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東紫金看祠堂風水

 wugang888 2012-05-07
小小的廣東紫金縣城,論經濟實力在廣東屬欠發達地區,但論文化特色卻不遜於其它歷史文化名城。據該縣博物館葉老師介紹,歷來紫金人素有建造祠堂的喜好,幾乎村村都建有祠堂。據不完全統計,該縣有大小祠堂500多座。現今,在縣城的下厚街和儒林街附近就有34座不同姓氏的祠堂。

在朋友的陪同下,我們踏著青磚石板路,漫步在紫金縣城下厚等街巷時,驚喜地發現處處林立著古祠堂,與老縣衙相鄰,當地人稱其“百姓宗祠街”。據統計,在這條長僅450米、只要幾分鐘就能走完的老街上,就有黃家祠(始建於嘉慶年間)、蘇家祠(始建於萬歷年間)、盧家祠(始建於崇禎年間)、劉家祠(始建於康熙年間)、江家祠(始建於嘉慶年間)、羅家祠、賴家祠、李家祠、陳家祠、彭家祠和周家祠11座祠堂,是紫金縣城祠堂最多的一條老街。

縣城東門儒林街鍾氏宗祠

紫金縣城儒林街鍾氏宗祠縣城

廣東紫金龍窩鎮禮坑村鍾桂公總祠

上圖

廣東紫金龍窩鎮禮坑村鍾桂公總祠

上圖

廣東紫金南嶺遐齡鍾公祠

為何小小的紫金縣城縣衙附近紛建這麼多各姓氏的祠堂?

一打聽才知當地人都認為縣府風水好,前朝官山嶂,後枕狀元峰,文脈就在這片街區,所以祠堂都圍繞縣衙建造,尤以明清兩朝建的祠堂最多。不過,同行的朋友說,紫金縣堂局不大,現在出的人才越來越少,此風水玄機的答案盡在俗語“鐵網罩離頭,金龜水上浮,人無三代富,做官不出頭”。

據稱,形成如此密集的祠堂還有另一個原因。當初紫金建縣時全縣人口還不到5000人,開縣的幾任知縣都為人氣不旺、經濟蕭條而苦惱。此後,有人採納了鄉紳的建議,在縣城建學宮書院,招各鄉各姓學子來縣城讀書,同時動員各姓氏家族在縣城建祠堂。對於建祠堂用地,當局還網開一面,全部免費提供。於是,各姓氏家族紛紛搶佔地盤,大興土木,而且互相攀比,不甘落後。到清朝嘉慶年間,祠堂街逐漸形成氣候。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宗族社會,祠堂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它的功用第一就是祭祖。宗祠是一族祖先靈魂的棲息之所,是一個家族共同祭祀祖先的神聖地方。“祭祀祖先,教育來者”,“追遠溯本,莫重於祠”,“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

客家人迫於戰亂等因素,從中原遷徒到南方歷經艱辛,生存條件的艱難,更需要精神支持,最有力的精神力量來自於宗族內部的團結,血濃於水,這時用祖宗的旗號來團結族人,就顯得恰到好處。崇祖,天經地義,孝道使然。許多客家人的祖先中都有顯赫人物,對於客家人來說,祖先是其驕傲,又是其精神支柱。因而,客家人在艱難的南遷中,仍不忘身上帶著兩件東西,一是族譜,太平天國戰亂時,績溪上莊宅坦胡氏族人胡志高丟棄全部家產,揹負宗譜逃難的動人故事讓人感嘆不已;二是肩負祖先骸骨,到了新的定居點,則將之擦洗乾淨,置於“金罌”,重新埋葬,其濃厚的崇祖觀念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防禦外族侵犯一般聚族而居,實質上給族權的管理帶來方便,強化宗族的認同感、凝聚力,是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祠堂作為耕讀文化和農耕自然經濟的標誌,單一地分佈在一個家族、一個聚居地或一個村落之中,通常星羅棋佈的遍及全國各地。據大致的統計,現存客家祠堂中,有一半左右是始建於明朝的。

