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海 的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辨证论治之昼夜法则 假热证与阳虚症候

 成为亨特 2012-03-11

心海 的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辨证论治之昼夜法则+假热证与阳虚症候  

2010-12-30 12:35:46|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心海 的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辨证论治之昼夜法则+假热证与阳虚症候 - 舍得 - 舍得

附子理中丸温脾胃的。凡是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都可以用啊。”
        但是,最近几年来越来越觉得这个药不管用了。一开始以为是药品质量的问题,后来开成汤药,效果仍然不好。

        良医用药,无不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过去,人们在饮食上普遍比较清淡,甚至吃不饱饭。现在吃不饱饭的人大概不存在了,人们饮食结构中,荤腥很多,而且多为饲料催肥的动物的肉,有道是“鱼生火,肉生痰”,吃进胃里,滋腻不化,强迫胃加速蠕动,于是引起胃火。胃中有火,胃阳亢奋,又能促使人不顾饥饱,暴饮暴食,这样就使胃火更旺,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即使是很多体内有寒、腹中冷痛、手脚发凉的病人,胃中都潜伏着火,一旦动用附子理中丸之类温胃暖胃的药物,胃火马上就起来了。
        那么,今人体内的寒是从哪里来的呢,基本上都是从肾而来的。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显著特点就是耗精过度。耗精就要伤肾,肾精受伤肾阳就要跟着受损,渐渐的,肾阴肾阳都不足了。当肾阳虚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手足发凉、腹中寒冷等情况。这其实不是脾胃虚寒,而是人的肾阳不足,或者叫“命门之火不足

        怎么办呢?首先要“潜阳”,也就是要把耗散在外的肾阳拉回来,使其回到肾中;同时还要在滋养肾阴,只有肾中有精才能留住肾阳,使肾阳不至于过于外散。要达到这个目的,桂附地黄丸是最好的药。如果一味用附子理中丸温脾胃,那么,只能增加胃火,根本不管用。所以,“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金匮肾气丸在补肾同时增强了利水作用,同时用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火炎热向上,水寒凉润下,水克火,水火相济;上热火下寒,假热真寒,故要引火下行,使上冷下暖)。

        这条经验对于南方人来说更好。很多蔫蔫的人,吃一点桂附地黄丸,马上来精神,体质各方面都迅速改善。其原理何在?南方天气热,阳气更容易耗散,夜寐养阴,熬夜则伤阴。一方面是耗阴过多,另一方面是阳气耗散过度,最容易使人体质迅速下降,甚至精神涣散。这种环境下,的确需要赶紧温肾,滋阴潜阳,桂附地黄丸就是最好的养生丸。

       

        玉屏风散

        频繁感冒往往是人体肺气虚弱,元气不足的表现。

        肺虚元气不足,肺主皮毛,肺虚则肌肤没有很好的抵抗外邪的能力,肺本身也不能迅速排出邪气,元气虚不仅会导致经常性的感冒,而且还会导致怕冷、怕风、汗多等症状,还有一种慢性鼻炎过敏,一遇到冷风就不断打喷嚏。都是因为元气虚亏使“肺主皮毛”的功能失常,导致邪气容易进入人体为患。其实,只要用对了药,治疗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只需一个中成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一道玉屏风,组成简单,只有三味药:防风、黄芪、白朮。

        黄芪既为人体大补元气,又给防风提供动力。而且,防风在祛邪和御邪的过程中会耗散人体的一部分元气,而黄芪恰好可以把这部分元气补足,这就消解了防风的副作用。白朮是健脾的,健脾就是养人体的中气。如果说黄芪和防风在人体肌表抵御和驱逐邪气像是在边关作战,那么,白朮这是在大后方,为边关的勇士们提供强大的物质后盾,使他们中气十足。
        玉屏风散是一个古方,可以按照1:2:2的比例,从药店买来防风、黄芪、白朮这三味药,打碎成粉,混合在一起,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还可以用这三味药泡水当茶喝,每次去防风2克,黄芪4克,白朮4克。放在水杯里,倒进去滚开的开水,密封浸泡半小时后服用,一直泡到淡了为止。每天可以这样泡两次。它能恢复我们的元气、为我们筑起抗病的万里长城。只有元气充足,人体才能抵抗外邪,人体的元气才不会过于耗散

辨证论治之昼夜法则
心海 的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辨证论治之昼夜法则+假热证与阳虚症候 - 舍得 - 舍得

昼夜:昼则阳出于外,阴盛于里;夜则阴盛于外,阳盛于里。昼夜的五行呈平旦寅卯肝旺,日中巳午心旺,未时属脾土旺,申酉肺旺,亥子肾旺。­

     1.发热:猝发者:阳盛者甚于昼,午后热甚者为湿热在脾肺或阳明腑实,夜间热甚者为阴虚或热入营血;宿疾发热:早晨烦热上冲或身热无力为寒水闭阻火气虚清阳失升,午后甚者为湿热或食积,午后至前半夜甚者为阴虚或血虚,瘀血。­

