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女论语·教子篇第十二

 女子国学院 2011-10-19
 
 

新女论语·教子篇第十二

 

 温信子著

 

〖本篇导读〗

 

《新女论语》的第十二篇,是“教子篇”。说起教育和培养子女,古今中外的家庭都有很好的经验。子女就像一棵棵小树,在父母这对“园丁”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着。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教育有方,是人们培养下一代的必然追求。然而,大多数家庭在教育子女上,又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往往是当事者迷,事后诸苟亮者颇多。

在本篇中,让我们集中来讨论一下教育和培养子女之道吧!

————————————————————————————————————————

 

【教子篇·原典章】

 

易女说:“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其中教育和培养子女,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子女生活的好坏,是父母最大的牵挂。子女的人生,往往寄托着父母的殷切愿望。那么,如何教育和培养好子女呢?”

耳顺者说:“教子之事,人们都在认真而为,然教育有方者,却不多见。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而言,教子之道,始于胎育。然良好的胎育之道,源自父母的通力配合。以真善美为教材,施与善良教育。以假恶丑为戒律,不与之为伍。有道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父母对儿女,不娇惯,不溺爱,不纵容,鼓励他们从小就艰苦朴素,善于以人为师,不耻下问,爱学习,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不嫉妒,不傲慢,不骗人,不奸诈,不贪婪,不吝啬,谦虚谨慎,自强自尊,学而不厌,不骄不躁,讲究礼数,通情达理,养德养身,志虑清纯,与人为善,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清白为人,诚信于人,尽心和人,认真做事,知足常乐,奋发有为,实实在在地活着。儿女如此做到了,便是教育有方。

父母应当是子女最好的榜样,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朋友。为父母者,面对子女的缺点、错误和逆反情绪,应当不急不躁,批评他们时要和颜悦色,启发他们掌握和践行'迁善之道’。”

 

【女学书院】

 

第十二课  教子修养篇

 

易女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教育和培养子女的知识,您是否再仔细地讲一讲呢?”

耳顺者说:“好的。”

 

一、教子五法

 

《戒子通录》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人家子弟惟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利。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子弟之贤不肖系诸人,其贫富贵贱系之天。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

 

《戒子通录》,为南宋进士刘清之所辑。这段话中有一个生字:“”,音dí读“敌”,意思有:见,相见;观察,察看;显示,显现。在这里的意思是“见”。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最大的乐趣,不如读书;最为重要的事,就是教育和培养子女。父与子之间,不可沉溺在小爱当中。对孩子,从小就要用威严和礼义准则来要求他,这样长大以后,就不会有不贤无能而后悔了。

教育孩子,要从五个方面做起:一是引导他养成纯真而善良的本性;二是开阔他清纯而殷实的志向;三是培养他一专多能的才华;四是鼓励他果敢而坚强的胆略;五是纠正他的毛病和差错。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培养子弟,就好像植养芝兰一样,既要积累学识来培植他,又要用善良而美好的情感来滋润他。

对于人家的子弟,只可以使他看到美好的道德,不可以让他过多地看到世俗功利而受到诱惑。

有钱人家教育和培养子女,必须重视道义教育;贫穷人家教育和培养子女,必须重视守节教育。

子弟贤与不贤,是由人的修养决定的;而他们将来是否贫富贵贱,却由自己的客观努力决定的。

现在的人们,不去担心那些由人决定的事情,却操心那些成事在天的事情,这难道不是错误的吗?

