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淑敏:要有意识地缝合受伤的心

 Olivia的大世界 2012-04-17
在现今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人们所面临的失落,其实远比以往的社会要复杂得多,也没有更从容的时间来处理悲伤。在很多人心里,都埋藏着一些未被处理的悲伤。时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意识地缝合受伤的心。
       在很多人心里,都埋藏着一些未被处理的悲伤
      “唯有逃避爱的人,才能逃避悲伤。可贵的是从悲伤中学习,并抱有因爱而脆弱的心。”
我先转赠给朋友们以上一首小诗。在现今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人们所面临的失落,其实远比以往的社会要复杂得多,也没有更从容的时间来处理悲伤。
       很多人根本来不及处理极大的创伤,就必须要回到灯红酒绿的紧张节奏中,会感觉非常孤独。他们没有法子融入到他人的快乐中,郁郁寡欢。我相信未经彻底宣泄的哀伤,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除了丧失父母之痛,还有其他的丧失亲人之痛,比如丧夫丧妻丧子丧祖父母外祖父母丧兄丧弟丧姐丧妹丧亲朋好友之痛,都需得到更多的抚慰。
       我相信在很多人心里,都埋藏着一些未被处理的悲伤。有时候,单一的哀伤或许还可以排解和抵挡,但是,哀伤是可以累积的。只要没有被彻底清除的哀伤,就是一块埋藏的弹片。累计起来的悲伤,互相感染和纠结,最后,也许在一个猝不及防的瞬间,一个小小不然的丧失,就成为压倒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加上潜伏在个人性格和家庭事业中的困扰,一旦爆发,就会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
       悲伤和忧郁有什么不同呢?悲伤的人和忧郁的人,常常有类似的情感行为表现。但有一点是不同的。对于悲伤的人,变得空虚和贫乏的是外在的世界,觉得自己游离于世界之外。对忧郁的人来说,变得空虚的是内在的自我,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通常,悲伤的人并不自卑,但是忧郁的人会倾向于自我贬低。
      时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意识地缝合受伤的心
      以上我们描述了悲伤的正常表现。既然有正常,就有非正常。那么,异常的悲伤表现都会有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感到罪咎,觉得自己是引发这一切的罪人。第二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第三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第四是出现严重的身体反应,比如背痛、胸口痛、皮肤毛病等等。第五是出现强烈幻觉。
       如果说上面五条的异常表现,大家还比较认可的话,那么,第六条异常表现,可能会有些不同意见。这就是长期不合理地保存旧物,甚至一点都不改变逝者的房间设备,不愿意处理遗物。中国人是念旧的,适当地保留旧物,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根本就不准任何人对逝者的房间或遗物做任何改变,那也是一种病态。
      第七是当事人久久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把自己封闭在悲伤的壳子里。甚至觉得只有独享这种哀伤,才是对于死者最好的悼念。
还有一种刻意伪装过的悲伤,也要高度注意。那就是当事人看不出一点哀伤的表情,反而充满了高涨的情绪,反常地活跃,企图用马不停蹄的工作来掩盖悲伤,让自己无暇顾及悲伤。在地震中失却了亲人的一些干部,就是用这种方式处理自己的哀伤,结果是精神不堪重负,最后崩溃。
      掩藏起来的悲伤会不动声色地蔓延
