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陆「国宝级」名老中医 秘方大公开(二)

 DYM书架 2011-10-18

大陆「国宝级」名老中医 秘方大公开(二)  

2010-05-30 09:57:46|  分类: 健康保健 |  标签: |字号 订阅

刘云鹏

  

【固胎汤】

﹝组成﹞:(1)党参30 (2)炒白朮30 (3)炒扁豆9 (4)山药15 (5)熟地30(6)山茱萸9 (7)炒杜仲9 (8)续断9 (9)桑寄生15 (10)炒白芍18(11)炙甘草3 (12)枸杞子9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紫胡9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甘草15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旱莲草15、棕榈炭9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

(6)或选用黄芩9、麦冬12、石斛12、玄参12,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陈皮9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陈皮9、生姜9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制附子9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毛某,女,24岁,198676初诊。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方用党参30、炒白朮30、云苓10、甘草6、熟地30、山茱萸9、黄芩炭10

骨脂15,每日煎服一剂。于1988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于19871月顺产一女婴很好。

张镜人

  

【安中汤】

﹝组成﹞:(1)柴胡6 (2)炒黄芩9 (3)炒白朮9 (4)香扁豆9 (5)炒白芍9(6)炙甘草3 (7)苏梗6 (8)制香附9 (9)炙延胡9 (10)八月札15(11)炒六曲6 (12)香谷芽12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

(3)胃脘灼热,加连翘9(包),或炒知母9

(4)嗳气,加旋覆花9、代赭石15

(5)泛酸,瓦楞15、海螵蛸15

(6)嘈杂,加炒山药9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

(9)便溏,加焦楂炭9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煨木香9

(11)便结,加全瓜萎15、望江南9

(12)腹胀,加大腹皮9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芙蓉叶9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俞慎初


【止咳定喘汤】

﹝组成﹞:(1)蜜麻黄6 (2)光杏仁5 (3)炙甘草3 (4)紫苏子10 (5)白芥子6(6)葶苈子6(布包) (7)蜜款冬6 (8)蜜橘红5 (9)结茯苓10 (10)清半夏6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光杏仁5、炙甘草3、蜜款冬6、浙贝母10、盐陈皮5、结茯苓10、清半夏6、紫苏子10、白芥子6、葶苈子6(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何 炎 燊

  

〔加减清海丸〕

〔组成〕:(1)熟地24(2)淮山药12(3)山萸肉12(4)丹皮9(5)北沙参15(6)阿胶12(7)麦冬12(8)白朮9(9)桑叶9(10)白芍15(11)石斛12(12)龙骨24(13)女贞子12(14)旱莲草12

〔主治〕:室女崩漏。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于是处方为:熟地24、淮山药12、山萸肉12、丹皮9、秦艽9、白薇6、地骨皮9、白朮9、石斛12、麦冬12、龙骨24、龟板24,上服三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三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董 漱 六

  

〔麻杏射胆汤〕

〔组成〕:(1)净麻子5 (2)大杏仁10 (3)嫩射干9 (4)玉桔梗6(5)杜苏子9 (6)净蝉衣4.5 (7)炒僵蚕9 (8)制半夏9(9)广陈皮4.5 (10)生甘草4.5 (11)鹅管石12(缎、杵)     (12)江枳实6 (13)指胆星6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粘、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知母12、贝母12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细辛3、干姜2.4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连翘9、炒牛蒡子12、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桑白皮12。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白芥子9     

          (6)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焦六曲12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苍耳子9

〔典型病例〕:吴某,男,13岁,学生,1989710初诊。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萎12、浙贝母12、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覆发。

  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不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临床上常用宣上寻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寻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

李 振 华

  

〔香砂温中汤〕

〔组成〕:(1)党参12 (2)白朮10 (3)茯苓15 (4)陈皮10 (5)半夏10(6)木香6 (7)砂仁8 (8)厚朴10 (9)干姜10 (10)川芎10(11)丁香5 (12)炙甘草3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乌药10

     (2)兼血瘀,加丹参15、元胡10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泽泻10、桂枝5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藿香15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

     (6)阻虚甚者,加制附子10

     (7)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克。

〔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干部,1987413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

