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1李苦禅先生画作欣赏《上》

 龙城飞将勇往直前 2012-03-23
 
 

 

.

18981月-19836

.

       山东高唐人,字苦禅,原名英,号励公。自幼家贫,在民间绘画艺人影响下学画。1919年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期间,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其中“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5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不久为艺术大师齐白石知遇,欣纳门下,开始学习中国画。毕业后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抗战初期辞职寓居北京。因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该院国画系教授。擅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出新创格,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六十余载,对花鸟大写意画具有特色,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传世作品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蓉》、《秋节风味》等。1978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辑》影印本;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集》影印本。

.

­图片

­与 天 同 契

­   此幅雄鸡意象固美,但题字内容尤为重要:“立吾百年,大事之业,亦吉亦利,与天同契。”庄子云“与天合者谓之天乐”,古人云“天人合一”。苦禅大师认为,艺术家之心,创作之意和法,全然与大自然契合,达到苏东坡所云“合于天造,厌与人意”方为最高境界。在此,他提出了一个“与天同契”的最高美学准则。故此幅题字之义殊为典要。

­。

­图片

­苍鹰不搏即鸳鸯

­   以黑白双鹰合为一起,是作者独创。黑鹰上设白翅少许,白鹰上设重墨无多,又是早年以“太极图”原理之妙用的再现。古松干粗叶稀,怪石底小上大,乃大巧之拙。通幅笔触颇重,力度之大,古人所谓“金刚杵之笔”又安能胜此?此题源于白石大师,作者说“齐老师说“何为鸳鸯?一双鸟友好相处即是鸳鸯。”故画双鹰曾题此句,我乃效仿题之。”

­。

­图片

­赤峰白羽图

   ­此幅是作者将“金碧山水”画法融入大写意画的一件力作,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老年,这种画法皆不时用之,诚为大胆创新。此图以白描勾鹰,以鹰背与颌的重墨配合朱砂、石青山石之衬托,益显其非常之洁白。松略点石绿,苍翠古拙。泥金点、勒山石,金碧辉煌,更为此图增添了一种神圣之感。

­。

­图片

­盛 夏 图

­   此系作者平生最大篇幅巨作,也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史首件最大篇幅巨作(由四幅丈二纸联为“通景”)。通幅荷塘,笔墨酣畅淋漓;将一生爱荷之心写荷之功尽倾于此。他边画边说:“只有我伟大中华民族之文明才能有这样伟大的写意画艺术,把她拍下来叫后世子孙、叫世界看看!”题之“盛夏图”则意在企盼我“华夏”兴盛,诚乃苦禅老人一生爱国情怀之表现。

­。

­图片

­渔 乐 图

   ­此幅丈二巨幅,是苦禅老人一生所绘渔鹰题材之最大者。九只渔鹰或栖或游,姿态各异。画面以近景石岸和远景水口“夹出”一道开阔水域,少许水草、芦苇与点点浮萍益现泽畔生机。渔鹰动态的多变反差可使观众自然产生“良性错觉”的动感,非有娴熟的速写功底和谙察渔鹰生态的体验,是难成此作的。

­。

­图片

­濠 上 之 乐

­  此画,上承“扬州八怪”,合八大山人遗风而尽现自家笔下之“天机”。借庄生典故,题之“濠上之乐”与“游鱼现天机”。“无为而无所不为”之境界非止乎鱼乐而已;图中三鱼各显身手,一鱼全形而跃,一鱼掩于石后仅露首尾,一鱼已出画外,怪石枯木与点点浮萍亮出了开阔水域,作者胸怀则自在其中耳。

­。

­图片

­松石双鹫图

   ­此幅双鹰章法,同林良、八大山人之鹰一脉相承,但构图更加饱满,笔墨着力尤壮。鹰之造型全系自家风貌:眼、嘴、爪夸张其方形,嘴勾尤显,背、翅、胸、腿亦厚重有加,故其雄壮威猛大胜乎古人,对时人后人影响更为深广。时人遂有“悲鸿善画马,白石善画虾与苦禅善画鹰”之盛誉,播于四海。

