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

 李功随 2011-10-31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 康永军

温馨提示:本卷共三大题,计 25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C100 g水与100 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 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1 g氢气在9 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 g

 

2.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4.化学反应CO2CO2中,若生成mCO2,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为(    )

 

A        Bm        C2m        D

 

5铝在氧气中反应会生成氧化铝,在此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三者的质量比是(   

 

A 9817                      B 2732102

 

C 273243                 D 273259

 

6.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7.小林和小明同学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他们的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AC         BH2         CFe          DP

 

8.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B

 

C        D

 

9.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N2O4 == 3N2 + 4H2O + 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10.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11. “”、“”、“”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324              B 322

 

C 123              D 122

 

1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B完全反应,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无法确定

 

14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图(其中“ ”“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15 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 g;若增加10 gAA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C的质量比是(   

 

A53    B52    C23    D32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满分35分)

 

16.(5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       ;二是要       。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应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       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       相等,绝对不能改动化学式中       的个数。

 

17.(3分)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18.(2分)右下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199分)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PbNO32    PbO+  NO2+   O2

 

2Al2SO43+    NaOH AlOH3↓+   Na2SO4上述反应中,(1)属于           反应。

 

20.(6分)纳米材料特指粒径为1100 nm1nm=10-9 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之一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分别是          。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5分)在反应2Al+Fe2O32Fe+Al2O3中,___________份质量的铝和________份质量的Fe2O3反应,生成__________份质量的铁和________份质量的Al2O3。欲制28 g铁,则需Al_______ g

 

22.(5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进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称量后需    

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三、计算解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238分,第2412分,满分20分)

 

23.(8分)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若要制得24 g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24.(12分)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丽同学的解法

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铝的质量为x

2Al2O3===4Al+3O2

204     108

10t       x

204/108=10t/x

x=108×10 t/204=53 t

答:最多可生成53 t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Al的相对原子质量×2/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27×2/27×2+16×3×100%=53%

铝的质量为:10 t×53%=53 t

答:最多可生成53 t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       

 

2)对“34 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