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火神派?是否不辨证?扶阳笔记

 昵称6678449 2011-07-21

   什么是火神派?

 

    张存悌教授在其《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中,对火神派有这样一个定义:“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善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善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不善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

    由于火神派辨证思路奇特,选方用药精纯而简练,剂量超出常规,而临床疗效卓越,因此诸多火神派医家常被冠以“某火神”、“某附子”的称号。近年来,火神派以其疗效迅速、善治危难重症的突出特色,吸引了诸多中医学者,许多人开始尝试在临床上应用大剂量附子治病,他们希望能被认同为火神派。那么,是不是只要敢用大剂量附子的医生,都算是火神派呢?

    在第二届副阳论坛上,卢崇汉先生讲到:“经常有同道给我寄来一些处方,表明自己用附子用到了多少克,问他算不算火神派?这我不好说。”

    为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张存悌教授提出了广义火神派和经典火神派的说法:“广义上讲,一个医家如果推重阳气,广泛应用附子,就可以归之于火神派。当然这是相对于经典火神派而言。”……而经典火神派的衡量,主要是根据其选方用药:具有明显的经方风格,用方大都是经方,特别以四逆汤之类为多;药味少,药量重,精纯不杂,法度甚严,达到郑钦安所称“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纯熟地步。“经典火神派”较为忠实的继承了郑钦安的学术思想,选方用药带有明显的郑氏风格。经典火神派是一种较为纯正的境界,一般人不容易达到。

    笔者认为,“火神派”的判断标准,并不在于您临床上是否敢用姜附治病,也不在于您敢用多大量的附子!关键在于,您是否真正掌握了扶阳理论,您在用姜附的时候是否心明理顺。火神派医家强调用附子匡扶阳气,但决不主张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附子。什么情况可用附子、用多大量、如何确定姜附比例、如何选方配伍、用后可能会出现什么反应、怎样应对这些反应,以及姜附用到何时为止,他们都胸有成竹的,而不是一斧子功夫,莽撞用药。这也正是扶阳学说的精深之处。

    因此,不是说您今天参加了扶阳论坛,学习了扶阳学说,听了专家的报告,“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明天就成了能用附子的“火神派”了。想得到扶阳真谛的朋友,一定通过研究学习,探明其理论实质和用药特色,在应用附子的“善”和“巧”上多用心力。

 

          火神派是否不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核心的特色和优势。任何一个中医流派,如果脱离了辨证论治这一原则,是绝不可能站住脚的!如果说哪一个学派用药不辨证,无疑是对这个学派的彻底否定。

    目前,质疑火神派不加辨证、大量使用姜桂附的中医人士,不在少数。医者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了解火神派,也无暇研读火神派的著作和经验,只凭常规思路、道听途说,进行评判;第二类呢,是看过一些火神派的书籍,但因其与自己的经验不符,甚至相悖深远,因此不能接受,认为不符合传统中医的辨证理念。

近几年来,医者认真研读过火神派的大部分著作,也正在临床上使用其辨证方法,效果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说句公道话,火神派的临床用药不仅是辨证的,而且其辨证的深度和层次,也是令人折服的!

    火神派用药超凡脱俗,但仍然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之下。火神派的开山宗师郑钦安先生,正是看到当时的医生不思求经旨,不深究阴阳至理,一味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症治症的现象,才著书立说,力挽时弊。在其《医法圆通》和《医理真传》两书中,钦安力倡辨证论治,详析辨析阴阳的用药真机,对于那种治病用药简单堆砌、不加辨证的习俗,每遇一病必批判一次,然后给出正确的辨证思路,其用心可谓良苦!在第二届扶阳论坛上,吴荣祖先生以《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为主题,不厌其烦地阐述了阳虚证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隐潜性阳虚及其应对,以及阳虚与寒象的互应问题。他把临床辨识阳虚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作了详尽说明,例举为十二个方面,以期大家能够掌握阳虚证的脉证特点和辨证技巧。张存悌教授和庄严医生的报告,更是围绕辨证论治的这个核心展开的。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否定火神派辨证这一事实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辨证论治如何操作有见仁见智的不同。与大多数中医院校毕业的其他学子一样,医者一开始也认为,所谓的辨证实际上就是对一些列临床症状所组成的症候群的辨识;更有一些几乎成定论的东西束缚着辨证的思路。比如,说起汗证,自汗就是气虚,盗汗就是阴虚,口舌溃疡生疮就是上火,头胀头痛高血压就是阴虚阳亢……读了火神派的书,才知道,所有的这些症状,都是需要进一步辨析阴阳寒热的。盗汗属于阳虚者并不少见,口疮属于虚寒者屡见不鲜;阳气的不足、寒邪的侵袭,恰恰就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火神派的许多高见,是经得起临床检验的。