­。

­图片

­劲 节 图

­   此系三幅丈二纸合成之“通景画”,是自大唐有画竹以来首幅最大篇幅之写意墨竹,作者以83高龄,临纸凝神,捉如椽大笔,令通幅巨干刚枝、繁疏刀叶,皆笔笔真砍实凿而成,非平生深厚博瞻之功力修养,安能铸成如此鸿篇巨制?此图以“劲节图”点题,更题云“古人云,胸有气节方可写竹”,真“画如其人”也!

­。

­图片

­山  林

­   作者认为古人山水画甚盛,故今人作山水最易落其旧范而千篇一律。此幅山水小品,作者以焦墨写意粗线勾写山石林木,以飞白“斧劈皴”加强山石之质感。以淡花青与赭石色渲染木石与松杉,以朱砂勾勒圆叶、石青填染夹叶。颇有装饰趣味。树形肥拙而姿态老俏。通幅不失古理而全然时代新貌。

­。

­图片

­白  鹭

­    此幅小品谈雅明快。作者认为写意“白描”写禽较“泼墨”写禽更难,严谨则易拘紧,潇洒则易疏散。作者最崇八大山人“白描”之线,认为它“棉里藏针刚柔相济”。此幅以如是之线率意勾出白鹭,以花青萍点配合焦墨腿、目、嘴,衬得鹭身无比洁白。大面积萍点的疏密错落更似平阔水域的波光,殊感清爽。亦系作者将西画光色调子之感觉与大写意笔墨有机融合的典范之作。

­。

­图片

­落  雨

­   此幅小品一派生机:重墨垂竹蕉叶,雨感正浓。躲雨麻雀集栖大叶而令其几乎不支,一对麻雀栖于叶下,似乎点数着蕉叶沥沥水滴。麻雀意象憨拙可爱,神态若小儿,实得白石宗师真传而返归自然,至成自家神貌,堪称咫尺佳构。

­。

­图片

­浓 春 图

­   苦禅老人很爱国花牡丹,但认为画之多难脱俗,故以宁拙勿巧,宁素勿艳为宜。此图之花不求小处变化,浑然写之,丰硕而有拙趣;叶不施绿。浓重沉着。又以小蕾上露,干枝旁出,破其呆板。赭点、大石拓其空间,让出墨蝶,最后以字点题,一派浓春气象溢然目前。

­。

­图片

­松  荫

­   老子云“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自然美景,往往久临却视而不见,令无数好画材失之身边!苦禅大师则不然,常说“见着山野里的有趣景物,速写下来就是好画稿子,最易生动活泼,一扫旧习成范。”此图就是作者如是之作。一大组松枝自左而上,众禽藏露有趣;一小组松枝自右横出而下,凌空境界似闻松风然。

­。

­图片

­雄 鸡 图

­   此幅以浓墨写鸡,踞石斜下,力感颇大,遂以回首缓之,一石抵之,丛草柔之,方呈动中恒静之象。题字是“写鸡忘机是超鸡。黄庭坚曾说:“于无心处写佛,于无佛处求尊”已未春月写来未逮远甚。苦禅并记,修养不及”。是苦禅老人终生追求以禅理作画之志的记录。

­。

­图片

­枯梅仙花堪祭腊

­   此幅小品清丽奇俏,春意盎然。一枝枯梅新花初放,两棵水仙才吐一葩;大棵水仙之姿与左斜梅枝、小棵水仙之态与右斜梅枝上下呼应;水仙斜而不倒瞻前顾后,静中似动;加之花青染叶朱砂点蕊,一派春消息溢乎画面。实为传统「案头清供」题材之林的创新之作。

­。

­图片

­鱼 鹰 图

­   此系作者渔鹰题材之代表力作。此姿态前人笔下未有,乃作者早年速写渔鹰之稿所成。他说“远侧翅膀透视形状最难画好,非靠写生不成”。此幅将其复杂造型尽以轻松简捷之笔墨浑然一体一气哈成,图中巨石奇诡之形,简炼之迹,不亚朱耷。近处四笔焦墨水草与远处水墨萍点自将平阔水域展开。实为一生笔下无数渔鹰作品之结晶!

