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因为对健康的追求,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在家庭中烹调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美食不仅局限在口感、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时候,人们希望在餐桌上拥有一份温情、幸福的感觉。 我的一位领导,平时也没啥爱好。有一次,他跟我说,等我退休了,唯一的事情就是为家人做做饭。但是要把饭菜做得可口、做得好吃,子女们才有可能回到家里来吃。只有这样才能让子女们回到父母的身边。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慢慢来学习做菜。你说,要怎样才能做好菜呢? 我无语。 说实话,要做好菜,绝非一两天的事情。也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因为这事,我酝酿很久。我决心编写一本菜谱,把一些常见的家常菜的烹饪技巧,市场上常见的一些食材的烹调方法、如何搭配、如何按季节选购食材,如何才能吃得健康等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详尽的为他们讲解。为了我那位可敬的领导,也为我所有的亲朋好友。 第一节:基本的烹调技艺 一、 小炒------指将锅烧热,下生料炒熟。一般用旺火快炒,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如:小炒牛肉 红烧------原料过油或炸制后,兑入汤汁煨至熟烂。如:红烧肉 蒸------原料改刀或调味后上屉蒸熟的方法。如清蒸鱼 汆------水烧开后下原料如果煮熟。如:白灼虾 炸------原料挂糊或不挂糊,由生炸熟至酥脆。如:炸丸子 烩------原料油炸或汆水后,加高汤中火使汤汁浓厚。如:烩三鲜 爆------旺火、热油、快速。一般事先兑好味汁。如:爆腰花 炖------文火慢煮。如:炖蹄膀 二、上浆、挂糊、勾芡 上浆------上浆就是按照菜肴的具体要求,将加工整理好的原料用盐、料酒抓至粘手,然后用淀粉(有的也用蛋清)调拌,使成菜达到软嫩滑嫩的质感。如青椒肉丝。 上浆的作用: 挂糊------就是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挂上一层粘性的粉糊,使成菜达到质量规格标准的一项技术措施。如:糖醋鱼,拔丝苹果 挂糊的作用: 勾芡------也称“挂芡,就是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汤汁稠浓,增加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的一种技术措施。如:烩三鲜 三、 (一) 1、 2、 3、 4、合理使用原料,做到物尽其用; (二)刀工处理的形态与方法 1、丁------首先切成1厘米见方的条状,然后斜刀切成1厘米见方的菱形小丁。如鸡丁、红萝卜丁 2、丝------①切成3-4毫米薄片。②把薄片略为移侧,重叠,切成均匀的细丝。如肉丝、萝卜丝、牛肉丝、青红椒丝等 3、片------猪瘦肉、牛肉等,①切成4~5厘米阔。②再将肉切成长4~5厘米、阔2厘米的薄片,厚2毫米的片。厚薄要均匀 青红椒片切成2厘米见方的菱形片; 香菇、洋葱切成2厘米见方的三角片; 土豆、萝卜、黄瓜等切2-3毫米厚片; 蒜片切成1毫米厚、姜片切成1厘米见方、1毫米厚的菱形片; 4、块-------用于红烧或做汤等 5、段------将原料切成5厘米左右。