 

二、孟母教子的故事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编有一本《列女传》。该传的第一卷中,收有《邹孟轲母》的故事。该故事的原文讲到:

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孟子处齐,而有忧色。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敏。”异日闲居,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

  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无攸遂。’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君子谓孟母知妇道。诗云:“载色载笑,匪怒匪教。”此之谓也。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这几段故事是用古汉语言写成的,其中有几个生字:“其嬉戏为贾人卖之事”中的“”字,音xuàn读“绚”, 同“炫”,本义为“沿街叫卖”。

俎豆”中的“”字,音zǔ读“组”。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

这几段故事用现代汉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故事:

 

1、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指的是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孟轲的母亲,人们敬称她为孟母。

孟轲的家最早是在一个墓地旁边。在那时,小孟轲很淘气,经常和邻居家的小孩儿一起学着大人们的样子,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先是跪拜,接着就哭嚎起来,最后也堆个坟头什么的。孟母看儿子在玩这样的游戏,心想:“如此下去怎么行呢?看来这里不大适合我们居住了。”于是,搬了家。

新家靠近一个集市。不久,孟母又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调皮的小孟轲很快就和新邻居家的孩子们混熟了。他们学起集市里的小商小贩叫卖来,有时还做起沿街叫卖的游戏。孟母心里想到:“看来,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们居住呀!”于是,又搬了家。

这个新家靠近一所学校,小孟轲被学校传出来的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住了,孟母便送他进了学堂。经过老师的教育,小孟轲渐渐地变得喜欢读书,更加文明礼貌,能守秩序了。这时做的游戏,有作揖等进退之礼,也有正正经经的祭祀之礼等,都是有意义的活动了。孟母心里想:“这才是小孟轲应当居住的地方呀!”于是,就长期居住下来。

孟轲长大以后,学成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这个“六艺”,也叫孔子六艺和古代六艺。礼,就是周公主持制定的周礼为中心的为人处世的礼数;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射,是指射箭技术;御,是指驾驭马车的技术;书,是指书法(书写,识字,文字);算,是指算法(计数)。孟轲成为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儒家,被敬称为“孟子”和“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称为“孔孟之道”。

古代的君子们认为:孟子的伟大,都是他的母亲循循善诱的结果。《诗经》曰:“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彼姝者子”,原指“那个美女”。全句的意思是说:那位美好的贤人,该拿什么来相赠呢?这句话说的正是孟母啊!

 

2断织教子

 

孟轲在少年的时候,有一天从学校回到家里来,见到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说:“妈妈,我放学了。”孟母应到:“轲儿辛苦了。你先喝一点热开水吧。”小孟轲说:“好的。”孟母看着儿子喝完了水,便把他叫到身边来,问:“轲儿呀,你学习得怎么样了?”小孟轲说:“跟过去一样呀。”,孟母听他这样说,又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便拿起一把剪刀把已经织成的一段布剪断了。小孟轲惊慌地问:“妈妈,您这是为什么呢?好端端的一块布多可惜呀。”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块儿布一样。有德行的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那些君子,只有通过学习,成为社会和国家中有用的人,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名声;勤学多问,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渊博起来,这样才能安宁地生活下去,做起事来就可以远离危险和祸患。如果你小小的年纪,现在就不好好地读书,荒废了学业,德才智虑等方面没有什么高度,大事情做不了,就不得不做一些小事,用笨力气去应对劳役的简单活计了,而且很难远离祸患的。怎么能够和我这样以织布为讨生活的办法不同呢?中途荒废学业,怎么能够继承孔老夫子的衣钵,而确保长有俸禄呢?如果是女子的话,这样做就是断了生计之食;如果是男人,则会有损于进修道德的啊。如此下来,不是做了强盗,就会成为俘虏去服苦役的。”  

小孟轲听了母亲这样的一席话,吓了一跳,不免恐惧起来,有了危机感。打这以后,他从早到晚勤学不止,后来有幸拜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为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史书记载: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给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给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的学术圈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此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有德行的君子们,认为孟母懂得为母之道。《诗经》曰:“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意思是说:那位美好的贤人,该拿什么来诉与?这句话说的正是孟母呀!