对于那些从不在人前谈及悲伤的人,其实更要引起高度的注意。那种掩藏起来的悲伤会不动声色地蔓延,变成一种更隐蔽更内在的损伤。
有人在悲伤的时候,会轻率地做出重大的决定。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母亲病逝之前,很想见到她出嫁。她就随便找了一个男朋友。可惜紧赶慢赶,也还是没有在母亲过世之前确立两人的正式关系。母亲逝去后,她觉得这是自己最对不起母亲的地方,让母亲死不瞑目,带着满腔的遗憾走了,她就仓促地和那个男人结了婚。我们都劝她不可这样草率,她却铁了心执意要办,说这是她能做到的对母亲的最好报答。后果当然是不幸福,很快就又离了婚。
        至于酗酒或是滥用药物,甚至吸食毒品,很多也是在巨大的伤感之时,人陷入茫然无措的低潮,听一些损友的教唆,走入歧途,把自己推入了更大的困境。
       现代的悲伤更复杂和多样化了。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反倒让消化吸收悲伤的时间,变得更短了,以致很多悲伤完全没有得到释放,就被强行压入意识的底层,新的悲伤覆盖在上面,层层积压,酿成巨大张力。
哀伤不必强求消失,让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一个沉浸在丧失痛苦中的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快地从这种特殊的“烧伤”中走出来,重享幸福的甘露呢?有这么几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1.首先是放下幻想,接受现实,不再有不合实际的幻想,不再自欺欺人。
关于这一点,老生常谈,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是一切康复的基础。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任何复原之路都很渺茫。要切切实实地认识到:死去就是永远也见不到了,一去不复返。不要总觉得逝者只是出远门了,还有一天会回来;失业了,就不要再寄托期盼,总觉得某一天还会被召唤,还会回到原单位上班;失恋了,就学会放下,不要做梦都想着回到从前;离婚了,就明确地告诉自己,旧的生活结束了,不可能破镜重圆。
在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决心下定之后,你一定会品尝痛苦。大家都知道痛苦的滋味不好受,因为惧怕,我们干脆就蒙住自己的双眼,否定现实,以期避免痛苦。可是,逃避不是出路,只是让痛苦在阴暗处,像毒蘑菇一样长得更加肥大和夺目。
不要畏惧痛苦,然后给自己时间,体验这种丧失的痛苦。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希图不去感觉、断绝感觉、逃避痛苦的想法,都只是拖延了感受痛苦的时间,让痛苦变得更加鲜明和尖锐,而让自己更加虚弱和被动。
记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放声痛哭。可以把这种痛苦用文字表述出来,可以向最好的朋友倾诉。有人担心自己在公开场合或者当着别人的面哭泣,是一种不体面的行为,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会显得不够坚强,甚至丧失男子汉的尊严。这些想法,都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2.我们要破除几个不恰当的观念。
比如,男子汉不能哭泣。我们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小男孩摔倒了,嘴角咧着刚想哭,妈妈走过来说,勇敢点,不要哭!你是个小小的男子汉呢!小男孩就抽噎着,把眼泪憋在眼眶里了。
中国人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说法,其实它也包含着男儿也是可以有泪的,可以哭泣的意思,只是要有充分的理由。一个人遭受重大的丧失,这就是理由。就算在别人眼里这理由不重大,但只要你觉得有必要,就可以哭泣。有一句话,叫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这里稍稍改动一下,叫做“流自己的泪,让别人说去吧!”