­。

­图片

­海 天 浴 日

­   此系作者写其海滨所见:浪花拍岸,海禽借巨石之威岿然而踞,昂首朝阳,与海天共浴红霞之中,古人时人可有如是画境?乃造化赐于作者也。此幅海浪以草书用笔利落勾之,少衬水墨略施花青,浪感自强。巨石皆以金刚杵之粗重笔触写就,复以淡赭渲染之,和天一色,境界自然奇瑰。

­。

­图片

­远瞻山河壮

   ­此图为189×300公分。苦禅大师平生爱以丈二巨幅写松崖群鹰。遂将大写意花鸟画拓向浩然宏伟之新境界,一扫孤傲、凄寒之旧习,扑面而至的乃是壮美、博大之新气象。题之“远瞻山河壮”全然是以已身同祖国壮丽山河融为一体的寄托。作者纵横挥洒的浓墨,将大鹏——中华刚毅精神之化身的雄鹰突现于山巅之上,不愧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写意巨作。

­。

­

竹 与 鸟

   此系作者之逸品,自觉得意,题留孙女小庆(李馨)。此幅简古而不冷寂,疏落而不荒寒,淡雅中气象清爽,静穆中天籁有声。近景奇石如峰,小鸟俏立其巅,回首理羽,独足而驻,全赖翘尾举足以平衡,故极生动。背景石坡寥寥数笔若雾中然,疏竹两枝叶若垂露。通幅用笔之简堪与八大山人比肩矣!此幅原作家藏,凡外面同此者皆系伪造。

­。

­ 仙 姿 劲 节

   苦禅老人认为,西方“抽象派”大家有心于“形式感”创新,却往往“合理不合情,令观众不解”。而中国大写意画则不然,合理又合情,自得人心。“冷抽象画”大家蒙特里安将画面分成“不等而均衡的各色方格子”,实冷不近情矣!而此幅以枝叶之多角度分割画面,呈现不同而近乎平衡之空间,却是人们可以理解的花木与缘物寄情的寓意

­。

­ 远  瞩

   作者一生擅画鹰,是爱其雄壮气质使然。此图以巨石、松冠与濛濛远峰置于雄鹰栖踞之典型环境,气势已然宏大。双鹰相偎而踞,浑如一座金字塔——近乎等边三角形——乃最稳重“形式感”之造型。双鹰两头合一,瞵瞵双目并视远方,浩然之气沛乎六合!全然作者人格风骨之化身。是作者老年画鹰之代表作品。

­。

­ 红梅怒放图

   此系作者庆幸“文化革命”浩劫完结的代表作之一,实为“心花怒放图”。此幅老干苍苍,如历多少风雪冰霜,终于享春风沐阳和,怒放新花。此图一扫旧时文人雅士之情趣:非止个人胸臆情怀之表现,乃时代精神之发摅。图中老干新技交互穿插,终于勃勃向上,红梅繁密有秩,疏俏提神,全然脱出古人画梅窠旧。

­。

雪侮霜欺芳益烈

   此乃苦禅老人纪念“文化革命”浩劫完结之代表作品。通幅三株老梅横斜聚散,其后以石衬地如大雪初晴。老梅之姿似绝处逢生,于大雪久压之后依然顽强傲立,吐出新葩。题赵朴初之句“雪侮霜欺芳益烈”又以“晴雪”点题,老人心境明晰异常矣!老人常云“梅以白者最为高洁”,故此图选材即白梅也。

­。

­ 迎 朝 晖

  “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亲见真景真无以体味古人此句。我曾于白洋淀亲观朝晖映照之红荷,若红灯笼一般!此图以浓墨茨菇、荷干、荷蕊合点翠色,尽衬得花、蕾透红鲜明。为突出红荷,墨叶竟不勾筋,同花青萍点俱虚若朝雾然。前人时人几无此法!法本天成,是得天独厚之缘也?