    医者的朋友半部告诉那些对火神派抱有成见的朋友,有机会“只需在卢崇汉、刘力红等老师诊病时,亲自去问问候诊的病人,有关阴阳认识、临床效果(关键是远期效果)等疑问顿时烟消云散。这么小的付出,却可给你今后的大量病人带来莫大的福音,这是何等的善举。”

    在这里还想重申两点:其一,不是所有敢用附子、敢超大剂量应用附子的人都属于火神派,真正重视扶阳的火神派医家同样反对那种不加辨证、滥用附子的做法。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胡万林用了中药,就把他认同为中医同道一样。滥用附子是为火神派所不齿的。在第二届扶阳论坛即将结束的时候,刘力红教授再一次强调,用姜附要辨证,要注意领会用药的真机,而不要因用药不当而成为害群之马。其二,火神派绝不否定八法中的其它治法,也不否定其它医家的临床实效。所反对的,正是那些固守条条框框,不变阴阳寒热的庸碌之举。提高临床效果,团结医道中人,共同担负起振兴中医的重任,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主席的这一经典语录,可以与所有有志于振兴中医的人士共勉!

 

              扶阳笔记之一

 

    “长松,你现在还研究失眠吗?我有一个朋友失眠好长时间了,有什么妙方吗?”

    “我一直在研究呢!最巧的是,我今天晚上就坐火车去北京,参加第二届扶阳论坛。你还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吧?到时候带你朋友来,我给她把把脉?”

    10月25日晚上,同学带着她的朋友来到银都大酒店。我询问了病情,知道她的失眠与紧张、劳累、心情不佳有关,人比较消瘦,怕冷,搭脉时感觉手凉,舌头淡白,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肝郁阳虚,非常自信地给她开了这样一个药方:

    柴胡12,当归15,茯苓15,炒白术15,川芎10,钩藤15,炙甘草10,桂枝25,生龙牡各30,夜交藤30,柏枣仁各30,法半夏15,夏枯草15。7剂,水煎服。

    这是我在临床上感悟多年提炼的一个处方,抑肝散合桂甘龙牡汤加味,对于有些肝郁阳虚的失眠,效果不错。

    10天以后,患者发来这样一条短信:“我是北京某某某的那个朋友,可能时间还短,吃了您给开的药感觉不是太明显,后半夜能睡着一点,但特别浅,一直做梦且易醒,白天头痛没有精神,记忆力下降,气色不好,晦暗发黄。麻烦您再给看一看。”

    参加扶阳论坛以后,我就像是电瓶充足了电,对中医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也对以前的思路重新进行了反思。接到这个短信,我重新调整了处方:

    黑附片15,炮姜15,炙甘草15,龙齿20,龙骨20,龟板15,茯苓15,14副,2副合作一服,水煎30分钟服用。

    这实际上就是七副的药量,但害怕药房抓药的人因剂量大不给拿药,再说三道四,只好分为14副,再合起来服用。

    又是10天以后,我接到这样的短信:“这两天能睡着了,能连续睡上几个小时!但还不稳定,时好时坏,连续两天头痛,不知是否药的事。因长期睡觉不好,我记性差,平时爱叹气。现在看到效果真得太高兴了!特别感谢您!”

    我的回复是:“根据反映,病情有好转,调方如下:

    黑附片20,炮姜15,炙甘草15,龙齿20,龙骨20,龟板15,茯苓15,14副,2副合作一服,水煎30分钟服用。”

    12月9号,患者反映情况:“王医生,您真是太神了!吃了您的药大有好转,晚上能睡着了!……我想还需要再巩固几周吧?”
 

    特别指出的是,我近来就在用这个方子治疗失眠。通过一个月来的实践,惊奇地发现,这种治法,不仅对阳虚征象明显的患者有效,而且对阳虚特征不明显的患者也有效果!更重要的是,起效的速度非常快,有几例十几年的失眠者,一星期就摆脱了安眠药!

    学生问我:“这个方子是针对阳虚的,为什么您不兼顾肝郁呢?有的患者肝郁很明显,为什么吃了这方也会有效呢?”