同时,也要尊重眼泪。不要从小就不让孩子哭,把哭泣和软弱画上等号。你可以一边哭,一边坚强。哭泣是人类的正常情感表达的一部分,值得尊重,值得发扬。当然了,并不是号召大家遇到什么事想不开就哭天抹泪,而是针对“哭”是不体面不刚强的谬误,来一个拨乱反正。
倾诉也是非常重要的。独自哭泣和沉思固然在哀伤中必不可少,而当着他人的落泪和述说,对释放心灵的重压,有着异乎寻常的疗效。其中的道理,科学家们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阐释清楚,也许又和神秘的内啡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你要学会倾诉。不过也要注意,仅有眼泪是不够的,还要有升华。要明白这些眼泪的意义,要在述说中不断有所解脱和提高。
只是不能随便找到个人就倾诉,要讲究方式方法,当然也要注重地点场合。倾倒苦水,如果对方不理解,来个冷面相对,也许会让原本就滴血的心受到更深的鞭笞。这就要建设起自己的支持系统。
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麦克白》之中,借麦克白之口,说出这样的话:“说出你的悲伤吧!没说出来的悲伤将摧毁你那过度疲惫的心,使它破碎!”不管我们如何评价麦克白,这句话实在是精辟入理的。
        3.悲伤的表达,毫无疑问是必要的。
不过事情总是两方面的,有人要倾诉,有人就要倾听。在我们的一生中,表达的时候很可能没有倾听的时候多。那么,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大家普遍的一个想法是:你哀伤,可以找我倾诉。谢谢你的信任,我很愿陪伴你走过沼泽。不过,你的表达要适可而止,不能太激烈。要不然,我也受不了。
        这个想法,有商榷的必要。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规定的时间,来约束人们表达悲伤。就像我们不能规定人一天之内微笑多少次是相宜的,我们也无法规定丧失的悲伤应该怎样表达才是适当的。只有透彻地表达了丧失之痛,如同发麻疹,疹子出透了,才能比较有效地排解悲伤,比较快地复原。
      在这种时候,任何不恰当的比较,都会干扰悲伤的过程。作为一个倾听者,有些话是不合适的。让我举几个例子。比如,不要说:“你看人家XX,比你还惨呢,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因为哀伤是不能比较的。
     再比如,不要对丧失了孩子的父母说:“你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嘛。”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是不能替代的。你这样说了,本意是好的,甚至将来这对夫妇正是依靠这个方法,走出悲哀,正视自己的责任。但在悲痛宣泄的过程中,你不能这样说。
      面对失恋而痛不欲生的人,我们最常用的开导之词就是:“嗨!你吹了的那个对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早就看出她(或他)不怎么样了!不要这么无精打采的,这事就包在我们身上了。咱发动群众,一定给你介绍一个新的更好的,保险比这个人强!”
     要知道,那些为失恋而垂头丧气,耿耿于怀的人,其实绝大多数并不是怀疑自己找不到对象了,而是陷入了强烈的疑惑和自卑中。他们会觉得这是人生的一次失败,是自己不够完美,是冥冥之中受到了命运的捉弄。
       面对失业的人,你不要说:“这份工作丢了就丢了,咱们再找更好的。反正你也不会马上饿死,不值得这么痛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当事人的闷闷不乐,并不只是局限在金钱和生活方面,而是觉得失业有损于尊严。
        上面列举的那种劝解,简直就是给感冒头疼的病人开了止泻的药,完全不对路子。当悲伤没有宣泄的时候,这些话于事无补,有的时候还适得其反。
        在走过了面对真实和宣泄情绪之后,我们就向新生迈进了。你除了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学会在新的环境里生存下来之外,还要为悲伤在自己心里找到一个安放的位置,并向它友好地就此道别。
         另外,不要在悲伤没有处理完成的时候,做出任何改变生活状态的重大决定。这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提醒自己。有的人刚刚从一次失败的婚姻中走出,因为害怕孤独,就匆匆走进另一场婚姻,以悲剧开始,又以悲剧结束。失业了,因为害怕那种被主流社会抛弃的感觉,就立刻找到另外一份工作贸然投入,之后才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不要以为反正到了人生谷底,往哪里走都是上坡。无论何时,这一类的决定都要从容做出,不可慌张。
        4.注意不要让悲伤变成“慢性化”,也不要让它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这一点说起来有点难以捉摸,其实都是有线索可寻的。悲伤慢性化,可能有以下的表现: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似无关的小事情,却可引发强烈的悲伤反应。在这方面,人也像狗一样,会不自觉地去舔自己的伤口。每当触及类似的话题,就赶快躲避,害怕触景伤情。生活中开始出现很多的禁忌,只要不小心碰触了,就会长久地陷入回忆中,难以自拔等等。
          不要把悲伤的骨骸永远存放在记忆的衣橱里,一打开柜门就散落一地,发出荧荧闪光。心里的安静,也要渐次完成,不必急的。哀伤不必强求马上消失,只是成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