一般是芹菜、蒜薹、香葱等 6、条-----长5厘米、宽1厘米、厚3毫米。如腰花 7、末------肉末,先切成丝,再切成末;姜末、蒜末同样;香葱直接切。 (三)刀工技法 1、直刀切------右手执刀左手按住原料,刀体垂直落下,刀身不能够向外推也不能够向里拉,一刀一刀的紧贴着中指第一节关节笔直的切下去,着力点要布满刀刃,前后力量需一致。 此种刀法一般用于质地脆嫩的原料,例如:新鲜的芹菜、青菜、白菜、黄瓜、西红柿、萝卜、韭菜、藕、茭白、凉粉、豆腐等。 2、推拉切------右手执刀,左手按住原料,刀体垂直落下,先将刀向前推,然后往后拉,拉断原料,着力点在刀的前端。 此种刀法一般用于韧性较强的肉类原料。例如: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肉、动物内赃等。 3、滚刀切------右手执刀,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根据需要形状的切配要求,确定下刀的角度与速度,每切一刀,运用左手手指关节带动原料,向后滚动一次,再切再滚。由于原料滚动的速度与行刀的速度不同,或快或慢,都会改变原料的形状。如切得慢,滚得快,加工后的形状为块,如切得快、滚得慢,加工后的形状为片。 此种刀法适用于加工圆形或椭圆形的脆性、软性原料。例如:胡萝卜、青笋、冬笋、白萝卜、土豆、山药、茭白、茄子等。 4、剁------也称“斩”。是将原料加工成茸、泥、末状时使用的一种方法。即先将原料去皮、去骨、去筋,原料大块的先加工成小的粒状,之后双手分别握住两把刀的刀柄,直上直下作四周运动。在排斩的同时,用刀面将原料翻身,按照要求将原料排斩到极细的茸、泥、末时,才可停止。 此种刀法适用于各种动物肉类以及鱼肉、虾仁等。 5、劈------即“砍”。右手持刀并且紧握在刀箍以上,左手按住原料。按成形的规格要求,确定落刀的准确部位,右手将刀提起迅速的劈下。左手同时迅速离开原料,将原料劈断。 此种刀法一般适用于带大骨、硬骨、质地坚硬的动物性原料或冰冻的植物性原料。例如:牛腩、猪脚、羊腿、大排、小排、鸡、鸭、鹅、鱼等。 6、批------也叫“片”。分正刀批、反刀批、平刀批。 此种刀法一般适用于软性、脆性、韧性、体形较小的原料。例如:猪的腰、肚、心、以及熟猪肉、熟牛肉、熟鸡肉、熟鸭肉、豆腐干、鱼肉等。 平刀批右手握住刀柄放平刀身,将刀的前端紧贴墩面或将刀刃紧贴在原料的表面从原料的右侧批入,整刀用力,向左作平行移动,直止完全批断原料。此种刀法适用于无骨的嫩性、软性原料。例如:豆腐、皮冻、血旺等。 7、剞------俗称“打花刀” 。与切基本相似,只是切进原料后,只切断原料的五分之四。留五分之一使原料相连,如果是整条鱼,必须切至碰到鱼骨停刀。 此种刀法主要适用于猪肚、牛肚、猪腰、鸡肫、鸭肫、青鱼、草鱼、豆腐干、鱿鱼、猪肉、墨鱼、整条青鱼、鳊鱼、鲫鱼、鲳鱼等。所成的形态有 荔枝形如:爆腰花 菊花形如:菊花鱼 柳叶形如:清蒸鱼 十字形如:干烧鱼 一字形如:红烧鱼 麦穗形如:爆炒鱿鱼 牡丹形如:糖醋鱼 等十余种形状。 (四)、肉类切割纹路的秘诀 1、巧切肥肉 可先将肥肉蘸点凉水,然后一边切一边洒点凉水。这样切肥肉省力,也不会滑动,不易粘案板。 2、巧切牛肉牛肉要断纹切,因为牛肉的筋腱较多,并且顺着肉纤维纹路夹杂其间,如不仔细观察,随手顺着切,许多筋腱便会整条地保留在肉丝内。这样炒出来的牛肉丝,就很难嚼得动。 3、巧切鱼肉 鱼肉要快切。鱼肉质细、切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顺着鱼刺,切起来要干净利落。这样炒熟后形状完整。 4、巧切猪肝猪肝要现切现炒。新鲜的猪肝切后放置久了肝汁会流出,会流失养分。所以鲜肝切片后,应迅速用淀粉调匀并尽早下锅。