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诗歌,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略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培养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及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评价设计: 1、在初读感知环节利用多种形式巩固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诗歌内容中实现目标2。 3、借助于总结延伸、课后作业的设计达成目标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段迷路的视频,创设故事情境,他们在对讲机、手机都没有信号,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最终靠着森林中天然的指南针走出了森林。 【通过故事情节随机向学生介绍 “指南针”的知识,而后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 二、初读感知 先用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合作学习(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然后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引导学生记形归结识字方法。 【借助识字课件激发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效果。同时通过课文朗读课件让学生在听读中掌握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三、品读感悟 1、听课文录音,找一找:课文中讲了哪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再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我们辨别方向的?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4、教师随机出示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这四种天然指南针的课件进行交流。然后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质疑:这段话里有疑问吗?比如:太阳中午的时候为什么在南边?(课件演示)拓展:如果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辨别方向吗?(学习词语:旭日东升)傍晚的太阳呢?(夕阳西下)比如:太阳为什么是忠实的向导?理解“向导”“忠实”,因为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最后做朗读指导。 (2)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指名读第三节。你有什么疑问?比如:怎样找到北极星?(课件演示) 理解“永远”。练习朗读。 (3)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指名读后让学生根据课件演示指出:哪面是南方,哪面是北方?再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课件指出南北方向,并理解“沟渠”作为参照物时与“大山”、“房顶”的不同。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看课件和用心读文明白了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准确给我们指点方向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儿歌的二到五小节,一起来体会体会。 5、学生齐读儿歌,并练习背诵。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平时不善于观察你,又加上形象思维远远大于抽象思维,通过演示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是怎样指明方向的,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总结延伸 1、总结:大自然的奥秘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天然的指南针,想不想了解? 2、课件出示大自然中其他能辨别方向的景物, 【总结点明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老师补充的资料是对本节课的拓展和延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五、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呢?请你选择一种仿照课文的形式编一编儿歌。 2、课下读一读科普读物,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附: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时间 景物 观察点 启示
中午 太阳 树影的方向 黑夜 北极星 北极星的方位 细细观察 阴雨天 大树 枝叶的稠稀 多多去想 雪后 积雪 积雪化的快慢
【这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把课文的重点呈现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