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密败亡的死结与命运

 散木劲松 2011-04-26
        在隋末乱世,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愣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然而,他是怎样一个品性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应得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
        唐书《李密传》细述了李密的家世,李密出身豪门,曾在隋朝东宫中当差,却因为喜欢探头探脑乱看被隋炀帝赶跑。炀帝对李密的评价是--"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意思是:这个人总是左顾右盼,不怀好意,让他滚蛋吧。虽说隋炀帝是个昏君,可对李密的评价倒是一针见血、相当到位。
李密绝非等闲之辈,他起码算得上是个"能人、聪明人"。然而,作为"带头大哥",李密却缺少必备的品性:"定力"和"义气"。"顾盼不常"的李密注定不安分。刚过而立之年,便随司徒杨玄感发动了一场反叛。但杨玄感刚愎自用,不久就成了短命隋朝的刀下之鬼。走头无路,被到处追捕的李密终于被逼上瓦岗寨,加入了翟让的队伍。李密加入瓦岗寨以后,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发挥,他为瓦岗军设立了纲领路线,他运筹帷幄,诱杀张须陀,破兴洛仓、回洛仓,败刘长恭,可谓声名远播。于是,一世"带头大哥"翟让便将头把交椅主动让给了李密。
       就在李密成为"带头大哥"后,他的"顾盼不常"的品性开始显露。天下未定,他就开始斩草除根,并且竟选择了拿恩人兄弟开刀。由此,瓦岗与李密的命运出现直下的拐点。
李密与翟让这两个交接的"带头大哥",从融洽走到不容,完全是李密的品性所致。不讲"义气"是李密这个"带头大哥"最令人诟病的地方。本来,瓦岗军的创始人是翟让,是翟让主动把"带头大哥"这个位置让给李密的。然而,李密却恩将仇报,为了保自己的地位,竟起了狠心,设计暗杀了翟让。
关于暗杀这段细节,史书是这样描述的--李密请翟让喝酒。在宴会中间,把翟让的兵士都支开了,李密假意拿出一把好弓给翟让,请他试射。翟让转过身子,刚拉开弓。李密布置好的刀斧手就动起手来,把翟让砍倒了。从这一细节中,可以看出李密是个拥有"狼子野心"的很不讲究的小人,简直是吃肉不吐骨头的"白眼狼"。天下未定先杀兄弟,而且连恩人都害的小人,怎么可能让弟兄们死心塌地跟随?哪些士卒还要为"狼心狗肺"的"带头大哥"卖命呢?从李密杀翟让那起,瓦岗军军心浮动,开始走了下坡路。士卒离心是导致李密失败的重要因素。隋末争雄的关键时刻,李密的末日来到了。
        他的败亡与王世充所用诈术有直接的关系。王世充素有称帝之心。 他忌妒李密之才,曾经对身边的人说:“李密天资聪决,是龙是蛇,不可测知。 ”当李密击败宇文化及时,王世充认为李密的军力受到很大损失,决定出击李密。          王世充担心将士们缺乏打败李密的信心,就诈称左军卫士张永通曾三次梦到了周公,并且谎说周公要求他纵兵袭击李密。尔后,王世充就为周公立庙,并召集士兵多次祈祷,还找到一个巫师做周公的化身;并令巫师说:“仆射王世充要立即征讨李密,且可以大功告成,否则士兵皆得瘟疫而死”。这一切,都是王世充精心导演的骗术。王世充的将士大都迷信,个个请战。王世充一举达到了统一将士思想,鼓舞士气的目的。他挑选了两万多精兵,打着“永通”的旗帜,意喻替天行道,去攻击李密。出征的队伍,军容十分强盛。 
        李密召集将领筹划应敌之策,他与众将说:“王世充队伍精锐,决计深入,缺粮求战,这三种因素使我们难以抵挡。 我们应当固守城池,乘机待发”。 但大多数将领认为:王世充兵少,义军有成倍于敌的兵力优势,应当与敌决战;还有人以《兵法》论:“自己的兵力是敌方的一倍则可以作战”。战与不战将领们发生激烈地争执,魏征说:“我们虽然打了胜仗,但兵力损失较大,又加上士兵疲惫,难以应敌;如果深沟高垒,待敌人粮尽自退的时候,追击必胜。 ”长史郑廷页却说:“此乃老声常谈”。魏征气愤地说:“这是奇策,怎么说是老生常谈!”随愤然拂袖而去。李密被大多数人的意见所迷惑,决定出战。裴仁基苦争不果,顿足长叹说:“公,一定会后悔的!” 
        李密带领瓦岗军应战,队伍刚列阵时,王世充的军队迅速出击,士兵猛打猛冲,个个骠悍骁勇。在双方激战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王世充把一个预先打扮成很象李密的人捆帮着呼噪而出:“李密已被擒获!”这时,王世充的士兵们纷纷高呼“郑王万岁”;同时埋伏在附近山头上的士兵,猛冲下来,火烧营房。李密的士兵看到李密已被擒获,顿时乱了阵脚,纷纷溃逃。来不及逃走的士兵,被迫投降了王世充。战斗很快结束了,李密只好慌忙带领着万余名残部逃往洛口。 
        在败逃的途中,李密对王伯当说:“我所依靠的是众将士,现在将士离散,我的路也就算走到头了。 ”说着欲拔剑自刎。王伯当抱住李密失声痛哭,众将士也伤感地哭起来。李密说:“大家既然不离弃我,我们就一起投奔关中吧!我虽然没有大功,但还可以使大家富贵”。部将柳燮说:“你和唐公是同姓,又早年结识;虽然你没有与他一同起兵,但阻止了隋军西进,并切断了隋军的退路,使唐公很容易取得了长安,这就是你的功劳啊! ”在将领们的议论下,李密最后带领队伍投靠了唐帝李渊。 
        李密清醒地认识到仓促出战的不利因素,但作为三军主帅在关键时刻没有主见。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重大事项的决策讲求民主,但要特别当心犯下简单“少数服从多数”的错误,主帅必须有主见。此乃历史多次证明了的血之教训。李密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中了王世充的诈术,其实李密自从杀了翟让之后,瓦岗军各股势力貌合神离,军心涣散,早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一支队伍乃至一个国家,人心散了,就随时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密的死,对瓦岗军对唐朝都没有坏处,因为这种"带头大哥"少一个,他们就多一分安全。义之不存的聪明,充其量会变成"小聪明",没定力的能人,最终就变成"顾盼不常"的小人。这就是李密败亡的死结与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