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

 龙泉清溪 2012-02-25
本文点击数: 156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本质上讲,是指它对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它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这个定义从本质上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属人的。但是,对这一问题,从时间上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形态上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未能形成统一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集中探讨一下这一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内在关联的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本是适应人类的需要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它对于人的意义本来也应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不言而喻的意义却成了备受困扰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问题不仅是出在实践运用上,更是出在理论把握上,即出在思维方式上,进一步说,是出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的考察和理解方式本身。


    
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两论”观点,它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非科学评价,“两论”此处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解的两种对立的认识,即“万能论”和“无用论”。“两论”构成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非科学认识的两种极端。一端是理性主义、惟思想政治教育主义、乐观论者,他们从思想政治教育业已取得的成就出发,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万能的,认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一些认识,由于理论上的绝对化,导致实践上的失误,结果引起全局性工作和具体工作的混乱和无助。在另一端,则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忧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这种反感和忧虑源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已知的负价值的反映。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由它在社会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正确认识和反映它,而不能随意决定它。任何人为的盲动都会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惩罚。因此,我们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方面要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那些把思想政治教育凌驾于一切之上、同经济工作对立起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包打天下的“万能论”者,实际上背离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夸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有用与有限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之一,而意识形态本身的作用也是有用与有限的统一,不是无限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在理论上是违背科学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至于那些贬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鼓吹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者,其根据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失误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极大危害;其根据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直接创造物质价值而得出“无用论”的结论。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世间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属精神生产活动,它塑造人的灵魂、品德,解决人们的方向、动力、品德问题,直接创造着精神生产力,具有精神价值;二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是全面的,马克思说:“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1](P173)二者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能使劳动者掌握过硬的科学技术,焕发出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物质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生产力,也参与了物质生产力的创造活动,只不过是以间接形态参与罢了。但这种间接参与,却是必不可少的。


    
“两论”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归纳上,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某些相对负价值绝对化,错误地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绝对负价值。深层地考察和分析“两论”的背后,不是简单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一些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不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想原则上的分歧。
    
  
    
要走出认识误区,辩证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关系,有必要诉求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观点。重视并逐步提高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提出的基本要求。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这是一个被现实多次证明是正确的命题。离开了人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丧失了本质属性。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人的价值不断升值或增值的过程。离开了对人自身价值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其他价值就会荡然无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的地位、他的价值受制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个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他的才能和智慧,其价值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一个人的价值,正是在服务于他人、奉献于社会的追求和创造中得以实现的。如果一个人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只要享受,不去创造,这样的人生很难说具有什么价值。人要奉献,要创造,就必须具有奉献的精神和从事创造活动的良好意志和心理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赋予受教育者的精神素养、心理素养和创造能力,即通过提高人自身的素质而体现出自身价值的。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多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去促进人的发展,通过人的发展去促成社会进步,这就是我们今天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观。


    
什么是人的价值?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时,首先表明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判断,即这个“人”已经是从主体身上分离出去,作为价值对象的客体了。按照价值的一般定义,这个人的价值也就应当是人的“有用性”或“效用”,由此可以推导出人的才能、创造、贡献等一系列范畴。但是,作为价值的意义的有用性或效用,本来是对人而言的,人们在审视和判断自己的价值时,同判断其他客体一样总是以自己的需要为根据,而并不表现出任何外在的、属他的或异己的特征,所以,又有人将人的价值规定为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由此,我们就看到了两种人的价值观点:一种是从主观方面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客观方面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我们认为由于人本身就是个体与群体、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所以,片面地从内在需要出发,或片面地从外在需要出发,都不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对人的价值,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主观追求与客观效果的统一中去判断,这样判断的结果必然是:人的价值就在于人的自由自觉的发展同造福人类社会的创造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中,人的价值在每一方面都得以显现出来,如果仅仅肯定一方,那么,另一方连同这一方都不能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表现,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追求。这种价值追求既体现了对人的社会价值的追求,也体现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追求。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是统一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中,这种实现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完全统一,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美实现,这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它应当是“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2](P760)的惟一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也将是一个以“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294)的联合体。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将完全统一起来,人们将从必然的王国向自由的王国过渡,实现人的最高价值追求。在此,我们有一种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价值的最充分体现,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价值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类的意义,并不限于外在的关系,还有内在的方面:它是人类本身的一个业已形成的、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在于它对实现别的价值有用,而且在于它本身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标志,它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目的性的正价值。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在总体上是人的价值的反映,是社会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及其享用价值的开发,本身成为主体即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尺度和目标之一,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类的根本目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生活中之所以具有这种根本目的价值,这是基于以下的理解:一是从人类本性和生存发展方式上说,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类目的价值,其实质和前提是承认主体本性的现实性,承认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承认人类生存方式和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人是一种有精神存在和精神生活的生命体,而今天的人类之为文明人类,其精神生活的本性和方式之一,就是有理性和意义需要。二是从人类价值追求的目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再仅仅是手段,而是同时成为人类最高追求——“真、善、美”的一种载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形式。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义上看,它造就了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真理因子会越来越多,从而具有对人类实现永恒精神观照的意义。


    
站在上述高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人的价值,意味着把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人的发展联系起来、一致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价值意味着要像尊重人本身一样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像把人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一样,把思想政治教育也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人和社会不能只要思想政治教育为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需要服务,也要使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适时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服务。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入社会整体发展和自我完善,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之中。


    
怎样理解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以前的诸多思想家们曾经思考并试图解答这一问题,但由于受历史条件尤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思考仅是一种奢侈欲求,具有空想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这时的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席勒、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都在探索人的发展问题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寻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路径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理想。唯物史观的确立使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实现更具现实性。列宁则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观与价值观、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主线。毛泽东在认识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与其实现基础的关系问题上具有独创性,他提出的关于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概念,禀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开启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邓小平在求解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问题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P373)这一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洞见,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的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义。他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著名论断,生动地体现了他从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中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思路。


    
人类进入了新的世纪,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这一讲话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理解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第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解。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虽然没有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但通读讲话全文,我们不难从如下三个方面把握其内涵:一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思想道德素质”,这在党的文件中尚属首次。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着力点。二是人的才能,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把“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作为一项要务。这是党的文献中较为全面地赋予民主权利的基本内涵,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具体拓展。三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全面需要的满足。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将这些需要概括为:生活需要,即“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政治民主需要,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精神文明的需要,即“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的全面发展”;社会公正的需要,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生态平衡的需要,即“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享受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成果。以上三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具有丰富的规定性,各个方面之间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它们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第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与质的升华、螺旋式与上升式相统一的进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并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突兀实现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是一个曲折而反复的过程,但终究是前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分阶段的积累、传承、发展,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才能实现人的价值,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江泽民同志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他指出,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样一种理论高度去认识和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同时江泽民同志还针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期性,强调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一精神实质标志着党对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第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四项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三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四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四个方面的举措是历史与现实、权利与义务、目的与手段、条件与结果、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为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风范。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实际上也就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它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5](P649)“在这里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并且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2](P456)这便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崇高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