    我是这样想的:肝为什么会郁呢?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阳气的不足。阳气不足,当然就会升发无力,就会郁滞。也就是说肾阳不足,影响了肝阳的升发,这不也是肝肾同源吗?

    网友评论:一提到失眠,不能总想到心肝火旺、阴虚火旺,要重视阳虚所致者,名医朱良春和章次公早有论及。“肝为什么会郁呢?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阳气的不足。阳气不足,当然就会升发无力,就会郁滞。也就是说肾阳不足,影响了肝阳的升发,这不也是肝肾同源吗?”

    针对网友评论“方中如能再顾及中焦,滋养阳气,更能使气机畅达,生机盎然。”答复:“对于有些患者,见舌苔白厚者,会加焦苍术和白蔻仁,即能健脾胃而化湿浊,兼顾中焦。”

 

             扶阳笔记之二

 

    10月30日,第二届扶阳论坛顺利完成预定日程,许多学员到长城、鸟巢和水立方参观去了。医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便待在宾馆里,把这几日所思所想感悟到的东西,整理在了电脑上。

    那天晚上,乘火车返南京,不由自主地与同车厢的旅客聊起了这次论坛。

   “您是学医的?能治疗口腔溃疡吗?我的溃疡已经十几年了,反反复复发作,吃了许多中药西药,总不见好。溃疡非常疼痛!”一位到南京大学开会的女士说。

    “正好,我有一些方法呢!”

    我诊脉时发现,这位朋友的脉象细而无力,手有些凉。

    “平时怕冷吧?是否经常熬夜?”

    “是的。我是搞化学的,在实验室工作。熬夜是经常的事情。”

    再看舌,质淡白,苔白厚。于是,我便开了这样一个处方:

    “黑附片15克,炮姜15克,炙甘草15克,砂仁5克,黄柏6克。6副,水煎三十分钟口服。”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这样的短信:“王医生,您好!我吃了一个月您开的中药,口腔溃疡明显减轻,我还要继续吃药吗?”

    我建议她按原方服用一个月,再用附子里中丸调理。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按:既然是阳虚,为何要用黄柏?我想有许多同道可能有共同的疑问。试解如下: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当阳气不足时,就不能固守本位,可浮于上,可越于下,可散于外,也可敛于内。我们平时所见的四肢逆冷,是阳气亏虚,敛于内而不能温暖四末所致。浮于上者,既可以见到所谓的戴阳证,也可以见到口舌生疮、面目红赤等上热下寒证。越于下者,则可以见到上热下寒、上实下虚、或足底独寒的症状;散于外者,可以见到外表发热、怕热,内则虚冷的症状,即伤寒所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阳气的上浮、下越、外散、内敛,均属逆证,医者认为,这是四逆的真实含义之一。本症用黄柏,是用其苦,苦则能降,使上浮之阳气敛降,能归本位,则口疮可愈。

    网友半部评曰:“医者先生已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了阳虚症候的特征,既有一目了然的阳虚症,也有时人难以分辨的假热真寒阳虚证。不过潜阳、封髓之法毕竟还是权法,最终还是需要培固元气之宜法。这也是谓“四逆法为收功之法”的本意。

    “在临床上常看到卢崇汉先生治疗阳虚导致虚火上冲之症:生黄柏15g 西砂仁15g 炙甘草5g 或加减 制附片60g 生龙牡30g 无不立手辄效!

    “我本鄙陋,不敢妄解,再附钦安祖师“封髓丹”用药意解如下:

    “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扶阳笔记之三
 

    2008年11月19日,长保哥发来短信,问我南京有没有善治慢性结肠炎的地方。我告诉他,慢性结肠炎属于我所研究的虚寒证范围,可以用中药调治的。

    他发来短信说:“我的朋友老郑03年发现结肠炎,降结肠、直肠均有溃疡面,每天大便次数多,便脓血,很怕冷,瘦得皮包骨头,舌苔发白,目前多方医治效果不佳,仍在坚持工作。他的健康关系公司未来的发展,如需肠镜资料我们特快寄给您。”

    我约定老郑晚上电话联系,以便了解详细情况。通过电话得知,近六年来,老郑经常大便溏烂,每日白天10余次,夜间5、6次,便中有脓血,自感疲乏、少力,消瘦,怕冷。曾在某中医院住院治疗,用中药和激素灌肠,虽可缓解一时,但不能根治;后来在郑州、新乡等地找老中医诊治,都说本病属于慢性病,不容易见效;现在服当地一老中医的中药半年,效果不大。