一般以等下锅炒之前切为宜。 5、巧切羊肉: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之前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之后肉烂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羊肉要斜纹切。 6、巧切瘦肉:瘦肉切丝或切片要顺着纹路切,否则炒出来容易断,也容易碎。 第二节:家庭烹调常用的调味品 1、食盐——有粗细之分,家庭用细盐即可,但最好是加碘的。 2、酱油—----老抽、常用于红烧菜肴;生抽,常用于凉拌; 一般用作蒸鱼的蘸汁。现在很多炒菜都用。 3、面酱——有甜酱、黄酱之分,一般备甜酱即可。(杂酱面、京酱肉丝等),还可用来蘸食(如吃烤鸭)。 4、白糖——分绵白糖、砂糖。许多菜都要用糖,拔丝类菜用得更多。 5、醋——陈醋、白醋。白醋主要用于需要有酸味但不能有颜色的菜。 6、番茄酱——番茄酱在烹任中一是取其味道,二是用其颜色。 7、干辣椒——原形的和粉状的均应备些,辣味的菜主要靠辣椒调味。 8、辣椒油——市上有售,也可自制。干红辣椒末投入油中(1斤有3两辣椒),小火慢熬,待辣椒变成黑色油变红色,出香味即可。 9、豆瓣酱——也是辣味调料,四川郸县豆瓣最好,鱼香类等川菜必用。 10、胡椒——有颗粒的和粉状的,后者用得多,不少菜都用得上,酸辣汤更是必用。 11、芥末——拌凉菜时多用。现在有芥末油出售.用起来更方便。 12、花椒——有粒状和花椒面两种,用途广泛。 13、大料——即八角,用途广泛。 14、桂皮——即肉桂,煮茶叶蛋、五香花生米、五香豆等用。 15、五香粉——花椒、大料、桂皮、丁香、山奈等芳香类调料混合研制而成,使用方便,多种菜肴可用。 16、咖喱粉——也是多种香料研成,做咖喱鸡、咖喱牛肉、咖喱土豆等用。 17、味精——中餐菜肴必不可少,提鲜作用大。 18、香油——又称麻油,炒菜、制汤时做“尾油”用。 19、豆豉------赣菜多用。家乡肉、家乡豆腐等家乡菜 20、腐乳——做素菜时多用。 21、芝麻酱——拌凉菜用。 22、料酒——又称黄酒、绍兴酒,用处甚广,必不可少。 23、生粉------淀粉。上浆、勾芡、挂糊都要用。 24、精炼油-------也叫色拉油、调和油。 第三节:原料的搭配禁忌 1、猪肉+菱角,会引起肚子痛;
2、白酒+柿子,会引起中毒; 3、牛肉+粟子,会引起呕吐; 4、洋葱+蜂蜜,会伤眼睛; 5、羊肉+西瓜,会伤元气; 6、萝卜+木耳,会引起皮炎; 7、狗肉+绿豆,会引起中毒; 8、豆腐+蜂蜜,会引起耳聋; 9、兔肉+芹菜,会引起脱皮; 10、马铃薯+香蕉,面部会生斑; 11、鸡肉+芹菜,会伤元气; 12、香蕉+芋头,会引起腹胀; 13、鹅肉+鸡蛋,会伤元气; 14、花生+黄瓜,会伤身; 15、甲鱼+苋菜,会中毒; 16、红薯+柿子,会引起结石病; 17、鲤鱼+甘草,会引起中毒; 18、螃蟹+柿子,会引起腹泻; 19、豆浆+鸡蛋,失去营养素; 20、豆浆+红糖,降低蛋白质营养价值; 21、米汤+奶粉,破坏维生素A; 22、开水+蜂蜜,破坏营养素; 23、小葱+豆腐,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24、牛奶+果汁,不利于消化吸收; 25、萝卜+水果,可致甲状腺肿大; 26、海味+水果,影响蛋白质吸收; 27、啤酒+海味,引发痛风症; 28、肉类+茶饮,易产生便秘; 29、白酒+胡萝卜,肝脏易中毒; 30、山楂+胡萝卜,维生素C遭到破坏; 31、咸鱼+西红柿(或香蕉+乳酸饮料),产生强致癌物; 32、对虾+维生素C,可致砷中毒 33、菠菜+豆腐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失去营养素。 