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饮茶有学问

 王浩然 2012-05-24
“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饮茶保健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健康饮茶有学问
饮茶保健,众所周知。《神农本草》言“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四十多种,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物成分。
    虽然茶叶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但也不能随便喝,要想把健康茶喝出健康来,还要细细了解健康饮茶的学问。
选茶看体质、分季节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因此有“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的说法。茶叶专家指出:“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茶。比如,人人都说绿茶抗氧化功效好,但体寒的人喝了,反而会感到不适。喝茶还讲究天时地利。许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种茶,其实不科学。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温的茶;春夏易上火,可以多喝绿茶、花茶。”
    看茶喝茶。专家指出,中国的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六大茶类茶性不同,功效也不同。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红茶性温,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黑茶性温,能去油腻、降血脂。
饭后及空腹皆不宜饮
    不少人习惯饭后立即喝茶,认为这样有助于消化,其实这是喝茶的一忌。饭后喝茶,茶汤中的咖啡因会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另外,虽然喝茶有助于消解油腻,但茶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合成后会变成靶酸蛋白质,这种物质会导致便秘。喝茶应该在饭后至少半小时。
    茶叶也不能空腹饮用。道理和不能空腹喝酒是一样的。空腹喝茶一方面会加强茶叶对胃部的刺激,茶叶中那些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容易被吸收,导致头昏、心慌、腹中饥饿、心神飘忽等“醉茶”现象。喝茶前觉得胃部空,可以吃点面包、饼干之类的茶点。
茶叶忌久泡,头泡茶别喝
茶树生长过程中会吸收许多土壤中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一般情况下不易溶解在水中,也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如果浸泡时间过长,这些物质就难免会逐渐浸出。另外,茶汤容易被空气中的一些微生物污染,放置时间过长的话就可能会使茶中的胺类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因此,正确的喝茶应该是现泡现喝。
    有些人因为爱惜好茶,舍不得将第一泡茶倒掉。其实这是因小失大。茶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采茶、晒青、揉捻、炒青、包装、运输等众多环节,包括在存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污染,头遍茶等于是洗茶,可以将附着在茶叶表面的一些污染物质去除,因此头遍茶不宜饮用。陈年老茶、黑茶等由于制作工艺和存放环境的差别,需要多洗一两遍。
饮茶不宜太浓
    喝茶资历较深的人往往喜欢“做杯”,喝浓茶,觉得如果茶叶的浓度不够的话就“没滋味”。其实这种习惯不太健康。一方面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碱,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刺激较大。此外,妇女在孕期、哺乳期、经期要饮用清淡的茶叶;老人也不宜常饮浓茶,因为浓茶中的咖啡因含量较高,茶碱的含量也较多,这些物质的刺激性作用很强,使神经兴奋,对老人有一定的副作用。
不宜盲目养壶
    许多茶友喜欢养壶,但在养壶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以为不洗茶杯、茶壶可以更快地养出油润光泽的茶具。这其实不科学,茶水在与空气的接触中会逐渐氧化产生茶垢。茶垢中含有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专家提醒人们,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作用,但凡事有度,专家还提醒,夏季宜饮绿茶。绿茶性苦寒,叶绿汤清,有清凉感,故能消暑降温。
(本刊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