  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乌药10,水煎服。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以增健脾袪湿之力。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覆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娄 多 峰

  

〔化瘀通痹汤〕

〔组成〕:(1)当归18 (2)丹参30 (3)鸡血藤21 (4)制乳香9(5)制没药9 (6)香附12 (7)延索胡12 (8)透骨草30

〔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

     (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3)气虚者,加黄耆。

     (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典型病例〕:刘某,女,16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覆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桂枝9、川牛膝9、木瓜18、薏仁30,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一年未覆发。

何 任

  

〔补益冲任汤〕

〔组成〕:(1)小茴香3(2)炒当归9(3)鹿角霜6(4)女贞子12(5)沙菀蒺藜9(6)党参15(7)淡苁蓉9(8)补骨脂12(9)淡竹茹15(10)紫石英12(11)枸杞子9(12)旱莲草9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

〔典型案例〕:曹某,45岁,工人。不规律出血10个月,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血色淡。畏冷,6月中旬夜眠尚需棉被,没有气力,总想躺着,吃不下东西,腰酸腿痛,每晨5点左右,准有大便,为不成形便,舌质胖,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宫内膜病理检验结果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增殖现象。

  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冲任虚寒性崩漏。治当温补肝肾、调理冲任奇经。方以上为基础,加熟附片3、肉桂6、艾炭10、炮姜炭10,用药3周后,血止又来月经5次,分别为5/23天、5/28天,每次用纸一包,自觉症状完全消退。追访一年无覆犯。

 

盛 国 荣

〔资肾益气汤〕

〔组成〕:(1)生晒参10(药汤炖)(2)黄耆30(3)车前子20(4)茯苓皮30(5)杜仲20(6)地骨皮15(7)泽泻15

〔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用法〕: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

〔加减〕:

(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0、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0、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

(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漂川附子10、破故纸8、桑螵蛸8

(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0、五灵脂10、红花5、益母草10

(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朮15、砂仁10、陈皮10

(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半夏8、陈皮8、代赭石20

(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

(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炒枣仁30、龟板20、地龙干20、天麻10

(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

 

姚 子 扬

  

〔安神达郁汤〕

〔组成〕:(1)炒枣仁30(2)合欢花15(3)龙牡各20(4)炒栀子15(5)郁金12(6)夏枯草10(7)柴胡10(8)佛手柑10(9)炒白芍12(10)川芎10(11)甘草6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

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

〔瓜萎泻心汤〕

〔组成〕:(1)瓜萎3060(2)制南星10(3)姜半夏10(4)黄连610(5)栀子15(6)枳实15(7)竹沥10毫升(兑入)(8)橘红10(9)柴胡10(10)大黄10(11)菖蒲10(12)郁金12(13)白芍15

(14)甘草3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

 

 

查 玉 明

  

〔宜导通闭汤〕

〔组成〕:(1)黄耆15(2)车前子30(3)甘草20(4)升麻7.5(5)怀牛膝25(6)淫羊藿15(7)滑石25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1)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2)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木通10(3)咳喘者,加杏仁5、细辛5

赵 棻

  

〔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1)麦芽30(2)谷芽30(3)鸡内金15(4)山药15(5)党参10(6)甘草5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腑脏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1)如伤风感冒者,加〔香苏饮〕合用。(2)伤风咳嗽者,加〔三拗汤〕合用。(3)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何 天 祥

  

〔活血养骨汤〕

〔组成〕(1)当归10(2)延胡索10(3)陈皮10(4)郁金10(5)独活15(6)白芷10(7)肉桂10(8)骨碎补15(9)续断10(10)狗脊15(11)怀牛膝6(12)透骨草10

〔主治〕股骨头骨骨后无菌性坏死症。

〔用法〕

上药可煎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服。亦可共碾为药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没药6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外敷于痛处。