 

3、孟轲休妻

 

相传,孟轲娶妻成家以后,20岁的他一次外出回来,没有敲门就进了屋。他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屋里,伸开两条腿坐着。

孟轲为此非常恼火,便转身就走,不再进屋了。他的妻子向婆婆辞行,请求允许她返回娘家,说:“我听说夫妻之间的礼数,在私房当中是可以宽松一些的。今天,我在自己的房里,有违礼的举止,夫君见到了非常不高兴,这是没有把我当作家里人看待。为妇之义,不能生活在拿自己当外人的家里。为此,我请求您允许我回归娘家。”

孟母把儿子叫到身边,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和母亲说:“这个妇女不守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吧。”孟母说:“休妻是什么原因呢?”孟轲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孟轲说:“今天我没敲门就进屋了,我亲眼看见的呀。”孟母说:“这就是你不讲礼仪在先了,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应当先有礼貌地问清屋中有谁在,这是尊敬之礼。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报告,让里面的人知道你来了。要进屋的时候,眼睛必须往下看,这是唯恐自己看到不应该看到的情形呀。《礼经》这样讲,为的是让室内的人有所准备,也为的是自己不失礼呀!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不依照礼仪规范行事,进屋没有通报,又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这是你的不是,你还用礼法来责怪妻子,这不是离礼法更远了吗?”

孟轲听了母亲的教导,认识到自己错了,便向母亲谢罪,挽留了妻子。君子们知道了此事,都说孟母真是知书达礼,懂得怎样去做好母亲和婆婆。

 

4、孟子之忧

 

孟子在齐国的时候,经常面带忧虑的神情。孟母看见他老是这个样子,便问他:“你好像有愁虑的事情,为的是什么呢?”孟子告诉母亲:“没有什么。”

有一天,孟子在家闲来无事,不由自主地扶着屋前的柱子唉声叹气(原文说“拥楹而叹”,其中的“”字,音yíng读“迎”,指堂屋前部的柱子),又被他的母亲看到了。孟母问道:“前几天看到你在忧愁着什么,问你,你说没事。今天为什么又扶着廊柱子叹息呢?”孟子说:“我听说君子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不因为眼前利益而求取封赏,不去贪图荣华富贵。如果诸侯不采纳自己的主张,就不再向他们解说什么了。如果诸侯听从了,却不去实践它,就不再他的国家继续做官了。如今,我的学说和主张不能在齐国践行,就想离开这个国家。然而,又惦记着母亲年纪已大,不适合长途跋涉了,我为此而忧虑呀。”

孟母回答说:“妇女之礼,在于精通饮食烹饪的学问,在于赡养公公和婆婆,在于缝制衣裳而已。所以要在闺阁之时,知道这些道理,练就相关的才艺,并没有理政之义。《周易·家人卦》说:'无攸遂,在中馈。’这句话已经给妇女指明了要做什么,即准备家中的饮食,筹办祭祀的事情是主妇的职责,行事不擅自作主。这里所说的'中馈’,就是妇女要在家中主持家务。'馈’就是饮食。《诗经·小雅·斯干》说:'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意思是说:长大端庄又无邪,料理家务你该忙('无仪’中的'仪’字,读作'俄’,指邪僻。后面的'议’字,指谋虑、操持)。看来,都在说妇女不要擅自作决定,要遵守三从之道。所以要求女子在闺阁中听从父母的话,出嫁后听从丈夫的话,丈夫死后听从儿子的话,这才是符合礼法的作为呀。如今,你已经长大成人,而我也已经年迈。你遵循你的道义,我遵循我的礼法吧。”

君子们认为孟母深知为妇之道。《诗经·鲁颂·泮水》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意思是说:和颜悦色面带笑,不发怒气耐心教。这句诗用于描述孟母正合适。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此颂是在说:孟子的母亲,善于利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感化他。未出嫁的女子(古称为“处子”)选学生存和生活技艺,都是依照“中馈之道”这个大原则着手的。孟轲不好好学习,孟母就以剪断新织的布来警示他。在母亲的教化下,孟轲渐渐地长大成人,德才兼备,成为当时的大儒,和孔圣人相提并论了。

 

注:版权所有,欢迎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