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21--25)

 爱雅阁 2012-05-29
......其胃,这个胃水不胃水,尤其胃气一坏了,非死不可。它这一段的意思非常广泛。第一个,说是这个水病,尤其里水,这是胃气他就是虚。那么治疗呢,当然有可下的机会,又当别论了,一般说不要破坏胃气,那你越是虚衰,那个水不会好,所以这是一个世人以警戒之意,他写这么一段,这段看着没多大意思,其实很重要。所以咱们治水总是要顾虑这个胃气。底下讲了半天了。在五脏各方面也影响有水,它既分五种的水,下面就拿脏腑来解释。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身重者”就是组织里头有水气,它身子沉。“而少气”者,里头水自下以迫上,压迫横膈膜,这人少气,水在里。由于少气,所以他“不得卧”他一卧,那个水呀,更往上迫,他要是站着、坐着,他的水就下,不往上压迫,还轻一些,所以要是里水往上压迫的甚,都不得卧,咱们讲那个小青龙汤的讲过了,咳逆倚息不得卧嘛,就是有支饮,饮也是水。“烦而躁”那个心是阳脏啊,火脏啊。心阳之火为寒水所困,所以烦而躁。“其人阴肿”这个心火不能下交,那么他阴肿。这段说明什么问题呢,它是辩证的问题。古人认为心、肾这两个脏器它是有关系的。心火不能下交,要病水的,肾水不能上济,要病火的,所以总得水火既济,这个人的身体才会安和,这是古人的看法。所以关于这种的,就是心火气衰了,所以发生这种水气病,那么突出的表现,下边肿,其人阴肿。这个有点道理,心脏的水肿大概都在底下先发生,心脏病的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这个说得最好了,这个就是肝硬变腹水。“其腹大,不能自转侧”就是腹水。“胁下腹痛”胁下是肝的部位,当然是胁下痛,牵连到中间的地方,他也痛,他都是指上腹说的了。这是肝腹水,他很清楚。“时时津液微生”由于肝水不在胃里头,所以胃还能生津化液,但是肝病也会影响胃,它还时时津液还能微生,不象脾胃病,它一点都不生,它微生,尤其“小便也续通”因为它也不是肾。这个肝硬变腹水是这样,它也不是小便一点也没有,它不是,你要是吃剧烈的药,完了,那个小便一点也没有了,你影响到肾脏了。不然的话,它小便老有,但是少而已,续通嘛,正是说明这个肝硬变腹水。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古人认为肺合皮毛,所以肺病,那个皮毛,所以“风伤皮毛内舍于肺”嘛。那么假设这个因肺而发生的水肿,这个身非水肿不可,因为皮毛是在外边的嘛。这个肺,他不是水之上源嘛,这个肺主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古人是这么看的,肺有这个作用。那么因肺病而造成的水病,所以小便不通,很难,它的水道发生障碍。“时时鸭溏”着也是古人说那个肺与大肠为表里,肺病容易影响到大便溏。其实呢,拿咱们辩证说呢,小便难,大便溏,拿现在西医的看法,就是代偿作用,他就水谷不合了,但是古人看这个现象,还是一点不错的,但是它说的是肺和大肠为表里,他们两互相有关系。那么这个整个说明的还是一个辩证,咱们遇到这种水,无论他哪发生的,怎么一种水肿发生,它肯定与肺有关系,这是古人的看法。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这个也是辩证。因为这个腹,脾所主。脾水,这个腹要大的,就是要有腹水的。

