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囚绿记》教学设计

 chqianli 2011-07-09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识词,累计一些常用词语,会读、会写。

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先后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口语交际:耐心专注地倾听,能够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绿”为主题,而且都把绿当成美好事物加以表现,都对绿寄托了美好的感情,四篇文章都透露着作者对“绿”的喜爱。《绿》,写潭水之“绿”;《囚绿记》,写一种植物——常青藤之“绿”;《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说明“绿墙”代替砖墙的种种好处,并且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双手》,透过对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的描写,赞美了为绿化祖国而做出无私奉献的林业工人。四篇文章各有侧重与特点。学生在感受“绿”的同时,需学会“读书动笔”,尤其是对“圈点勾画”和“评论”的了解与掌握。文本将《绿》作为了范文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评析,评析中动笔,动笔中思考,思考中质疑,进而举一反三,达到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简单,但文章难懂,以学习“读书动笔”方法为主。学生在此之前有一定的基础,本次学习是一个提高他们批阅与动笔能力的最好时机,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赏析能力、评论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有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表述能力有限,在一些字、词、句的分析上会有障碍,这是教学时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本单元以“绿”为主题课文的不同特点以及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2、  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对文章的感受写出来。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品读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反复品读含义丰富的一些句子,进而能交流作者表达的的深层含义。

2、  能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来读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品读美文后,交流自己怎样将对自然美景和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的人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2、  对读书动笔中“勤能补拙”的内涵进行交流,并说说怎样在今后学习中发扬光大。

 

囚绿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查阅字典、词典,会读“蠡”、“瞥”、“辙”、“揠”、“婆娑”、“猗郁”等字和会写“隙”、“藤”、“暇”、“旅”等字,以及会用“急不暇择”、“视同至宝”、“攀缘”等词造句。

2、  能用生动的语言复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过程与方法:

1、  在给文章做批注、评论的同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批注符号。

2、  通过品读、评论,口述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能用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写片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交流自己对“绿”的新认识,并讨论该怎样用实际行动热爱“绿”,保护“绿”,创造“绿”。

2、  能各抒己见在今后碰到困境时要怎样像“绿”一样“永不屈服”。

 

教学重点、难点:

1、  用批注符号对文章进行批注、赏析与评论。

2、  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

用读来理文脉、品佳句;用品来作旁批、学写法;用悟来表观点、谈收获。

 

使用教材的构想:

学习本文时,我将这次学习过程称之为是“绿之旅”。分成了绿之序、绿之文、绿之情、绿之人、绿之余五个环节。先让学生交流字词预习情况、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以达到知人论世学文章的目的。而后,初读文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接着,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以读“绿”来读“情”,进而学习掌握“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最后,学生、文本、作者三者进行对话,读出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读出那个时代的的民族精神与气节,读出学生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本节课,主要突出“读”、“品”两个活动,让学生、文本、作者形成对话,将对话的过程、思维的碰撞,用圈点批注品读的形式来呈现与实现。

 

教学流程:

一、绿之序。

1、导入: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一种色调,她会让我们心旷神怡,视觉柔和;有一种梦境,她会使我们梦寐以求,心驰神往;有一种状态,她会令我们神气阳光,坚强不屈;有一种生活,她会叫我们从容坦淡、和谐幸福。这种色调、梦境、状态、生活都会让我们想到一种颜色,那就是——绿色。因此,有些人,他就自私的把这种可爱的“绿”给关了起来,囚在了自己的窗户里,想和她成为朋友,可结果却没有他想得那么美好。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次“绿之旅”吧。

生齐:好。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次学习之旅做好铺垫。

2、小组以听写的形式互查字词预习情况。

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检测,让学生先自己写,而后互查,解决不会的和有错误的地方。

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坐好,而后组长或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听写其余组员,边听写边检查,逐人逐字(词)地过,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做到处理问题及时化。

预设】:学生有可能在“蠡”、“揠”、“暇”、“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等字词方面有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需要时进行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继续会用工具书解决字词,进一步了解汉字音、形、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汉字的魅力所在并热爱祖国的文字。

3、四人小组交流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

此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作品、时代背景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旅行奠定基础。

师:组织、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作者和时代背景的材料。

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有的以同桌小组进行交流,有的以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预设】:有些小组会有资料不全的情况,在老师问清是什么原因所致后,我和这些学生商讨出解决此问题的办法,避免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有些小组会有资料详尽的情况,老师发现之后,及时进行表扬和引导,让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和现象在班内比比皆是。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学文章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方法,尽管这是九下才出现的学习方法,但在这里可以先进行了解和熟悉,只要学生能掌握,就可以进行此方法的训练。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二、绿之文。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文章,老师提醒学生做好圈点批注。读完之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初读后的感受和困惑。而后在横线上填字概括作者的这段美好回忆。

遇绿——______绿——_______绿——_______绿——怀绿

师:出示此环节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同时观察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是否有效落实,做到必要的引导和鼓励。根据进展情况,做好板书。

生:朗读文章的同时,用好圈点批注,而后以各种学习方式交流他们的感受与困惑。

预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文章,课堂上定会出现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各种形式朗读的情状。而且学生在做圈点批注时,会出现捕捉信息不准确,甚至丢失的现象,发现之后,让他们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在能够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学会自主的利用圈点批注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批注,在批注中理解文章内涵。后面概括美好的回忆,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还有有效捕捉信息并能把握文意的能力。

