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富兰民俗博客(285)图文(70)春龙节

 沪学 2012-02-23

春龙节里说节俗


民俗博客(285)图文(70)春龙节


     这几天不停地有记者朋友给我打电话,谈及的话题都是“二月二”的习俗,那么多人能够关心风俗的流变,自然是好事。风俗是社会的晴雨表,所以就随着时代的走向忽明忽暗,在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风俗都成为“四旧”而为民众噤若寒蝉。这个不多说了。

如今经过商家的炒作,仅仅将“二月二”变成一个剃头的节日,这是不对的。历史上“二月二”有个很好的节日名称,叫“春龙节”;二月二日又是土神诞日,城中庙宇各有专祠,牲乐以酬。乡村土谷神祠,农民亦家具壶浆以祝,神厘俗称田公、田婆,古称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钱作会,曰社钱。叠鼓祈年,曰社鼓。饮酒治聋,曰社酒。以肉杂调和饭,曰社饭。……田事将兴,特祀社以祈农祥。土地社日是另一话题,暂且不表,且说春龙节,相传为宋太祖赵匡胤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颁旨诏定,“二月二”为春龙节——龙抬头日。皇帝老儿颁布这个春龙节有没有根据呢?当然有。

其一,二月二处于二十四节气的惊蛰与春分之间,春龙节首先就与农业生产春播有关系,靠天吃饭的农民,当然希望这个时期雨水充沛,以利于庄稼的生长,而雨水在神话传说中有龙掌控,民间普遍认为龙是主管降雨的神,通过“春龙节”对龙的祈求,实现降雨的目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春分时节,冬季蛰伏起来的龙蛇纷纷醒来,出洞活动,所以有民间谚语:“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意味着龙将行动起来,履行它主管降雨的职责了。

其二,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经过悠长农闲的民众要开始忙碌,一年农事活动开始,背朝青天、面向黄土的农民靠天吃饭,相信“二月二”是主管云雨的龙王老爷抬头的日子,春龙节之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北方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公元965年的“惊蛰”那天,赵匡胤在首都东京——开封城郊亲自筑台祈雨。于是,在皇帝的带动下,“二月二”祭龙祈雨的民间活动蓬勃兴起,并代代相传沿袭了下来。

其三,长久以来,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古人甚至将这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龙视为天子的象征,祥瑞之物,更有春风化雨的神奇力量。北方许多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灰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那倒不是相信地上画的龙真的带来金钱,而是相信通过引钱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使农业生产有个保障;二是龙为百虫之长,“潜龙腾渊,鳞爪飞扬”,龙来了,其他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人间的害虫太多了,只有“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春龙节的又一个意义。

自宋代起“二月二”春龙节祭龙祈雨的民间活动蓬勃兴起,并代代相传沿袭了下来。

至于具体的风俗活动,各地有许多表现,略举几例:

(1)引钱龙。具体做法,一是“撒灰引龙”,即北方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二是“汲水引龙”,是指清晨汲水回家,谓之引钱龙回家。天刚蒙蒙亮,人们打着灯笼到水井边或河边挑水,相传谁挑得第一担水,便是有福之人,因为挑水能引回钱龙。河北《怀来县志》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以近惊蛰也。各家晨起汲水,有祓禊之意。”各家各户清晨起来挑水回家,那场面也够壮观的。

(2)除虫与薰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虫出蛰,蠢蠢欲动,当此之时,民间采取清扫、拍打、撒灰等手段以除虫。对于保持人畜为生也是十分有有利的举动。

(3)剃龙头。当然也只是一种象征意义,这个习俗主要在中国北方民间,是日理发剃头称为“剃龙头”,俗以为有利于人生尊贵。流传至今,人们多于是日剃发、理发。据说在河北,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是日不理发,则抬不起头做人,以后会没有出息。

(4)食俗。传说龙主雨水,又可镇伏百虫,能保佑丰收,故二月二的食物也多与“龙”联系在一起,把煎饼做成龙鳞状,叫龙鳞饼;水饺叫龙耳、龙角;米饭叫龙子;面条叫龙须面;吃猪头称食“龙头”,人们俗以为吃猪头肉是吉祥的象征。另一食俗就是“吃撑腰糕”,所谓撑腰糕,其实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米粉做的糕,说是在二月二这一天吃了这糕就可以把腰撑住,这一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此外各地还有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例多,不备举。

(5)嫁女归宁。北方农家有在二月初二日把已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小住的风俗。河北《滦州志》载:“先期,俗必迎女归宁,谓之‘住春’。”山东《历城县志》载:“仲春月二日,打灰囤,逆女归宁。”民谚云:“二月二,家家接女儿”;“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可见,二月二,父母不见出嫁女,是很悲伤的。有的地方在二月初二,新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用青布缝制的囊袋,内装百果五谷回娘家小住,俗称“送二月二”。

(6)禁忌。为尊崇龙的恩赐,使其为民兴风作雨,保佑丰收,是日有许多忌讳,包括:忌动针线。是日不能动针、刀、剪子,怕伤了“龙目”,招致灾祸;  忌洗衣。是日有些地方还要停止洗衣,说是恐“伤了龙皮”;忌磨面。河北《新河县志》载:“忌磨面,恐榨龙头也。”

(7)敬文昌神。文昌神既关系着国家的文运,也关系着士子的仕途,是首屈一指的文教大神。又因为在封建社会,应举出仕几乎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因此文昌神也可以说是禄神。农历二月初二私塾先生收学生,称之为“占鳌头”儿童入学之吉利语。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鰲头。”学童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煞是有趣。


民俗博客(285)图文(70)春龙节

民俗博客(285)图文(70)春龙节

民俗博客(285)图文(70)春龙节

民俗博客(285)图文(70)春龙节

        春龙节具有很深的文化意义,只是许多人不理解这些意义,遂把这个节日变成剃头的节日,可感可叹。岁月流逝,但老理不变。当此春光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愿年轻朋友珍惜时光,“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珍惜人生的春天,最好的方式就是辛勤耕耘,就是勤奋播种。

 

仲富兰

        2012223日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