脾主四肢,所以四肢要苦重,特别要沉。因为这个脾胃他是一家,脾胃气虚,津液不生。咱们头前讲的那个肝也是腹水,那个肝水,可那个津液,还时时微生,影响脾胃,脾胃不是它的本病,真正要是脾胃上而来的水肿,那么它津液不生。“但苦少气”水在里面,所以水甚了,它一定要少气的。“小便难”上边都说的小便难,肝病,他小便续通,他不是一点没有,你看那个肾就不是。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他这个是“不得溺”所以古人说肾是地道,地道不通,水是一点也没有,尿是一点也没有,它不得溺。“其腹大,脐肿”古人看脐以下为少腹,这是肾所主,所以肚脐是特别要肿的,也就是说他这个腹水在肚脐以下严重。肚脐肿,这个腹水我们经常看到,也是下边腹水厉害,肚脐往外怒怒着,要是太突出了,这个腹水就不好治。“腰痛”肾病嘛,腰要痛的。“不得溺”肾是主水的,它要是病了,是没有尿的。“阴下湿如牛鼻上汗”这个寒水越下越重,所以这个阴下这个地方,湿,这个水都渗于外,就像这个牛鼻子上的汗似的。“其足逆冷”是说阴寒下甚呐,手不那么逆冷,足是逆冷的,是寒饮在下焦的一种情况。“面反瘦”这个水气一点不能济上,所以面反倒瘦。这是说的肾水。那么这一些在治疗上,当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古人在辩证上,他是有的。凡是这类情况,无论这水是怎么发生的,它都是肾水,腰痛、脐肿、没有汗,尤其这个下边阴寒得厉害,它说这是一种肾水。那么至于治疗,这里也没提。那么这种情况,它只是里水,小便不利,就指不得溺,这个还是挺有关系的。它底下,在治疗上有个总则。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诸有水者”就是上边这个五脏所病之水说的。“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下肿,水有下趋之势,应该顺势利导,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呢,这个水,有外出的这么一种趋势,“当发汗乃愈”。这也不管治水,治一切疾病都应该这样,总而言,要因势利导。这个病,它上边水肿了,这个水它要上越,但是它不是要吐,我们这个人的出汗,都在上体部,所以咱们太阳病也是,他要有广大的上体部要出汗,所以头项特别强痛,它这个水气都在上边。那么这个病的趋势,也反映这个,假若上边肿,这个水,有外越的情况,所以这个因势利导要发汗。这是个原则,这是挺重要的。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寸口脉沉而迟”沉是有水,迟是有寒。那么我们就寸口脉的诊查,他说寒水是相搏于里了。寒水相搏于里,胃气非虚衰,就是脾胃虚衰,所以趺阳脉当伏。趺阳脉气衰,水谷不化,如果偏于“脾气衰则鹜溏”。古人认为这个脾,它输送津液,它气衰不能输送津液了,所以人要鹜溏,大便要拉稀的。“胃气衰则身肿”这个就是头前我们讲过的,这个胃气一衰,它不能化谷,血液、津液就是要枯竭的。那么外边,尤其络脉非虚不可,它既是有寒水相搏在里,而胃气在虚,络脉再不足,这个水非往外走不可,所以说胃气衰一定要身肿的。

这个影响络脉,不是说这个经脉太实,它是虚,你看咱们说的这个胃气虚,骨气不行,影响血少,四肢厥冷,都离远的地方,这个络脉也是一样,经血也是虚,但是络脉是更虚。所以水,它就往虚的地方来,哪个地方虚就往哪个地方去。不是说这个络脉虚,经脉就不虚,不是的,经脉也虚,但是不到那么个程度,络脉是空虚。所以里头有寒水相搏于里,如果是脾气衰,那么大便要稀,就是下利了,如果是胃气衰,那么水谷不化,津液不生,影响经虚血少了。血少,尤其突出的表现在毛细血管,那特别要少,认为这样水就趁着这个表,络脉虚而聚于皮表而不去,它往那块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那么这个就是影响到了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这是什么道理呢?十二经脉都是受气于胃,所以胃是水谷之海,那么十二经脉也就是血管了,它也都得来源于胃。这个胃气一衰呀,这个少阳的脉也不足,这个卑,就是不足。少阴的脉也细,细也是不足,细是血不足。这个少阳指的是什么,不是指足少阳了,这个指的是三焦,手少阳。