    由于条件限制,没能诊脉看舌,但从反映情况来看,十有八九属于阳虚。通过短信,我发去这样一个处方:

    “炮姜60克,赤石脂60克,粳米100克,黑附片6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焦苍术30克,肉桂15克。上方先用水5公斤,煮黑附片、炮姜半小时,然后加入粳米和赤石脂30克,煮半小时后,再加入木香、槟榔、肉桂、苍术等药,煎煮15分钟。药汁滤出来后,把剩下的30赤石脂粉放进去,搅拌均匀。每天一副熬一次,分三次服用。”

    可能大家已看明白,这是《伤寒论》里的桃花汤加味。桃花汤治疗“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有神奇疗效,医者以前曾经用过。

    一周后,长保短信告知:“费了好大事才找到一个盛10斤水的药锅,按照所说的办法煎药服用,今天药能喝完。老郑说晚上与您联系!”

    晚上,老郑电话说:“吃完第一服药的当天晚上,夜间就没有起来解手,后来的三天都比较稳定,晚上不再起夜了!白天的大便也比较成形。只是仍感到腹胀,怕冷,频频想解大便。”

    医者调整处方如下:

    “黑附片50克(先煎30分钟),炮姜50克,炙甘草30克,焦苍术30克,槟榔15克,木香15克,柯子10克,龟板30克,龙齿30克,米壳10克。水煎30分钟服用。5副。

    几日后,长保来短信:“上午和老郑联系了,明天吃完药给你联系。效果不错,他充满信心。”

    电话中,老郑是这样说的:“服完五剂药,腹胀、怕冷、大便频多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得到改善,力气倍增。您看我现在说话是不是比以前中气足了?”为此他充满信心,说改日到南京拜访。

我叮咛老郑,慢性结肠炎确实是慢性病,要想彻底治愈还需要调整一段时间。坚持吃中药,同时要忌食生冷、避免受寒,少熬夜,禁房事。

    目前,老郑仍在治疗中。

 

             扶阳笔记之四

    前言

    我是在《中国名家网——李可官方论坛》上,看到这张求助帖子的,现在经过调治,患者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对比前面医生和医者的用药,您会发现,扶阳的理念有多么重要!

      求助贴

    以下是求医的原发帖子:

    2008.12.1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久治不愈

    男,28岁,未婚.在一家企业工作,原本我的生活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但是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2007年12月9日,一个我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那天我兴高采烈的去见一位女网友,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实我正兴高采烈的走上一条通往近似毁灭的道路.因为喝酒发生了人生第一次性关系,3天后到医院检查出非淋支原体,当时连死的心都有.医院的走廊很长,我感觉象走完了自己的一辈子,在我的记忆中,这个地方和我一辈子都无缘的,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我一直是我父母的骄傲,现在却让他们蒙受了耻辱.  
    于是我就开始了漫漫的求医之路.因为是"医盲",先是在一家个人承包的医院连吓带骗10天花掉6000元,无效果,却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又先后到两家公立医院用阿奇霉素.加替沙星.氨曲南,无效果;到一名"市名医"开药方如下:白花舌30克,败酱草20克,车前草25克,通草6克,川楝子15克,荔枝核15克,桔核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菟丝子15克.无效果;又到一名"省名中医"处开方如下:白花舌30克,土茯苓15克,石苇20克,不留20克,猪苓30克,车前子15克,苦参15克,川楝子20克,柴胡15克,薏苡20克,白术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大黄10克,知母15克,金钱草15克,黄芪15克,防风15克,无效果。
    前些日子,别人给介绍了一个女朋友,人不错.但是我回绝了.只是不想伤害别人.爸爸有一天问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瞒着家里人.我只好搪塞他们.他们如果知道,我能想象出,那对他们将是一种什么伤害!!!
    目前症状:晨起尿道口有分泌物,龟头颜色发红,小便发热,一整天会阴都不舒服,右侧睾丸和右侧大腿淋巴胀痛,肚子发胀屁多,舌苔白厚腻有齿痕舌,易疲劳.
    以前我一度自卑到想自杀,现在已经学会了慢慢面对现实."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我要恢复健康,回到原来那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
    如果那位医学大家能善于治疗此病,请帮助我.写在网上或发到我的电子邮箱。谢谢!
 
