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往伴一生》教学设计

 天雷教育 2012-04-18
(2012-03-26 13:34:38)

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转载]《交往伴一生》教学设计

一、本课的地位:

本单元为“学会交往天地宽”,是全书唯一系统介绍如何交流与沟通的课题,在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个项目,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人生离不开交往,交往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在生活中积极交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21世纪的教育理念有四个“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强调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尺度。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调查显示,社交问题在困扰学生的所有问题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学业压力,这提醒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交往状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交往,善于交往,努力成为具有现代意识、国际意识的合格人才。因此,本课的学习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对待交往,在交往中做个受欢迎的人。

能力目标:1、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的能力。2、提高对复杂现象的辨析能力,能够全面的看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知识目标: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青少年时期是胜利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遇到麻烦或者需要帮助时,渴望交流,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的对待交往,认识不到交往对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交往能力又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适应开放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善于交往,缺乏焦急能力,就有可能妨碍自己的全面发展。所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认识交往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在生活中积极交往、完善自我。因此,“在交往中完善自我”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这一理念,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为载体,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形成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同时,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形成高效的课堂互动,即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倡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切实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          教学过程:

分为如下环节:1、导入新课。2、情景创设。3、合作探究。3、拓展升华。

一、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展示一组画面,画面主题围绕着学生从小到大的交往经历。

我们从出生到慢慢长大,从父母、小伙伴到同学、老师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我们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在21世纪,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交往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通过这节课的探讨,希望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出示课题: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二、情景创设:

1、交往经历小调查:在生活中,你经常与哪些人交往?你现在有几个知心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问题?

2、情景创设:

通过选取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思考,探讨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事例一:张晓勇“真想远离交往”:如期而至的青春,给晓勇带来了成长的喜悦,也带来了许多的烦恼。想和老师更亲近些,可是又有点紧张、害怕;看到同学们一起谈天说地,我也很想加入,可是又插不上嘴,怕说的不好被同学们笑话;因为误解和性格的不同,连同桌都不太和我说话了……晓勇觉得所有的烦恼都因交往而起,他在日记中写到:“也许离开了交往,我也就没有这么多的烦恼了。真想远离交往!”

事例二:张琳 “将交往进行到底!”:张琳从小就爱交朋友,在课堂上常常看到她和同学们探讨知识的情形,在操场上常常听到她们三五成群快乐的笑声,偶尔出现了小小摩擦,张琳也不以为意,总是主动和解。在同学的帮助下,原来薄弱的学科逐渐取得了进步,当上了课代表;因为人缘好,张琳的民众支持率也高的很,正准备竞选班委呢!每当被人夸奖她的时候,她就会说:“没有好朋友,就没有今天的我!我要将友情进行到底,将交往进行到底!”

提出问题:1、请你帮助晓勇进行分析: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

2、张琳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你想一想,你在交往过程中的

愉快经历,与大家交流分享。

三、合作探究:

对以上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彼此的感受,评价彼此的看法,在学生充分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问题一:请你帮助晓勇进行分析: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人生离不开交往,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都必须与人交往,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学会交往,积极交往,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问题二:张琳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你想一想,你在交往过程中的愉快经历,与大家交流分享。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保持心情愉快;通过交往,认识新朋友,不断完善自我;通过交往,可以获得帮助,克服困难。

四、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交往的历程,感恩我们的朋友。通过填写“感谢卡”,更加深入的体会交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的生活中,对交往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往。

五、作业设计:

教师推荐《社交的艺术》和《杰出中学生的14种能力》,学生也可以推荐与“交往”有关的书籍,阅读、感悟、交流、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