2、再读课文,自主合作,感受作者情感。

师:提醒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此环节。

生:学生理清文脉后,根据作者对“绿”态度的变化过程,自己体会并小组交流其情感变化的原因。

预设】:首先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会把握不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时代背景的理解不到位和相关语句的提炼不准确所致。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资源的利用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是很好,缺乏一定的引导与纠正。对此,我先让他们用小组形式进行交流与解决,我做最后的必要引导与归纳。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下一步走进“绿之情”的铺垫,对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时代背景的能力有一定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资源不止需要在文中仔细寻找,而且需要利用好课外资源。这样,就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绿之情。

1、  细读课文,品词赏句,走进作者内心。

师:让学生细读文章,寻找表现作者内心世界发生变化的词句,在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学习作者借物抒怀的写法。

生:学生懂得文章中不是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叙述才行,生活的小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也是可以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的。如“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我拿绿色来装饰……无声的歌唱。”;“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还有就是文章的最后:“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句句流露作者对绿的渴盼,词词隐含作者对土地和人民的怀念,可谓“以小见大”。

预设】:因为有上一环节的铺垫,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寻找这些词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在分析人物内心世界时,学生理解会有偏差,尤其是“作者对土地和人民的怀念之情”是一难点,需要做及时的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富有魅力的语言,并在词句中评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2、  跳读课文,筛选内容,表述自己观点。

环节到此,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已经有了认识与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此时对作者、文本的一些看法,我让学生浏览全文,选取能够表述自己独特观点的语句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让每组选派观点具有独特性的同学发言,结合相关语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此彰显学生的独特性思维和个性化认识。

师:引导学生浏览全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生:先自己思考,待自己有了想法后,小组交流、讨论。而后,选出自己组内具有独特性的同学进行发言。

预设】:有的学生在陈述自己观点时,会缺乏独特性,他们的认识有可能会和其他人一样,这个时候,我会就学生的回答,做随机的引导,力求寻找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让其表述。有的学生则有可能只顾观点的独特性,偏离了中心与文本的初衷,当我发现此问题,我会让学生先发表建议与看法,需要的话,自己再做补充、概括。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个环节,就是想让学生的思维打开,畅谈他们的认识与感受,进行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摩擦,读出属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四、绿之人。

研读课文,深情对话,共享文本精彩。

在上一环节学生交流中,已经谈到作者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与气节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给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他们选择其一,进行思考写作,训练检测当堂学习收获:

1、  作者要用“绿”来代表当时社会上的哪些人?为什么?

2、  我们应从“绿”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些什么,怎样做一个有用之人?

学生就以上问题独自思考写作,而后小组交流、互谈感受。

师:引导并出示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写作,检测本堂课的学习情况。

生:选择自己能下手的题目进行作答。

预设】:对于第一道题,学生理解不是很容易,因此,下手较为困难。我还是先利用小组进行解决,看看学生资源有没可开发和利用的地方,如果没,我就引导他们从时代背景再次入手,同时让他们明白写作背景的重要性。第二道相比又容易一些,学生可以人人下手,但学生也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说大话、空话,这个时候,我就需要让学生明白要说实话,勿空谈。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感情真挚,力求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的思想在写作中尽情飞翔,在交流中尽心畅谈。

 

五、绿之余。

请同学们从下面三道题中,选择喜欢的两道进行作答。

1、积累:

默写两句有关“绿”的诗句。

A                                        作者:              出处:                   

B                                        作者:              出处:                  

 

2、请同学们从下面六个词中任选四个,写一段话,要求用上“托物言志”或“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陌生      纤细      猗郁      视同至宝      攀缘      急不暇择

                                                                                             

                                                                                            

                                                                                         

3、请以“绿是                ”开头,结合自身经历和对文本的认识,写一段话你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师:出示三组题,供学生选择。

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两组题进行作答、交流。

预设】:第一道试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学生选择得多一些。而第二、三道题,则有了一定的难度,一道是对词语理解的运用,一道是对本文感知的表述,同时也涉及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展示。随情况,做好必要的引导与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三道试题中选择两道来做,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课后作业的阶梯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试题设计上,考查到了学生的积累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形式多样,主题明确。

 

永不屈服

怀序

绿记

板书设计:

 

 

 

 

 

永不屈服

怀序

绿记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绿”为中心,我和学生随同作者一起深情怀念了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回忆了他们邂逅、相知、依恋的往事,看到了绿色为了生命、希望、阳光而经历的曲折路程,感受到了作者为“绿”而付出的一切情愫。

学习过程分五个环节,层次清晰、结构条理。学生在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后,对主旨的思考有了一定的把握,而后的自主、合作学习形式有张有弛。学生在动笔作批注的同时,也能够积极思考字、词、句所蕴含的情感与道理。进而为后来的交流、探讨奠定了基础。这节课上,根据学生情况,我注重了分层学习与练习,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由于作业有阶梯性,所以学生也都能下笔去完成。通过最后的小组交流,可以看到学生对于“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法基本会运用,观点大多也是属于自己的独特认识。

但是,由于老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掌握不好,要求过高,造成了学生交流时的材料欠缺,影响了后来的背景理解,老师的及时补充让情况有所好转。再者就是,学生在通过字词理解作者内心情感时,为了增加课容量,赶时间,结果让学生分析不准确,理解有偏差,这是我在下一步教学中,必须改正的缺陷。

总之,今天的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创设好情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绝对可以油然而生的。再者就是,课堂上绝不能急得迈大步。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为本,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目标要定得低一点,步子要迈得小一点,速度要放得慢一点,绝不能只顾教师的教,而忘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成了两张皮。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是围绕“学”而进行的,真正让学生学会并会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