这个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这个是.内经.的话,水道出焉,水道顺着三焦而下输膀胱。那么三焦虚,水道不利,那么少阴脉也虚,那就影响肾了,地道不通了。所以男子一定是小便不利,那么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经水还是血了。“血不利则为水”不是,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了,血不利变成为水,这是错的。这个血不利影响发生水,这个不光是女人,咱们头前讲的属于肝硬变的腹水,也与血分有关系的。它古人把这个水肿,尤其是里边这个水,它分为血分和气分。气分纯粹由于营卫不利;这个血分,由于先病血而后病水。先病血,这个血指什么,就是淤血。这个血不利,也影响水不通,尤其咱们这个门静脉这个地方,最重要了。这个肝硬变要是只是利水,是把这个腹水消去,但是病可完全好不了。古人有用鳖甲…丸的,大黄蛰虫丸这个药也很好使,所以要坚持用,它是有效的。要是只是这个血分的水肿,你光利尿解决不了问题。它是先病血后病水,那么这种的水,它叫做血分。这个不光妇人有,男人也有的,看你怎么一种水肿了。你象我们说的肾脏炎那种水肿,它是纯粹是气分,所以那个发汗、利水就可以好。肝硬变的腹水就不行。底下这段没什么大意思,我可以讲一讲。这一段肯定是后人所附进来的。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这是他问先生,他说这个病人,“苦水”你看他样子吧,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又不利。你给他诊脉的时候,不说他这个水的病,反说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就是诊脉的时候啊,病人的水病很清楚,他说这些。那么如师所言的,脉是怎么个脉,你怎么这么说啊。底下这个师曰,就答复他,说他这个病,寸口脉沉而紧,就是指的这个寸口脉了。沉而且紧,那么沉是有水了,紧为寒,他说这种的脉。由于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在关元那个地方,有寒、水相结在那个部位,这个病不是一朝一夕的。“始时当微”开始的时候它不觉,尤其年盛,年复力强的时候他更不在乎。“阳衰之后”年事稍长了,古人这么个看法,年事稍长阳衰阴进,都是这样子。“营卫相干”这个营卫不相协调了,阳越来越损,阴越来越盛。那么这个“结寒”就是结在关元这个寒水之气,这个时候略微就动了。肾气也上冲了。这个肾气上冲不是张仲景的话,是后世注家的。“喉咽塞噎,胁下急痛”这是气冲了,气上冲,上冲咽喉,它就是根据奔豚气那个看法了。他说咽喉发堵塞,胁下就发急痛。这个要是不错治呢,也到不了这个情况。

“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那么其实他是气上冲,这个气往上冲,你要吃泄药,气击不去,气与下药啊冲击的,那个病除不了的。后来一看下不好,就“重吐之,胃家虚烦”这个咱们头前伤寒论讲过,这个吐,胃丧失津液,它要发烦热的,所以虚烦者,虚者指是吐伤津液,胃中燥要发烦,这么一个虚干,所以“咽燥欲饮水”吐伤胃液,最厉害了。“小便不利,水谷不化”这个胃气虚了。“面目手足浮肿”这个胃虚了,它总是要发生这个,他以前就有这个寒水结于关元,就有,这时胃一虚,外边就要肿了,就是头前讲的那个道理了。那么大夫看了有浮肿了、有水了,这才看明白,用葶苈丸下去。葶苈丸咱们讲过了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弄成丸药。“当时如小差”吃这个药的时候好一点。可是,“食饮过度,肿复如前”它当时好是一时的了,这个水肿是有这个的,你要是用这个攻击药,当时是好一些,但是胃气已经虚了,那也是错的,过后还是要复来的。