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出来的诺贝尔奖

 铂車毅 2011-11-10

彭龙富
----------------
信息时代,资讯发达,追求速度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然而,斯德哥尔摩有一位名叫特朗斯特罗姆的老人,却仿佛与时代格格不入,即使诗歌是他一生的最爱,他仍然慢吞吞地写,历经半个多世纪,才发表了163首诗。

特朗斯特罗姆从小就对诗歌痴迷,他总是百十次地吟诵一首诗,甚至倒背如流,还时不时要温习,因此,他所读的都是经典诗歌,数量也并不多。每一首诗,都化成血液,流入他的身体,渗入他的灵魂,他和伟大的诗人在对话,会意深处,常常独自发笑。有一次,当地有人家在办丧事,大人看着他在笑个不停,还批评说这孩子不懂事。

特朗斯特罗姆从中学时代才开始写诗,但一旦写诗,就要反复地斟酌,多次吟诵,数次修改,直到朗朗上口,言简意繁,充满意韵,才投稿发表。直到1954年,23岁的他方才发表处女作诗集《十七首诗》。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位大二学生,但这本诗集却轰动瑞典诗坛,被文学史作者扬-斯坦奎斯特称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特朗斯特罗姆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在社会福利机构担任心理咨询员,但依然没有放弃写诗。

1990年,横祸飞来,特朗斯特罗姆突发脑溢血,大家都以为这位瑞典辉煌一时的诗人会一蹶不振,并可能从此搁笔。那时,他右半身瘫痪,语言能力全失,记忆力严重受损,就是和人谈话都结结巴巴、言不达意。此刻,他远离了喧闹的尘世,倒是少了干扰,能恬静地生活。直面死亡,或许也就是直面上帝,他默然品读人生,情到深处,也依然写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并于1996年出版病后诗集《悲伤贡多拉》。
漫漫人生,酷爱诗歌的特朗斯特罗姆仅仅发表了163首诗,一生平均下来,每年写诗不超过三首,但是每首诗都很简略,让人回味无穷。他秉承着一个基本原则:文学最本质的精神是创新,那么他的每一首诗都应该体现一种独特的风格。事实上这种不重复的风格在他的诗歌里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他的诗在形式上风格迥异,内容上也包括了诸如死亡、历史和回忆等人生重大命题,仿佛是一面多棱镜,审视着立体的人生,凸显着人类自身的价值。

如今,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集已被翻译成近60种语言,为世界各地读者所喜爱。在物质世界日益丰盛,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却日渐边缘化的当下,他的诗歌成了一道独特风景,是供给那些诗歌爱好者和普通读者的一道别致的精神盛宴。

2011年10月6日,特朗斯特罗姆因为诗歌“通过其凝练、通透的意象,为我们带出了通往现实的崭新路径”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奖让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大跌眼镜,有些记者也显得不解,而特朗斯特罗姆给出了答案:“快餐时代,我喜欢慢一点;也许是慢一点,能够深入思索,能沉淀精华,放弃了量,才有可能提高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文学乃至其他事情都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