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思的魅力之五

 乔乃强阅览 2012-05-15

第五章 洋思经验为何引起轰动

  这是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初中,建校段段20年,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典型;1999年省教委曾专门发文,在全省推广该校的教改经验,从当年6个村和办乡村初中至今,学校由26间房发展到占地100多亩,学生长了几倍,求学者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先后有20万人次参观学习,今年招收新生时,开来的小汽车在校门外停了4公里------

这所学校就是泰兴市洋思中学。

  一个乡村初中,靠什么站立在素质教育的前沿?

  先学后教,让教师“退居二线”

  全国劳模、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在接受采访时,脱口而出的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改革,通俗地讲,就是老师“退居二线”,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体,多年来,学校课堂教学一直沿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创建之初的洋思中学也习惯于“满堂灌”,教学效果很不好。蔡林森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是一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方法。上课时,学生先自学看书,再模仿例题做书后的检测性题目,看的是否认真,一检测就知道。这是强调学习效果。做好了也万事大吉,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抽出来讲解。这叫做在危机中学习,消灭“南先生”。之后,再举一反三,看是否真正掌握。一环套一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活了,而老师则成了“退居二线”的参谋,只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一般一堂课老师只需讲10分钟左右,如果学生学的好,有的只讲4分钟。

  蔡林森说,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其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地积累。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在洋思,寄宿生每晚由学校组织收看《新闻联播》,再预习半个多小时,9点钟,统一熄灯。

  从“差生”抓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好、教育好,是蔡林森从3个子女的教育中获得的切身体会。年近花甲的蔡校长告诉记者,他的3个小孩在小学阶段没有一个成绩冒尖。大儿子5岁还不识数。次子小学时成绩中等偏下,曾将68分的数学成绩偷改成88分。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全乡倒数第一。读中学了,蔡林森把他们带到洋思上,不订阅资料,也不给补课,只要求他们每天将课堂内容重讲一遍,看有没有真正掌握,这样,书本知识“日日清,周周清”,每个月再来个“回头看”,孩子的成绩很快上来了,如今3个孩子都靠上了大学,有两个已去了美国攻读博士。

  不少学校的老师只关心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差生”则撒手不管。洋思中学则打破这种做法,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用他们的话说,教师一届没教好,还有下一届,而学生只有一次机会,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说到底,“差生”问题解决了,学校也就太平了,班风、学风也就好了。正是对差生的关心,全国各地不少家长将难教的孩子送到洋思,有的学生进校时成绩只有个位数,而老师们并没有歧视他们,而是共同动脑筋,增添学生信心。结果,从1991年以来,洋思的几年毕业生中没有一个不合格的。蔡林森说,如果提升到理论高度,课堂教学是“尊重主体”,重视“差生”则是“面向全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学生犯错误,责任在教师

  在洋思,学生如果犯了打架斗殴等错误,老师也受到相应的处罚。这种做法看上去不合理,但却有助于强化教师的责任心。

  蔡林森说,素质教育并不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德育、体育必须一起上。而后两者往往被看作“软指标”,老师不尽力。我们的做法是让软的软的指标硬起来,让老师搞承包制,全面负责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比如说,学生犯了错误,不是简单地责怪学生,老师必须负责。为什么?那是因为老师没有教育好。这样一来,老师的责任心空前强化,软指标也就不被忽视了。

  现在,洋思中学有良好的校风,学生有着良好的品行与日常行为,就是因为老师的教育到位了。全体学生每天准时早锻炼、熄灯后安静休息,没有打架的。蔡林森说,严格的规矩一时难以做到,但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管理育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