­。

­ 葡萄双雀图

    作者以浓墨大叶几充全幅,又以石绿葡萄缀挂其间,加之题字,谨余下方小小空间,画了一对憨拙肥硕的小麻雀,两雀专注上方,似谋葡萄状。我以常见屋前葡萄架中麻雀光顾之生活体验观之,只觉一派人间生活气息!非热爱生活者难赋笔墨生机,亦无以成此矣!

­。

­ 初  霁

   此题即“雨过天晴”之意,亦系作者历“文化革命”浩劫完结后之心境写照。双鹭安立塘石之上,宁伫理羽。参天芭蕉与墨竹湿重下垂,若天赐荫泽。花青远竹并落落萍点则托出雨后濛濛之气氛。数丛如箭指天的水草,则透发着勃勃的生机。墨鹭通身皆以大笔触自然写就,全无一点造作之气而浑若天成。

­。

­ 荷 花 翠 鸟

   此图全承八大山人笔墨章法之神韵,却去其孤寂冷逸,笔触亦于刚柔相济中更蕴刚毅之质。题字尤可细玩!有人谈用笔墨者云:“以浓墨、水淡墨为最难。”余以为得(水)墨画之深谛矣!若古人如青藤、八大山人、石涛等,可谓首标。丁巳春月静思画法遂及之,援题画端。禅。近年伪造苦禅画者多摹录此段题字,藏画者当慎鉴别之。

­。

­ 晨 雀 图

   此幅作于大陆“文化革命”浩劫幸止之时,苦禅老人如沐春风,如临天亮。此图即彼时心境之写照。通幅是一夜大雨之后的清晨气象:两株粗竹冲天而起,藏首没足。一丛新笋指天竞长。又以花青写出远处之笋,雾气爽爽然。一群麻雀纷飞而过,啾啾若闻,一派生机,盎然纸上!

­。

海 鳞 潜 底

   此幅纯以水墨写成,大篇题字,多处用印,仅在诸鱼聚首处留下空白,疏密有秩,满而不塞。是“扬州八怪”遗风无疑,而终归形成自家风貌。此幅诸鱼,用墨极活而造型不失恭谨,形态生动而不荒率,墨色虽乾犹瀋,用线柔而不软。又是作者亲见速写之稿,自不落前人窠旧。

.

坐听声秋图

   苦禅老人所绘扇面不多,如此山水扇面只存一件。通幅以“小青绿”法为之,也称之“浅绛山水”,形成“绿调子”后再搭配少许淡红夹叶与淡赭山石,益显其绿,“画眼”的红袍人物便愈加醒目提神。作者认为“以写意花鸟笔法作山水大器不俗”,此扇即如是实践之一。至于人物,寥寥数笔写成,亦青藤人物之影响也。

.

 鸳 鸯 图

   作者早年所画禽鸟题材颇多,至老年方集中数种写之。鸳鸯在他笔下极少,但意象之憨拙可爱,着色之鲜而不艳,笔墨之简约明快,自臻妙品,是大家手笔。此图少半竽叶、几个茨菇叶,少许青石,即托出水域之典型环境,亦非臆造,乃从自然观察中提炼所成。

.

 木笔纪留啄木声

   此系作者之轻松小品。大干斜出而上,以大朵玉兰一枝上冲破之,复以上扬之枯枝合一丛玉兰“顶”而缓其力,遂不至呆板。又以题字实其右而显其左——突出“画眼”啄木鸟,是大拙之巧也。至于玉兰大花,以少许红蕊益显其洁白,各瓣也绝不在小处翻析俯仰中取之,而于大聚大散关系中写之,亦大巧也。

.

