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练什么

 寂静心 2011-09-27
写下这个题目就在反思,会不会引起“前辈大师”们的不快呢?是呀,你个刚练了两三年的毛头小伙子就敢讨论这个话题,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转念一想,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前辈大师”们练了几十年都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那么,既然你能练了几十年都不明白,为什么我就不能几年就明白呢?再说了,是真不明白还是不愿意说明白呢?请注意,这里的“前辈大师”是带引号的,因为不带引号的前辈大师是喜欢后辈们有所进步,有所体认并能练明白的,在不明白的时候他还会指点你,让你明白的。我由衷地敬佩这样的前辈大师。想来想去,还是大胆的说吧。
    罗嗦这么多,那意拳究竟练什么呢?简单的总结就是三个方面:科学合理的用力结构、大无畏的精神激发以及与对手的呼应关系。
    一、科学合理的用力结构
    先说说科学合理的用力结构。这是意拳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可以说,从桩架到试力乃至摩擦步都是为科学合理的用力结构服务。有些人在学意拳的时候,一开始都知道要站桩,甚至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的站,以为这样越站功夫就会越深。岂不知连最基础的桩架都没有站好,支撑都是瘪的,一推就散,还求什么功夫?
    有人可以会说,我不是空站,站桩的同时还有假借呢?站在那里想想这想想那就出功夫吗?真把意拳当假想拳了吗?要知道假借也是为了桩架的正确性服务的。一个良好的假借能纠正很多语言都无法表达的动作上的错误。简单的举个例子,最初的平步撑抱桩要求很多,什么头顶收颌、含胸拔背、顶腰裹胯等等,让你一条一条的去找,脑子都不够用了,也未必站的正确。为什么不做好一个假借——抱球呢?确切的说,就是“用全身去裹一个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看,当你用全身(包括四肢和身体)去裹一个球的时候,那一些的要求是不是一下子全部做好了?还有,站桩的时候要保持足底弹性不好用语言表达,那么就想象脚跟踩蚂个蚂蚁吧,一下子就做好了。这,就是假借的魅力所在。
    还有以前我曾经说过的站桩时间问题,每天能保持最好的状态做到一定的时间,目的是让身体记住正确的桩架的感觉。身体早就支持不住了,还要坚持住站,到最后两条腿都是抖的,又能让身体记住什么呢?
    而试力和摩擦步就是让合理的桩架在空间上延伸起来了。毕竟拳是运动的艺术,你再厉害,站在那里不动谁也打不着。具体的原理也为了保证力量的均整。随着千百次的重复,每个动作都能符合要求。试想,全身的骨骼支撑到最稳定的状态,全身的肌肉的力量往一个点儿瞬间爆发,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当然这是最佳状态,就象各种手机公布的待机时间一样,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这种状态的,毕竟会有各种的消耗,但毕竟能集中更多的肌肉协同做功就会有更大的力量。
    这就是对第一方面的解释。实际的训练中这个方面是最复杂的,我们现在只是从思路上进行明晰,所以在这里也就只能挂一漏万了。
  二、大无畏的精神激发
    说起这个大无畏的精神激发就会想起最初照着书学站桩的时候,看到书中的内容里“身如参天巨人”的假借。事实上,这种假借只是精神激发的一小部分。说到精神激发,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师父曾经给我们举过一个小例子,说是女人平时看起来柔柔弱弱,但是当她的孩子受到侵害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甚至于几个壮汉也打不过。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学推手一段时间后,我总是推不过一个个头比我小得多的师弟,几乎是被他玩弄于掌骨之间,心中肯定很是郁闷。有一次,终于一恼,放开推吧。谁知道这样形势立刻发生了大的变化,他被我推的踉踉跄跄、站立不稳,再也没有了原来的风采。我心中恍然大悟,明白了精神激发的重要性。从此之后,这个师弟再也没有胜过我。当然,并不是说,精神激发了就一定能赢,这和功夫的扎实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换句话来说,功夫是一道菜的话,精神激发就是让这道菜出味的佐料。记得有人说过,意拳老一辈和人对垒的时候就像一头眼睛发红的野兽,应该就是精神激发的状态吧。
    精神激发应该还有另一方面的解释,那就是不受限制。首先不受规则的限制。不许打这里,不许打那里,本身就会对人的思想产生桎梏,就像我们常看电影里面,一般长官给士兵们下令“抓活的”的时候,其结果往往是士兵伤亡惨重,孤身侠客在千军万马中从容脱险。这就是规则起的负面作用。其次就是不受一拳一腿的限制。意拳在对敌的时候讲究整体出击,就像龙卷风一样扫过去。对方碰到哪里,哪里就发力。而不局限于我打拳还是踢腿,或者打崩拳还是打横拳。所以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也是意拳的一种精神激发。
    当然,无拘无束不是没有原则,不是没有方法。意拳是在有原则有方法的严格训练下才能到最终的无拘无束的境地。虽然无拘无束,但是出手依旧有章可循。为什么练意拳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呢?这是因为意拳有其独特的的味儿。我们练得就是这个味儿。
  三、与对手的呼应关系
  说到与对手的呼应关系,就不能不提到反应训练。说实话,反应训练是我自己照着书籍杂志“自学”意拳的时候没有听说过的。跟着师父后才知道了这个训练内容,而且还知道这是让拳法进入实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投入时间最长,精力最大的训练内容之一。其实,我个人感觉有的拳法中也有一点类似的内容,如什么距离感、实战节奏等的训练。但是这些内容与意拳丰富的反应训练相比实在是太单薄了。
  通过反应训练,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师父曾经举例子来形象地说明,你用绳索牵住一条狗,时刻通过绳子来感受狗的距离并随时调整,这条狗就永远也咬不到你;而对方就像你手中的拿的一件衣服,你想怎么甩动就怎么甩动。王老著作中曾经有一个词“容敌在手”,我想就是指这样的状态吧。
  反应训练的原理是什么呢?就像我不清楚意拳的“活儿”产生的原理一样,我目前也无法解释反应训练的原理。但是,通过长期而艰苦的训练之后,确实在对方做出动作的瞬间立刻做出反应。在旁边看着,两人中间仿佛有千丝万缕的绳子牵连着一样。当然,距离“应感而发”还差得很远,但是起码已经往这个方向行进了。
  记得师父曾经说过,判断一个人的功夫如何,不是看他的个头、肌肉或者身体的灵活程度,而是要看他的反应。可以简单的测试一下,如果你身体骤然一动,对方立刻做出反应,那么这个人起码来说不好惹;如果对方就没有反应,那么哪怕他三大五粗,照样也是你咋打咋合适。
  以上就是截至目前我对自己所认为的意拳三个重要内容的简单理解。说起来很简单,具体的训练内容是很复杂很系统的。这篇文字顶多只能让诸位朋友心中明确意拳训练的方向,真正要拿住还得脚踏实地的训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