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税务信息化条件下地方税税源管理模式的思考

 昵称7443602 2011-08-03
税务信息化条件下地方税税源管理模式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9-8-4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1     【字体:小 大】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软件地税版的推广,其具有的前瞻性、先进性、可容性和共享性为信息资源在税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巨大空间。基层税务机关初步建立了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征管新模式,税源监控由过去传统的“人海式”的“粗放型”管理,向人机结合、多方监控的现代化管理转变,征管质量明显提升。但是,如何将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税收征管工作之中,使管理有目标、检查有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地以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重新认识和对待纳税人,是我们基层税务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保证人员和设备到位 深化征管改革要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支点,而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建立覆盖税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这一方面要有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研究、开发、维护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会操作、使用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然而,目前税务人员的素质与这一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所以要在不断充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上,一是有计划地选送税务干部外出深造;二是通过举办计算机知识培训班,对专业人员和税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三是定期进行计算机知识等级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与上岗、报酬等挂钩,激发税务人员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处于城区的税务机关配备的设备要相对多一点、好一点、人员素质相对高一点,而处于偏僻地区的基层所受人员、资金、网络等各方面困扰相对差一点。但从长远来看,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势在必行,网络功能的强大非人力所及,因此,硬件、软件条件都欠缺的单位要提高认识,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将网络开通,配备工作必须的设备,这对各基层所来说也是当务之急。 二、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全面加强税源管理 一是建立国税工商信息交换和地税信息共享制度,从源头上管住税源。长期以来,漏征漏管问题困绕着我们。“管住”税源是搞好税收征管的基础。为澄清税源,我们往往倾全局之力,进行大规模的拉网式排查,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我们已经通过计算机实现与国税和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换,通过每月对税务登记、定税、发票和稽查等信息进行比对,加强沟通配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行之有效。二是加强发票管理。管好发票是税源管理的基础。管票与管税、防伪与税控相结合。同时通过发票的有效信息点,积极开展纳税评估。三是开展图表式税源管理,图表具有清晰明了的特点,经常汇制一些简单的图表进行税源分析,可准确了解行业动态、加强监控力度。四是发挥数据大集中监控优势,提高征管质量。上线前,上级对基层征管质量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监控,个别单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欠税、混库等库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数据大集中后,这一弊端可基本杜绝。五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推进分类管理。从过去分户的、单兵的税源管理模式向全方位的、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模式转变。在行业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深入企业调查时,调取企业数据,利用互联网,查找行业标准,利用内联网,通报分类管理信息,做到上下左右沟通;在行业信息汇总分析时,利用信息手段统计,把手工劳动较为复杂或做不到的事情,能够科学、简便的分析出结果。 三、搞好“三个结合”,创新管理机制 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基层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税源管理工作务必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克服数据大集中后税源管理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税收信息化进程越快,税源管理水平越高等错误思想,把增强全体税务干部的责任心、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作为税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根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征管”的概念,人人关心,个个参与,克服征管一线人手严重不足的缺陷。同时,通过加强教育、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和操作技能等措施强化管理力量。我们认为,在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新征管模式下管好税源,关键是遵循科技加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管户”与“管事”、“人”与“机”、“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手段”三个有机结合的关系问题。 首先是实现“管户”与“管事”有机结合。随着新征管模式的实施和大量引进计算机征收后,几乎全部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人申报的多少,真实与虚假程度如何,只要申报表相互对应关系正确,就可以顺利通过,其中的虚假申报问题难以发现,计算机担负了“管户不管事”的任务。基层征管部门和税源管理责任人所关心的多是本申报期税款申报的多少或升降。申报税款是否正确,纳税人具体经济指标如何很少过问,形成了“管事不管户”的局面。税收征管的链条因此被割裂。因此,必须明确责任,实行“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最终是要由基层税务干部来完成。无论是“管户”还是“管事”,目的都是管好税源,把应收的税款收上来。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不能排除管户机制,实行完全管事机制,二者必须实行有机的结合。单纯的管户可能会走过去的“保姆式”的管理老路,单纯的管事可能导致税源底数不清。我们认为,对纳税人的管理,必须划分等级,对税源大户,可以实行管事制“驻厂”征收,分不同税种、行业等进行分类管理,但对那些中小纳税户,可以实行管户制,统一由一个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在实行征管改革和推进税收信息化进程中要坚决摒弃“管事”彻底取代“管户”的观点,通过征管权力的调整,实行“管户”与“管事”双管齐下,互为补充。 其次是建立“人”“机”结合的税源监控体系。要实现征管信息采集、传递、反馈与共享的目标效能,全面加强税收征管,总体上的要求是抓好户籍监控、发票监控、稽查监控、日常巡查监控管理,建立健全税源监控体系。因此,要采取巡查巡管与应用计算机辅助征管、直接监控与间接监控相结合。通过巡查,落实普遍登记原则,并动态采集业户的生产经营和纳税等方面信息,及时输入微机,与征收前台的信息进行对比,互相补充和修正,形成纳税人的全面信息,并通过网络系统做出分析处理,为征收、售票、稽查等工作提供可靠信息依据,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实施分类管理。同时,在建立内部协调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基础上,当前应充分利用新《征管法》对部门协作治税做出明确法律规范的有利时机,强化与工商、国税、银行等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工作,密切公、检、法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外部电脑联网,从根本上解决漏征漏管户较多,偷税骗税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税源管理。只有强调“人”、“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间接信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直接信息,实现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统一。 第三,实现“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手段”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税收信息化为整个税收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在税源管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随着其推进步伐的加快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税收信息化并不能包治百病,解决税源管理的所有问题,在公民纳税意识、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纳税人,在基层税源管理一线,既要采取安装电子税控装置等现代化税收管理手段,也要继承和发展过去几十年千百万基层税务干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切合基层征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如对税源大户实行“驻厂”管理、大型专业市场专人专管、专管员“三懂、四会、五掌握”、加强巡查巡管等办法和措施对强化税源管理就很适用,作为现代化税收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这些办法和措施在基层税源管理一线、特别是在广大农村零星税源管理方面仍然发挥着较大作用,深受基层税务干部欢迎。今天,在人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税务专管员“管户”制褒贬不一的同时,我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去的管户不能全盘否认,首先肯定的一条是专管员把户管住了,把税源底数摸清了,把所管的企业经营情况摸透了。因而要借鉴过去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正确地加以吸取。实现“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手段”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四、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干部潜能,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税源管理长效机制。“人管人”的制约机制不适应于大跨度征管体制改革和税收信息化推广的要求,它们要求建立健全制约机制,以法治、规范、科学为原则,实行“机制管人”。“机制管人”的制约机制越管越活。反过来讲,实行“人管人”的制约机制越管越死。多年来,各基层税务机关为了实现管住人的目的,制定了一些规定专门对付税务干部。诸如考核计分制度,必要的考核、考试是为了达到督促税务干部积极学习业务,掌握税收基本功。如果考核泛滥,就会使部分税务干部总是处处十分小心,开拓、创新受到压抑,往往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考核、考试上,唯恐达不到分数线影响了自己的物质利益,很少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税源问题,这也是很多基层税务干部抱怨没时间管户的原因之一。另外,不分客观情况怎样,当月完不成收入计划,当月就拿不到奖金,迫使部分税务干部在税收执法上失去水准,只要能完成任务数,顾及不了那么多,致使税务干部思想压力大,管户积极性受挫。所以,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既解决“干好干坏不一样,又解决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问题。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的同时,要与之配套建立科学的劳动分配机制。特别是要克服目前考核体系中脱离实际的内容,撤繁求简,有效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