 双 栖 图

   自二十年代初期,李苦禅将渔鹰首创引进写意画之后,一生常写之,至老年而乐此不疲。此幅一对渔鹰相对栖息,浓重的用墨和合适的留白,表现出渔鹰那特有的密羽光泽,又将其足“改造”为鸭足且加夸张,更显得舒展稳定,全然是他亲自饲养与速写渔鹰的当然成果。再配景形成了稳固的“L”构图。

.

 朝  晖

   1973年在周恩来提供的“保护伞”下,苦禅老人每日为国家义务作画不止,心情很舒畅,此图一枝红荷似拨地而起,如迎日出然,故题之“朝晖”,诚乃作者心境之表露。浓重的墨竹自天垂下,一方面衬得花色更红,一方面显得画境更大,而似乎“画眼”的翠鸟倒成了“第一配角”,在陪伴着荷花。

.

 插了梅花便过年

   此系作者于“文化革命”浩劫年月里偷生觅乐以自慰之作。当时短期避难于:月坛小楼,往往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之事。此处画三只熟蟹,意在盼望:横行权势者早日归厨下酒之日,便是祖国严寒结束之时。盆中梅花一枝春消息,衬出了合盘托出的三只红蟹,又配合题字,欣悦之气溢然纸上。

.

 秋  景

   近世写意画蟹以白石翁为最上乘,苦禅老人师其法而不泥其形,多取厚硕形体,成自家风貌。此图尤具新意,以俯视角度构图,四蟹交互斜置,显得活泼,又以枯莲房三只之交错增其动感,共置于大片枯叶之上,散而拢之,碎而整之,叶边无齐则整而不板,复以红蓼花点缀,残莲蓬相衬,秋气益佳也。

.

松 石 苍 鹰 

   在松顶高岩之上,雄鹰呈跃然欲飞之状,取由静变动之一瞬,是“闪电无声待惊雷”乎?作者在晚年的题字是“写鹰松石当写脑中所理想者;抛去实际愈远而所要者亦愈近也。”乃作者“意象”观念之记录。作者笔下雄鹰非止一种自然鹰之表象而已,是作者综合雕、鹫、鹰、隼多种猛禽而首创的独特意象,对近世影响日见彰显。近年伪造苦禅老人画鹰者多摹录此段题字。

.

 达摩面壁图

   苦禅老人早年人体写生根底颇厚,步入写意画坛则以花鸟为主,极少作人物,故此图殊可珍贵。此图皆以草书笔法写出,禅意益浓,淡赭色多渲染达摩面部,衣纹则略勒淡红,在密疏对比中头面神态益显。更以黄山谷题佛句“于无心处画佛,于无佛处求尊”等题字内容来随录参禅悟道之体会,心境可窥一斑。

.

 篆  意

   苦禅老人珍藏一副祝枝山书联“石壁挂藤通篆意,桐荫滴露聆琴声”。他认为“这里的美学极高”。此图题“篆意”即以上联之意写葡萄,全然以书法之笔趣与间架之“计白当黑”的美感合成此幅。而且葡萄圈而“聚”,叶形放射而“散”,又于聚散对比矛盾中俱垂而下,势成统一。大干斜上分画幅为二,左上密而右下疏,风神多在疏处小藤屈曲间自然写出。

.

 泼墨鸡竹图

   此图尽以青藤笔墨魂魄再现于苦禅老人的自身形貌与风骨。一竿怒竹冲天而趋于画外,一只硕鸡低俯而下,两股相逆之力中和于率笔石坡与丛丛疏落的小竹之中。鸡后无石廓,虚中有实;坡迹似散却如古画论所云「笔不周而意周」。鸡体用墨极湿,与颈、尾根、足上用笔之渴对比,硕体之量感与羽毛之蓬松质感诩诩如生。

.

