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法-修辞、病句、词性、标点、句式等

 五岭泛舟 2012-05-19
转载 语法-修辞、病句、词性、标点、句式等 2010-06-18 14:22:16| 分类: 语文 |字号 订阅 一、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4、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5、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喻 就是打比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 判断: 1、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 2、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 3、老李壮得像一头牛。√ 4、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 5、我和爸爸长得很像。× 6、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7、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 8、这只豹子跑起来就像那只豹子一样快。× 9、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注意不能出现比喻词 。例如: 1、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西跑。 2、披着红色盔甲的螃蟹煮熟了。 3、水稻笑弯了腰。 4、高梁涨红了脸。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大树站在路边。 7、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8、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夸张常常用比喻、比拟、借代的形式来表现。例如: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2、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练习1:把“雨一直下着。”改成夸张句、拟人句和比喻句 夸张:雨下得象天漏了一样,还没个停。 拟人:雨一直下着,连一口气都不喘! 比喻:雨象牛毛一样,细细的,还下个不停。 2、仿造例子改句。 这山可真高。 这山可真高,快要把青天刺破了。 (1)天安门广场可大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可真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病句的类型 (主要有九种) 1、用词不当。如:“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又如:“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2、语序颠倒。如:“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又如:“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问大操场走去。”——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次序对换。 3、成分残缺。如:“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缺少主语中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又如:“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渭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4、语意重复。如:“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又如:“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5、搭配不当。如:“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又如:“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6、前后矛盾。如:“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又如:“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7、归类错误。如:“《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又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所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8、指代不明:“中午,马铮和马跃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这句话中的“他问他”究竟指的马铮问马跃呢,还是马跃问马铮呢,不明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写清“马铮问马跃”或者“马跃问马铮”。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应懂得,使用代词时,指代要明确。 9、关联词语用错:①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 ②他不但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两句都是用错了关联词。例①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年纪小”不能成为“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应该把“因此”换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确、明白了。例②中,前后分句有递进的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 改错句练习(一) 1、全班同学都到了,只有王刚同学没有来。 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3、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 4、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 5、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6、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7、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8、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 9、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0、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11、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12、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13、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14、由于坚持锻炼,他的体质增加了。 改错句练习(二) ①河里的鱼儿正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②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 ③这篇文章充满着儿童的童趣。 ④大家一起欢度美好的佳节。 ⑤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⑥同学们正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上课。 ⑦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⑧他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⑨遭到毒打,扬科又一次悲惨地死去了。 ⑩他不但改正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是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尊崇、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 如:慷慨激昂 、鞠躬尽瘁、从容不迫、雄姿英发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 如:见利忘义、一臭万年、鼠目寸光、狼子野心 中性词:是不带褒义和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如:念念不忘 、无奇不有、 无声无息 、 一碧万顷 例如:骄傲的贬褒用法 褒义用法:小明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我真为他骄傲! 贬义用法:小红期末考试得了98分,就骄傲的不得了。 四、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 例:机器制造零件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零件。 1、蜜蜂穿过草地。 2、孩子们捡到贝壳。 3、母亲看着我。 4、同学们唱起《国际歌》。 5、同学们回家去。 五、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例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是工程师。 1、 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2 、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3、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4、 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5、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6、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六、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起强调作用。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 2、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做的 。 (意思是:他承认是他做的。) 3、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不能说不是真理。 (意思是: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练习: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互换 1、这件事你不可能不知道。 2、好好学习不可能不取得好成绩。 3、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不得不参加。 4、认真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5、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大家都佩服他。 6、能考取一所名校,这肯定是他的愿望。 7、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8、爸爸的表演很精彩。 七、反问句是句式中的一种。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比如: 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这里“难道”一词也可以省略。 3、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八、设问句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例如: 1、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3、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4、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九、关于把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说话人应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改句的方法如下: 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 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应改为: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 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练习: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1、我是知道这件事的。 2、这篇作文不能算一篇好作文。 3、周总理工作劳苦,新中国为有这样的周总理感到自豪。 4、相处这么久了,难道你对我还不了解吗? 5、他的学习热情那么高,难道成绩还会差吗? 把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改成不带引号的句子) 1、爸爸告诉我:“你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把作业做好。” 2、凡卡哀求爷爷:“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啦!” 3、弟弟问我:“你的名字写得怎么这么漂亮呢?我的名字写得怎么那么丑?” 十、标点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1、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如(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2)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例:他三十六、七岁。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5.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冒号 [:] 一、提示下文,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解释说明 1、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解释说明) 2、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分项说明) 二、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的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如: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深夜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 1、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 2、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 3、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 4、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熊、狼要夜里打,叫打猎。 省略号(……)的用法 1.表示说话的断续。例如:“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 2.表示列举的省略。例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 (鲁迅《故乡》)小孩子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3.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例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4.表示引文的省略。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5、表示话未说完。如“我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瘦得……” 老班长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下去了。 破折号(——) 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 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3. 表示话语的中断。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4. 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十一、判断题练习: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的打 “×” 1、游泳队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纪录。( ) 2、《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和《景阳冈》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 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 ) 4、屈原、项羽、大禹、张飞都是《史记》中描写的人物。( ) 5、《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 6、《半截蜡烛》是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 7、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 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9、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史记》。( ) 10、 《西游记》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 ) 11、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 12、“你们谁见过这么脏的作业本?”是反问句。( ) 1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比喻句。( ) 14 、“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用了拟人的手法。( ) 15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是比喻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