〔加减〕(1)若气血凝滞者,可酌加土鳖、血竭。(2)寒湿较重者,可加苍朮、威灵仙。(3)病程日久,体质虚弱者,可加黄耆、白朮、紫河车,以健脾袪湿,补益气血。

〔典型案例〕

  霍某,男,15岁。患儿1972年中左髋部时痛时愈,19733月疼痛增加,外展、外旋功能受损,先后在某骨科医院及某医院按扭伤及化脓髋治疗,未效。1973418在某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臼边缘毛糙光滑,同时伴有骨质增生及破坏…有半脱位,右侧化脓性髋关节炎」。1973415日来诊。根据临床证状,按右股骨头骨骨后软骨症治疗。一月后有好转。由于家属对「化脓髋」的诊断有顾虑,1973516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关节间隙稍增宽,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骨片,髋臼象有轻度变深…股骨头变扁平,股骨颈变短,股骨头稍向上半脱位…综上所述,经晨会讨论,多为扁平髋表现…。」治疗:按上法治疗,并手法整覆半脱位,先治疗4个月,疼痛消失,肌力恢复,双腿等长,外展、外旋功能恢复,拍片示:已愈合。

 

 

周 炳 文

  

〔加味益脾镇惊散〕

〔组成〕(1)党参9(2)白朮5(3)茯苓6(4)甘草3(5)钩藤5(6)朱砂0.3(7)琥珀1

〔主治〕惊吓泄泻。症见惊惕不宁,睡中时惊醒,泄泻粪便如水或粪青如苔,目珠淡蓝,指纹淡红,或青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

〔加减〕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一个类型,惊泻粪青如苔,泻色青,发热有味,睡卧不安,大便日行四、五次,多则十余次,平素胆怯易惊,寐时多汗、胃纳欠佳、紫纹多淡红,若调治不当,往往缠绵难愈。本方宜于以上诸症治疗,如兼肠热食滞,腹胀,大便次数无度,粘如胶、矢气者,加黄连、木香、砂仁、焦三仙、陈米。另外还要强调饮食忌口,饮食需择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生冷瓜肉,肥甘厚味。

 

蒋 文 照

  

〔耆萸仲柏汤〕

〔组成〕(1)黄耆15(2)山茱萸9(3)杜仲12(4)黄柏6(5)白茅根12(6)茯苓15(7)牡蛎20

(8)金樱子12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而表现腰酸体瘦,舌质淡红胖嫩,苔腻,脉沉细弦,蛋白尿者。

〔用法〕11剂,清水煎,上下午各服一次。

〔加减〕(1)体虚易于感冒者,加党参12、炒白朮9(2)水肿未消、小 短少者,茯苓改为用皮,加大腹皮9、车前草10、薏苡仁20(3)口干烘热者,加生地15、麦冬9、炒知母9、菟丝子12(4)尿赤而见红细胞者,加大小蓟各12、阿胶珠9

〔典型病例〕钱某,男51岁,1991107初诊。肾炎反复6年,198910月覆发加重,诊为「慢性肾炎肾病型」,住院治疗16个月。出院检查:浮肿基本消退,血压趋于正常,血清蛋白4.8%,甘油三酯15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300毫克/100毫升,尿蛋白(+~++)。近半年来,夜尿频多,每晚4-5次,量多清长,腰脊酸楚,两耳鸣响,神倦乏力,舌质淡红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沉细。治拟益气养阴,补肾化浊。

  生黄耆24、制萸肉6、生地15、杜仲12、黄柏9、银花15、生牡蛎20、白茯苓15、白茅根15、金樱子12、芡实15、菟丝子12、潞党参15

  宗上方意,稍作增损,连服50余剂,1125覆诊,尿检连续3次蛋白呈阴性。夜尿1-2次,腰酸耳鸣减轻,体力渐增。血清蛋白5.8%,甘油三酯12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260毫克/100毫升。

 

贺 普 仁

  

()穴位:条口(患侧)

  功能:袪风散寒,通调经络。

  主治:肩周炎之轻症。症见:近期发病,以肩部轻微疼痛,逐渐加重,或局部发凉以及肩部沉重不适等。有的患者出现上肢活动受限,抬举轻微困难。

  操作:用328号针,单手快速进针,针向承山,直刺2寸多,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出针,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条口,肩部阿是穴。

