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更好的生活——几个练习

 爱情相对论 2011-08-29

练习一、生命线

 

日常忙碌中,你是被事情堆着赶着逼着,匆忙往前走,还是会不时停下来看一看,生活中什么更重要?所做的事情是否支持梦想?生命线练习,可以用来整合过去,规划未来的梦想。经过反思并整合的过去,可以成为真正的财富;有发自内心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的生活,是更清明自觉的生活,让生命真正散发光彩。

 

方法

 

初级版:

 

有纸笔即可。在纸上画出一条线,两端分别代表自己生命的起点(0岁)和终点(能活到多少岁),分别标上出生和死亡的年份。能活到多少岁可以参考几个数据:居住地的人口预期寿命(比如北京的平均预期寿命约为80岁)、本人家族里祖辈们的大致寿命、自己期望活多久……这条线就是生命线。在线上找到并标出现在的年份,代表自己当前所在的位置。看一看一生岁月已经过了多少,未来还有多久?

 

写下过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五件事。

 

写下要在未来完成的最重要的三五个梦想。如果不容易确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可以用下述参考方法:想像一下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在自己的追悼会上,希望别人如何致辞,如何回顾和评价自己的一生?以此倒推回来,看看希望自己后半生怎样读过,未来最重要的三大梦想是什么。

 

 

中级版:

 

准备几张白纸(A4纸大小大体够用)和彩笔。在初级版的基础上,用不常用的那只手(平时右手拿笔拿筷子的,就用左手;反之用右手),将过去的重大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用彩笔画在纸上,每件事画一张。不必考虑任何绘画技巧,放松自己,凭感觉或直觉画下来就可以。

 

将未来的重要梦想也画出来,每个梦想画一张。将梦想视觉化。

 

看一看过去的影响,注意每次经历中有哪些潜藏的宝藏,如正面的经验、支持者、锻炼出的能力、学到的东西等等。

 

看一看未来的梦想,确认那是发自内心非常渴望实现的梦想。注意为了实现梦想还需要增加哪些装备(提升怎样的能力,寻找怎样的支持等等、促成哪些条件)。

 

将每个梦想变成一个具体、可操作、有时间期限的行动计划。

 

 

高级版:

 

想像练习。在心里像过电影一样,看到自己的个人自传影片:从出生到这一刻为止,是已经完成的电影上半部,所有事实部分已经不可更改(同时事实所造成的影响仍然可变)。上半部中,自己只是电影的主角,很多事情的发生可能不由自主。剧情的很多走向,自己无法把握和主控。从现在开始,下一个决心,到了电影下半部,自己不单是主角,也得是导演。先充分发挥想像,看一看完成后的后半部电影大致是什么样子?(这一点可能会常做常新,不同时间重做这个练习,会有所不同。)确认那是自己渴望实现的。再细看每一部分需要如何实现?

 

注意自己作为导演兼主角,还不足以保证把电影拍成希望的样子。仍需要找到合适的其他角色(另一主角、重要配角等等)。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选必须选好。此外,也可能要为完成影片找到需要的投资或其他外部支持。

 

 

原理

 

人能停下来,站在眼前的位置,总览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的时刻不多。然而,一旦用一生的眼光来看,便容易注意到大事,而避免在琐屑无谓的细节中迷失自己。对过去加以反思总结,容易找到真正的资源。明确未来的梦想、目标,有助于活得更好。

 

练习的细节上,明确和具体化本身,是有力量的。能够想清楚写下来,便足以理清很多混乱的思绪。将目标视觉化,带来的冲击和吸引力更强。用左手凭感觉或直觉画画(左撇子可用右手),可以避开陷入头脑的固定思路,也有利于调动闲置已久的内在资源:我们长期以来其实只动用一半大脑,另一半很少使用。

 

 

案例

 


Anna
,女,32岁。企业主管。

 

Anna是在正因为跟朋友的关系纠结烦躁时,做的这个练习。做了一大半。她说,梦想变成详细的行动计划这一步,还需要一点时间。目前在心里尝试过电影时,前半部(已经发生过的)看得比较清楚。后半部则还有些心意不定,也需要点时间沉淀一下。

 