  在清代,客家人營建祠堂的勢頭有增無減,這就使得客家祠堂的數量在清代達到高峰。當時的客家地區,“族必有祠”,“巨家寒族,莫不有家祠,以祀其先,曠不舉者,則人以匪類以擯之。” 2008年我在安徽績溪縣考察時,驚嘆該縣祠堂之多冠於全國。如到民國三十六年(1947),祠堂數增至340余幢。當時績溪全縣人口只有八萬一千多人。平均230人就建有一座祠堂,可見當時徽州立祠之風何等盛行。


祠堂又分總祠和分祠、支祠。總祠是合族為祭祀始遷祖而立的宗祠。該族之人,人人“有份”。它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中心,又是宗族議事、執法,實行宗族統治的中心,其建制規模比宗族其它種類的祠堂要較大。分祠、支祠越多越說明其宗族發丁多,人丁興旺是各個宗族追求的目標。所以,往往藉助風水力量來促進宗族人口繁衍。

風水講究方位。要有一個好坐向就要精心選址。而選址必須遵循風水法度。得風水之勝,須是村落中的寶地。藏風聚氣是其主旨,依勢造形、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圍繞龍真穴的,案秀水繞做文章。評價一個環境的風水優劣,一般有三個標準或條件:一為龍(山嶺的脈絡),發脈要雄壯磅礡,奔騰有勢,落頸要俊秀、靈活,結基要豐、敞;二為局(即對景),自總脈分出的支派,要重重圍攏,能成基地拱衛,基地對景,須灣環回托,羅列各峰,要各有格構,或旗或鼓、或印或案;三為水,基地前面,最好能逆大江,但水不宜直沖基地,水口要迴環,最好有種種關欄水口的山嶺或沙洲,立在基地以看不見水的出口為佳。通常認為,龍主人丁,局主功名,水主財路。

有如此好的風水氣場,祠堂的外觀及內涵才能藉此得以凸顯。最好過堂水要有生旺水,正如《玉尺經》雲:“人丁實繫於長生,財祿必根於官旺。是以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祿萬鍾”。

石城長溪村背靠重重圍繞的青山,整條山脈奔騰成勢,雄壯,磅礡,寬闊的琴江從層層疊疊的山脈中流出,繞村回轉。從高處鳥瞰,長溪村確是山環水繞,藏風聚氣的好地方。

祠堂的地位在族人心中至高無上。祠堂作為族姓勝地的象征,在選址時大多建於族群區域的核心位置,有的背靠大山,有的面對水塘,無不暗含“富”字的寓意。古人寄望豐衣足食、生活富裕,所以在祠堂建築佈局上,也寄予著希望。將“富”字筆畫構件分解,寶蓋頭,是有靠後山的祠堂建築,“一”字就是門前的屏風,“口”就是水塘,水塘之後就是良田。

祠堂的外形基本上是整體長方形,前有主大門和側門,主次分明,內有天井採光。外有明堂聚氣,還有半月形的水塘,符合天圓地方,天地互通的規律。

祠堂的上下廳之間,必有一塊天井,這都與風水觀念有關。

說到天井,多說兩句,因為天井有風水玄機。天井的作用,從風水的角度來看,是為了“養氣”,從建築功能來看是為了採光和提供共享空間。傳統的觀念認為:天井是藏蓄之所,是財祿的象征。融“四水歸堂”於天井,有言曰:“天井乃一宅之要,財源攸關,要端方平正,不可深陷落糟,大廳兩邊有異,二墻門常關,以養氣也。凡富貴明堂自然均齊方正,有一種陰陽交媾之美。”這裡要求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財祿的象征,以養生氣,體現陰陽交合之美。

