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及治疗

 sN飞雪 2012-04-19

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及治疗

一、小儿厌食症概述:

小儿厌食症是非常常见的。但我们也要区分“厌食症”和“厌食”这两个概念。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但并不是凭“食欲不振”就可以诊断为“厌食症”的。所谓厌食症,必须先排除是否患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例如:长期泄泻、慢性肝炎、肺结核等,如果是因为这些疾病而引起的厌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就会改善。真正的厌食是指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才符合所谓的“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又称消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差、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少见)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小儿厌食症病因:

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如: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损伤胃肠,引起消化不良;零食不断,嘴不停,胃不闲,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使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饥饿;进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进食时家长逗弄、训斥,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进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提条件的筹码;运动不足,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服药太多或滥用保健品、补品,增加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都会引起厌食症。另外,生活不规律、睡眠欠充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也是厌食不可忽视的原因。还有应该注意的是,小儿情绪变化也可引起厌食,特别是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会引起神经性厌食。

三、小儿厌食症症状:

小儿虽有轻度食欲不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但无伴随症状,小儿活泼、愉快、精神饱满无症状者,多为正常。如果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疾病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四、小儿厌食症的预防: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有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须及早治愈。对孩子厌食的心理矫治应注意以下几点:1、给孩子作好榜样。事实证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厌食者;2、注意引导。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3、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摄食;4、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五、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一> 一般主张综合疗法: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上面我们分析了不良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家长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饮食疗法:食疗治疗厌食症,家长自己就可以办到,孩子也容易接受。比如将大麦炒焦后,加水煎汤,煮沸30分钟后,滤出药液加糖调味,代茶饮,可用于各种厌食症。

3、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小儿厌食是脾胃为病,它的机理是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根据中医的辩证,治疗时以调理脾胃为主,可采用运脾法,也可采用补脾法,而使脾胃调和,一般都有良好的效果。健脾中药不仅可以增加小肠的吸收能力,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消积丸、小儿喜食片、健脾糕片、大山楂冲剂、健儿散等,都是小儿厌食症常用中成药。

4、外治法:一般比较常用的是推拿疗法和捏脊疗法,可以增加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从而增加食欲。

5、有关专家提醒:要将厌食症与假性厌食做鉴别。假性厌食并不是真正的厌食,而是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食量,可又掌握不好孩子的食量标准,总以为孩子吃得少。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1、每个孩子的胃口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食物吸收利用率高,有的孩子食物吸收利用率低,就是说同样吃了营养成分数量相同的食物,有的孩子营养已能满足自身需要,有的孩子则显不足。所以孩子吃多吃少,不能互相攀比,即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食量,只要孩子身高、体重正常增长,就不算真正的厌食。2、有些孩子爱吃零食,到正餐的时候,吃饭量就少,这种饮食状态也会影响孩子身高、体重增长,但是也不能视为厌食症。

<二> 中医施治:

小儿厌食症多为阴虚方面的症结,多以脾胃阴虚为主。其临床表现: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身热盗汗,燥动不安,不饥不食或食少,惟喜冷饮,嗜食生冷,或先喝水后食之,或水与谷食并进,或独饮冷水而拒食,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滑数或细数。立法:养阴生津,清热和胃。方药:沙参、乌梅、生稻谷芽、生三仙(山查、麦芽、神曲)玉竹、生地、地骨皮、黄连、莲子肉、五陈子、白豆蔻、炙鸡金(打细冲服)、莱菔子、生甘草为基本方。合并其他症状分别辨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