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sfeo 2011-05-05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问: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为何?世间法的范畴为何?出世间法有范畴吗?
答: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不同,就是一切的世间法又叫做动摇的法,它是不确定的。世间法也是我们修行要观照的目标,因为它具有无常相、苦相和无我相。而出世间法一共有九种,即:四种圣道心、四种圣果心以及涅槃。


在九种出世间法当中,前面的八种是属于有为法,它还是属于心,虽然它是出世间法,但它是属于出世间的有为法。因为出世间的道心、出世间果心,它们还是无常、苦、无我的,只不过我们不用去观照它为无常、苦、无我而已。因为圣道心一生起,就立刻灭去了,所以它还称为有为法。只九种出世间法的涅槃,才是无为法。

对于世间法来说,它表现为我们一般说的身和心,或者说它是因缘聚合、还会毁灭的法,它是动摇的法,它是不确定的法。而出世间法,可以说是佛陀教法的最终目标。出世间法包括了有为出世间和无为出世间,无为出世间只是一种,即:涅槃,因为涅槃离了一切的有为生灭。然而,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也好,它们都是无我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执着于涅槃是一个恒常我的存在、有一个实质存在;不能执着于世间法里有一个恒常我的存在、有一个实质存在。对于世间法来说,它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会有许多烦恼、会有种种的杂染,心会受到这些烦恼的污染。世间法都拥有生灭相,是由种种的因缘组合所构成的。

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它就包括了二十八种色法、包括了五十二种心法、包括了八十一种世间心,这个是世间法的范畴。而出世间法的范畴,就包括了八种出世间心和一种涅槃,这是九种出世间法。

问:只是专心思维无常的刹那变化,或思维五蕴的无我等法理,能达到止吗?
答: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他见到了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他思维究竟名色法的刹那生灭为无常,他将能够修观。如果他只是思维五蕴无我的法理,而不是真正的观照名色法为无常、苦、无我的话,那这个只是属于寻,如果讲慧的话,充其量只是闻慧和思慧,还不能够说是修慧。


而这种慧是一种很弱的慧,就是透过学习得来的慧,或者说这个是寻很强、慧比较弱的慧,这种慧并不能带来解脱。如果是要达到止的话,止有培育止的法则、观有修观的法则。如果是想要证得禅那的话,必须得要透过专注于由色法而生起的概念法,持续地专注,当他的心达到一定的质和量的时候,将能够成就他的止而证得禅那。

如果他观照名色法的无常、刹那生灭,到了行舍智的阶段,那个时候,由于他的心很稳固地观察诸行的无常、或者苦、或者无我,那这样的定力只是称为刹那定。这个时候生起的还是欲界的速行心,也就是一切的佛法观智,都是属于欲界的速行心。除非是出世间的观智,那个时候是介乎于欲界和出世间界,然后到了出世间的圣果心,那个时候属于出世间的安止禅那。

问:怎样才能最好的去除我执,破除身见?
答:最好是证得初道、入流道,才能够完全地破除身见、去除我执。


问:我很爱说话,学佛后检查自己的说话内容,发现主要是评论周围的人和事,以及重复无意义可有可无的话,即:两舌和绮语。但我发现并不是在讲是非,而是在讲事实。因为没有挑拨是非的心,只是习惯性的爱评论是非、好坏、对错,否则就无话可说了。请问,不是故意的无心的两舌绮语是否犯不妄语戒?是否造了不善业?修行人是否应该养成保持沉默的习惯?

答:爱评论别人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你评论的也许是真的,也许是虚假的,也许只是你个人的猜测,或者你看错了你去评论。如果别人对你评论,你会生起什么心?别人对你品头评足,你会怎么样?在你评论别人的时候,如果别人都在评论你,那你会不会感觉到不舒服?你很喜欢别人去评论你吗?

如果你是用一颗不满的心去评论别人,那你是在造嗔恨的业、嗔恚的业。如果你是看不起别人来评论别人,那你造的是慢的业,如果你是因为妒忌而评论别人,则是在造妒忌的业,这些都是不善业。即使有的时候是事实,但是我们难道就可以肯定那是事实吗?

在缅甸帕奥禅林,我们学戒律的时候,讲到有一个故事就是:即使有一个比库看到另外一个比库和一个女的坐在床上,那个时候他若去批评他,其实那位已经是阿拉汉比库了,他不可能和一位女的同坐在床上,而是因为他坐在床上,那个女的在床那头,看上去好像那两个人都坐在床上,于是他就去批评。他批评了,他自己造了很重的恶业。

虽然是他亲眼看到的,但即使是亲见的,也可能是假的。因为那个女的,正好在床的那一头,她只是站着,所以这一位阿拉汉没有错,他也没有犯戒。但是这个比库所看到的,就是他和那个女的坐在床上,所以他批评了阿拉汉比库,于是自己造了很严重的恶业。那么,这是不是事实?他看到的确实像是事实,但他还是造了诽谤阿拉汉圣者的恶业。

因此,对于修行人来说,世尊只允许十种话题是可以讲的。第一、少欲论;第二、知足论;第三、远离论;第四、独处论;第五、精进勤勉论;第六、戒论;第七、定论;第八、慧论;第九、解脱论;第十、解脱知见论。这十种是世尊允许讲的话题。至于谁是谁非、谈国王、谈盗贼、谈战争、谈女人、谈什么世间的起源、谈乌鸦是白的或者是黑的,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话,世尊都禁止。这些都称为杂秽语,又称为绮语。