她有些感叹:以前真是很少用心去看下半辈子想怎么活。练习中有几点她很有感觉:当在白纸上画出生命线,找到目前所在的位置后,用看一生的眼光看这条线,很快觉得之前跟朋友的口角纷争是很小的事情,挺琐碎的,不必要花太多心力。用左手画画是第一次尝试,没想到能把内心的感觉用色块画出来。

 

此外,生命线的初级版本是各种团体活动中很常用的练习,她几年前做过,这次重做发现,过去影响最大的三件事,她现在所写的跟当年所写的完全不同,曾经觉得很重要的事,已经淡化了。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需要有一点长远眼光来看待生平际遇。当年写的梦想有两个比较小,已经实现,现在可以去找新的更能令她激动和投入的梦想。也有一个梦想(周游世界)贯穿始终,当年和现在都是她想要的。这几年来在这个梦想上进展不大,她自认为是行动不够,需要有更多行动。

 

 

附言:推荐一本书——《穷人的银行家》。【孟加拉】尤努斯 著,吴士宏 译。1983年尤努斯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贷款给最贫穷的人的银行,提供小额贷款让他们有机会个体创业,自力更生。几十年来,尤努斯的银行帮助成千上万人改变了贫困的处境,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没有担保抵押的穷人,还款率好过表现最出色的商业银行。此书比所有成功学之类言论都更励志,也引发思考:人的一生要如何度过更有意义?在原先以为不可能的地方,是否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机会?那首先需要有梦想,并不畏艰险,敢于追求。

 

 

练习二、自我肯定

 


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就是被肯定。你平日得到了足够的肯定吗?有时会觉得渴望被肯定而无人欣赏吗?等待和抱怨之外,还可以有更直接的方式,先学会自己肯定自己。在习惯于自我肯定的过程中,让内心力量越来越强大,不再被动地等待或依赖外界。

 

方法:

 

每天发自内心肯定自己至少三次。方式根据个人喜好自选:如语言表达,给自己奖励,个性化的庆祝仪式等。有两个要点,一是发自内心,真正看到自己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为之欣喜、自豪,或倍感珍惜等,并表达出来。敷衍了事、走过场不会有作用。二是持之以恒。坚持几个月会感觉大不一样。

 

如果觉得找不出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问问自己有无以下习惯:时常贬低自己的成就或长处?对自己有很多不满?业绩或表现被人赞赏时,自己会觉得那不算什么?认为事情做不到完美就意味着失败?对于到手的东西会不太珍惜?难以相信自己有希望实现梦想?难以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或潜力去达成目标?难以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很好的生活?……注意是这类的习惯(想法或做法)在无形中限制自己。那就更需要做自我肯定练习。可以参考以下清单。

 

值得肯定的地方:

 

-自己的独特之处。

 

-做得很好的地方。

 

-比之前有所进步。

 

-付出了努力(即使并无结果也无进步)。

 

-良好的出发点(如一个善念)。……

 

注:这一练习的进阶版,是发自内心地去肯定他人。

 

 

原理

 


人需要爱与肯定,就像身体需要充足的气血来维持能量和健康一样。气血不足时,人会体弱容易生病。得到的爱与肯定不足,则会内心力量弱,没有精神。依赖他人肯定,像是靠输血维生,一旦供应不上便容易出危险。养成自我肯定的习惯,则相当于找到自身的造血机制。简言之,求医不如求己,求人也不如求己。

 

 

练习三、让爱流动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需要安抚的时候。并且在这时往往会觉得身边亲友不太善解人意,根本不会关心人照顾人,说的做的都不到点儿上。然而,若是能直接告知身边亲友,自己心绪不佳,需要怎样的抚慰,请对方照顾,这是让爱顺畅流动的有力方式。

 

方法:

 

在家庭/亲密关系中与亲朋好友相处时,如果需要情感抚慰,不要再等待身边人主动猜到自己的需要,而是直接说明感受(累了、委屈了、难过了、觉得脆弱等),说明对方如能怎么做(比如耐心的倾听、陪伴一段时间、拥抱、让自己在他/她怀里痛哭一场等),自己会感觉较好、恢复较快。并在对方做了之后表示感谢。

 

注意点:

 