     2.恶寒:猝然恶寒:为风寒在表;宿疾恶寒:白天恶寒而热在夜间者为气血俱虚或阴阳俱虚,昼夜均恶寒而夜间反甚者为肾阳亏损,阵阵寒热而夜间烦热者为瘀血。­

     3.身痛:宿疾身痛:昼轻夜重者为瘀血,血虚或阴虚,昼重夜轻者为气虚。身重:白昼身重者多湿热或痰热,夜间身重者多阳虚湿盛或气虚湿盛。­

     4.汗出:白天稍劳即发者为气虚或阳虚,早晨睡眠初醒突然烦热汗出称肝经郁热,夜间睡眠中汗出者为阴虚盗汗。­

     5.头痛:宿疾头痛:早晨起床后猝然头痛者为肝郁阴虚或痰浊内郁,阳虚失升,中午头痛为心肝阴虚火旺,夜间头痛者为瘀血或阴虚火旺,痰积,后半夜头痛者为阴虚。­

     6.眩晕:宿疾眩晕:每至黎明即发者为肾虚,早晨至上午10时即发者为痰饮阻郁或清阳失升,肝郁血虚,中午眩晕必发者为心肝实火或痰火上扰,午后眩晕者为阴虚阳亢或痰浊内阻,上午重而下午轻者多气虚,下午重上午轻者多阴虚。­

     7.口渴:昼夜均渴者为火灼津液,夜间口渴者为阴虚,夜间口渴不喜饮者为瘀血,白天口渴而夜间反痰甚者为痰浊内阻。­

     8.胸痛:夜间胸满胸痛者为痰饮或胸阳闭阻,夜间胸痛而胸满不剧者为瘀血,起床时突然胸痛者为肝郁血虚。­

     9.胸满:昼轻夜重者为痰湿或胸阳不振,午后胸满加重者为痰湿。­

     10.胸中烦热:夜间胸中烦热者为心肾阴虚或瘀血,白天胸中烦热者为心肝实火或痰火,白天烦热时时上冲为肝经郁火。­

     11.胸胁痛:猝然胁痛昼轻夜剧者为瘀血,昼重夜轻者为肝郁气滞;宿疾胁痛:昼轻夜重,胁痛烦热者为阴虚或血虚络瘀,昼重夜轻者为肝郁气滞;早晨胁痛者为肝郁血滞,夜间突然加剧者为寒实凝滞。­

