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食产业:新挑战中的新发展

 乌九图书 2012-05-09

    但作为一个传统产业,粮食生产如何既确保安全底线,又实现种粮农民的增收?各地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我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如何?种粮农民能否增收致富?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最近,本报记者前往北疆几个粮食大县进行了采访。

    提要

    粮食大县额敏、奇台、伊宁虽然在粮食发展中走的路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目标都一样: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让种粮农民增收,做大做强农业的基础产业,依托科技主攻单产,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精耕细作种出高产田。他们在传统产业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纷纷打出了自己的特色牌,其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额敏:增加科技含量创高产

    额敏是新疆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由于区位和资源问题,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是该县必须的选择。2012年,全县140万亩可耕地中,粮食就占到了95万亩,其中小麦53万亩,玉米42万亩。随着该县种植业结构的缓慢转型,粮食作物的面积不会再扩大,然而粮农的收入却必须要增长,于是额敏县提出了“稳定面积攻单产”。县农业局党委书记黄桂波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从种业到农田设施,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系统工程。重要举措之一来自与自治区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进行技术指导,“我们攻单产的工作基本上3句话就可以概括了: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整个单产提高的过程正是在这三步中完成的。

    去年,该县在粮食种植集中的区域建立了单个面积为1万亩的8个示范区,在这些示范区中,配备了现代化农田种植的基本硬件设施。这8个示范区分布在95万亩的粮食种植区域中,每个示范区中辟有科技示范田,这些田地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技推广人员和1500户科技示范户共同打造的。

    每年,县农业局都会从自治区科研机构聘请专家对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及乡村主管农业的干部进行培训,当地农技站技术人员再下到乡里培训乡村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但农民和当地的农技推广人员并不是毫无思考地照单全收,新疆地域宽广,每个地方土壤条件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农技推广人员,还是种植大户们,对于上面传来的经验,始终都是有选择地接受,选择那些最适合本地的技术来推广和利用。“农民一定要看到成效,才会接受新的技术,光说没用。”黄桂波说。每年种植的关键环节到来时,县农业局都会在示范田里召开现场会,每年分发的科技资料有数万份。

    数十万亩的种植面积要提高单产,种子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县农业局每年都会对优良品种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组的成员由专家和农民共同组成,以保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种植过程中,主推当地高产高效的作物品种,同时辅以其他有发展潜力的品种,在技术、市场和地况变化的过程中,主辅两个品种在动态地转化调整,以保证地里长出最好的小麦。

    科技含量的程度决定着小麦、玉米最后的收成。现在该县小麦的优良长势受益于2008年的一场灾害那一年大旱,改善灌溉系统由此被正式纳入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议程。4年过去,截至2011年底,额敏县滴灌面积已经达到70万亩,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可以达到90万亩,占据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4%。

    对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唐福能而言,他和同事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对全县耕地进行测土配方,看这片土地里缺少什么元素,然后引导农民实行有针对性的施肥。“很多农民都是习惯性施肥,我们要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化的病害防治,有些农民不管高毒低毒,什么药短期效果好就用什么药。”唐福能说。习惯性施肥容易造成对肥料的浪费和对作物的潜在危险,但改变这一传统习惯并不容易,至今,习惯性施肥依然是额敏县粮食种植的主要方式。

    正是在诸多措施的实施下,额敏县的粮食面积稳定,单产也在稳步提高。许多种植户亩产都可达到400至450公斤,随着科技因素的不断注入,他们小麦的产量会更高。与此同时,在粮食生产的下游,县上也在积极为承接更加庞大的小麦产量做努力。通过“退城进乡”等项目的开展,崭新的大容量粮库出现在方便农民交粮的城郊。县粮食局副局长尕有全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县级粮库有效仓容为4.7万吨,与其他粮库和企业相配合,完全可以承接日益增加的小麦产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