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道术:为什么能决胜千里之外?(图

 jxp1969 2012-04-14

神秘道术:为什么能决胜千里之外?(图)


 诸葛长青认为,道教的秘术有两个核心基础:一是道术、二是德功。

----- 诸葛长青

 

   道教《黄帝阴符经》曰:观天之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如何观天?如何之天道?如何安邦定国?

    这是道教的精华所在。

    道教,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道教对于安邦定国、周易八卦、星象变化、奇门遁甲、风水神术、法术符咒等的深入研究,使得道教始终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诸葛长青研究认为,道教最早起源于我们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他们自身法力无穷、道法高深,为了保护中华民族,我们的伏羲女娲先祖留下了道教一脉,传授给很多原始部落。随着社会发展,随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九天玄女等道教神仙,不断化身来到人间传授道法道术,于是道教逐步完善,成了今天的道教内涵。

    到了汉代,经过张道陵(五斗米道、天师道)的总结、传播,经过道教正式形成了规模化发展。 

    尤其是《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隋唐英雄传》、《杨家将》、《薛仁贵东征》等传统文化书籍的普及,将道教的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符咒神术等迅速在民间普及开来。

    精通奇门遁甲、周易五行、道术法术的道教高人,成了中国发展的秘密力量。今天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有道法高深者。

    由于道教产生于我们真的祖先伏羲、女娲先祖,所以生活中的应用就十分具有针对性。

    在诸葛长青研究国学中发现,历朝历代都有道教高人辅佐。

    诸葛长青研究国学认为,历朝历代的有功德的开国帝王身边都会有神奇莫测的高人辅佐。这些高人,神秘莫测,上应天道、中知人事、下安民心,精通安邦定国、周易八卦、星象变化、奇门遁甲、风水神术、法术符咒等秘术。

     历代开国帝王,在道教高人的辅佐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迅速得天下、安社稷:

   诸葛长青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这个道理?

    周朝周文王得到道教高人姜太公辅佐,开辟了周朝江山;

    汉朝的刘邦得到道教高人张良辅佐,实现了从农村到天下的飞跃;

    蜀国的刘备得到道教高人诸葛亮辅佐,实现了从居无定所到帝王飞跃;

    唐朝李世民得到了魏征、徐茂公等高人辅佐,实现了天下一统;

    宋朝赵匡胤得到道教高人陈抟辅佐,开拓了宋朝天下;

    明朝朱元璋得到道教高人刘伯温的辅佐,实现了质的飞跃

    ......

   那么,姜太公等道教高人为什么有如此神秘力量呢?

   为什么能够辅佐历代开国帝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诸葛长青认为,道教的秘术有两个核心基础:一是道术、二是德功。

    什么是道术呢?

    诸葛长青认为,实战中的道术包括周易八卦、奇门遁甲、法术符咒、调动阴兵、山医命相卜等等。历代高人仰观宇宙、俯察地理,举手之间,天地乾坤尽在一掌之中。姜太公等高人精通此门,所以应数出山,辅佐周朝定天下。

    《黄帝阴符经》曰:......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诸葛长青认为,道教的神奇在于,把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在道教神仙的加持下,禅坐顿悟宇宙的奥秘,汲取宇宙的能量,修成法力巨大的自身,于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为现实。内可以修身养性成神成仙,外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姜太公、诸葛亮、张良、刘伯温等潜心修炼,道法道术高深,所以不出山则以,一旦出山,社会震撼、乾坤立定。

    什么是德功呢?

    诸葛长青认为,德功包括胸怀天下、行善积德,救济苍生、辅佐社稷,推动中华民族健康发展。

    由于一心为天下苍生设计考虑,所以功德大、福报大,所以上天爱护、天地善神护佑,大业可成。

    譬如姜太公80岁成为宰相,辅佐周朝808年的江山。

   《黄帝阴符经》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诸葛长青认为,只有“道术、德功,二者结合”,才会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才会促进历史发展。

   法术高强,可以建功立业;

    德功高深,可以驰骋天下。

    如果你想了解道教,诸葛长青认为,知道这两条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学习道教,建议先从德功开始。

    有德功做基础,学习法术一日千里、不可思议。

    对于道教的最核心的内容是行善积德,这里再给大家讲一讲。

    行善积德非常厉害。

    譬如如果你想成为神仙。

    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修炼实现,二是可以通过行善积德实现。

   太上老君在《太上感应篇》中指出:“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意思就是:如果你想去世后成为天仙,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去世后成为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通过行善积德成为神仙的人,道教的八仙铁拐李(李玄/李洪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凡是诸葛长青老师始终对有缘者说行善积德十分重要。

     只要认真做好诸葛长青老师的“五合一”(放生、施食等)善事,持续几年,将来最起码可以成为土地神、山神、水神、城隍神等神仙。

     太上老君的话真实不虚啊。

     我们再看历代帝王,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天下苍生,都有造福天下百姓的心,所以德功很大。

    因为这些帝王的功德大,所以道教高人们就会顺应天道、出山相助。

    《黄帝阴符经》曰:观天之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附录:道教的基本知识

     一、道教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冲虚真经》、《文始真经》、、《通玄真经》、《龙门心法》

   二、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周易参同契》、《抱朴子》、《黄帝阴符经》、《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

  《老子化胡经》、《悟真篇》等等。

    三、道教劝善三圣经

  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帝觉世真经》

    四、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五、道教历史

    1、道教的思想起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最早可追溯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诸葛长青认为,道教最早起源于我们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他们自身法力无穷、道法高深,为了保护中华民族,我们的伏羲女娲先祖留下了道教一脉,传授给很多原始部落。随着社会发展,随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九天玄女等道教神仙,不断化身来到人间传授道法道术,于是道教逐步完善,成了今天的道教内涵。到了汉代,经过张道陵(五斗米道、天师道)的总结、传播,经过道教正式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今天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有道法高深者。 尤其是《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隋唐英雄传》、《杨家将》、《薛仁贵东征》等传统文化书籍的普及,将道教的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符咒神术等迅速在民间普及开来。

  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兴起,在历史有所的影响。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2、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3、唐宋的兴盛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借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

  在宋代的道教,信州龙虎山天师世系之受封,始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又据《宋史.仁宗本记》记载: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甲寅,赐信州龙虎山张乾曜号澄素先生。到宋徽宗时,虽宠信道士林灵素,但对天师世系亦只给予一般封赠。

    4、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滥杀无辜,颇受成吉思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来自: http://hi.baidu.com/zhugsk/blog/item/7b0ca33db724d020bba16787.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