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咳嗽气短,声音低弱,舌质淡嫩,脉虚或弱。或有喘促,痰多清稀,疲倦,懒言,怕冷,自汗,面色苍白。如兼见胸痛,舌边有瘀点,是气虚兼血瘀。
西医对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由于感受外邪,或因情志不舒,饮食失调等,导致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日久损伤肺气,而使肺气虚弱,不能散布津液,化而为痰引起咳嗽气短,声音低弱。
[治疗大法] 宜补益肺气。
[对症方药] 用补肺汤加减。
[重点经脉] 手太阴肺经
[特效腧穴] 尺泽 中府 膻中
若肺气虚又兼血瘀,应在益气除痰中加入三棱、莪术等活血去瘀药。若血瘀又兼痰中带血,可加百草霜或血余炭等止血药。哮喘气短的宜在除痰定喘方中加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药。
②肺阴虚亏证
[症状] 以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手足心热,午后颧红,舌红嫩,少苔,脉细数为主证。或有咳嗽带血,盗汗,失眠,口干咽燥,或声音嘶哑等证。
西医对照:肺结核或肺炎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多因外邪犯肺化热;或肺脏内伤日久以致肺阴耗损,津液不足,肺不滋润,失其清肃之职。
[治疗大法] 滋阴润肺。
[对症方药] 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重点经脉] 手太阴肺经
[特效腧穴] 尺泽 中府 膻中
③风邪犯肺证
[症状] 咽喉作痒,咳嗽,初起有表证(恶风,怕冷,发热)分三个类型:1)如兼寒邪,初起怕冷较明显,不出汗,伴见鼻塞,流清涕,咯白色稀痰,舌苔薄白。2)如兼热邪,初起发热较明显,汗出,伴见咽喉红肿疼痛,咯黄色稠痰,舌红,苔黄。3)如兼燥邪,伴见咽喉干痛,口唇鼻腔干燥,干咳或有少量粘痰,舌干,尖红。
西医对照:以上三型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外感风邪,侵入肺脏。但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寒热,或燥邪合并犯肺,使肺气不能清宣肃降。
[治疗大法] 1)宣肺散寒;2)宣肺清热;3)宣肺润躁。
[对症方药] 1)用止嗽散。2)用桑菊饮。3)用桑杏汤。
[重点经脉] 手太阴肺经
[特效腧穴] 尺泽 中府 膻中
④痰湿伏肺证
[症状] 以咳嗽、气喘、咯痰为主症。兼见胸脘痞满,咯白色粘痰,量多,舌苔白腻,或有眩晕。
西医对照:慢性单纯性支气管炎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乎素饮食不节,或嗜好甘肥,使脾的运化功能不健,津液不能正常转输,湿聚生痰,停留于肺。
[治疗大法] 燥湿化痰。
[对症方药] 二陈汤。
[重点经脉] 手太阴肺经
[特效腧穴] 尺泽 中府 膻中
⑤饮停胁下证
[症状] 以咳嗽、气喘、咯痰为主证。兼见胸胁胀满,疼痛,特别是咳嗽转身时可加重疼痛,舌苔薄白。
西医对照:渗出性胸膜炎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由于肺部疾病(肺结核等)导致肺气虚弱或郁滞津液停聚为饮,留于胸胁之间。
[治疗大法] 攻逐水饮。
[对症方药]控涎丹。
[重点经脉] 手太阴肺经
[特效腧穴] 尺泽 中府 膻中
⑥寒饮伏肺证
[症状] 以咳嗽频而剧烈,气急,痰粘白而量多,苔白滑,脉浮紧为主证。或有稀痰而不易咳出,严重的则喘咳胸闷,不能平卧,或兼发热恶寒,脉紧等。
西医对照:某些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肺有寒邪或寒痰,肺气不能肃降。
[治疗大法] 宜发散风寒或温化寒饮。
[对症方药] 用麻黄汤发散风寒,解表化饮汤温化寒饮。
[重点经脉] 手太阴肺经
[特效腧穴] 尺泽 中府 膻中
⑦痰热蕴肺证
[症状] 以咳嗽喘促,痰黄粘稠,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为主证。或有咳吐脓血,气味腥臭,咽喉胸痛,或恶寒发热等症。
西医对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感染,支气管扩张及肺炎,肺化脓症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由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以及情志不舒,气郁化火,火热煎熬津液为痰,痰与热蕴结于肺,以致肺失清肃。
[治疗大法] 清肺泄热化痰。
[对症方药] 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重点经脉] 手太阴肺经
[特效腧穴] 尺泽 中府 膻中
若舌红,苔黄而干,下午热是肺热伤津,可用泻白散,如哮喘加麻黄、苦杏仁,咳甚加贝母、瓜蒌。肺闭喘咳的,可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败酱草、鱼腥草、贝母、蒲公英等。
肺病兼证
1.肺合大肠
《内经》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变化出焉。
传导就是输送,变化是指食物变化不被吸收的糟粕,大肠的功能是运转糟粕。古人认为饮食的消化过程是:饮食→胃(腐熟)→
脾(运化)→小肠(分清浊)→大肠(传导)或膀胱(排尿)。所以治疗大便燥结或里急后重的痢疾,治疗方法首先疏导和通利大便。
①大肠寒证
[症状] 腹痛肠鸣,大便溏泄,溲清,脉缓,舌苔白滑。
[治法] 散寒止泻。
[方药] 用胃苓汤。
②大肠热证
[症状] 口燥唇焦,大便秘结,或大便腐臭,肛门灼热肿痛,小便短赤,脉数,苔黄燥。
[治法] 清热泻结。
[方药] 用凉膈散。
③大肠虚证
[症状] 久痢泄泻,肛门下脱,四肢不温,脉细数,舌淡苔薄。
[治法] 厚肠固摄。
[方药] 用养脏汤。
④大肠实证
[症状] 腹痛拒按,或发热,呕逆,便秘,或便而不爽,脉沉实,苔黄。
[治法] 清热导滞。
[方药] 用承气汤。
备注 [对症方药] 吃15天停15天见效停用 最多连续服用3次最好买大厂家的
[重点经脉] 每天二次每次不少于10分的拍打
[特效腧穴] 每天二次每穴不少于5分的按揉
[重点动作] 每天二次每个动作不少于10遍 排山倒海双手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