    治疗经过:
    我分析了患者的情况,认为主要属于阳虚,以前的医生被西医的诊断所迷惑,没有辨准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晨起尿道口有分泌物,龟头颜色发红,小便发热,整天会阴不舒,右侧睾丸和右侧淋巴涨痛,屁多,舌苔白厚有齿痕,易疲劳。辨证属于阳虚湿阻,处方如下:
    黑附片35克,焦苍术30克,炮姜30克,炙甘草30克,土茯苓3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砂仁10克,龙齿30克,牡蛎30克,磁石30克。7剂。
      我通过邮箱把这个方子发给了患者,同时告诉他我的联系方式和博客地址,以便让他对我的身份有所鉴别。
   
      2008.12.10,患者发来短信说:
    “王医生您好: 按您上次开的药方已经吃完6付,病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症状:龟头颜色略发红,会阴略有不适感,略有点尿频尿急,一天到晚老放屁,下身有沉重感,舌苔白厚有齿痕舌,感觉距离健康状态仍有一段差距.其中龟头颜色发红是令我很头痛的问题,以前的多次治疗都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估计以后会逐步恢复吧麻烦您帮我调整一下药方,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认为药已经对证,因而取得辽不错的效果。经考虑处方后,我这样回复:
    “调方如下:黑附片45克,焦苍术30克,炮姜40克,炙甘草30克,土茯苓3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砂仁10克, 龙齿30克,牡蛎30克,龟板20克,寇仁10克。再服5剂。及时联系。”

 

    2008.12.17日,患者再次发来邮件:

    “王医生您好:上次开的5付药已经服完,各方面症状都有所减轻。目前症状:会阴仍略有不适感;轻微的尿频尿急现象得到极大改善;还放屁,但次数已很少;龟头颜色虽略有发红,但较以前减轻,但还不是正常颜色;舌苔白厚有齿痕舌.再次麻烦您帮我看一下,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另附:1.因为先前那个邮箱读别的网站邮件都可以直接回复,而读您的邮件时,每次都会处于重写邮件状态,所以换了一个邮箱,您可以发到这个邮箱上.2.为了能提供更多反馈信息,参考了几个中医,或说细弦脉,或说下焦湿热,众说纷纭.3.前两天去书店买医书花了400多元,希望许多年后可以像您一样能帮助周围的同事亲友解决一些小病痛.4.上方中的寇仁是药店的白蔻仁吧?”

  

    我的回复如下:

    “从反映的情况来看,病情已经大有好转。根据现在的症状调方如下:

    黑附片45克,焦苍术30克,炮姜40克,炙甘草15克,土茯苓3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砂仁10克,龙齿30克,牡蛎30克,龟板20克,白蔻仁10克,白藓皮30克。再服7剂。 

    几个中医的说法,没有抓住根本原因。你是属于阳虚而有寒湿,不能吃清热解毒的药,你以前看病不见效的原因也在于此。学医必须有好医生带教,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您是东北人吧,辽宁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张存悌教授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医生。”

 

    2008.12.26日,接到这样的短信:

    “王医生您好:上次7剂已经吃完,目前症状如下:1.放屁次数不多,且放屁没劲儿,前天放了12个屁,昨天11个,今天截止发邮件为止已放了5个.通常一天上午一两个,多集中在天黑以后; 2.会阴仍略有不适感.没患病前,工作一天后往椅子上一靠,多舒服.现在已没有那种感觉了.不适感在骑车过路况不好的路面时感觉明显; 3.龟头的颜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略红,白的少红的多,尤其尿道口颜色发红,用手分开尿道口,可以看见尿道内左右两侧黏膜充血而发红明显.尿道内的发红从患病到现在始终都存在.患病已经一年多了,龟头正常的颜色,我现在恐怕已经想不起来了; 4.一天中偶见少许白色透明分泌物; 5.上厕所次数个人感觉还算正常; 6.舌苔白厚有齿痕舌。

    另附:1.现在熬药时先煎生附片30分钟后,再正常熬药.我目前患有乙肝,肾阴虚阳虚好象都有; 2.自己摸脉,自我感觉左手三部弱到几乎摸不出来,右手则可清晰感觉到.以前,一中医说脉弱,一中医说细弦脉.晕.

    上述反馈,不知能否满足您辨症所需,如另有所需,可告之.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患者仍在治疗中,医者估计,只要按法服药,谨守禁忌,身体的康复应当指日可待!  

