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以最佳状态应对中考

 wyd456 2011-06-22

如何以最佳状态应对中考

汪永东整理于2011-5-19

 

中考是一场重要考试,考生都会精心准备,但如何保持最佳状态,科学迎考,每个人却不一定十分清楚。有的学生在中考阶段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方式备考,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甚至因为休息时间不足,成绩出现了下降;有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到了考试时,在脑海中的有关内容却成了空白;有的学生在考试前过于紧张,出现失眠、焦躁等现象;有的学生在某一科考试结束后,仍不自觉地追究试题答案的对错,患得患失,坐立不安,影响了后续科目的考试。

良好的品质、充分的自信、健康的身体、周密的计划、旺盛的精力、和谐的关系、灵活的思维、愉快的心情、高效的记忆等,这些都是必要的。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注重并保持这些是不难做到的。考生如何以最佳状态参加中考,可从下面一些具体方法中汲取所需。

 

调整生物钟,使身心状态在中考时处于最佳

 

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必要条件就是答题时精力充沛,心理状态处于最佳。能否做到这一点,就看个人生物钟是否规律,在考场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00)大脑能否最久处于最佳思考状态与最佳心理状态。

平时考生除了生活作息时间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大脑皮层兴奋点训练,经常在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00进行高强度的(中考相应科目的)知识技能的分析、思考与再巩固,目标是调整个人生物钟,使身心状态在此时处于最佳。值得说明的是,不要在此时间做无关的事情,比如听音乐、吃零食、喝饮料、上网等等。

 

掌握遗忘规律曲线,提升中考复习效率

 

中考前,考生要迅速与深入地理解、记忆并在脑海中保持多学科的大量重要知识与理论,并提高有关的技能,这不亚于一场头脑信息风暴,如何有效地复习对考生意义重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定量的知识信息,若不进行及时的再复习,往往在1小时后遗忘其中的55%8小时后遗忘其中的65%2天后遗忘其中的75%1个月后遗忘其中的80%。所以对于重要知识,应及时复习,分别在30分钟内、数小时内、数天内进行再次记忆与保持,这样的记忆才有效果、有效率。

心理学研究还揭示:完全理解了的知识,比较死记硬背的知识,更容易记得深入与持久。也就是说,理解记忆的知识所达到的效果要比多次反复死记硬背的效果好。换言之,任何被深入理解了的知识,在脑海中是极难被忘记的。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大脑的充沛精力

 

中考前的复习时间是紧张的,就是同班同学之间也可以感觉到激烈的竞争气氛。有的考生于是拼命加班加点,日夜苦读,饮食紊乱,日常喜爱的体育运动也全部放弃,却不曾考虑,这样对自己的学习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各部分有着不同的分工,分别负责指挥身体不同部位的工作。体育锻炼有促进大脑运动中枢兴奋,促进记忆、学习、语言中枢休息的作用。一味过度使用学习、语言、记忆中枢而不注意休息,会使大脑机能退化并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的情况。

体育锻炼可使血液循环增强,促进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还可提高心脏机能,保持心血管健康状态,也能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抗炎热能力及抗病能力。保持体育锻炼,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灵敏度与耐久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大脑能在每天的学习中提供充沛的精力。

所以体育锻炼不会是浪费时间的运动,反而会促进学习进步。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心态的和谐水平

 

临近中考,家人肯定会有过度的关注集中在考生身上,考生不要因为压力而与家人产生情绪上的冲突,毕竟最关心自己的是家人,所以应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给家人以信心,主动创造家庭中的和谐气氛,并以平时扎实的学习进度告诉他们—“我能考得好!”

也不要因为同学之间浓厚的竞争气氛而损伤友谊,要以公平竞争的姿态处理好同学关系。

好的人际关系使心态平和,考生能更多地专注于学习,无形中为投入中考增加了力量。

 

科学饮食,以健康的生理保障健康的心态

 

科学饮食对将要应考的人尤其重要,饮食的酸碱性对人体血液与生理机能有特定的影响。一般的酸性食物有:淀粉及精制食品类如白面包、动物性肉类如猪肉、甜食类如冰激凌、油炸食物类如炸鸡腿,等等。一般的碱性食物有:蔬菜水果类如胡萝卜、海藻类如海带、豆类如大豆,等等。

最合理的菜谱是:既有碱性食物,又有酸性食物,总体搭配呈弱碱性,与人体血液的弱碱性相符,有利于营养与氧气分子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正常的人体生理机能运作。这样的饮食,即提供了充足全面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又能使记忆能力处于最优状态,注意力也能长时间高度集中,从而使学习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

 

考前在心理状态上完全成熟,不畏难不自傲

 

克服“畏难心理”,考试题比较复杂,不用惊慌失措,我难人亦难,我不畏。因为难度越大对大家的影响就越是趋同,整体平均分也会下降,所以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一样可以取得平时应得的名次。

克服“自傲心理”,考试题若比较简单,也不可大意,“会做”不等同于“能做得正确”。我易人亦易,我不大意。专心答题,认真尽力。另外,也不因轻松考完了前一门课,就忽视了后一门课的难度。不能忽视自己的薄弱环节。

中考最后十几天,考生应明确,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与潜力,提升自己的成绩,考的就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提升,靠的不是再多学少学多少知识,而是以成熟平静的心态进入考场。

应充满自信,在考场中将自己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展露,张扬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应有的水平,做一个漂亮的学业的“汇报”。

 

考试中要有可靠的应试策略

 

对于考试,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具体的技巧是,拿到试卷,先用简短的几分钟进行全局浏览,快速了解题型、题量、难度、分值等,确定一个答题方案,对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作出全局安排。养成良好习惯,对任何试题都要仔细审完题后,再回答,以免因理解错误。答卷时先做简单的试题,不要在某一难题上纠缠,解决相对较容易或有把握的试题,不确定的疑难试题(有可能影响计划答题的时间)留到最后分析解决。先做选择、填空题,再做综合应用题。以文字形式答题时,力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有条有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也完全避免答题潦草引起的不必要失分。

 

在考试间隙放一门、抓一门

 

中考中一门考试结束后,就干脆地放下这一门,不要再去分析试题,也不要与同学讨论考试的答案。因为,此时的患得患失会使自己在后续考试中出现问题。

应抓紧时间,赶快复习一下,让脑海中完全浮现下一门要考科目的完整知识体系,避免上一门试题对于自己产生的心理干扰。

放得下前面的,抓得住后面的,才有助于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考试后保持平和的心态

 

中考中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因此中考后要舒缓释放心理压力,但不要冰、火两重天,否则对个人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考生应明白,中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逗号,新的起点将从此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