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文化欣赏6

 j3y1z6w1c7l3 2012-04-30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2010-03-22 12:15:38)

六、良渚文化玉器冠状器

玉冠状饰只见于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而且在每一墓中都具有惟一性,即每墓最多只有一件玉冠状饰出土。由于此类器在出土时往往位于死者头部一侧,且常伴有原砂、木质纤维等遗留,因此推测冠状饰应当是镶嵌在某种木质偶像头上的一种饰品,从这个角度来说,玉冠状饰的功用在于与木质偶像一道起到了安抚死者的作用,使其灵魂不会因肉体的消失而流离失所;但这显然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这种质偶像还可能由于拥有了死者的灵魂,以及玉冠状饰所赋予的上天入地本领,而成为后人表达祖先崇拜的对象。有趣的是,在古代埃及也有着类似的观念,埃及人认为有一种叫作的东西,它在人生前是不存在的,而一旦死后,就成了死者的全部,它总是盘旋在尸体的周围,睁着眼睛寻找重新进入木乃伊的机会。古埃人的木乃伊的关系、良渚文化先人的灵魂与带有玉冠状饰的木质偶像的关系,这两者真是何其相似,这种不谋而合与相映成趣,也可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奇观了。

1999年,在浙江海盐县的周家浜遗址发掘出土了比较完整的冠状器玉器组建。这时人们对它的认知才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知道了它是梳子的一部分。由此我们也称它为“玉背梳”。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种玉器更可能是插在墓主人头上象征身份的礼器。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1999年浙江海盐周家浜出土的“象牙玉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玉冠状器 : 浙江海盐龙潭港遗址出土

高3.15厘米、宽7.5厘米、最厚0.35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玉冠状器:浙江杭州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高5.27厘米  宽10.34厘米  厚0.4厘米

整个器型呈宝盖头结构,正反两面均用透雕和线刻的方式来表现神人兽面纹。上方刻椭圆形蒜头样图案,中部兽面纹,透雕重圈眼,椭圆形蒜鼻,阔嘴獠牙,下肢作蹲踞状。兽面纹两边为侧向相对的神人纹饰,倒梯形脸,脸部刻画眼、鼻、嘴,神人仅有部分上肢体以及胸腹部位。良渚文化玉冠状器的神人与神兽的布列方式独特仅此一件。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玉冠状器:浙江杭州余杭区瑶山遗址出土

高5.6厘米  宽7.7厘米  厚0.35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玉冠状器:浙江杭州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高3.9厘米  宽6.8厘米  厚0.3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玉冠状器; 浙江杭州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高5.95厘米  宽9.15厘米  厚0.55厘米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6)

浙江杭州余杭区瑶山遗址出土

 玉润墨香编辑整理

                                    转载请告知

                 (玉璜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