问:禅修时会不喜欢说话,好像得了自闭症一样,是否不正常?怎样调整?
答:如果在禅修的时候,你的内心就是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嘈杂,那这个是对的。但如果你不喜欢说话,只是你看到这个人又烦、看到那个人又讨厌、你自己又觉得连自己都看不惯,这个可能你的内心有点不好的倾向。例如:自闭或者忧虑,或者是为了你的修行迟迟没有见到效果而感到很烦,这个也有可能。

问:北传的入众修行和南传佛教的独自修行谁更胜?
答:这个决定在个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自制能力太差了,你应该在一个很好的修行环境当中随大众而修行。如果你觉得在很多人的时候,人多麻烦也多,你喜欢一个人修行,并且自觉性、自律性很好,那你就可以选择独自修。


问:诽谤圣者造什么样的业?会受什么样的果报
答:在《清净道论》里面讲到,诽谤圣者的业重如无间罪,因为几乎任何一段经文,只要讲到天眼智的时候,他都会讲到因为诽谤圣者,而堕入地狱、鬼道等等。所以当一个人诽谤了圣者的话,由于圣者的功德是很大的,因为圣者拥有了很崇高的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所以你诽谤了一个圣者,由于对象的功德很大,所以你造下的恶业也很大。而如果你对着一群乞丐骂一天,也不如你说一位圣者一句话那么大。


就好像说,如果你在皇宫里说皇帝一句话,你的命就会有危险,你在平民百姓里面经常骂平民百姓,你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就是这样的道理。由于功德大,自然你造的罪过就大,如果对方的功德小,你造的恶业也就小。

问:一个人造了恶业之后已受人法制裁,例如:已受枪决,还要受业力果报下地狱吗?
答:当然要了,受人法的制裁枪决,那个只是前奏,还没有入门。真正如果一个人造了恶业,例如他杀了人,他受到的业果会更大。如果他下地狱的话,那个才是真正的开始。枪决只是提早叫他到地狱里去受他的果报而已。


问:在生意中如果采取一些商战策略打击对手,算不算造业?
尊者:当然算造业。
问:比如在投资中、投机行业中。
尊者:好像两个军队作战,两个军队用一些反间计、离间计,用一些什么暗渡陈仓等等这些计,你说这些算不算造业呢?学员:那要看怎么做的吧?尊者:造了业就是业,也没得忏悔,所以我们经常要修戒、定、慧。


问:那如果要做怎么办?
尊者:我所负责教导的,是如果你们要修行、要修戒定慧的话,我可以负责指导。因为世俗社会有世俗的运作方式,我作为出家人不是很精通这些,我们只是说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但如果要知道不应做的还要怎么去做,这个就超越了我的范畴。


问:请讲一讲三因结生,好吗?
答:三因结生就是一个人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在造这种善业的时候,他生起的善心里面有慧心所,例如:他思维并相信业果法则。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在持戒的时候,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对业果法则有信心。那你在持戒的时候,你造的这个就是属于三因的善业。如果你在禅修的时候,你对佛陀教法有信心,而且你在禅修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善业。


当这些善业被你造下之后,在你临终的时候这种善业成熟了,而这善业属于有慧心所的三因善业,那这种善业带来的果报就是三因的果报心,在你下一世的投生时,由于投生的心也称为结生心,它也是由于三因,于是你的下一世就称为三因结生者。由于你是透过拥有无贪、无嗔、无痴这三种因的心,去投生为人类或者投生为天人,于是你的果报心、你的生命期里、你的果报等,就拥有这种很好的素质。因为你的果报心、你的生命当中拥有这三种很好的素质,你要修行就很容易成功,或者说你修行的话将有可能成功,所以这一类的人称三因结生者。

问:以前没有化纤的东西用来做坐垫,是用什么代替?
尊者:用草、用树叶都可以。


问:可以供养十戒女吗?办法和供养尊者的一样吗?
答:当然是可以,如果你供养十戒女,这是你的功德。不要说供养十戒女,佛陀在中部的《布施分别经》里面讲到,如果你供养一只动物,你将能够地得到一百份的果报,如果你供养没有道德的凡夫,你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福报。如果你供养一位为了要证悟初道、为了证悟入流道的一个人,那你的功德更大。只要你的心是愿意想要断除烦恼,那你都是可以属于这一类。


在《义注》里面讲到有一种叫做为了证悟入流果而行道者,这一类的人包括了一个人正在得初道,还包括了修观的人,还包括他一切持戒清净的出家人(比库、比库尼),包括了一个持八戒的在家人,也包括了持五戒的在家人,甚至包括了只是刚刚受三皈依的人,他都可以属于为了证悟入流果的行道者。这是《布施分别经》里面讲到的。那你说供养一个修行的人,善业大不大?他的果报大不大?

问:如果一个人在他死时果报低劣,这能影响他来世幼年果报也很低劣吗?
答:死时果报低劣是指如果一个人死的时候,由于他之前前一世或者他的业生色很低劣,那如果他在临死的时候生起的是善心,或者他的善业成熟,他的来世的幼年并不一定会很低劣。就好像说每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由于业生身(他的果报业生色法)已经走到了下坡路,所以每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都会很虚弱、有各种各样的病等等。但下一生如果他成熟的业是令他健康的业、令他很长寿的业,那他的下一生,他的幼年阶段仍然会是很好的。

摘自《玛欣德尊者答疑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