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人文心声 2011-05-04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POWERPOINT、AOTHWARE、FLASH、3DMAX等制作课件的软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趋势。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也积极地学习新技术,并尝试运用,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也听过不少多媒体教学的语文课,得到很多启发,也引起很多反思。经过长时期的思考、整理,我认为,既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要把握学科特点,研究教学规律,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  认识信息技术的功用。

信息技术的范围很大,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是POWERPOINT、

AOTHWARE、FLASH等几种制作课件的软件。教师首先要掌握这些软件。使用这些软件制作课件,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1、  减轻粉尘污染,保护师生健康。

这个问题好像没太多人重视,我愿意强调一下。教室空气质量关

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不是一个小问题。上世纪90年代,英国教育部门对威尔士郡等地五十所中小学课堂空气质量做过随机的抽样检测,结果令人震惊:达到工业中度以上污染程度的情况竟然将近40%!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板书造成的粉尘。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从过多的板书中解放出来,减轻了空气污染,也减少了接触粉笔造成的皮肤腐蚀,对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符合学习规律,功能强大,效果显著。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在学习、吸取外界知识时,83%是通过视

觉,11.0%是通过听觉,3.5%是通过嗅觉,1.5%是通过触觉1.0%是通过味觉。听觉和视觉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视听并用比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觉学习效果要好得多。人们从语言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从图象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的65%。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具有

视听交融、声情并茂、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在有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且,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快更多地提供信息,有助于加大课堂密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教学应突出形象化。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再加训练,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突出形象化特征的感官性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语文学科是有用的,甚至可以说有不解之缘。它集声、光、形于一体,突出形象化,可以创设情境,丰富课堂,吸引注意,启发思维,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2、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

语文学科既不同于数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认知学科,也不同于艺术

学科,语文的媒体是语言。再精美的语言也要经过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因此,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从文字形象到画面形象应有一个品味、体验的过程,不能以直接地展示遮蔽思维的时空。而品味、体验的过程又应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结果也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单一的形象扼杀丰富的感知。这就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避免误区,有效整合。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熟练使用信息

技术;同时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准确掌握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做到避免误区,有效整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常见的误区如下:

1、  技术含量过低。

现在的教学软件功能都很强大,但有的初学者没有真正掌握,只

会简单的图文展示,不会用精巧的版样设计来营造美感,用多样的动画效果来引起注意,用链接功能融合视听文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用,课堂效果不佳。

2、  视听驱逐了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网上课文朗读、朗诵的文件很容易找到,教学中恰当运用也有效,

但有的教师课件里集中太多视听文件,一味听、看,完全取消了教师范读,甚至学生朗读也被大大压缩。语文课上缺失了教师、学生的读书声,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3、  过于追求信息量,挤占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有的教师课件里内容过多,单纯追求信息量,整堂课不停地演示

这个,演示那个,问题倒是提了一大堆,学生却没有一点思考、讨论的时间,只能被动地观看。这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看似内容丰富,其实毫无效果。

4、  展示遮蔽感悟,单一扼杀多元。

过多的、不必要的图像展示遮蔽了学生的感悟、品味,没有给学

生充足的想象、思考的时空;没有注意阅读、欣赏的个性化,以固定的、单一的形象扼杀了学生多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规律,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把它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做到真正有效的整合,应在以下各方面下工夫:

1、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整合。

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关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必然要强调学生的因素。

其一要尊重学习的规律,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认识发展结构。信息技术真正为学习服务,而不是只图热闹,虚有其表。

其二有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课件制作。如进行主观语用

题的训练时,我从学生的作业里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制作成PPT课件,展示出来,细致地评讲,比单纯读出来效果好得多,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几次重要考试的试卷评讲,我也制作了课件,展示学生的优秀答案与典型错误,更有针对性,比单纯分析试题解说答案要有效。必修1第一单元《中外短诗五首》教学前,我考虑这些现代派的诗歌,学生很陌生,学习有困难,便先要求每五人一小组选择其中一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制作成电子文档或课件发至我的电子邮箱。其中有的资料我上课用到了,并且说明提供者,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理想。

2、  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不做机器的奴隶。

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工具要为人所用,要坚持教师在教学中

的主导作用。现在有种凡公开课凡比赛皆多媒体的倾向,我觉得是值得怀疑的。教师应通过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的需要决定是否使用信息技术,选择哪些资料,怎样组织。

课件制作要给教师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我刚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往往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制作在课件里,结果课堂上才发现不仅无助学生思考,也堵死了自己发挥的空间,切断了灵活处理教学中意外情况的路径,课上得生硬、死板。

信息技术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法结合起来,视听资料要与教师个性教学结合起来。譬如教师讲解、范读、板演,以及情境化的表演等,并不因为使用多媒体就可以抛弃。个别教师放弃了独立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完全拿着网上下载的课件机械地操作,失去了教学的个人色彩,更是把自己下降到“放映员”的位置了。

3、  尊重语文学科特点,掌握适度性恰当性原则。

信息技术要有效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其教学辅助工具

的地位。工具要服务于本体,就是要充分尊重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与规律,科学安排,掌握适度性恰当性原则,避免误区,避免无用功。

要适度地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提供量大的特点。如在高考语文知识点的复习上,多媒体课件优势显著。复习“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音”这个知识点,我制作了复习课件,展示了近五年高考该知识点的考查规律,以及容易读错的词语200例。这些内容用传统板书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制作《将进酒》课件,我搜集了李白写饮酒的20个诗句作为导入,利用动画效果一一演示,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类似这样需要展示大量信息的情况,信息技术就大有应用的必要。

要适度地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形象化的特点。形象展示往往能帮助理解,尤其是对于较陌生、较抽象的信息。《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设计专业的信息较多,不容易理解。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应建筑图例,通过多媒体演示,轻松地解决了问题。但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上,图片展示要慎用。不是绝对不能用,而是要考虑是否留够学生感悟、想象的时空,是否干扰学生的个性鉴赏。曾听过两次《蜀道难》公开课。一个在欣赏配乐朗诵的时候用动画效果播放了一组蜀道的图片,另一个在研读、鉴赏环节里为很多诗句“配上”图片,如“青泥何盘盘”就“配上”一幅山道弯弯的图片,“西当太白有鸟道” 就“配上”一幅山顶飞过鸟群的图片,甚至“猿猱欲度愁攀缘”就 “配上”一幅山上有猴子的图片。我认为前者的处理是有效的,必要的,使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迅速进入情境;而后者这样生硬地“配对”,不仅牵强,甚至搞笑了。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图象,使信息技术的形象化特点能正面地发挥出来,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一个难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语文教学变质变味。

要适度地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视听交融的特点。可以用播放视听文件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唤起共鸣。如我的《琵琶行》课件,我先在古曲《高山流水》的伴奏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自然地导入课文,又引导学生进入了音乐欣赏的氛围。在范读和学生朗读之后,播放视频《子午书简<琵琶行>》,欣赏名家朗诵,然后模仿诵读,加深情感体会。视听欣赏要注意和朗读结合起来,不可顾此失彼。在课堂上的运用宜少不宜多,每课一般不要超过2次。不要只图热闹,搞成“视听轰炸”,诚无实效。

总之,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才能避免误区,有效整合,为高中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双翅。

 

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 北师大

《教育学概论》 北师大

《浅谈中学语文演播式教学课件的制作》  林尔金

《多媒体技术与古诗歌教学效果刍议》 胡国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