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症

 雉水桥客 2011-12-11

第四节 汗症

  汗为心液,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出汗的病变,在外感证和内伤者可以见到。发汗过多,容易伤筋耗血,反之津亏血少的病人,汗律不足,便不宜发汗,故有“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之说。询问出汗的情况,首先要问有汗或无汗,问清出汗的时间、部位、汗量的多少及其主要兼证等。

  一、表证辩汗

  病位在肌表,了解表证有汗与无汗,往往可分辨感受外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

  表证无汗,多属外感寒邪。如伤寒表实证之类,寒主收敛,使汗孔闭塞所致。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如中风证类及卫阳虚弱,外感风热的表证,都可以见到出汗。因风性开泄,热性升散,均可出汗;若卫阳虚弱,肌表不固,则更易出汗。

  二、自汗

  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多因气虚卫阳不周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吸气虚报的症状。

  三、盗汗

  入睡汗出,醒后汗止,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干舌燥等症。

  四、大汗

  汗出量多,津液大泄,其病变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汗出不止,伴有高热不已,烦渴饮冷等症,为阳热内盛,迫汗外泄的实热证。

  若大汗淋漓,手摸之沾手,伴有呼吸喘促,神疲气弱,四肢厥冷等症,为阳气将绝,元气欲脱,津随气泄的危候,故称为“绝汗”,多见于脑溢血等危重晚期病人。

  五、战汗

  先见全身战栗,几经挣扎,而继之汗出的为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安的好转现象。若汗出而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的危候。

  六、头汗

  汗出仅限头部,多由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

  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的头额汗出,则多为虚证。

  如重病未期,突然额汗大出,属虚阳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多见于脑溢血或脑中风等晚期病人。

  七、半身汗

  或见左侧,或见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统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八、手足心出汗

  不太多者为生理现象,若汗出过多,兼见口干咽燥,便秘尿黄,为阴经郁热熏蒸所致,手足心为手厥阴经、足少阴经脉所过之处。

  汗出过多,独见于心胸部,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

  除应辨别以上各类汗症外,还应注意辨别冷汗与热汗。冷汗多因阳虚,卫气不足,肌表不固所致;热汗多由外感风热或内热蒸迫所引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