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干部怎样提高威信

 指间飞歌 2012-05-14
领导干部怎样提高威信
文章来源: 《理论前沿》2005年第5期 [作者: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教体局王来丁] 发布时间:08-07-24 17:19:04 675

领导干部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使者,其良好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树立“形象”,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品德、胸怀、才能以及情感等非权力因素中提高自身的“威信”。

(一)以德聚人,提升人格感召力

良好的品德可以升华自身形象。立官之本在于德,人们可以原谅领导者的过失,但不能容忍领导者的无德。为官者若是在家庭不身体力行立德,在社会不身先士卒护德,在岗位不俯首躬行践德,群众自然会侧目而视,其形象亦会每况愈下;若是修德自持,磨砺品行,高风亮节,勤政为民,群众自然会昂首仰视,其形象定会高大伟岸,可亲可敬,既或是政绩平平,才干如众,人们也会敬重三分。

良好的品德可以影响身边群众。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公众的领头人,其道德水准本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准,事事处处皆应垂范在先,做出榜样,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信任你,敬仰你,进而跟随你并学习你,天长日久,自会滋养出一方纯净的乡土。

良好的品德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历史告诫我们,事业是万众心力合一的结晶。有德之士能凝万众之心,聚群体之力,引领事业朝着既定的方向稳定、有序地健康发展;相反,无德之人,缺乏粘合力、向心力,会使身边的人众叛亲离,成为陌路,其事业自会半途而废,甚至以失败而告终。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之辈的可悲下场就是最好的诠释,也是余音未消的警钟。

(二)以量容人,提升群体凝聚力

拥有容人之量,才能团结广大群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旷世名言,不知激励过多少有识之士成为人杰。作为领导干部,容人之量不可少,小肚鸡肠不可有。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者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要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更要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而且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同时,不但要能容得下人之过,而且更要能容得下人之贤,依据周围每个人的特点,发挥他们的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兴旺发达的新局面。

拥有容人之量,才能求大同存小异。荀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它告诫为政者万万不可以苛刻的同一标准去度量和要求身边的人。诚然,在工作中人与人由于学识、阅历等的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必然会出现意见上的分歧,有的甚至与领导的意见相冲突。作为领导干部,要换位思考,绝不能居高临下,俯视众生,唯我独尊,一意孤行,要耐心地昕取各方不同的见解,深刻地分析其中的利弊,求大同存小异,以科学的态度做出适合民心的决策,并创造出宽松、民主、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拥有容人之量,才能倾听逆耳忠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身为领导,要有一副清醒的头脑,对溢美之辞要善加分析,明辨真伪;对逆耳的“苦口良药”要善于笑纳,广为采用。这样才能防微杜渐,或是药到病除,确保工作、事业健康稳定。

(三)以才倾人,提升才学折服力

丰厚的才学,可以赢得群众的敬佩和信赖。凡深受群众拥戴的领导干部无一不是学识和才能上的典范。

丰厚的才学,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领导干部处于决策的地位,科学的决策,不仅具有极强的先导性,而且具有极强的激励性,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开发民力,引领事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知识是科学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结晶,领导干部若拥有此二者,便会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大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丰厚的才学,可以使处事游刃有余。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境,如若是才能平庸的领导,往往会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六神无主,一筹莫展,甚至会推卸责任,或是扔下烂摊子一走了之。而拥有丰厚才学的领导就大不一样,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镇定自若,并力挽狂澜于“谈笑间”。

(四)以情感人,提升人际亲和力

动之以情,可以密切干群关系。人是有感情的生命体,倘若一味用制度管、卡、压,势必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人需要感情,正如古人所云:撼人心者,莫先乎情。群众是淳朴多情的,只要能给过他们滴水之情,他们就会报以感激爱戴的海洋。

动之以情,可以赢得群众拥戴。领导干部,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更要善于从细节小事关心群众和下属,用心用情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要经常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及时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冷暖安危,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心实意地给他们以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长此以往,自会得到群众的竞相拥戴。

动之以情,可以变理想为现实。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若能成功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那么无论是天大的困难还是神话般的梦想,也都会一一得到解决和实现,而感情恰恰是汲取群众力量源泉的最好纽带。领导者要以情暖人,让群众心情舒畅,乐意跟随;要以情聚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群众明白你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为着人民大众的,从而自发献谋献力,鼎力支持。“人间天河”红旗渠的光荣历史,淮海战场上老区人民冒着枪林弹雨手推独轮车往前线送粮的动人情景,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用情换来的。

(五)以理服人,提升处事信服力

晓之以理,可以使政令畅通。人是社会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有着复杂的思维,有的甚至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当属下或群众对决策不理解的时候,做领导的如果硬性施令就会伤了群众的心,甚至会引起抵制情绪。只要向群众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用充分的理由让群众明白利害关系,群众会通情达理、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作为领导者的政令也会畅通无阻,化为大家的行动。

晓之以理,可以信服于民。群众最反感的是那些玩弄权术、假公济私、认权不认理的政客行为。身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定不移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工具,严谨无私、秉公执法,用心站好自己的岗,处事上做到“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在理念上做到认“理”不认“人”,认“理”不认“利”。要用纯“理”打造执法的秤砣,还群众一个“理”性的公道。这样,群众就会还之以深深地信服。正如古人所言“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晓之以理,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理”可以理解为“道理”,也可以理解为“事实”。当我们拿着无可辩驳的“事实”去揭示真相的时候,“事实”就是“理”。在工作中,面对群众的误解,甚至是白热化的激愤,做领导的就一定要拿得出实实在在、清清白白的“事实”让群众明白信服;否则强行“封口”、“欲盖弥彰”,会积怨更甚,酿成恶果。俗话说得好,“有理走遍天下”,只要理端理正,群众是会变不理解为理解的;只要理端理正,就会化干戈为玉帛,还人间一个祥和的春天。

(六)以绩招人,提升公众共鸣力

扎实的业绩,可以奠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败军之将无以言勇”,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亮眼”的业绩,即使决策再好,思路再清,干劲再大,也不会被群众所青睐。

扎实的业绩,可以引起群众的共鸣。凡在集体中生活的人都有一种“归属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属的集体优秀杰出,也希望自己所属的领导出类拔萃、有所作为。“发展是硬道理”。领头人的显赫“业绩”会在属下的心中激起共鸣,使大家看到希望,生发信心,进而积极献计献策,同心协力,向着共同的目标有力迈进。否则,会使众人产生自卑感,失去进取心,生发出离群索居的念头。果真如此,其事业的恶性循环将如期而至。

扎实的业绩,可以招引优秀人才。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一个有生命力的集体离不开一群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优秀人才,而辉煌的业绩则是吸引人才的强力磁石。中国有句古语:良禽择木而栖。身为领导,如果业绩不凡,才能出众,就会有大批贤能之士云集而来。因此,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因为跟随有业绩的领导,能让人看到奔头,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希望。而有了大批优秀人才,又何愁事业不能如日中天呢?责任编辑 柳 波 《理论前沿》2005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