     12.腰痛:夜间剧痛者为瘀血或肾气亏损,白天痛而夜间轻者为带脉不足。­

     13.胃脘痛:夜间疼痛加剧或夜间发作者为寒凝血滞,早晨醒后突然剧痛者为肝郁克脾。­

     14.腹痛:夜间疼痛即发者为瘀血,夜间满痛者为寒湿兼瘀血,夜止昼痛者为湿热郁滞。­

     15.腹胀痛:午后腹满加剧者为脾阳虚夹寒湿,午后至前半夜加剧者为脾肾阳虚,早晨腹满者为脾虚木乘。­

       16.四肢疼痛:夜间疼痛加剧者为血虚络瘀,早晨加剧者为血虚气滞,白天痛夜间减者为气虚湿热。­

       17.四肢麻木:麻木夜剧者为气血俱虚,白天麻木夜间减轻者为湿痰夹风,夜间麻木白天消失者为阳虚络瘀。­

     18.四肢拘挛:夜间拘挛头痛加剧者为阴虚或瘀血,白天拘挛而夜间减轻者为阳虚或气血俱虚。­

     19.四肢厥冷:手足厥冷时发时止或厥热交替者为热郁,夜间手足烦热而白天反厥冷者为气血阴阳俱虚。­

       20.半身不遂:夜间半身不遂疼痛者为瘀血。­

辨证论治之昼夜法(二)­

­

     1.咳嗽夜间平卧加剧者而坐起缓解者为痰饮,夜间干咳加剧者为阴虚燥痰,白天咳嗽重休息缓解者为气虚,早晨起床后咳嗽加重者为痰阻肝肺,­

     2.喘促:夜间喘促不得平卧者为痰饮,早晨起床后一阵咳喘为痰阻于肝或中焦。­

     3.咳血:每至夜间咳血者为阴虚火旺,白天咳血夜间不咳者为心肝火热,早晨或日落前咳血者为瘀血'­

     4.呃逆:夜间呃逆加剧者为肾气不纳或瘀血,白天呃逆夜间停止位在气分。­

     5.呕吐:每至早晨必吐为寒水,白天饮食俱吐为脾阴阳俱虚。­

     6.泄泻:每至早晨黎明即泄者为脾肾阳虚,每至夜间肠鸣腹满泄泻为阳虚寒湿,早晨虽泄但一日数次者为寒热夹杂。­

     7.妇科阴痒:夜间剧痒者为血中燥热,白天痒夜间止者为气虚夹风。­

     8.目赤:夜间加剧者为阴虚血滞,白天痛剧者为心肝实火。­

     9.目痛:夜间疼痛者为心肝阴虚肝火,早晨痛剧者为肝阴不足郁火。­

     10.眼珠生翳:夜间眼痛赤涩味阴虚血瘀,白天疼痛加剧者为实火夹风。­

     11.耳鸣:白天鸣夜间不鸣者多实,白天不鸣夜间鸣者为虚。­

     12.耳痛:夜间或性交后痛为阴虚火旺,早晨疼痛者为肝肾阴虚郁火,中午或上午痛者为心肝实火。­

     13.鼻塞:白天通夜间塞维阳气虚,白天塞夜间通者为湿热或风热。­

     14.鼻流涕:每至早晨起床即喷嚏流涕为气虚清阳失升或肝郁夹风,白天涕多已经反少为肺热。­

     15.鼻衄:夜间经常鼻衄为阴虚火旺,早晨大量鼻衄为肝经郁火,白天衄夜不衄为实火。­

     16.口舌生疮:夜间疼痛加剧者为阴虚火旺,白天痛夜不痛为实火。­

     17.牙痛:昼夜均痛白天较剧者多实火,昼轻夜重者为阴虚或瘀血。­

     18.齿衄:夜间齿衄为肾阴不足,白天齿衄为实火。­

     19.咽喉疼痛:昼轻夜重者为阴虚火旺,白天痛而夜减者为风火。­

假热证与阳虚症候

阳虚主证:唇淡面白 神疲嗜卧 声低气短 四肢厥冷 溲清便润 饮食喜热 口气清冷 “不渴、不烦、二便通利”。    
      遇寒加重 夏轻冬重 昼轻夜重 午时至子时加重 食喜热   饮少 卷卧保温   多着衣   喜向阳 恶风 喜室内温暖处
阴虚主证:渴饮咽干 手足心热 失眠多梦 溲黄便结 潮热盗汗
      遇热加重 夏重冬轻 昼重夜轻 子时至午时加重 食喜冷   饮多   平卧散热   少着衣   喜背阴 喜风 喜室外空旷处
    寒证:舌淡口和,溲清便润。  
    热证:舌质红绛   舌苔黄燥   渴欲冷饮   口气薰灼 烦躁不宁 溲黄便结   脉数有力。  
身虽大热,但渴喜滚饮者,假热也!   
身虽大热,但重衣厚被者,假热也!   
身虽大热,但手足如常者,假热也!   
面如红妆,但声弱重复者,假热也!   
面部红赤,但目无红丝者,假热也!   
舌红津枯,但并不引饮者,假热也!   
舌红无苔,但口润不渴者,假热也!
舌苔黑厚,但扪之尚润者,假热也!
烦燥不安,但欲寐无神者,假热也!
烦燥声亢,但转瞬即疲者,假热也!
渴饮难寐,但舌淡脉沉者,假热也!
口渴欲饮,但并不引饮者,假热也!
手足心热,但舌淡脉沉者,假热也!
足心如焚,但尿多不渴者,假热也!
“判断寒热不取决于舌苔之黄、白,而取决于舌质之红、淡,津液之多、寡”
“判断虚实不取决于脉之疾数,而取决于取决于脉之有力、无力”
舌红与否,难定寒热,当以燥润别之。
苔黄与否,难定寒热,当以燥润别之。
苔腻与否,难定湿浊,当以食量别之。
尿黄与否,难定寒热,当以凉灼别之。
脉数与否,难定寒热,当以有力无力别之。
舌:舌淡嫩胖大者,可温之。
舌黯淡者,可温之。
舌黯紫者,可温之。
舌红嫩者,可温之。
舌红多津者,可温之。
舌红绛起刺,神疲、脉弱、足冷、溺清者,可温之。
脉:脉浮数而空者,可温之。
脉沉微者,可温之。
脉沉紧者,可温之。
脉数无力者,可温之。
脉弱无力者,可温之。
饮:渴不欲饮者,可温之。
渴喜热饮者,可温之。
         面色苍白者,可温之。
         神疲嗜卧者,可温之。
         形寒肢冷者,可温之。
         背寒足冰者,可温之。
         口气清冷者,可温之。
         恶食生冷者,可温之。
         大便溏薄者,可温之。
         小便清长者,可温之。
         鼻流清涕者,可温之。
         冬重夏轻者,可温之。
                阴证与阳证
          目光炯炯-----目光暗淡。
          精神亢奋-----精神衰萎。  
          声音清朗-----声音低微。
          烦躁好动-----嗜卧懒动。
          唇红面赤-----唇淡面白。
          口气清冷-----口气灼人。
          手足心热-----形寒肢冷。
          渴喜冷饮-----渴喜热饮。
          溲黄便结-----溲清便润。
          遇热病重-----遇冷病重。   
          舌红苔燥-----舌淡苔滑。
          脉数有力-----脉沉无力。
热证者,阳时加重,冬轻夏重。寒证者,阴时加重,冬重夏轻。
---------------------------------------------------------------------------------------------
附子“五禁"和药后“三问"
   由潘青海先生提出,以便准确掌握附子的使用。
五禁——面赤;舌红苔黄燥;谵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床上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亦即戴阳证,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
三问——服后睡眠、小便、动静三方面的变化,如三症亢进,则附子减量或停用。即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慎用病证。这“五禁"和药后“三问’’确实具有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