 五月枇杷正满林

   此图气势大,在于大干斜出而上,大枝头垂而下,视觉“合力”呈最有力方向角度(近乎45度与近乎135度)。一对喜鹊横、斜之姿打破了树干之直板,又以向上之视线止其“溜坡”,令力均衡中上扬。枇杷枝叶、果不在个体反侧多姿中觅小巧,只在“计白当黑”的穿插错落间成就大巧。喜鹊、金果亦喜庆心情之偶现。

.

柳 下 双 鹭

   此图两只苍鹭皆以洒脱笔触浑为一个整体。一只之头衬乎前而埋于中,一只之头略起犹缩而将视线方向引出画外;四足三立一斜、三密一疏,以交错之爪收底。苦禅老人之友“意拳”大师王芗斋云“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苦禅老人云“练拳要整,大写意同此理,也要留意一个‘整’字”。至于垂柳,是造宁静气氛之用也。

.

泼墨风竹苍鹭

  “现代派”理论家云“凝固中的流动美”。静察此图,苍鹭通体之墨色与笔触之美,当悟是理。此禽之姿,于曲颈,曲腿同直立之腿的对比和大角度动态中,可窥作者写生造型根底之厚,其写禽立足之稳、岩石之坚又在同风竹之动的对比中,展现出作者“把酒临风”傲立千秋之气慨,通幅尽徐青藤之风骨、石涛之神采。

.

清 气 图

   “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是古人赞颂荷花精神之句,故此图题为“清气”,诚作者自我人格之写照。通幅不施粉黛,尽以水墨写成,益感清爽高洁。花、叶、蕾、茨菇、小草之间似即非离地亭亭而上,斜插垂竹两丛,似微微摇曵然,东坡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境界高逸,益觉清雅之至。

.

鲜 如 玉 笋

    此图“形式感”极强,千古无匹。先以大藕沿“对角线”而将全图一分为二。左下角以横直呈直角而置的两个浓墨鸡头米占定其位,“顶住”大藕;右上角以浓墨之鸡头米衬于藕后,复以书法满题,图理颇似“太极图”:右上角中间之白是“黑中之白”,左下角鸡头米之黑是“白中之黑”,诚为佳构。

.

 湖 边 之 景

   李苦禅少年时即爱观看渔鹰,并于二十年代初将它们移为画材,至三十年代方多有画之者。此图章法甚奇:在上下青石“夹出”的水面,两近一疏、横中略斜地“摆”上三只渔鹰,复以垂竹与箭耸之水草纵而“破”之,又于纵横“分割”成的块块空白中,以浓淡萍点调整疏密,错落间平添灵动之感。

.

 荷 塘 翠 羽

   此图诚然是山野荷塘大景之一角:上部岩石、荷之花叶与下部岩头“夹出”“一衣带水”,突显出“画眼”翠鸟,其朱翠之色尤鲜,与荷花朱、黄之色对角呼应而不孤。复以萍点调整空白,以垂直错落之两丛水草增强了静谧的感觉。此系作者从当年的西湖写生中创造的独特章法,境界自远于流俗。

.

 霜叶委地  群禽栖之

    李苦禅较早地突破了写意画长条幅之成规,大量采用了1:1的“斗方”构图与2:1.33的短幅构图,对时人影响颇广。他认为“斗方”最宜借鉴汉画砖与石刻之构图“摆上长长短短不同角度、不同粗细、不同份量的线、条、块、令疏密得当,古朴憨拙。”此图的章法即是这种“形式感”意识的最佳表现之一。

.

 重 阳 声 色

   菊之古称“黄花”乃因菊色明黄者为主,故作者以充幅黄菊现出“重阳”秋色。此图菊占大部画面,唯空右上角,斜出枯枝以栖麻雀,雀尾之上翘与花头枯梢之向上,令秋景秋色透发着傲霜之生机,故以“声色”点题殊为合宜。麻雀之意象,乃夸张其头身之硕,益显其尾之灵动,是“大巧成拙”之用耳。

.

