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

 gx 2011-04-23
         [摘要] 一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引入课例研究活动后,七位初中教师的研究课经历表明:教师对课例研究存在不理解、片面理解和误解;教师虽然完整地经历了课例研究所倡导的研究环节,但是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存在问题。如下策略有助于教师提高课例研究的质量:对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培训;研究课的选课应从教师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研究课设计要针对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方案;研究课的实施要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研究课的反思要根据预计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进行;研究课的改进要根据研究课中的失败点和原因分析来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学会书面表达教学反思,分享实践智慧。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课例研究:初中教师
  
  “课例研究”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它通过教师集体对真实的课堂进行系统检查(具体包括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国外的学者把课例研究的操作步骤分为八个环节:确定研究的问题——设计课一实施与观察——评价和反思效果——修订课一实施与观察——第二次评价和反思——写作与共享结果,并且就每一个环节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操作工具。目前,我国多数教育行政区域或学校在开展课例研究时,把课例研究和中小学教师过去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或教研活动不加区分。那么,学校实际开展的研课活动和课例研究活动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具体来说,在课例研究中,教师实际上是如何理解课例研究的,又是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活动的?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在一所初中开展了由大学研究者和中学教师合作进行的课例研究活动。在课例研究的探索时期,我们尝试让教师根据国外课例研究的八个环节上研究课。上完研究课后,我们对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教师对研究课的理解和实际经历。我们的访谈对象来自于参加课题组课例研究活动的七位教师,其中两位语文教师、三位英语教师、两位数学教师。课题组教师对课例研究活动有一定的热情。三位访谈者事先商定访谈提纲,分别对七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来进行:教师是如何理解课例研究的;教师是如何选定研究课内容的;教师是如何上研究课的。访谈者对访谈内容作了详细的记录和录音。研究者根据访谈问题对访谈笔记和录音进行归类处理。
  
  一、教师关于课例研究的理解与实践状态
  
  (一)教师对课例研究的理解
  在国外,尽管对课例研究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课例研究是通过教师集体对研究课进行设计、观察和反思的循环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课例研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它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二是这种方式发生在实际的课堂中,通过教师集体的设计、观察和反思改进来进行。
  那么,我们选择的七位教师是如何理解课例研究的?在访谈中,我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看到“课例研究”一词时,您觉得指的是什么?结果发现,七位教师对课例研究的理解存在以下五种水平。
  不理解。“我不懂什么叫课例。是课堂实录还是观察一堂课?”
  不确定。“对课的研究,但研究内容不能确定。”
  字面理解。“指某个具体课时的研究。”“对某一课时的研究。”“实际课堂教学研究。”“针对这种课例的整个的揣摩过程的思考与研究。”“以课为例进行教学研究。”“课例研究是以‘课’为载体的研究。”
  局部的理解。“对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或有困惑的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课例研究是对具体一堂课的设计,上课及课后反思的一个过程。”
  误解。课例研究就是撰写教学案例。课例研究和平时对课的思考、琢磨没什么区别,对年轻教师有吸引力。课例研究是对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思考。
  与课例研究的两个本质特征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课例研究的理解没有立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把课例研究看作是只适合年轻教师的事情。同时,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过程也没有从课的设计、实施和观察反思的研究过程来理解,没有把课例研究和对课的个人揣摩、思考区别开来。
  
  (二)教师是如何选定研究课的
  课例研究强调研究课需要结合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应该是教师集体中共同面临的难题,并且问题是明确的。
  教师在选定研究课时实际上是如何考虑的?访谈结果发现,七位教师在选定研究课时主要有以下三种目的。
  第一,解决教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有三位教师谈到了这一点。“因为统考中考了这道题,同学们得分很低,想通过研究课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对这节课把握不好,才研究。就是因为不好掌控,才啃骨头,试着讲。”“一次函数的应用这节课过去上的效果总是不太好,这次想通过研究课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便于展示。有两位教师提到这一点。“因为是上研究课,肯定会有人来观摩,你得有亮点,有特色,否则不会出彩,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第三,完成任务。有两位教师提到这一点。“我也没有什么考虑,主要是因为要上研究课,正好根据教学计划也讲到这里了,所以就选了这节课。”
  与国外课例研究对选课的要求相比较,我们发现,尽管有部分教师认识到课例研究要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出发,但是在选课环节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缺乏问题意识。七位教师中有四位做研究课不是为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是为了展示自己和完成教学任务。带着这种目的上研究课,教师会把研究课作为一种负担而不是切实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第二,问题不明确,不聚焦。尽管有三位教师提到要通过研究课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这种问题具体是什么,通过研究课具体要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又通过何种具体的措施来提高,教师并不明确。这样,在做研究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焦点问题作指引。对课的设计和评价就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第三,问题是个人的问题,不是集体共同面临的难题。在三位主张研究课要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教师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关心的问题是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学科组教师集体面临的问题。由于不是集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课的研讨活动中,一些教师或者不感兴趣,或者持旁观者心态,不作贡献。
  