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財祿的象征,還因為它是排水之所。天井在向外排水時,不是直泄而去的而是屈曲繞行的,以表明家財聚而不散去。《風水講義》一書中對排水路徑作過較詳細的論述:“水溝者,即居室內之出水陰溝也,宜暗藏,不宜顯露。決溝折水宜順地勢,按子位屈曲而出,則氣不流散。若直泄前去,則財不聚。如幾宅並排居住,宜在門外橫鑿一溝,過門遠抱出水方吉。若開門,財散不住。對門放水亦不聚財,水於兩旁,富而悠久。人字流去,敗財殺傷。凡丙午向,宜從前天井右邊辛方回流,中天井從庚方回流,後天井從乾方出外口,水的排放應由內而外,由小到大,不可穿房,不可直泄,曲屈暗流,迴環而去”方為吉利也。楊公風水一般排水是採取三神排水法,裡面有房分的奧秘。

祠堂外環境講究田園風景。江西寧都東龍村宗祠就處於一個美麗風景之中。清康熙十二年,孔子裔孫、翰林院學士孔敏英對東龍的田園景致做過這樣的描述:“其形勝則四面皆山,高峰頂上中開大段,豁然平曠,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步履所至,湛然如大明鏡……兩潔清流,一隘疆分,文峰東秀,御屏西峙,金星尚橋,玉塹天馬。龍峽高聳,翠巍嵯峨,閣建凌霄,橋鞏文昌,屋舍儼然參差者,萬瓦康莊。衢闢曲徑者,四路貞鬆挺翠,綿亙數里。桃、梅、梧、柳、綠竹成蔭,如虯如龍,似畫似圖。雞犬桑麻,都非恆境,宏信者屢矣,每當旋歸,流連不忍去之。予聽之,不禁擊節曰:桃源洞歟仁厚里也。”這般描寫,與“桃花源”相比,只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間百姓對風水的痴迷喜歡喝形。喝形之瑞象,激勵本族人,並以此為榮耀。山西建德新葉西山祠堂,是新葉村葉氏總祠,始建於元代,先後兩次遷址,清康熙九年(1670)在“精堪輿家言”的葉溥主持下,將祠堂移建西山之陽現址。祠堂地勢高敞,正對數里外被喻為“母親”的三峰山主峰里大尖,另外有兩座較低矮的山向主峰圍合,被擬為侍奉母親的“孝子”,顯然葉氏是想藉此風水來加強宗族的血緣關係。

祠堂建成後,如感到風水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甚至還可以“改造”風水。例如梅縣鬆源王姓總祠,“它所對的山峰中間低一點,不成筆架,後風水先生指點在中間的山峰上建造一塔,從此在該祠堂前向遠看,對面山已成筆架。寓意文峰極顯,文人輩出……。”

至於說到客家祠堂(尤其是總祠)的建築規模和佈局,一般都較為宏大。大多為上、下兩廳結構,每個廳面積都很大,廳的邊側有廂房,兩廳之間有天井。也有的祠堂為三廳結構。

客家祠堂的大門兩側、廳堂的墻壁及柱子上,鎸該著許多對聯,其內容以頌揚宗功祖德的居多。
 
祠堂上廳是核心位置,上有主堂匾額,所寫的就是堂號。其下放置神案,安放祖先牌位,又稱神主牌、家神牌,歷史悠久的大宗族的祠堂,往往分幾層陳列著幾十塊甚至上百塊神主牌,密密麻麻,蔚為大觀。此外,反映宗族人氏功名的載體是堂匾,以這種形式來標明、記載自己光榮的祖先和家族里的優秀人物。

客家人的每一座宗祠里都培養出了若干成功成名人物,能在宗祠里掛匾,就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征。我在贛州地區石城縣長溪賴氏宗祠考察時,就看到祠堂墻上懸掛著幾十塊堂匾,以激勵後人奮發上進。

有的祠堂在廂房設立 “養老房”,就是用來安置垂死的老人。有的祠堂還專門設置“棺材間”,堆放備用棺材。老人死後,子女們要到祠堂守靈幾天幾夜,有的還要請道士超度亡靈,之後,才能出殯安葬。出殯時,祠堂門上方懸一張大紅紙,寓“趨吉避凶”、“否極泰來”之意。老人死後的49天內,每逢7天,死者子女要到祠堂悼念死者。

