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

 淄水渔夫 2011-07-29

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

2011-2-14 13:47  【 】【我要纠错

  笔者自1986年~1994年间,运用中药治疗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3岁,其中20~30岁者11例,31~40岁者17例,41~50岁者12例,51~60岁者10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6年,其中1年以内者14例,1~2年者19例,3~4年者11例,5~6年者6例;合并各种血管神经并发症者21例,视网膜病变者10例,冠心病者5例,高血压者8例,脑血管病者6例。

  诊断依据:临床症状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初起可“三多”症状不显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疡等。实验室检查:尿糖测定呈阳性。血糖测定:空腹血糖>7.2mmol/L,或餐后2小时超过11.1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

  2治疗方法

  基本方:沥大黄、玉竹、玄参各10g,丹参、怀山药、鸡内金、天花粉、鬼箭羽、知母各15g,丹皮、郁金、黄芪、生石膏各20g.水煎服,1剂/d,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加减:肺阴虚甚者加石斛;肠燥津伤者加火麻仁;小便频数量多者加桑螵蛸、益智仁;肾阴虚甚者加天冬、麦冬;心慌失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腰酸疼痛者加女贞子、山萸肉;伴冠心病心绞痛者加瓜蒌、三七;视力障碍者加枸杞子、菊花;消渴善饥者加熟地。服药期间,节饮食,禁辛辣刺激之物,忌恼怒及劳累。

  3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结果:本组50例中,显效15例,好转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4典型病例

  王某,男,49岁,1992年4月11日初诊。主诉患糖尿病3年,口干舌燥,大渴引饮,小便量多,饥饿多食,形体消瘦,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常用西药降糖灵、优降糖等,用药后血糖稍降,停药如故。空腹血糖12.1mmol/L,尿糖(+++),舌质暗,边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数。此乃肺肾阴亏,胃火炽盛。治宜化瘀清热、滋肾润肺。药用基本方加熟地、炒枣仁。1个疗程后,诸证悉除,复查空腹血糖7mmol/L,尿糖(±)。

  5体会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消渴病久者,必然元气大伤,虚损之象迭现。若气虚则造血乏力、阴虚则血行艰涩,而成久病入络、久虚入络之血瘀证。《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瘀滞即成,则导致陈者当去而不能去,新者当生而不能生,血愈虚而愈瘀,愈瘀而愈虚,互为因果,交相为患。终至阳气不得敷布,津血不得畅荣,而发消渴之疾。或使已病之消渴愈甚。《血论证。卷五》唐容川说:“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此血渴非完全等同今之消渴,但其因瘀致渴之病机,亦已概括在消渴病机范畴之内。

  《读医随笔》说:“每加行血药于补剂中,其功可捷”。盖消渴病兼血瘀者,多伴瞀热烦躁,失眠,心悸,眩晕头痛,心胸闷痛,或腰身关节痛,肢麻;目睛赤络,口唇紫黯,舌黯红隐青,或者瘀点瘀斑,脉多细弱弦涩等症。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高,久治不下,且血脂亦高。若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者,则必兼血瘀之患。瘀血即成,则反阻新血生化之机,而补益清润药物,亦不能加于好血,病邪滞痼,每难取效。笔者认为,瘀血不除,新血断无生望,欲致新,必先推陈。治当通补并行,瘀滞甚者或可以通为补;且补益药物多有壅满胀腻之偏弊,论治消渴病等顽疾尤须重视。配以辛散活通,活血生新等药物,可使补益药物活泼畅荣,而无壅腻之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