  (三)教师是如何准备或设计研究课的
  课例研究强调,研究课的设计应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提高学生的目标来进行。课例研究的研究课设计有如下要求:课的计划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课的方案是集体设计的结果;课的设计重点在于学生活动和反应的设计,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每个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预期的反应是什么,可能出现的误解是什么;课的设计需要就如何观察学生学习的效果设计观察的工具。
  那么,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准备研究课的?在备课的过程中谁来备,备什么?访谈结果发现,从备课的主体来看,我们的教师备课主要是基于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讨论。“一般是自己备课。遇到不 会的问题就查些资料,问问其他人是怎么来处理的。”尽管经历了集体备课活动,但是,从教师教案设计的内容来看,从个人备课的教案到学科组集体备课的教案,教案内容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动。这说明,集体备课没有超出个人认识水平。从备课内容来看,教师提到的备课内容主要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等。
  与相关的研究课设计要求相比较,七位做研究课的教师在课的准备或设计上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师孤军奋战。学科组由于经验水平一致和缺乏合作氛围,对做研究课教师支持不够。第二,教师对课的准备设计不够细致,特别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反应的估计和不同类型学习效果的观察设计。有的教师甚至说:“我上课从来不作细致的考虑,只是考虑教学内容有几块,带着思路上课就行了。”由于没有细致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对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反应缺乏充分的估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就出现了学生不参与、教学时间不够用、学生答非所问和教师不敢接招的情况。
  
  (四)教师是如何实施研究课的
  课例研究的实施环节是研究课方案的执行和资料的收集过程,目的在于验证集体设计的教学改进方案的有效性。课例研究在实施环节有如下要求:课例研究小组集体参与实施过程;课例研究小组需要就谁来执教、谁来观察进行分工,分工主要考虑便于执教;执教者应该严格执行预计的教学方案,不能随意调整。观察者应根据预先的观察计划,围绕预先要达到的效果确定观察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重点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行动。
  那么,在我们的研究课活动中,上研究课的教师是如何执行教学方案的?同行教师又是如何观察研究课实施的?访谈结果发现,上研究课的教师会按照教案设计的思路开展教学,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大变化。“按教案走,然后据具体学生调节。学生不明白就应该去讲,看学生反应再调整。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心也不同:对于学生会的地方就略讲,对于学生不会的地方就展开讲。”“任何教学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都会有变化和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上课看学生情绪表情、语言反馈调整步骤。如果学生在思考,就放开一些。有时对于孩子的想法很难预设。”同行教师多坐在教室后排,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而不是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思考和行动。教师对课堂学生行为的观察主要是通过自己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走一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找有代表性的学生回答问题;落实到笔头,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等途径来进行。
  与有关的研究课实施比较,七位教师的研究课实施环节存在如下问题:研究课的实施虽然是集体参加,但是没有明确分工;研究课执教者上课时有很大随意性,预先对学生反应的准备不足;研究课的观察者没有明确目的,带有主观随意性;观察者的观察对象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效果。由于执教者和观察者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l生,研究课的实施往往无法围绕预计的目标和效果收集资料,达不到验证预定方案效果的目的。
  
  (五)教师是如何反思研究课的
  课例研究对反思环节有如下要求:反思应通过集体活动来进行;反恩应围绕预计的教学目标,针对集体设计的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来进行;反思应根据观察资料来进行。
  那么,教师在研究课中是如何进行反思的?访谈结果发现,做研究课的教师的反思虽然经历了集体的讨论,教师也感到了集体的智慧对自己的帮助作用,但研究课反思环节还是存在如下问题:反思没有针对预计的教学目标和集体设计的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来进行,往往针对的是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这种反思让执教研究课的教师感到有威胁,上完研究课后,有挫折感;反思者往往从个人主观经验出发,而不是针对学生的反应来进行反思,每个教师对课的评价意见也很不一致。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研究课的反思质量不高,通过集体反思不能找到真正的得失所在。
  
