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帕金森患者的春天

 赵玲文化图书馆 2012-04-2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脑科网 > 特色疗法 >

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帕金森患者的春天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进入脑科专家答疑区

  “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已成功治愈近百例患者
  
  疑云:帕金森是名人的专利?
  
  一提到帕金森病,就会想起不少世界名人,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我国数学家陈景润、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拳击冠军--拳王阿里等,因此,让大家误认为帕金森是名人的“专利”,其实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就拿拳王阿里来说,他是由于脑外伤后继发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而不是帕金森病。专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帕金森病可能和年龄老化、家族遗传及环境因素关系比较密切。  

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帕金森
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帕金森

  那什么又叫做帕金森病呢?帕金森病又能从哪些早期症状反应出来呢?上海蓝十字脑科脑立体定向专家介绍,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震颤麻痹的病变原因是大脑和中脑的黑质纹状体变性,引起神经介质多巴胺减少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其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硬、动作慢。众所皆知,帕金森患者行为受限、动作难以独立完成。如迈一步要几分种,拿不稳碗筷,上厕所系不上裤子等,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话实说:帕金森的治疗是医学界的一道难题
  
  上海蓝十字脑科专家又表示,长期以来,对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似乎是对付此疾的唯一办法。但是,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即医学上说的“开关效应”:当服用药物起作用时,病人活动自如,处于“开”的状态;而一旦药物效力过后,病人的活动就变得困难了,也就是进入了“关”的状态,并且这种开关波动呈恶性循环趋势不断发展,直至病人生命终结。这让帕金森病成为医学界的一道难题。
  
  目前治疗帕金森的手术主要有哪些?
  
  据上海蓝十字脑科专家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功能障碍病。在大脑深部有一种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的变性死亡会导致一种化学物质的缺乏,医学上称之为多巴胺,多巴胺协调人体运动功能。多巴胺含量的减少是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的方式不外乎有两种:
  
  一是外源性地补偿多巴胺,即服用抗帕金森药物;二是通过外科手术毁损因多巴胺缺乏导致的异常活动的脑细胞。为什么长期以来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而不施行手术呢?主要还是与传统手术的方法落后、有效率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有关,让人们总是心怀畏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
  
  诊室直击:近百例成功案例 让帕金森患者重拾希望
  
  2010年12月18日 11:30分
  
  上海蓝十字脑科五楼手术室。上海蓝十字脑科专家走出手术室,回头看了看墙上的钟,长长地吁了口气。手术顺利完成了!
  
  据上海蓝十字脑科专家介绍,这是一例达到国际水准的神经外科手术,也是蓝十字脑科一年来近千例“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手术。病人是一名中年男性的帕金森患者,术前行走迈不开步,穿衣锁不上扣,吃饭拿不住筷……令人惊诧的是,术后患者竟像换了一个人,行动尽管仍不很灵活,但原本呆板的“面具脸”上露出了笑容,手脚也不再颤抖,并能自己缓慢行走了。患者妻子拉着上海蓝十字脑科专家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上海蓝十字脑科、谢谢你们。你们不仅解放了我丈夫,也解放了我们全家。”
  
  “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成为治疗帕金森症的“福音”,口碑相传,蓝十字脑科治疗帕金森病在沪上颇有名气,它使中国近百万的帕金森病患者看到了重新找回健康自我的希望。
  
  技术前沿:“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是推动帕金森治疗的关键
  
  上海蓝十字脑科专家所采用的“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弊端。手术为患者安置立体定向头架运用先进的定位技术,能够精确地检测出异常活动的脑细胞的准确位置,然后采用电脑程序化的射频加热法消除这些细胞。其精确度从传统手术的肉眼可见的厘米数量级提高到细胞水平的百微米数量级,并从理论上将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零。这一革命性的进展使得外科手术重又站到了治疗帕金森病的前沿地带。
  
  蓝十字脑科运用“核磁定位神经核团射频激活术”为帕金森病人施行手术半年以来,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以上,使多少帕金森的“老病号”又重新迈开了人生的步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