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优雅a 2011-05-12
读书
 
出处: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5-9-4/849419.shtml
 
古人读书甚苦,没有灯,凿壁偷光;怕睡去,悬梁刺股;没有笔,草茎代笔;没有纸,笆樵叶替纸。古人寒窗十年,只为天下皆知;我读书多因心境。闲适心静,自由自在,是一种透剔玲珑的心境。在这澄明心境里读书,大千世界、古今风情、山河美景尽收眼底,奇境妙不可言。寂静幽夜,推窗邀明月、偷清风,莹灯雪光里,只影读意境幽雅、深遂的诗词,仿如置身“杏花、春雨、江南”、“月夜蝉鸣”景中。以交响乐波澜壮宽的气势,助读壮观、豪放之作,更是豪情万丈、康慨激昂,如见黄河落日、大漠孤烟。读书由读懂到入境,是一种享受,也是读书最初境界。

书继续读下去,随数量越多,就易为境所迷。读老子的《道德经》,其清静无为的思想,渗入人心,越读越静,越静越空,最后整个心被其渗透,整个世界被心包罗。岁月如水逝,而此境不易流去。只觉滚滚红尘中,功名利禄、旁人闲语、忧愁烦恼如流云,从平静心湖飘过,湖面虽云影舞动,但波涛不兴,清静平和。而读儒家的《大学》,令人壮怀激烈,既兴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又泛着“独慎其身”之诚挚。沉浸在古典文学中,很容易被古人的哲理、思想、气质所渗透、改变。当有一日抛下书本,抬头望望,仿佛远离今世,回到古代去了。停读后,要用时间来冲淡;用现代气息、烟火来稀释,好久才能回来。

读书到一定程度,不但为作者思想、气质所迷,更易被文彩所笼罩和包围。惯读古典文学,再读现代文学,就读不下去。古典文学讲求风骨,笔墨凝练,一行一句,片玉碎金;常用对偶、音律来助文气,笔力走蛟龙、挟风雨,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而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文彩飞扬,周身鼓荡。现代文显得文气虚弱,文体肥重,难以腾飞。当突然放下古文看现代文时,即时产生“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觉,让人兴趣顿失。读周作人、梁实秋等平和冲淡派的散文,读时象饮白开水,读完后如陈年老酒,韵味十足,言尽而味无穷。再读其它派别散文,才读了几行,眼前不断涌出阵阵韵香,那是从雅淡派文句里流出的,云遮雾罩,桌上文就看不成了,即使看完亦不知所云。要走出困惑,突破重围,却要费一段时间、一番功夫才成。为文所迷是读书第二种境界。

当书读到一定数量,历尽山重水复,书的类别就自然在心中定位,再读,就明白那只是其中一类,不再为其所迷。读书第一、二境界,是人的思想、灵魂完全在书里面的,是“入乎其内”的境界,所以容易为文所迷惑、牵制。读书由“文内”读到“文外”,就如棋盘外的观棋者,清清楚楚,不再“当局者迷”,这是“出乎其外”的境界。陶渊明文中的五柳先生“读书不求甚解”,孔明的“独观其大略”,大概是“出乎其外”的读法吧。清源唯信禅师语: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之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

读书如此,读《人生》这本书亦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