“胸胁苦痛,象要奔豚”它的气冲老没治,主要的矛盾在这里。胸胁苦痛,这个气老往上攻嘛,形象就像奔豚病似的,上冲胸咽。“其水扬溢”由于气冲,这个水气更厉害了。“则浮咳喘逆”浮指的浮肿说的,尤其那个面目它总要浮肿的。咳喘上气而逆,他所以给他治,他说的气冲、要咳喘,他都是解释它这一套。它就用气上冲,有水气,挟水气以上冲,所以要浮肿也要咳喘而逆。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要抓主要矛盾。当先攻击,这个胃气错了,你们那是胃气不,应该是冲气。“当先攻击冲气令止”冲气一止了,一切都好掉了。“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这个新病指什么呢,是指大夫给误治诸类这种情况,就是气上冲的厉害,所以这是个新病,那个老病,就是结在关元的那些病,这是老病了,然后在慢慢再治。这段毫没有意思,拉嘎不休。你看看这个句子,文章也不象张仲景的话,他这个四、六卷都是晋、南北朝以后,所以你们念古文就知道了,没有什么意思,这个象什么呢,就像头前讲的痰饮,服小青龙汤后,那个辩证差不多。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腹痛者加芍药”这个就不要,这是后人添的。风水,虽然他个提风水,这里其实不是风水,后头你看看这个方剂就知道了。主要就是表虚,“身重汗出恶风”表虚有恶风,尤其黄芪剂,这个黄芪这个药啊,它是实表的,表虚到极点了,那恶风非常敏感,这个在临床上要注意。特别恶风的,大概是黄芪证,他那个汗出,他表不固,汗出。身重,你看他没说身肿,后边也肿的,但是以重为主,重者多湿,就是皮肤肌肉多湿,身上觉着沉。所用这个方,为什么脉浮,他这个水在表,湿在表,这个本来在风湿里头,提到这个方子了。病在外,脉就浮,并不是认为是表症,纯粹有表虚。表虚,它这个水气都在外表,聚于皮肤而不去了,这是实表就治,这个方子纯粹是实表。这个防己黄芪汤啊,就是桂枝汤去桂枝加防己黄芪。头前痉湿暍里头,就是桂枝汤去芍药,加木防己、白术、黄芪,它就是利尿,实表。因为他没有表证所以去桂枝,这里没有桂枝,去桂枝、芍药,它这个黄芪、生姜、大枣都有。它主要是用黄芪,黄芪加上姜、枣还是健中补胃而外以实表,是补中益气的一个办法。那么另外,它用白术、防己去水,它是这么一种治疗,这没有表证。到后头它说得非常好,后头附方里头,我们在详细解释。这个虽然说是风水,他是症候象风水一样,也恶风,脉浮,也汗出,象这个风水,症候是相同,实际上他不是的。风水要发汗的,所以这个要注意。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这个是真正的风水。“一身悉肿”这个他不是光重了,是身上都肿了。脉也浮。“不渴”这个不渴,不是多余的一句话。要是渴,就不能发汗,它这个不渴,正是应该发汗。这个渴,前面也讲了,诸有水者,凡是渴而小便数者,非得下利,绝不可发汗。这个发汗,丧失人的津液。一身悉肿,脉浮,恶风。“续自汗出”这个汗多,继续,老出汗。这个汗多是有内热的关系。

它紧接的一句话,“无大热”无大热,不等于没热。它这个大热指的什么呢?身大热,阳明病。发过汗,身大热,蒸蒸发热。它不是那种发热,那种发热是阳明病了。它既有表,也内里有热,所以他说无大热,但是续自汗出。这个汗出,是由里往外蒸,里头有热呀。所以用越婢汤,越婢汤在外解表内清热,大量石膏啊。你看这两段,所以我们得在临床上得辩证,看着样子都象风水。那个恶风,可是非常的厉害,那个纯粹是表虚,由于表虚,外边肿,他没提了,但是它的肌肉里头也是停湿,身体特别重。所以这两段不能等同看,这很重要。都是说风水,头一个风水,形象像风水,其实是皮水,第二个真正风水。这个越婢汤,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药。“恶风者加附子一枚”这是要不得的,这都是后人加的。“风水加术四两”也不对。这是.古今录验.那个书上说的。