双 禽 白 荷

   此图章法巧妙地运用了收、放、圆、切的“形式感”:两张荷叶,叶筋呈放射状,乃以轮廓线圆而收之,又以水草扬而破之,防呆板又增层次。白荷呈放射状而以重墨花蕊略收,以墨鹭、萍点拢之。双鹭合为大半圆形,却以上首眼嘴沿切线方向引出画面。顺便以题字充其左角,以破左右两角对称之呆板。

.

过 秋 图

   此图章法甚奇:在右角柳系鱼与左角秋菜之间题满字,对角右斜而下,收于大印。题曰:“曾记幼时家贫困,过年节邻里鱼肉果品丰满杂陈,馔味袭鼻而至也。而家中颇索寂然耳。癸卯夏六月忆写幼年事。”弘一法师曾云:“于失意人前莫言得意事,于得意时莫忘失意时。”是教人不忘本也,苦禅老人终不忘本矣!

.

荒 渚 野 禽

   此图表现草丛中藏身的三只鹌鹑在警惕着四方的动静,断竹在旁,荒野情趣溢于画幅。如此取材与意境是前人与时人无例的。看章法,断竹如弓而下,以一横一垂两枝竹叶破其干;以小枝破其梢,足令此势刚中有柔而刚柔相济,复以丛草如箭上冲之势而抵之;以纵题行草合大印而“收式”,开阖正宜。

.

双 鸡 图

   此图章法甚妙,作者系用“太极图”原理:双鸡合一体,黑中有白(翅),其势左趋而由母鸡尾、嘴之姿略呈上扬;竹崖成一体,白中有黑(竹、苔),其势右趋而由竹垂之姿略呈下旋。双鸡左右之对势而由双首顺势而统一于左趋;竹下石上之对势,由竹垂苔落而统一于下旋之势。雄鸡尾垂势过重,以石线、苔、草之上扬抵之中和。

.

碧 崖 白 鹰

    作者认为“西瓜略施盐方甜,白禽少加墨方白”,故作白鹰多于背和颈着些墨,略施白粉,更以“青绿山水”法之景衬托,益显洁白。此图是用未提纯之粗石绿染就,作者认为“如此才有些油画调子的意味”。复以花青着藤叶,烘远山,染浅水,益增碧崖清爽静谧之感。也看出“中西融合”而非“中西撮合”之成就。

.

墨 荷 双 翠

   此图全然是八大山人笔墨,却无荒寒冷逸之感,是因作者心境殊异使然。此图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低处小荷尖角翼翼而纷纷上扬,高处荷花与硕叶逾石盖下。看章法,巨石之势横下而左趋,却以三枝竞直向上之茨菇叶的纵势而砥力回天。“画眼”翠鸟居中且高,姿态之异形成“视差”尤具伸欠生动之感。

.

水 墨 写 瓜

    题字“蔓蔓瓜瓞延螽斯,百祀皆传全在兹。戏墨。”与瓜、叶皆置于图左,却以瓜蔓少许与高踞欲下的草虫平衡了画面,诚“四两拨千斤”拳理之妙用!此虫北方名之“「担杖钩”,作者幼时常捉而画之,故援笔信手写来简捷生动,又寓青藤笔趣。粗蔓颇具八大山人“棉里藏针”之妙,细蔓尤富“大草”书法入画之功。

.

青松白鹭图

   李苦禅在教学中力倡“从大自然中取画稿,勿从古人书中觅画稿”。故以“写生——习作——创作”之“三步曲”贯彻其写意基本教学之始终。此图系课堂示范之作。每只鹭皆有标本为写生代用对象,师生一同写之,而后将自然中观察之景合而成画。留意其对足爪结构与松干之透视关系处,何等严谨,亦知其西画速写之功底也。此画同稿者共两幅,各藏馆库,无一外流,倘有其三,必是伪造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