第四节 一、 1、 原料:瘦肉200克、青椒150克、红椒50克、生姜5克、葱5克 调料:盐4克、味精1克、料酒少许、生粉少许、酱油少许、色拉油 做法: (1) (2) (3) 注意事项:腌肉丝时生粉要适量,多了炒出来黏糊糊的、少了肉丝不嫩;火候要掌握好、中火---小火---大火。 (牛肉丝或者肉片做法基本相似) 配料:小米椒5克、姜蒜末各2克 调料:盐5克、味精2克、酱油5克、料酒5克、湿淀粉5克 做法: 1、小河虾洗净沥干,白萝卜去皮切丝。小米椒切粒。 2、锅上中火,烧热下油,下入小米椒、姜蒜末爆香,再下河虾爆炒3、4秒,烹料酒,下入萝卜丝,调入盐、味精、酱油翻炒。10秒左右至萝卜丝熟透入味,用湿淀粉勾芡即可出锅。 3、手撕包菜
主料:包菜300克 配料:五花肉20克 调料:小米椒5克、蒜片2克、蒸鱼豉油5克、盐2克、鸡精2克 做法: 1、包菜洗净,用手撕成大片,为什么要用撕的呢?大家知道包菜叶片有一些比较硬的筋,而叶片又比较薄,如果同时炒,成熟度和口感都不好,所以要用手撕,去除硬筋(留作他用)。 2、五花肉去皮切成薄片。(不用五花肉,用猪油炒也行)小米椒切粒。 3、锅上中火,烧热,用油滑过。下五花肉片煸出油,下蒜片、小米椒煸香,下入撕好的包菜,调盐、鸡精、蒸鱼豉油,旺火快速翻炒5、6秒,至包菜软了即可。时间一长出水了效果就不好。 4、炒三丝
主料:酱豆干150克 配料:榨菜50克、青红椒各25克、肉丝30克 调料:盐4克、味精2克、酱油5克、料酒5克、姜蒜末2克、湿淀粉5克 做法: 1、酱豆干切成筷子粗细的丝,青红椒去籽切丝,瘦肉切丝后上浆待用; 2、锅上中火,烧红,用油滑锅,下姜蒜末爆香,下肉丝划散,变白后下酱干丝、青红椒丝旺火快速翻炒,烹料酒、调盐、味精酱油,洒点水,翻炒5、6秒后勾芡,即可出锅装盘。 5、爆炒腰花
原料:猪腰一对; 配料: 洋葱一个(或蒜苗25克)、青红椒各一个、姜片、蒜片各2克。 调料: 盐5克、味精2克、酱油5克、料酒5克、陈醋3克、白糖3克、胡椒粉少许; 做法:1:猪腰洗净除去膜,从中间片开,去除腰臊;切成腰花,把腰花浸泡在清水里(加几粒花椒)泡10分钟,除去臊味。沥干水分,加料酒、盐少许抓匀,加少许生粉上浆。 2、洋葱,青红椒切块; 3、锅上中火,烧红,用油滑过,油热2成下腰花,5秒后变色即倒出沥油; 4、锅留底油,中火;先下姜蒜片爆香,再下洋葱青椒煸炒至五成熟;下盐、味精、酱油、糖醋、下腰花,烹料酒;改大火快速翻炒,5、6秒后即可出锅。 主料:水发木耳250 克(小木耳也称野木耳); 配料:去皮五花肉50克、大蒜叶10克、小米椒10克; 3、炒锅上中火,烧热放油,,放入肉片煸炒至熟,下酱油使肉上色。随即下小米椒煸香,下木耳大火翻炒,烹料酒、调入盐、味精,撒少许水,翻炒5秒钟,用湿淀粉勾芡,撒入大蒜叶翻匀,即可出锅装盘。
7、碎椒炒蛋
主料:鸡蛋4个 配料:薄皮椒150克、红椒20克、姜末2克、蒜末3克、葱花 调料:盐5克、味精2克、酱油5克、料酒5克、湿淀粉5克、食用油20克 做法: 1、鸡蛋敲入碗内,打碎。加点料酒、盐、湿淀粉搅匀 2、青红椒切碎(指甲片大小就可以,别太碎,太碎容易炒出水) 3、中火上锅,烧热。下油烫锅,把鸡蛋煎成金黄色碎片倒出,下姜蒜末煸香,下碎椒煸炒,下鸡蛋,烹料酒、调入盐味精、酱油,(改大火)迅速翻炒。15秒左右即可出锅装盘。撒上几颗葱花。 8、炒肚片
主料:猪肚一只约400克, 配料:青椒50克、红椒50克 2、入高压锅,加清水、姜、葱料酒,盖好盖,压5分钟(响气后),待自然冷却捞出,冲凉。斜刀切成片; 3、青红椒洗净,去籽,切成菱形片。 温馨提示:肚片可以配木耳炒、西芹炒、或者酸菜炒;也可以切成肚丝炒。
9、小炒鸡丁
主料:鸡腿肉(去骨)250克 配料:青红小米椒20克、红萝卜丁30克、蒜头5克、姜末2克。 调料:香醋2克,湿淀粉20克,绍酒10克,酱油15克,白糖5克,芝麻油15克、盐6克、味精2克 做法:
