山川為國家的總鎮,中國分五方,一方必須有一個標幟,找最高的山稱為嶽,所以有五嶽。開首為東嶽泰山,「帝出乎震」泰山是五嶽長,西嶽為華山,北嶽是恆山,南嶽為衡山,中嶽為嵩山。佛家的須彌山,有人說是喜馬拉雅山,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是住在南瞻部洲,是在須彌山的南邊。天子祭泰山,所以論語說「季氏旅於泰山」,孔子云:「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不能越境而祭。「犧牲毋用牝」,祭祀要用三牲太牢,供祭的犧牲動物不能用牝,牝是雌性動物。什麼原故?因為春天是五常中之仁,朝廷要行仁政。考舉子,提拔人才都是春天辦的,所謂「滿城桃李屬春官」,自漢代到清代都是如此。牝主生育,所以不許用牝。
  「禁止伐木」,春天「方長不折」,秋天見霜而葉落,春天剛長不能砍伐,若有必要則是例外。在寒食那一天,要禁火一日換木柴,不許傷木,所以說「盛德在木」,這是替天行道。
  「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孩,子亥之交有陰有陽,才生孩子,小孩就是幼年,一切動植物才出生都可以稱孩。蟲胎指一切動物,凡一切動物所懷的胎兒,不能吃他的胎。「夭」是已出生,如「烏魚子」就是胎。從前上學的學生,不許吃牛肉、狗肉,不許吃魚子,吃魚子不會算帳數數,不會權巧方便。毋殺「飛鳥」,古人詩云:「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小鳥在巢中,全靠老鳥覓食餵子,所以中國五倫稱為天倫,天然的常理,不必學就能做。「毋麛毋卵」,麛,指獸類的胎,卵指蛋,一切的蛋,春天不吃,因為孵卵是為了養活生命。這都是春天的仁政,要「方長不折,啟蟄不殺」。蟬叫雷震子,五月鳴蜩,俗名「解了」,春天翅膀還沒長,很嫩,世俗人當作是食美。為什麼叫雷震子?蟬的卵藏在地裡,最少待在土裡三年,才會出土鳴叫。
  「毋聚大眾」,春天不許聚眾開會,什麼原故?所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雖多亦奚以為?」從冬至到驚蟄,共九九八十一天,有人做了九九消寒圖,到了「九九八十一,屋裡做飯院裡吃」,春天到了,要開始耒耜耕種,這時如何能開會?而且鄉下人雞昏便息。
  「毋置城郭」,道理也是如此,若有荒亂,另當別論。聚眾、置城郭都是冬官的事。
  「掩骼埋胔」,骼是骨頭。胔是帶肉的骨頭,指一切動物,不是專指人。這是指黃河流域,到冬天時,一切都被雪所埋覆,臘月下雪,第二年正月才融化。冬日的中午只是略略融化,發溼而已,但是到了晚上又再結冰。經過這些時日,到正月雪開始露出,動物也出來了,會吃骨胔,所以要掩埋,例如周文王命人埋骨,就是澤及枯骨。
  「不可以稱兵」,稱的起意思。「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若外國人或內部別人發動,不可從我開始發動,別人發動,我才發動。
  「毋變天之道」,天地人在孟春說了,其實下文都是依此例說,天之道為陰陽,使陽氣往外發動。剛柔屬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可倒行。「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不可絕天違地,春用兵就不行,用刑也不行,天地人三才必須隨順不違。
  「孟春行夏令」,天時有準有不準,不能呆板相信。雖有數天壞氣候,又變回來,就不一樣了,所以不可呆板。若孟春變成夏天的氣候,「則雨水不時」,夏天大雨肆行,夏天的雨不正常。「草木蚤落」,春天的草木還沒長出,已行夏天氣候,到了秋天,便萬物淍零。「國時有恐」,國家常有虛驚。
  「行秋令」,「則其民大疫」,「猋風暴雨緫至」,「藜莠蓬蒿並興」猋風,暴風。一立秋,梧桐必落葉子,所以有人在立秋日難產,用梧桐葉為藥引的故事。一到立秋,藥就不往上,有的是到後三日,草木都結子,早早皆子,所以說「藜莠蓬蒿並興」。
  「行冬令」「則水潦為敗」,山東清明日有時還下雪。「雪霜大摰」,「摯」有各種講法,這裡是指傷。桃李有凍萼、凍花的差別,早下雪凍萼,二月下雪則凍花,凍萼比凍花厲害,凍萼受傷大,一受傷「首種不入」,首先種的稷(高梁),割麥後種高梁,若行冬令,高梁種不好。麥是在九月種,長出麥芽,被雪覆蓋住,麥種往下紮根,瑞雪兆豐年,雪融化後往下滋潤,到了三月,地都不會發乾。俗諺云:「有錢難買五月旱」,五月若還是乾旱,這時有錢也買不到水,所以杜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麥經三月雨就行了,四月麥熟曰「麥秋」,因為麥熟成秋收的原故,文選有「麥浪」說法。端午前用麥節做小飾物,如小雞、小老虎,端午時可以戴在頭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