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要听清楚

 秀水拖蓝 2012-03-07

古语说:“三人成虎。”这话是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蛊惑人心。可见,听人说话,一定要听清楚,否则就可能出现讹传,使人信以为真,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

话没听清楚,就容易讹传。如《吕氏春秋》中有一个故事:宋家的媳妇丁氏,因为家里没有井,常常要外出汲水。等到她家里打了井以后,她告诉路人说:“我打了一口井就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此话,就传言说:“丁氏在打井的时候挖到了一个人!”流言传开后,被宋国国君听到了。宋君就派人询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不是从井中得到一个人!”这个故事一则说明根据传闻寻访贤能的人却不加于分析就信以为真,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二则说明我们遇事不能轻信人言,否则就可能以讹传讹,上当受骗。

话没听清楚,就不知道别人的意思。如从前齐国要攻打宋国,宋国就派臧子(使者)到楚国去请求援救。楚怀王听后很高兴,非常痛快地答应宋国的请求,表示全力救援。然而,臧子却忧心忡忡地返回宋国,他的车夫不解,于是就问他说:“请求救援的事很顺利,您为什么还如此不高兴呢?”臧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救助小小的宋国,而得罪强大的齐国,这是任何君王都忧惧的事情,可是楚王却很高兴,很快就答应了,这必定是要我们孤军作战。我们顶住了,齐国就精疲力尽,这对楚国就有利了。”臧子回到宋国。齐国发兵攻陷了五座城邑,而楚王始终没有派来援兵。这个故事说明了臧子的聪明智慧。他根据与楚怀王对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通过形势、情理、心理与逻辑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楚国不会援救宋国的正确结论。可见,听话要听音,更要听弦外之音。然而,要听清楚别人说话,真正领会别人的意思,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看人。即要看着别人说话,这是对人的一种礼貌,又是对人的一种尊敬,也有利于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不能不以为然,心不在焉。

二要认真。即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这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并听人把话说完,才知道人家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有无道理,是否弦外之音。否则,只听了“半截话”,便议论纷纷,说三道四,这就容易说错话、表错情而招骂怒。

三要察言观色。听人说话,要琢磨的别人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和神态,相机行事。如臧子请求楚国救援,“楚怀王听后很高兴,非常痛快地答应宋国的请求,表示全力救援”,而臧子通过察言观色和分析,觉得不对劲,便不相信。可见,我们跟人说话,不但要“察言”,而且更要“观色”。

再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察言观色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人的眼睛。孟子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察看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遮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一个人说话时候,注意察看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又能藏到哪里去呢?”可见,观察人的眼睛相对容易听到一个人的心声,知道他(她)的话是否出自内心,是否有理,是否真实。当然,对于像王莽这种大奸似忠、大佞似信的人就不是仅靠察言观色就能识别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才能认识。

四要全面分析。全面分析是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提高识别能力的重要保证。像宋国臧子请求楚国救援那样,通过对人对事对形势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寻找答案,才能分清真假,明辨是非,真正领会别人说话的意思。否则,就容易偏听偏信,甚至为人所利用,成为他人的“代言人”、小广播、传声筒。

总之,在生活中,听清楚别人说话,这是防止出错,也是防止以讹传讹的重要保证,无论对工作对人对己都有好处。然而,有些话即使是听清楚了,也要该说的便说,不该说的休得多言,以免影响团结和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