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上大学有没有用?这其实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上大学对一个人无论是认知能力上还是精神体验上的提升都有极大帮助,但很多人特别是为人父母者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子女在认知和精神上提升了多少,他们大都只关心一点,那就是这种认知和精神的提升能否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金钱。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他们只关心子女上完大学后能不能赚到钱,如果没有,他们就会认为上大学是没用的。
这是发生在韩胜利身上的事情。韩胜利是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2006年大学毕业,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试用期工资600元,3年后他换了另一份工作,工资1500元,到今天5年时间过去了他的工资还没有突破2000。韩胜利曾是韩培印的骄傲,为了供儿子上学,韩培印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然后外出打工给儿子挣生活费,本以为儿子毕业后会大有出息,殊不料毕业5年后儿子的工资都还赶不上只念过中学的女儿,为此他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
根据媒体报道,韩胜利有些木讷,同时不善于表达,这说明他在性格及能力上是有缺陷的,但这种缺陷是不是必然会导致他工作的失败?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当然,不排除他除了木讷及不擅表达外还有其他更严重的缺陷,或许正是这些缺陷最终使他毕业5年仍徘徊在温饱边缘。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韩培印所说的“上大学无用论”就完全不值一提,因为韩胜利不过是个特殊的个案。
但,这真的只是个案吗?
别忘了还有庞大的“蚁族”群体。
“蚁族”被定义为“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根据中国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做的调查,这个群体截至2010年共有超过300万人,其中包括了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从毕业院校的层次上看,这里面不但有职校毕业生、普通高校毕业生,还有重点高校毕业生,而且重点高校“蚁族”的比例不小。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这个比例约为30%。
这是一组让人非常吃惊的数字。不过,我们有理由怀疑上述数字并没有反映真实的情况,因为上述调查所涉及的样本太少(调查仅在7个城市采集了4800个样本)。问题在于,上述调查会不会夸大了真实情况?大量观感告诉我,这个可能性很小。相信你我有同样的感受。
因为工作关系今年以来我面试了一些大学生,稍微了解到他们给自身的最新定价,普遍不高,在2500元以内,最低的没有超过2000元。要知道这是在深圳!一些朋友告诉我,往西部去雇佣大学生更便宜,按他们的说法,几百块钱的大学生一把抓一大把。毫无疑问,韩胜利就属于这一类。
一组2011年武汉“蚁族”的收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有19.52%的“蚁族”收入低于1000元,28.26%收入的“蚁族”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34.7%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这样的收入水平甚至赶不上农民工。韩胜利的例子就很明显,他的姐姐(或妹妹)只念过中学,收入却是他的两倍,在这种现实面前,谁能理直气壮地坚持认为上大学有用?
对韩胜利们来说,他们大学毕业后开始的是一种异常煎熬的生活,数年的大学教育让他们对未来有了许多期待,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想象空间,一转眼3、5年过去了,理想跟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办?没有办法。
表面上看,韩胜利们不过是现行教育体制的牺牲品,正是破落的教育模式将他们推到今天的尴尬境地,但事实上,教育并非问题主因,问题的主因在于经济发展失衡,民营经济的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这不但限制了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限制了居民财富的进一步增长,由此造成的工作岗位损失难以估量。原本韩胜利们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但现在大学生严重供过于求,结果他们不是啃老,就是沦为“蚁族”,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韩胜利们很难等到大学生供小于求的那一天了,他们注定将被牺牲掉。
责任编辑:Leo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