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 | 小儿厌食症

 心理医生金兆丰 2020-07-23
 
 
 

       大家应该还记得一句广告词吧?“宝宝不吃饭怎么办?补锌是关键”。不吃饭一定是缺锌吗?首先,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并且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1~6岁小儿多见。因为严重厌食症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免疫低下,影响孩子的体格和智力发育,所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不吃”问题充满担忧。

       引起厌食的原因很多,除了急慢性感染、药物等因素,与喂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自然环境、心理因素等均相关。

 1、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

       现在家庭经济改善,大部分家长是“精”养孩子,市场上儿童食品供应增多,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零食进食过度、不按时,比如饭前零食、糖果,并且过度给予高蛋白、高糖分食物,孩子胃里总有东西、血糖不下降,反而导致食欲下降(没错,我爸就是这样的爷爷)。

儿童的胃排空时间是3~4小时,如果把这个规律打破,胃里总有食物,如何会有饥饿感?对于婴儿,由于部分家长的错误认知,过度的推崇单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而在婴儿味觉敏感的4~6月、食物质地敏感的6~7月期间未给予各种味道、质地的食物,可能导致孩子1岁左右发生厌食,甚至出现偏食和食谱单调。

        2、疾病

       许多急慢性疾病都可导致孩子食欲下降,其中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肝炎、长期便秘、寄生虫感染等)更明显。孩子在患病并发热时,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引起食欲降低等。

        3、药物

       服用药物(磺胺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可能会引起噁心、呕吐,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可导致厌食。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造成腹胀、噁心、厌食。维生素A、D过量或中毒也会厌食。

      4、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

       维生素B、锌缺乏影响味觉素的合成,使味蕾功能减退及胃黏膜消化功能降低,导致食欲降低、消化能力减退。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也可导致厌食。

        5、气候影响

      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会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等,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厌食。

        6、运动、睡眠不足

       运动不足时,孩子机体消耗减少,代谢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影响食欲。睡眠不足影响免疫力和体力恢复,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7、食物过敏

       部分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进食后出现胃肠不适、烦躁不安,部分孩子见到类似食物颜色、性状、味道的非过敏性食物也会拒食。

        8、神经性厌食

      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如,受到强烈惊吓的急性精神刺激后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出现食欲降低。一般时间不会太长,等惊恐心理过去后,食欲会逐渐恢复。

       当亲人突然离开,父母离异、由熟悉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当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对环境对不熟悉、不适应,孩子情绪低落,会出现食欲下。

       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限制他想去的地方等教育的方法,会影响孩子情绪,使食欲降低。另外,如果家长过度注意或强调进食,反复诱导或使用威胁手段可能会导致孩子反感,出现厌食。

      个别女孩神经性厌食十分可怕,即顽固性神经性厌食,孩子极度消瘦、无力、低体温、胃寒、低血压、肢端发绀,年长女孩有闭经、贫血、蛋白质维生素缺乏,类似严重营养不良。

       因此,孩子不吃饭,可不单单是缺锌,我们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并进行体格检查、检测微量元素、甲状腺功能及消化系统检查等。年龄在1~6岁之间,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甚至拒食达2个月以上,即可确认为小儿厌食症。

       得了厌食症怎么办?

首先要普及家长科学的育儿知识,合理喂养、科学喂养、不过分溺爱,小婴儿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合理搭配饮食结构;调整孩子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睡眠充足;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根据孩子体质适宜运动。

针对病因治疗,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停用引起胃肠反应药物、补充微量元素、避免进食过敏性食物等。可适当服用助消化剂、胃动力药等。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使用激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