 

附文:
         你冷不冷——判断有无寒气的最简法则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您的身体状况如何,阳气虚不虚、有没有寒气,您自己最清楚。医生所做的,就是帮您发现发现这些征象!

判断体内有无寒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一问,您怕冷吗?

    无论是在医院给患者看病,还是在家里接受亲友咨询,我都会问到:“您平时怕冷怕热?”时间久了,连女儿都会笑我,“你这个中医也太简单了,凡人都问问怕冷怕热!”

    但这绝不是客套的嘘寒问暖。怕冷怕热,对于判断是否有寒气,至关重要!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患者的冷热,恰恰反映了体内阴阳盛衰的状况。怕冷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阳气亏虚,体内燃料不足,温煦机体的热度不够,这就是“阳虚则寒”;另一类是外来阴寒之气入侵,损伤了人体的阳气,导致怕冷,这就是“阴盛则寒”。总而言之,只要您感觉怕冷,就表明阳虚,有寒气!

    我遇到过许多怕冷的患者。有的是全身怕冷,稍一吹风,稍一受凉,就会感冒流涕;甚至有人大夏天穿着棉衣来找我看病,还冻得瑟瑟发抖;有人说她晚上必须穿着毛裤袜子才能睡着,否则冻得不行。当然,这只是极端的例子,很多人只是比别人怕冷,比别人容易受凉。全身怕冷反映整体阳气亏虚,体内有寒气。

    局部怕冷,则反映相应的脏腑气血不足,内有寒气。比如,有人告诉我,他背部特别怕凉,背部中间有象手掌大小的一块地方,总是冰凉冰凉的,非常难受,到处求治而不能解决。其实,这正是阳虚有寒,水气不化,水饮停积的表现。在东汉的《伤寒杂病论》里早有定论,“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至于治疗,也非常简单,“当以温药和之”,我喜欢用《伤寒论》中的苓桂术甘汤,茯苓30克,桂枝30克,炒白术30克,炙甘草15克,水煎20分钟服用,3、5服就可见效。还有人常说自己胃部冰凉,像一个冷水袋放在里面,甚至有时还咕咕作响,这是脾胃阳气虚、寒气结聚于胃脘的表现,多见于胃溃疡患者,只需要温中散寒就可以缓解症状。而有些医生不知道这些,一见是胃溃疡就清热养胃,往往是越治越重。还有人腹部怕冷,特别是有些女士,月经期小腹部冰凉冷痛,这肯定是寒气凝结的表现,千万不要一味地活血化瘀。其它还有,比如腰部怕冷而疼痛,是肾经有寒;头痛而怕风怕冷,是寒气伤了头部血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怕冷这一症状,中医有恶寒和畏寒的区别。如果你感到怕冷,但给你加件衣服、多盖个被子、用个电热毯就能有所缓解,那就是畏寒,提示阳气亏虚、内里有寒;如果这些措施都不见效,通常还伴有发热、寒战,则是恶寒,是外来邪气侵袭人体,邪气在表的反映。

    另有一些特殊征象,也可以看作是怕冷,提示寒气的存在。一种是病人身上热乎乎的,但又总想穿衣加被,说明他内里有寒;另一种是病人虽然怕冷不显,但总体来说比较喜暖,身体局部总想用手或者暖水袋捂一捂才觉得舒服,这也是寒气的特征。

    对于阳虚,轻者可经常喝一点生姜红糖汤,或者用后面介绍的药膳补足气血,排除寒气;严重的就要用中药汤剂来进行调理了。

    我常告诫学生,要做一个好医生,必须了解患者的冷暖;这不仅是医德的要求,也是辨析寒热、提高医术的重要环节;对于读者而言,知道了判断自身寒气的最简法则,就不会一见口腔溃疡就去喝凉茶清火,也能避免被那些不问寒热、不辨阴阳的庸医所误。

    寒热极为重要,在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十问歌》,它是列在第一位的!“一问寒热二问汗”,可惜好多中医都没有重视。

医者总结的扶阳核心论点

阳虚是大势,扶阳为正道。

凡症分阴阳,辨识有技巧。

头面无实火,盗汗有虚寒,

色黄不主热,血证寒不少。

四逆非肢冷,扶阳不厌早。

排病有反应,心中须明了。

天一能生水,次第很重要。

心中无病囿,乃是大医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