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读历史:张良和孔明的学术差异

 昵称5616265 2012-03-15

古人读历史:张良和孔明的学术差异

2012年03月14日16:25腾讯读书我要评论(3)
字号:T|T

  文章摘自:《历史的千年之眼》
  作者:何木风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简介:《千百年眼》中张燧以一副“火眼金睛”,纵横千年历史长廊,指摘史实、点评人物,发千年之隐情、谈人生之感悟,“一开卷而了然”,有振聋发聩之效。本书精选原书的近两百个条目,分辩疑、解惑、洞烛、争议、常识、论道、指点七章,论述史实,旁引侧注,发挥张燧本意,尽求通达明了,读后必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行;一册在手,张燧的高见一览无遗,数千年往事也一览无遗矣。

原文

诸葛孔明,材似张子房而学不同。子房出于黄老,孔明出于申、韩。方秦之末,可与图天下者,非汉高祖而谁?项羽决不足以有为也。故其初即归高祖,不复更问项羽,与范增之徒异矣。然而黄老之术,不以身易天下,是以主谋而不主事,图终而不图始,阴行其志而不尽用其材,虽使高帝得天下而己不与也。

孔明有志于汉者,而度曹操、孙权不在于是,故退耕以观其人,唯施之刘备为可,其过荀文若远矣。以备不足与驱驰中原而吞操,宁远介于蜀,伺二氏之弊。乃矫汉末颓弱之失,一齐之以刑名,错综万务,参核名实,用法甚工,而有罪不贷,则以申韩为之也。

唯其所见各得于心,非因人从俗以苟作,此所以为黄老而不流于荡,为申、韩而不流于刻,故卒能辅其才而成其志也。

--《子房、孔明学术》

张良,汉高祖刘邦最主要的谋士。他起初跟随韩国贵族韩信,后来与刘邦一见如故,便跟了刘邦,之后为刘邦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刘邦让大臣们总结自己最终战胜项羽平定天下的原因,大臣王陵认为,刘邦派有才能的人去攻城略地,立了大功便封爵封侯,绝不吝惜;而项羽则恰恰相反,他不信任手下有才能的人,大将们立了功也很少给奖赏。刘邦说,很有道理,不过,更重要的是用人。我能用好三大能人: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有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我有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有韩信。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这就是他败给我的原因。

可见,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分量。不过,好在高祖刘邦定都关中,汉帝国正式建立并逐渐稳定,他也逐渐由"帝者师"的身份走向"帝者宾",刘邦让他任意在齐国选择三万户封地,他拒绝了,仅仅要求把当初与刘邦首次相遇的沛郡留县封给他,他因此被称为留侯。留侯张良奉行"疏不间亲"的原则,置身于汉初的宫廷斗争之外,又不参与到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斗争里,以养病为由,修真求道,不问政事,直至善终老死。

诸葛孔明,年轻时候隐居隆中,刘备听闻他的大名,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孔明看刘备如此诚心,也看到他资质还不错,有发展前途,便跟他陈说天下大势,建议他占据荆州、益州,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然后联合孙权,伺机出兵讨伐曹操。到时候以刘皇叔的旗号出兵,中原大地必然云集响应,那么天下就可以有大半了。刘备听说大喜,半辈子的奔波之后,他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

得了孔明,他认为是自己最大的收获。他多次对大臣们发表感慨,"寡人得孔明,如鱼得水",而孔明受他如此重视,当然竭诚效忠、不遗余力。鲁迅 说他多智而近妖,指的正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多次帮助刘备退敌的事情。刘备没了他,往往很容易失败。最惨的一次,关羽死后他不顾孔明的阻拦,把孔明留在后方,自己带兵进攻吴国,结果被陆逊打得大败而回,并由此大病一场,死在白帝城。

于是,孔明又辅佐后主刘禅,他在朝廷的时候事无巨细、一手包办,领兵出征、六处祁山,典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灯枯油尽死在五丈原,可谓是为刘备父子贡献了一生。

张燧在这一段比较了他们两个在学术上的差异,而这正是造成各自行事风格、人生结局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张良学的是黄老之术,讲究修身养性,主要是提供建议,采纳不采纳无所谓,做不做也无所谓。他家五代都是韩国的大臣,因此,开始他起兵反秦是为韩国报仇,之后帮刘邦是挣一个出身,到辅佐刘邦开汉家天下,以功封留侯,这时他仇也报了,出身也有了,自然功成隐退,毫无留恋,也不掺入政治斗争里,自然走得干干净净,潇潇洒洒。

而孔明学的是申、韩之术。具体而言就是法家的那一套东西,讲究为全民立法,以严刑酷法来治理百姓。因此,在表现上他注重细节,注重实际效果,注重实践,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于是,过于操劳的他年仅五十四岁便去世了,空留下一腔遗憾。

不过,他们两个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学说并不走极端,也不拘泥与书本,而是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修养和行为模式,因此能够摆脱别人和时俗的影响,从而修黄老的不会显得过于散淡;修申、韩的不至于过于苛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