許多的客家祠堂還沒有戲台,戲台一般設在下廳,與上廳的祖先牌位相對。

祠堂門前的廣場、門口擺設的動物石雕和祠堂內外的石雕、木雕、磚雕和泥塑、灰塑等工藝雕琢而成的各種裝飾圖案、人物故事無不有中國傳統吉祥的寓意。“竹”,也就是“竹報平安”,寓意這一族人很多外出謀生,“鹿”代表俸祿,寓意對做官的一種追求,“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牡丹”寓意榮華富貴等等。

族姓中有功名的人,如某某人在某某年鄉試、即省級的考試中高中第幾名舉人,都要在祠堂前廣場上竪起旗桿,以下文光宗耀祖。而樹旗桿的基礎,就是兩塊竪在地上面的花崗岩,人稱“旗桿夾”,哪家的祠堂門前竪起的旗桿夾越多,說明那家的族姓做官的人多,實力越強。

點擊瀏覽下一頁

也有的宗祠前面設有牌坊,那也是一種榮耀的象征。紫金縣城下厚街最著名的劉易城公祠門坪前巍然屹立著一座百歲牌坊,五六米高,上面刻著“貞壽之門”的字樣。
據介紹,清康熙六十年,時永安縣(今紫金縣)北門鄉飲賓劉吉人之妻廖氏百歲遐齡,鄉紳上表朝廷,懇請“建坊旌表”。次年,康熙下旨建造了百歲牌坊。1951年牌坊被毀,2004年重修祠堂時才在門坪前地下挖掘出古牌坊的下半部分,劉姓後人按照族中長者回憶和參照史料,修復了牌坊上半部分並重新樹立。現在,這個古牌坊結構精美,雕刻細緻而栩栩如生,充滿了古風古韻。

遊覽紫金宗祠街,感觸最深的是宗祠文化的內涵深厚,它內含宗族歷史、地方人文、古韻風雅,藏著風水玄機和道德文章、姓氏文化,它是維繫中華民族各個宗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聖地。我在領略宗祠文化的同時,也開拓了心胸。一個記載著清名臣劉名載謙讓鄉鄰的典故,讓我回味無窮。

劉名載(清嘉慶年間中憲大夫)任職期間,接到族人寄書求援,稱毗鄰江家與他們爭建祠地界多年未結。劉名載抄錄了一首先賢名詩“千里傳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回覆來信,告誡族人顧全大局、謙讓鄉里。劉名載的族人接信後主動沿地界退後三尺。江家人聽說事情的緣由後,也將祠堂的地界退後三尺,時人遂將此巷稱之為“饒讓巷”。此巷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多麼需要禮讓精神呀!從我做起,與人相處,禮讓、謙恭;對待大自然,友善、慈愛。

朋友,你從“饒讓巷”的典故中,感悟到什麼呢?
  
 
   延伸閱讀:
  

  1)劉易城公祠:位於紫金縣城,前朝官山嶂,後枕狀元峰,呼金山網子形,由地師劉易城親自選址,亥山巳向巳亥與辛亥之間界縫,水口坤申,甲卯來水。

2)劉氏宗祠:寅山申向兼甲庚壬寅金穴,天井辛口放水。該家族人丁興旺,進士一個,14兒子,86個孫子,下啟14房。

3)劉氏總祠:紫金山下,儒林街47號,後枕紫金山,面向雞公嶂,左有秋香江,右有北門河,寅山申向,辛水長流。

4)葉氏宗祠:亥山巳向巳亥與辛亥之間界縫,天井放午水。

5)陳氏宗祠:巳丙山亥壬向(丁巳與乙巳之間的界縫),水口坤申,艮寅來水。

6)蘇氏宗祠:位於下厚街,坐向同上。

7)陳氏故居:壬山丙向兼亥巳癸亥水龍,庚酉出水,甲卯來水。

8)黃氏宗祠:亥山巳向兼壬丙辛亥金龍,天井放水出午,神台亥壬山之間界縫小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