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昌阁今昔——走遍苏州之49

 苏迷 2011-10-11
文昌阁在苏州市郊浒墅关兴贤桥董公堤畔南大运河西岸土丘上。

    我曾经沿着大运河进入文昌阁前后两次。一次是80年代末,正是浒关刚从吴县管辖下转入市管县的时代。因为很多原来县管的单位由市局系统直接管辖,因此我们有进入这里直接接触了解的机会。那时的文昌阁被浒关家禽孵化场占用,沿着运河边走上一个高墩就看到了孵化场工房。运河边的这一块高地上鸡鸭成群,职工们也是忙于孵化工作,谁也没有心思去考虑过去的历史。孵化场的领导面对大运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一处太平天国的营垒,并指给我们看破旧的大殿。这里虽然营垒的砖墙依然,古树还在,只是建筑破坏严重,很难再有什么文物,只能说这是一处历史的遗址。

    当目光停留在几百年之前的文昌阁,我才逐渐地了解了它过去的辉煌,它的过眼烟云的历史,它以及运河所承载文化的悠久和沉重。据《浒关镇志》记载“文昌阁在镇兴贤桥南。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当地士人张宏德、宏谟、宏祚兄弟以浒墅河水(运河)直泻,人文不盛,因此捐款巨万,开放生河纤水势,取土筑基建阁于丘上,奉祀成象建成。万历四十三年(1615)关吏张大猷助银捐俸千缗。康熙间廪生黄衮弃儒学道在这里,榷使礼部员外郎黄懋重建昌阁,颜额曰:太微律院(取道教太初太微太清三太意),彭定求为记。后有道士梅谷再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江苏巡抚闵鹗元及关主事(榷关)织造四德首捐廉俸重建,闵鹗元为记,道士徐来鸿实募重建静室。”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登阁眺望运河风光,见河中樯帆排列,劈波斩浪,赞为“昌阁风桅”。浒墅关八景之首的称号也由此而得名。

    到了1860年至1863年间,太平天国李秀成军队驻守浒墅关。见文昌阁居高临下,四周城河环绕,地势险要,可扼控运河。便在这里拆除附近的殿宇祠堂、节孝牌坊,建立营垒,屯储粮草。将文昌阁作为扼守运河的营垒和屯储粮草的所在。还曾在阁四周构筑一道高3米余,厚约1米的砖墙。北面沿河正门之内还筑有类似月城的砖垒,东南角有辟门,下通水池,门上有阳文砖刻“草园”两字。

    浒关文昌阁到了解放之后,变化较大,在1958年首先砖墙营垒被拆毁,仅留残迹。但据说现在看到的前后两殿及两厢还是太平军进驻过的建筑原物,且建筑均为清代硬山顶建筑。更有人说两殿屋顶还可见到太平天国特有的龙凤纹瓦当、滴水,是真是假不可辨。但四周小河环绕,居高临下俯瞰运河,形势险要却是真。文昌阁作为古镇浒墅关的重要史迹和古运河畔一景,值得一去。 

    距离第一次登临文昌阁20多年之后,我第二次来到了这里。运河大桥替代了过去的旧桥,文昌路从白洋湾直通兴贤路,就在这里大桥的桥堍边眺望到了悠悠的文昌阁。靠着人们的指点,走过弯弯绕绕的小路,走进工地,沿着工地的大路走到底,从一个被广告遮住的小门进入,才踏进了正在修复的文昌阁。运河在静静的流淌,运河边那个土墩周围已经建了一个河水环绕绿树草地的景区。家禽孵化场早就搬走,但过去的简陋房屋还在。高墩的南面是一座新制的石牌坊,上题四个大字“文昌风帆”,是否与乾隆的题词“昌阁风桅”一个意思?此地文运昌盛,新风作帆,可以直济明天。沿运河边是修复好的城墙,高土墩上是大殿和厢房,虽然说还在修复之中,但当地的农民,特别是那些年老的农妇,已经早早地在那里烧香磕头。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一家的文运,为了子女的读书,那些老农妇就是如此的执着。政府的目的自然是想把这里变成浒墅关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来开发,规划沿大运河建设以明清水乡建筑为主的古运河明清观光带,恢复重建沿运河浒墅关城墙、浒墅关明清关署、明清店铺博物馆、蚕桑遗址、文昌阁道院、董公堤等历史景点,重现京杭大运河浒墅关重镇风貌。但农民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的心目中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历史和文化,而是对神灵的敬畏和诉求。是对家庭平安兴旺的憧憬,对儿孙求学上进的殷切期望。因此这些农民宁可节衣缩食,也要把大量的金钱花在烧香拜佛敬神上,以追求内心的目标和心灵的平静!

    清代有位诗人叫朱天成在登临此阁后,曾赋诗一首《登文昌阁眺》,其中有:“凭高舒望眼,落日满秋山”。这两句让人赞叹的诗句,真实地勾画出了文昌阁和运河边的风景。如今踏上文昌阁高墩,其轩敞高爽的风物气韵依然令人回味无穷。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文昌阁高地上几十年前的浒关孵化场旧房还在。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三层砖塔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太平军营垒文保碑,系1986年公布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新近恢复的1862年时太平军修筑的城堡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新建筑的大门飞檐砖门楼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新建的“文昌风帆”石牌楼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文昌阁周围是一条月牙河,形成景区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黄墙里是文昌阁,左面是当年孵化场的工房和办公楼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文曲星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文昌阁宝鼎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硬山顶大殿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外进大殿也是硬山顶结构,原有四个点,现存两个殿。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原来古树遮天蔽日,现在所剩不多。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清代光绪皇帝题于文昌阁的匾额,我没有机会看到,只是从志书中找到,至今还在。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浒关运河中运草的驳船。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最负盛名的浒关南津桥,桥之南就是古代著名的浒关衙门。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南津桥桥石匾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正在重新建造的文昌阁大殿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四百多年的古银杏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重修文昌阁碑文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保存下来唯一的遗物,古碑刻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文昌阁大殿的瓦当,据说是老的,不敢肯定

文昌阁今昔鈥斺斪弑樗罩葜49

已经造好的文昌阁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