提出请求而非命令。真诚的请求容易赢得支持援助,不容商量的命令则容易招来反感、抗拒和抵触。与亲友相处中,并没有上下级关系,谁都不是谁的老板,谁都不必服从谁。

 

提请求要有心理准备,不是每个人都能马上以你期望的方式给予。如果请求陪伴后,对方的回应是“我要过一小时才能来陪你”,能接受就等,不能接受可以直接说明谢谢他不必了,然后找另一位亲友。问三位亲友有一位肯答应就已经足够。

 

要突破一些错误理念:如人只能坚强,不能脆弱。靠自己搞定才算强者,找人帮忙会被人看不起之类。

 

所提请求要明确,让对方知道如何操作,如:“我很委屈,想大哭一场,你能不能抱着我,让我尽情哭?你拍拍我后背安慰我就好,不要劝我别哭了,也不要问我为什么、发生什么事情。我哭出来就会好很多。”

 

如果需要倾诉,想找人倾听,注意两点:说到真实感受和情感需求(需要被爱、需要被肯定、或需要安慰等等)的层面,倾诉更易见效。如果只停留在一味抱怨“某某人为何这样做、凭什么这样对我;事情为何这样发生”,那不是倾诉而是控诉。此外向人倾诉务必要找比自己状态佳、情绪稳定性好、内心力量更强的人。所以父母不宜向未成年子女倾诉,更不宜向孩子抱怨自己的另一半,那会让孩子困惑而不知所措。迫使孩子在父母之间选边站是不道德的。

 

原理

 


对亲友如有愤怒、怨恨,其实代表对爱的饥渴。需要情感抚慰时直接表达,是得到爱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若是在亲密关系中,伴侣间能养成习惯,直接表达感受和需求,想要什么不要什么都直说,双方学会互相照顾,很能增进亲密感。

 

案例

 

Cindy,女,30岁,文案。

 

Cindy跟家人通电话时,如果流露出情绪低迷,妈妈总要埋怨她工作或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并一再说到早就告诉过你要如何如何。Cindy不胜其烦。后来终于鼓起勇气直说:“妈妈,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你能跟我说:‘女儿,看你这么难过,我也有些不好受。我很想帮你。’我就会感觉好很多。你给我一点支持安慰就够了,其他的事情我自己能处理。如果你总要教训我事情没做好,都是我的错,那会让我觉得自己更差。”

 

妈妈并没有马上如她所要求的那样改口,而是很惊讶,并且半不情愿地说到“你还真是长大了”。Cindy的感想是:比我预想的要好一点,我本来担心她会发火。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想说的能说出来,这让我对自己感觉好多了。

 

 

练习四、化批评为支持

 



当你兴致勃勃憧憬未来,或提出一个自己得意的设想、计划、方案时,旁边忽然有人来一句:“别做梦了!”或 “这个想法根本不现实!”你会不会感觉有如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化批评为支持,那就是找到批评中的正面动机,结合正面动机用“如何、怎样”式提问,征询对方的具体建议意见。对于朋友、熟人、陌生人都不妨这样提问。

 

方法:

 

一、从批评的言辞中找到对方的正面动机。如“别做梦了”,正面动机很可能是:“我曾经因为年少无知梦想太多受过挫折伤害,希望你别再重复。”“这个想法不现实”,正面动机很可能是“希望你考虑事情更现实、更实操一点”。

 

二、就正面动机做“如何、怎样”式提问。如,对于“别做梦了”可以回应:谢谢提醒。现在我知道,有梦想会带来风险。那怎样管理这些风险或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您有何具体建议?

 

对于“这个想法根本不现实”,可以回应:谢谢提醒。那怎么样让这个想法/计划/方案更现实、更可操作,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三、心理准备:就正面动机提问后,有可能对方有很好的意见建议,补充了自己想法的疏漏不足。这相当于把批评者变成了顾问。要感谢对方。也有可能,对方没什么好的想法,只不过他/她心情不好泛泛发泄,那么你会知道那批评其实跟自己无关,不必理会。

 

原理

 


遇到批评,一味对抗,会消耗自己的力量。从识别正面动机入手,则容易达成共识,找到共同点后,赢得更多同盟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