  (六)教师是如何改进与重新设计研究课的
  课例研究的目的不是着眼于一节课的改进,而是要建立一种持续的教学改进的路径。一般来说,研究课需要经过2—3次的循环执教的过程,改进应经过集体的讨论,结合反思的结果来进行。在研究课活动中,我们强调研究课需要经过循环执教的过程,这也是国内众多研究课的做法。那么,经过第一轮的研究课试教后,教师改进了什么?调整后的教学方案有无明显的改进效果?访谈结果表明:对改进内容的看法,七位教师分别提到从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方法、习题、活动设计、问题设计和教学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对改进后效果的看法,有的教师认为通过改进后有明显的效果,有的反映有效果,但不明显,有的反映无效果。
  为什么研究课经过改进后没有明显的效果?研究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研究课在改进环节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经过反思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改进没有围绕预计的教学目标和改进点来进行,带有较大随意性。这样,即使改进后有效果,教师也难以说明产生效果的原因所在。
  
  (七)教师是如何总结课例研究成果的
  课例研究要求教师在经历了研究课的设计、实施和反思改进的环节后,基于整个课例研究过程的反思,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把课例研究报告作为集体的认识成果进行共享和交流。课例研究报告的格式规范也有一定要求。
  在研究课活动中,我们也尝试让教师回顾整个研究课的过程、整理材料、撰写课例研究报告。那么,教师是否考虑对反思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写成论文来交流?访谈结果表明:七位教师中多数教师不愿意撰写课例研究报告。询问原因,有两种代表陛的说法:一是认为自己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缺乏理论的高度,怕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二是认为自己的研究课上得不够成功,没有什么可称道和说道的。
  与有关课例研究对课例研究成果的表述环节的要求相比较,我们发现,七位教师的研究课在这个环节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没有使教师端正课例研究报告写作的目的。课例研究报告的目的是通过集体的行动反思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而不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自己。第二,教师对课例研究的写作内容和要求缺乏了解,没有充分利用课例研究过程提供的写作素材。
  
  二、有效开展课例研究的进一步行动
  
  通过对七位教师研究课经历的访谈,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教师完整地经历了国外课例研究所倡导的研究环节,但是他们对课例研究实质的理解和具体环节的操作与国外课例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教师所经历的研究课没有起到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显著作用。这说明,课例研究与我们所理解的对课的琢磨、思考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目前国内有许多地区和学校在开展课例研究,试图通过研究课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那么,课例研究如何避免有改进而无变化的局面?在后几轮的课例研究活动中,针对首轮课例研究活动中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对课题组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培训。培训围绕课例研究的实质、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同时为教师提供相关课例研究的案例材料,使教师对课例研究过程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把课例研究与对课的琢磨、思考区别开来。
  第二,强调研究课的选课应该从教师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围绕焦点问题来进行。我们专门设计了研究课的选课单,要求教师在申报研究课时说明选课的理由,并请学科组负责人和总课题组负责人给予审核。
  第三,强调研究课的设计要针对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方案,充分预计到学生的反应,并提出观察学生的方案。我们专门设计了研究课的教学设计表,要求研究者写出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教师的行为、预计的学生反应和如何观察学生的反应。课题组在研究课的集体讨论中重点围绕学生的反应和如何观察学生的反应来进行。
  第四,强调研究课的实施要严格执行教学方案。执教的教师不得随意改变集体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同时,课例研究小组的同行教师围绕预计的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第五,强调研究课的反思要根据预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进行,用证据来说话,用统一的声音说话。课例研究小组达成共识的意见要反馈给执教教师,使执教教师明确和认同课例研究小组对本节课的得失分析。
  第六,强调研究课的改进要根据研究课中的失败点和原因分析来设计教学方案。研究课要始终围绕焦点问题来进行,不能随意转变研究主题。课题组坚持通过持续的行动反思来帮助教师揭示教学规律,找到成功教学之道。教师也通过课例研究的循环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教学效能和信心。
  第七,教会教师书面表达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分享实践智慧。课题组要求教师在做研究课的过程中,把整个课例研究过程完整记录下来,撰写课例研究过程报告,在研究课结束后,进行课堂实录的整理。课题组还对教师进行了撰写反思论文的培训,教会教师利用课例研究报告和课堂实录提供的材料,选准反思点,撰写反思论文。教师的论文达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要求,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论文写作的兴趣,而且课题组教师的多篇论文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