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孩子不需要条件(十二):拒绝暴力

 @春花秋月@ 2012-05-21

爱孩子不需要条件(十二):拒绝暴力

   爱孩子不需要条件(十二):拒绝暴力 

 

 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对子女个性的健康成长,对培养子女的优良道德品质,对子女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都是必要的,但是严格不等于严厉,严格不等于挨骂,严格不等于讽刺挖苦。在孩子的智力培养中,“拔苗助长”和“放任不管”都是有害的。比这两种方式更有害的则是惩罚和粗暴。

   由于有些家长自身不良的性格,性格暴躁,经常斥责孩子。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工作不顺心,心情烦躁,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经常打骂孩子,有的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惩罚和粗暴常常被认为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后一招。在一些涉及道德、伦理的问题上,父母用这种方法并不是完全没有必要,但智力上则恰恰相反。父母或老师正严厉地质问孩子:“难道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你也不会吗?你怎么这么笨?……”父母的愤怒使空气颤抖,激烈得足以振聋发聩,而孩子除了紧张地木然地瞪着书本,什么也不知道。激愤的言词会使孩子内心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和伤心会迅速蔓延开来,占据他整个的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的印象的空隙,头脑一片空白,对自己和别人所说的茫然不知。心里紊乱、慌张,在这种状态下,他是不可能真正注意书本知识的。频繁的训斥和惩罚,会使你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可怕的、令人不安的印象。就像一个信号一样,你一出现孩子就紧张,任何教育的目的也不可能达到。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孩子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的不良行为。父母的严厉惩罚也往往使孩子养成粗暴、野蛮、敌对、蛮横无理、说谎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厉惩罚只能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厌学心里,孩子对学习提不起精神。
    其实,漫不经心,疏忽健忘,见异思迁,都是孩子在儿童时期的自然表现,有时他们会“有意”这样表现,有时则完全是自然的。“有意”的行为,表明他的反抗情绪,一般情况下,只要你说出他的情绪来源,他会自动放弃这种情绪.毕竟从天性上,孩子并不希望长时间与成人对抗。对于“无意”的表现,应该温和地提醒,给他慢慢调整的时间。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培养时,你应经常流露出亲切和善意,这种亲切与善意的情感可以激励孩子,使他乐于听从来自父母或者老师的指导。只有在自在、安适的情绪下,心灵才能接受新的知识,才能容纳新的印象。     

明白教育应该什么时候停止和明白它在什么时候开始同样重要。孩子在安闲、自在、鼓励和爱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