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的策略

 天雷教育 2011-07-19

提升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的策略

[日期:2011-05-11] 来源:  作者:张柠 [字体: ]
【关键词】制度 执行力 管理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30%靠正确的战略,70%靠正确的执行,再好的学校发展策略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它的价值。作为一校之长,我认识到在学校组织内部,管理是需要分层的,不同层级的管理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我提出的管理工作模式是:校长提思想及策略,副校长拟思路,中层将目标细化,全体教职工执行。自上而下,战略管理依次淡化,而过程管理依次增强,对事的管理依次增强。而在现实中,很多学校管理层级是错位的:中层干部遇事不敢顶真,做“好好先生”致使制度形同虚设,向上级汇报时,粉饰太平,误导上级;普通教职工则乐于对学校宏观决策品头论足,猜测质疑,空发牢骚,涣散人心,不谋求执行到位,高耗低效。常常弄得校长只好亲自上阵,板起面孔训人,久而久之搞得干群关系紧张,威信下降,疲于应对,甚至到基层也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形成恶性循环,使学校凝聚力减弱。
  四年前,我调回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令我始料不及的是,进校第一天,学校所有的事情,干部都走马灯似地请示报告,请示语言几乎都是:“您看这件事怎么办?”我问得最多的话是:“过去是怎么做的,学校制度是怎么规定的?”得到的回答惊人地一致:“过去都是校长决定的。”开学后的第一次大活动是校运动会,在行政会上,大家把运动会的一些注意事项、要求说了一遍,办公室主任最后把简要记录交给我,说:“您讲吧,过去这些都由校长讲的。”还有谁管宿舍,教务主任如何排课表等都要校长定,这种管理模式看似校长负责制,实则十几人的干部团队只有一人在思考,其他人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带来的直接弊病有四点:第一,什么事情都请示,似乎是对校长尊重,而实际上校长被拖进了事务的泥潭;第二,学校管理效益大打折扣,干部看似在忙碌,但谁都不对自己主管的工作负责;第三,学校里校长权力似乎很大,什么事都要校长拍板,结果是所有矛盾的集结点到了校长处;第四,什么都由校长说了算,久而久之,干部没有了工作激情,领导层的团结合作大打折扣,整个学校组织凝聚力变差。
  那么,如何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呢?
  
  1 机制建设的创新
  机制建设的目标指向是保证一个组织能够有效运作,保证工作流程有序实施。建设重点有三项:一是组织机构改变,二是健全制度,三是健全执行与监督反馈系统。中层干部便成了设计者,中等以上范围、参加活动人数超过百人的活动;中层干部必定先拿出策划方案;建立干部负责制度,明确责权与奖惩,促使每位干部在自己的主责岗位上有效履职。一句话,细在制度,实在监督执行,各司其职。
  
  2 贵在执行,活在创新
  制度和方案再好,不执行也是一纸空文,而且有章不循比没有制度更糟糕,因为它使管理的严肃性降为零,使管理团队威信下降。执行力挑战着干部团队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干部懂政策、敢负责、能沟通,不怕得罪人。我校干部年轻有为,能人不少。我鼓励干部要锻炼成为智慧型管理者,要求干部在带着问题走进校长办公室时,自己至少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月一次工作总结中必定有学校计划分解后自己必须做的事;自己所管部门动了脑筋有新思路新点子完成的工作中,自己认为完成得最好的工作;必定有对未完成工作的原因分析。由办公室主任收集分类,记录在案,下个月再翻出来,不留死角。
  干部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团结”主要指团队成员之间以诚相待,理解包容,互相补充;“一致”是指成员共同瞄准组织的发展目标,思想统一、声音一致、步调一致。“统一”和“一致”不是不允许有不同意见,而是不要有隔阂,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实现团队的发展目标中添柴不撤火,在遇到困难时积极想办法,不埋怨、不互相推诿。
  要求干部勤于走动的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校长带头:看宿舍蹲在地上看,看食堂用手摸、用相机拍,值周教师意见由办公室写在公告栏,分处室解决。
  
  3 重在用人,力在培养,注重干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影响执行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培养。校长如何用人显得很重要。用对了人,事半功倍;用不对人,事倍功半。
  我们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守则,规范干部工作行为,持之以恒,坚决执行有关干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干部要向全体教职工述职并接受评议制度、工作业绩的论证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以及从学校的发展要求出发,对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调整制度等。调整要稳,被调整的人尽量把工作做到心服口服,校长在大会上将调整干部的事当大事讲,不留负面影响。四年间,在十几名干部中,接受降职调离的有四人,选拔任用一人,其中原团委书记变为优秀班主任。
  (2)用人不疑,及时给予批评帮助。坦率、真诚是校长与其他干部愉快交往的最好办法。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进行头脑风暴,大家一起海阔天空聊新想法,慢慢集中到一个兴奋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使劲挖掘,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我校有一个比较好的风气,即使两位老师对某一观点争得声嘶力竭,也不代表他们有个人恩怨。正因为同僚关系好,氛围宽松,大家才敢把真实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很多创意就会在争论中产生。校长发展学校的愿望往往很迫切,发现干部在工作中存在问题越多,校长就越容易急躁,校长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急躁情绪会强化干部的焦虑,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劝告自己及副职要对每位中层干部充满真诚期待,给予相当程度的耐心。
  (3)2005年起,我校把绩效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建设。作为校长,我把关注点放在干部的学习、培训、研讨上。干部的学习培训经验一要有针对性,立足于解决问题;二要坚持不懈,除了提升理论和认识水平外,学习的重点应放在改变思维方式上。例如避免干部走人管理误区:一是只管事,不管人,但管理必须先管人,管好了人,才能做好事,干部要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只管事,不研究事,包括投入成本(物质、人力)、时间效率、完成质量,分不清主次;三是只管布置,不管检查;四是简单管理,比如说“这件事是校长要求做的”、“不做就扣评价分”,简单操作会造成千群之间的误解与不和谐,事情做完了,积怨产生了。我校教学管理一度成为意见焦点,甚至执行不下去,对此,我们反复研讨分析,让教师接受严格的流程化管理,帮助教师理解权威三个维度各层面问题的关联性。对“权威理解”,增强制度知晓率,关注过程中问题发现与解决;对“权威来源”说清为何要定下非做不可的要求。大会讲,小会讲,分类型讲;加强“权威(制度)分类要求”,分不同年龄段教师提不同要求,关注教师团队成员水平的提升。这样一来,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状况大大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