  功能:温经补气,袪邪通络。

  主治:肩周炎之重症。症见:发病大多三个月以上,肩部疼痛剧烈,入夜为甚,局部压痛明显,并有凉感,得温则稍缓,肩部各方向运动均受限,穿衣、梳头、系裤带都困难。

  操作:条口操作同轻症,局部阿是穴用中号火针点刺。隔一日或二日1次,10次为一疗程,510个疗程可愈。

()穴名:膏盲(患侧),局部阿是穴。

  功能:扶正袪虚,兼以通经活络。

  主治:肩周炎之顽症。症见:发病多在半年以上,肩痛连绵不已,肩臂沉重,活动受限,不能高举,局部畏寒怕凉,多数伴全身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

  操作:用329号毫针,从患侧膏盲穴进针,沿肩胛骨后侧缘向肩部平刺,使肩周产生酸麻胀感。留针30分钟,局部阿是穴火针点刺,隔二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要治疗510个疗程。

 

陈 景 河

  

〔消瘀散结汤〕

〔组成〕(1)鹿角20(2)浙贝母15(3)瓜萎20(4)乳香20(5)没药20(6)香橼20(7)白芍30(8)甘草10(9)牡蛎15(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主治〕乳核肿痛,或渗乳汁,或乳汁中带血者。

〔用法〕将药收入容器内,加温水浸泡一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加减运用〕(1)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萎至50,甘凉润燥,清热而袪满,加青果5,平肝开胃而化瘀。(2)乳腺肿胀痛甚者,加川芎10、郁金10,利用其气香串,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并外用木香100、鲜生地200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3)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浊湿不化,加白朮10,健脾燥湿,鸡内金3,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4)若硬结不消,宜加甲珠10,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药消坚止痛。(5)若用此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有寒热者,加柴胡15、黄连15、蒲公英50

 

赵 思 俭

  

〔老人便秘方〕

〔组成〕(1)黄耆30(2)银花20(3)威灵仙10-20(4)白芍20(5)麻仁20(6)肉苁蓉20(7)厚朴3-10(8)当归20(9)酒大黄3-10

〔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用法〕水煎服,1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1)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冲入。(2)气虚重,加党参20(3)腹胀重,加木香10(4)腰腿酸软,加杜仲10、牛膝10-15

〔典型病例〕  张某,男,81岁,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纤维颤动多年,现两病均较稳定,但苦于大便干燥不畅,数日一行,腹满面痛,先时用〔麻仁润肠丸〕等尚有效,近数月亦不起作用。如用泻药则引起便泻不止,虚惫气短,痛苦万状。诊脉弦大,涩而少力,代止不匀。舌嫩而赤,苔黄浊不匀,证属气血阴液俱不足,燥热蕴蓄六腑,宜标本兼治,于补气养血益阴药中,辅以清降之品,以〔老人便秘方〕加元明粉3,服药后大便得下,且下后腹中舒泰,气力精神转佳。减去元明粉连服此方月余,大便每1-2日一行,很正常,糖尿病及心脏病较前好转,诊脉仍代止,但已较前柔和有力,舌苔亦渐趋正常。以此方改配丸剂,用以巩固疗效,两月后停药病愈。

 

杜 雨 茂

  

〔加味散偏汤〕

〔组成〕(1)川芎30(2)白芍15(3)白芥子6(4)香附9(5)白芷9(6)郁李仁6(7)柴胡9(8)细辛3(9)蔓荆子9

〔主治〕风寒、瘀或痰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症见头痛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头痛,或痛在一点。多因感寒冒风,或气郁不畅而诱发。发则疼痛剧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牵引;甚或目不能开,头不能举,且头皮麻木,甚或肿胀,畏风寒,有的虽在盛夏,亦以棉帛裹头;痛剧则如刀割锥刺而难忍,甚至以头冲墙,几不欲生。

〔用法〕上药加入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煮两次,每次半小时,滤汁混匀,每日早晚饭后服。痛剧者可日服一剂半,分三次服下。

〔加减〕(1)若因感受风寒而发,可加荆芥、防风。(2)疼痛剧烈,可加羌活、元胡。(3)阴血污虚,可加生地、当归。(4)拘挛掣痛,酌加胆南星、僵蚕、全蝎。(5)若为血管扩张性头痛,宜加贯众。(6)若兼有高血压,可加怀牛膝、桑寄生。(7)若兼有内热,可加知母、丹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