1、鸡腿肉去骨,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装碗内,加料酒、盐少许抓匀至粘手,再放少许湿淀粉上浆。
2、配料切成比鸡丁稍小的丁。
3、大火烧红锅,改中火下油400克,油热三成时,下鸡丁划散至变白,捞出滤油。(锅内油倒出另用)
4、油锅下姜末爆香、下青红小米椒、红萝卜、蒜丁煸炒,烹料酒、酱油、调味,淋少许清水,下滑过的鸡丁,淋香醋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装盘。淋香油。一道香喷喷的小炒鸡丁就做好了。
5、撒上少许油炸花生米,就是四川名菜宫保鸡
主料:草鱼750克
辅料:蒜苗50克,青红各椒15克 调料:姜5克,盐5克,醋10克,味精3克,淀粉20克,酱油15克,料酒15克,白砂糖10克,食用油适量 做法:1. 将草鱼治净,斩下鱼头、鱼尾(另用),鱼肉改刀成无名指粗细长短的的条状,将鱼肉放入大碗内,加盐和酱油、料酒少许略腌至粘手,加少许蛋液淀粉抓匀。(加蛋液,既可以使鱼炸出来好看,又不至于粘在一起) 注意事项:鱼肉不需炸太久,炸久了不嫩。调味后轻轻晃动锅子即可,不需翻动鱼肉,否则易碎。 小炒鱼的特色:色泽金黄,质地软滑,咸鲜酸辣
11、番茄炒鸡蛋
主料;
鸡蛋 3个、番茄 300克
调料;
香葱 5克 、盐 3克 、白砂糖 2克 、味精 2克、 花生油 15克、
做法;
1. 将西红柿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剥皮,切成小块。将鸡蛋打散、调入精盐少许。
2. 锅中放油,中火加热,等到油微微冒烟时,下蛋液翻炒,将鸡蛋炒成表面嫩黄时盛出。 3. 中火加热锅中的底油,爆香葱末,入西红柿块煸炒,待西红柿炒出水,放白糖、精盐和炒好的鸡蛋,翻匀、勾芡。淋入香油即可出锅装盘。 12、荷包辣椒
主料:薄皮椒300克 配料:五花肉沫20克 调料:豆豉5克、盐2克、甜面酱5克、味精2克、料酒5克、酱油5克、陈醋3克、蒜头5克 做法: 1、薄皮椒去蒂、去籽用刀拍碎,蒜头拍碎; 2、锅上中火,下油滑锅倒出,下肉末煸出油,下拍蒜、豆豉、甜面酱爆香,放入辣椒慢火煸炒,烹料酒,待辣椒稍软,依次下入盐、酱油、味精,再翻炒10秒左右,淋陈醋翻匀即可出锅。 13、韭菜炒豆皮
主料:豆腐皮200克 配料:韭菜75克、红椒25克 调料:盐5克、鸡精2克、蒜末2克 做法: 1、豆腐皮切长5厘米细丝,入开水锅焯水2秒,倒出沥干;韭菜切段、红椒切细丝。 2、锅上中火,下油,爆香蒜末,下豆皮丝、韭菜、红椒丝;依次调入盐、鸡精,改旺火,快速翻炒5、6秒即可出锅。 14、芦笋炒白果
主料:芦笋200克、白果100克、 配料:红椒20克 调料:盐3克、鸡汁5克、鸡精2克、水淀粉5克、蒜片2克; 做法: 1、芦笋刨去老皮,斜刀切成2厘米的段,红椒切小菱形片; 2、锅上火,加水400克烧沸,下芦笋、白果焯水2秒,倒出用凉水冲凉,沥水待用; 主料:杏鲍菇400克 配料:五花肉片10克、红椒10克 调料:姜蒜片各2克、盐2克、鸡汁5克、豉油5克、蚝油5克、料酒5克、水淀粉5克 做法: 1、杏鲍菇切成长5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红椒去籽切菱形片; 2、锅上中火,下大油、油热四成,下杏鲍菇油炸至金黄色倒出滤油。 2.下五花肉片煸出油,姜蒜片爆香、下入杏鲍菇,烹料酒,加点水焖,依次调入盐、鸡汁、蚝油、豉油、鸡精,10秒左右下红椒片翻匀,勾芡。起锅装盘。
|
|
来自: hujiulong7111 > 《居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