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的中医药治疗

 法净 2012-05-22
痛经的中医药治疗
全网发布:2011-06-23 21:54 发表者:宋艳丽 (访问人次:1268)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多为少女初潮后即开始出现,或与体质因素有关,或因经期饮冷受寒,寒客胞中,气失温运,瘀血内留,致胞脉受阻,不通而痛。继发性痛经多为育龄期妇女经期受寒,或产后不慎,当风受寒,寒湿客于胞中,或有多次人流史,胞脉受损,离经之血瘀滞胞宫、胞脉,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津液运行障碍,聚而生湿酿痰,湿、痰、瘀日久而成癥瘕之病。故寒与瘀为本病主要病机。

1 立法强调温经、化瘀,依痛经程度分型施治

    寒与瘀为本病病机,本病立法在于温经、祛瘀。《素问·调经论篇》曰: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泣则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温经、祛瘀治疗宜贯于始终。然而,患者痛经程度有所不同,具体用药亦有所选择。痛经按疼痛程度、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等情况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痛经。临证分别选用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或温经散寒、逐瘀荡胞,或温经散寒、祛瘀解痉的治则。同时方药中佐以理气止痛之品,如木香、乌药、延胡索、川楝子等,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胞脉、胞络通畅,通而不痛。

1. 1轻度痛经宜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轻度痛经多见于原发性痛经患者,因病程短,病位浅,疼痛持续时间短,多以月经前或经行第 1 天小腹疼痛多见,血量增多或血块下即可缓解,尚可坚持工作和学习,临证无腰痛等伴随症状。此类病证多可予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良方温经汤加味,方药组成:当归、川芎、白芍、人参、肉桂、莪术、丹皮、甘草、川牛膝等,稍佐益母草、茜草、鸡内金等祛瘀之品; 或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炒灵脂、蒲黄等,稍加吴茱萸、艾叶等温经之品,使血得温则行,血行则瘀散,胀甚者加乌药、延胡索等理气止痛之品,经脉、胞脉通畅,通而不痛。

1. 2中度痛经宜温经散寒、逐瘀荡胞

    中度痛经多见于继发性痛经,病程长,疼痛持续时间长,甚至持续整个月经周期,B 超提示常合并盆腔炎性包块、附件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临证常表现为疼痛难以忍受,坐卧不安,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伴见腰痛,痛势绵绵,而一般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法效果不满意。此类病证已久,寒、湿、瘀搏结,阻于胞宫、胞脉,且病久必瘀,故疼痛拒按,提出温经散寒、逐瘀荡胞治疗大法,以四物汤加大黄、炒五灵脂、炒蒲黄、红曲、肉桂等为基础方加减。其中大黄为主药,味苦寒,主下瘀血,破癥瘕积聚。痛经多为瘀血为害,或寒凝血瘀,或湿瘀互结,或痰瘀互阻。血脉之周流,在以通为补,苟瘀血留滞,则秽浊不去,新生之血,亦易瘀积,而徒为陈陈相因之恶腐。且瘀血不去,新血难生,能推荡陈腐,然可致新。大黄气味重浊,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通利胃肠,而血络源流俱清,通而不痛矣。同时配合温经化瘀之药,炒五灵脂、炒蒲黄、红曲、肉桂,组方中,寓补于行,祛邪而不伤正,临床应用,常配伍乌药、延胡索、琥珀、吴茱萸等温中理气之品,每获良效。

1. 3重度痛经宜温经散寒、解痉祛瘀

    部分继发性痛经,病程长达数 10 年,感受寒邪更重,寒、湿、痰、瘀搏结,表现为痛势剧烈,难以忍受,甚至晕厥,不能正常工作生活,经期有烂肉样组织排出,且多伴有腰骶疼痛、呕吐、肛门坠胀,甚则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逆,B超提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属于重度痛经,治疗需温经散寒、祛瘀解痉方可奏效。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味,故宜酌加细辛、川椒等散寒之品,秦师临证善用虫药,解痉止痛,多获奇效,多选用全蝎、僵蚕、蝉蜕之类。全蝎,祛风定痉,通络止痛,抗惊厥,善于走窜,且具有开气血祛凝滞作用,对于多种痛证,多能奏效。僵蚕,活络通经,解痉止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它能治“瘕块”,说明本品有软坚消瘕之功。蝉蜕,具有解痉通阳、抗惊厥作用。同时,因虫类药中,僵蚕、全蝎、蝉蜕药性最平,故为治疗重度痛经首选。

2 分期用药,标本兼治

    痛经的治疗需分期用药,轻度痛经的治疗分经前、经时用药。经前1周,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品,治其本;经行时理气温通止痛,治其标。中、重度痛经多属虚实夹杂,腹痛持续时间长,甚至整个月经周期,常伴有腰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故非经时宜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祛瘀为主,同时辨证施治,或补肾调冲、或健脾养血,或疏肝理气以治其本,经期依病情选择温经祛瘀之法治其标。再者,活血化瘀之品久服伤正,酌情选用党参、白术、黄芪、杜仲等扶正之品,使邪祛而正不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