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喷喷香的鲤鱼干

 荷花小女子 2011-04-21

喷喷香的鲤鱼干

 

           朋友,要是你有缘到客家祖地福建宁化做客时,当你享用了鲜脆清甜的鱼生时,可别忘了品尝那喷喷香的客家鲤鱼干。

  鲤鱼于是在宁化北部安远、河龙、水茜、中沙等地乡村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是一种极好的佐酒佳品。宁化境内山多、水域面积小。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末年,安远一带农民便开始利用稻田放养鲤鱼,充分利用稻田水面,做到稻养兼作。稻田主要放养鲤鱼为主,其原因有四:一是古时认为鲤鱼身份高贵。陶弘景日:“鲤为鱼中之王,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埤雅》云:“鱼跃至龙门,过而为龙,惟鲤或然。仙人乘龙,亦或乘鲤,将化龙者也“。二是鲤鱼繁殖快。《养鱼书》云:“鲤不相食,故种易蕃。陶朱公畜鱼,每岁雌雄二十四头,生子七万枚,此其验也。“三是鲤鱼食性杂,适应性强,增长快。春放鲤苗,秋冬捕捞,每尾一般重三、四两,食料丰富的可长重半斤以上。四是鲤鱼抗病力强,不易随水逃失。稻田草料丰富,不用多花人工管理,一般水源较好的稻田,春季插秧后,放上几碗鲤鱼苗,秋季稻收后,每亩可捕捞鲜鱼三、四十斤,多的可达五、六十斤。安远、河龙一带的农家,一般每年每户可收鲜鱼一百来斤。安远稻田养鱼曾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闻名全国。

     制作鲤鱼干颇有一番讲究,其方法:每至秋冬季节,农人就把刚从稻田里捕捞回来的活蹦乱跳的鲤鱼,挑选每条三、四两的(鲤鱼的挑选很重要,以每条重三、四两的最佳。如鱼太小,其鱼干则肉少骨头多;如鱼太大,其肉厚,内中难以烤干,影响鱼干质量),尔后沿脊背破开,除去内脏,洗净沥干水分,撒上适量细盐,腌渍使鱼肉有盐味,再置阳光下晒至半干,摊放竹笪上置于锅内,锅中放米糠,加盖烧火,使锅中米糠慢慢燃起,将鱼熏烤成千,即为鲤鱼干。刚熏烤出的鲤鱼干颜色黄灿灿的,香气四溢,令人口内生津,馋涎欲滴。成品鲤鱼干可长期保藏,如放置在陶罐中或谷仓内,保存时间可达七、八个月不霉变。

     鲤鱼干的食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蒸,即将鲤鱼干切块,加上生姜、辣椒、茶油等放置锅中蒸熟后即可食用。另一种是炒,就是将鲤鱼千切块,佐以大蒜、青椒、萝卜丝或冬笋丝放置锅中炒,待炒熟时加入少许酒娘以祛腥味,味道更佳。那可是一盘极好的佐酒菜料,那香气让你陶醉,令你胃口大开,嚼一块香馥馥的鲤鱼干,喝上一口刚出锅的醇香酒酿,那真是惬意无比。

客家鲤鱼干原为农民自养、自制、自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宁化县稻田养鱼面积逐年扩大,鱼产量也成倍增长。乡民们把自制的鲤鱼干作为地方风味食品上市销售。在鲤鱼干之乡—安远乡,还有鲤鱼干食品加工厂,作为该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门径。我想,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这种营养丰富、喷香可口的客家风味食品——鲤鱼干就象“鲤鱼跳龙门”似的会跳出乡村,跳向世界各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