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合之子?孔子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花随月转阴晴 2011-06-17
野合之子?孔子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新浪-杨黎光博客
 
 
 
    无论是被后人奉为神坛上的圣人,还是被看作“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孔子当年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将对中国文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确立者,而且是中国式平民教育体系的创建者。恰如钱穆先生所说的:“后人称之为开门授徒私家讲学,其像样的创始,实始于孔子。”(《国史新论》211页,钱穆著,三联书店2001年6月第1版)因此,他即使不是“大成至圣先师”,也是古老中国的文化导师。

    再古老的导师也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和青春,了解孔子的成长经历,对讨论中国人的成长环境和教化模式显然具有典型性意义。

    从西周到春秋,无论是“辟雍”、“泮宫”、还是“庠序”,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都是由贵族设立,为贵族子弟服务的。对于这些由天子、诸侯所办的古代贵族学校,钱穆先生曾有这样的专述:

    《小戴礼·王制篇》有云:“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此即言当时之学校。辟雍者,辟借作璧字,言其为一圆形。……此一建筑,乃在水中央。此乃当时天子所辖中央政府下之学校,犹今所谓国立大学也。

    ……

    泮宫者,泮是半圆形之水。《诗·鲁颂·泮水》,又称泮宫,是为当时诸侯有泮宫之证。此为封建时代诸侯国中之大学,即如今之地方大学。国立大学,四面环水。地方大学,只三面环水,在形制上表示中央与地方尊卑之分……

    古代学校,除辟雍、泮宫外,尚有庠序。孟子曰:“修庠序之教。庠者养也,序者射也。”古代壮丁必习射。荷矢负弓,乃男子丈夫必习之业。(《国史新论》205页,钱穆著,三联书店2001年6月第1版)

    古人尚武,古代教育武事重于文事,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辟雍、泮宫为什么都要设在水中原因:“古人在此习射,斯亦学礼之一端。水环其外,所以节观者,使不漫入也。”——以水隔开学校外面的围观者,以防箭矢伤人。

    孔子虽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通,却不是辟雍、泮宫这类贵族学校教育出来的。尽管追根溯源,从祖上论,他也够得上是“圣人之后”,先辈里还出过大司马这样的高官,但后来家道中落,他本人的少年时代却是“贫且贱”,与正统的贵族教育无缘的。

    抛开对圣人的神话化或者传奇化,纯粹以一个人的身世来看,孔子其实和许多中国人一样,也是个“苦孩子”出身: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於防焉。(《史记》1905页,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

    根据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的这段记述,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即今曲阜鲁故城东南尼山附近。他的先人是宋国公族,到了孔防叔这一代,因避祸移居鲁国。孔防叔是孔子的曾祖,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至于孔子为什么叫孔丘,相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和他的颅形有关——“圩顶”,也就是中间低而四周高;一说他生于尼丘山,所以名丘,字仲尼。后来,为了避讳孔丘之名,尼丘山改称尼山。

    关于孔子的出生,争议最大的恐怕是这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这样一个圣人,这样一个“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道德先生,他怎么会是父母在野外草草行事的结果?于是,后人花尽心思,又对“野合”这个词作了各种超越词语本义的诠释:诸如孔子的父母年龄悬殊,不合礼仪、婚姻不够正式、手续不够齐全……从简单的词语里阐发出复杂的含义,以此遮掩、混淆事实真相,是中国特有的“学问”。其实简单地说,野合就是野合,没那么多弯弯绕。太史公一向以用词严谨、精准著称,用不着后人过度阐释,何况他本人一向对孔子心怀敬仰,不可能有意污蔑圣人。

    而且,孔子也确实曾经有过一个受人歧视、忍辱负重的童年和青春。这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对他的心理、性格,以及思想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出生时,父亲70岁,母亲20岁,是老阳少阴所生。为了便于了解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个人,下面引用一段李零先生的介绍:

    ……他爸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和孔父嘉是一种叫法。纥可读为仡,有壮武之义,梁者强梁,与名相应,正如其人。他是鲁国的郰邑宰(郰邑的长官),力气很大,偪阳之役,曾力托悬门(《左传》襄公十年),传说身高十尺(合2.31米),比孔子还高(《孔子家语·本姓解》)。(《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谈》44页,李零著,三联书店2008年3月北京第1版)

    身为郰邑宰的叔梁纥虽然地位不算太高,却是个顶天立地的勇武之士,可惜“丘生而叔梁纥死”——孔子出生后不久他就死了,从而使孔子的童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孔子的少年时代,父亲,对他来说一直是个需要努力破解的谜团,他的许多言行都与之息息相关。

    孔子的母亲很少对他讲父亲的事情。为什么不讲?李零先生分析,“可能就和野合有关,不是正式配偶。”

以上这些要素构成了孔子的童年境遇:单亲家庭,身世不明。由此,寻根,不仅成为一种强烈的愿望,而且渗入、演变成了他孤独的童年游戏:“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摆上俎、豆一类礼器,模仿大人祭祀时的动作仪容。他在追悼父亲,同时,也想以此努力确认自己的身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