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本文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并点击近年来各地有关氧气知识的考题进行例析:
考点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知识梳理]
1.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注射器内气体减少,减少的体积约占原气体体积的1/5。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良好;(2)铜丝要足量(前两条否则测出的气体体积减少量偏小);③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为了使细铜丝团与氧气充分接触);④铜丝要弯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氧气2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21:78(或1:5)
[例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离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 、 ;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 。
解答:(1)红磷继续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最后大约上升1/5刻度;红磷+氧气
考点二 氧气的性质
[知识梳理]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和固态氧是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记录
[考题点击]
[例2] 在一个集气瓶中充满了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
A.木炭 B.一氧化碳 C.磷 D.硫
解答:选C。
[例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等变化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解答:选A。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梳理]
1.药品及反应原理
(2)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2.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
3.实验操作步骤:①组装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加热(用H2O2制氧不用加热);⑤收集氧气;⑥撤导气管;⑦熄灭酒精灯
4.实验注意事项 ①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的口部比底部略低,防止湿存水倒流致使试管炸裂;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入导气管中而导致堵塞;②用高锰酸钾制氧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气管,再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中致使试管炸裂;③导气管口离橡皮塞1~2mm,有利于气体导出。
[考题点击]
[例4]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化学仪器。
(1)写出仪器F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大量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最好选用上述哪些仪器: (填字母);
(4)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5)实验室通常用如右图所示的洗气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里面填装的药品可以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生石灰 D.氯化钠固体
解答:(1)铁架台 ;(2)2H2O2
(3)装置漏气(或药品不足量);(4)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5)AC。
考点四 氧气的检验
[知识梳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考题点击]
[例5]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各取少量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如果猜想该气体是氧气,请设计验证它的实验方案:
(2)想制取该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 ,收集装置为 。
解答:(1)
(2)B C或E
考点五 氧气的用途
[知识梳理]
1.支持燃烧;2.供给呼吸。
[考题点击]
[例6] 为纪念人类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业余登山队于2003年5月21日再次登顶成功。登山队准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发生反应,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的性质。
解答:供给呼吸。C6H12O6+6O2=6CO2+6H2O。支持燃烧。
作者简介:母平昌,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市、县中考、期末素质测试命题工作,近年来撰写了40余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分别在《中学理科》、《招生考试报》、《理科考试研究》《中学生理科月考》、《四川信息教育》等10多种报刊上发表,有多篇论文和教案在省、市获奖。承担了省级课题研究任务,已有研究成果《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及矫正策略》、《正确引导,变“堵”为“疏” 》等论文和个案文章在公开刊物发表,并由多家报刊转载。2008年2月编著的《中考化学复习指要》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