那是里水,头前那个,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造成的身肿,里头腹水,它用越婢加术,那么这个也不一定得是风水。越婢加术,他外边没有表证。前两段都是说风水,但是风水也不限于越婢汤一个方子,后头还要有。现在这两段很相似,在临床上千万要注意。如果他没有热,而且恶风相当甚,特别敏就是。我遇到过这个病,我知道。就是在夏天,比较热的天,他这个屋子关得严实,一点风他都受不了,这个我是亲身体会。那他纯粹是表虚,所以你千万不要用麻黄剂,那是黄芪剂。所以这两段写的在书上都差不多,看这个症候,实际是不然的。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这个说皮水,皮水也不是一种治法,也是各种不同。如果“皮水为病,四肢肿”这个水气就在皮肤里,皮水是这样子的。如果“四肢聂聂动者”要用防已茯苓汤。四肢聂聂动是什么意思?他是既有水气在皮肤里,如果再有气上冲,这个水气相击,他要微微动。聂聂动就是微动的一个状态。聂聂就是微微有动。如果只有水,没有气上冲,他不会动的。所以桂枝配合茯苓,他就治筋惕肉瞤、肉跳,那是桂枝、茯苓结合在一起就有这个情形。桂枝治气上冲,茯苓去水。那么这个方子呢也是这个道理,它是桂枝甘草做基础的方子。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你们看这个方子,他是桂枝、甘草治气上冲。大量用茯苓,茯苓用六两,它也去水,但是治肉动,又是跟桂枝配伍去了。那么这个方子以防已茯苓去水。黄芪还是实表,因为这个皮水呀都是络脉虚,黄芪这个药既能补中,又能实表,所以补中益气要用黄芪的。表不实,水气不去,假设这个方子不用黄芪,我们用桂枝、甘草、防己、茯苓,当时也能消肿,不是不能消肿,但是马上就回来了。它这个还虚之呢,水去还来。你非这个根本解决,它不虚了,水在里头站不住了,把这个水去掉了,病就好了。所以治皮水,这个方子还是一个主要的方子。那么在临床应用是这样子,如果没有四肢聂聂动,也没有气上冲的情形,或者桂枝、甘草,我们用上边的方子,防己黄芪汤,也未是不可的,那也是治这个病。你看情形,那么如果他是有桂枝甘草汤证,又有表虚,有皮水的情况,所以它得辩证,他主要的方子,他四肢聂聂动,用这个方子特别好使。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这是在这有重复一下了。越婢加术汤前边讲过了。甘草麻黄汤在这个地方有些问题,这个咱们不得不讨论。用甘草麻黄汤也可以说是治风水的,不能治里水。小便不利造成的水肿,不利小便只是用甘草麻黄汤是个危险的事。我恐怕这一段都是错误的。大家注解都这么注了,这个主要还是治风水。这个风水有自汗出的,续自汗出,里头有热,他要汗出,用越婢汤就是这个道理。假设这个不是汗出,喘而急迫,无汗,这类的风水恐怕用甘草麻黄汤是对的。所以这一段很成问题,一般注家都是敷衍了事就下去了。据我的研究,甘草麻黄汤在这个里水由于小便不利为主的这种水气病,叫我看用不得。因为头前讲很多了嘛,如果小便不利,水停在里,不先利小便,攻表是没有的,有时还击动水气而造成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一段有问题,咱们留在这,大家讨论。据我看,它是治风水的,风水无汗。这个书错误是有的,所以到这个地方应该拿出来,大家讨论。甘草麻黄,它是无汗而急迫可以用这个方子,用甘草缓急。喘、无汗,这种的水肿,有用甘草麻黄汤的机会。所以咱们说的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这么个样子,故令病水,这叫里水。用越婢加术汤是没有问题的,要用麻黄汤成问题的。所以越婢加术汤,它也不用越婢汤,要加术,它兼利尿嘛。在这书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单独这一节它用甘草麻黄汤,我越看越不对头,各家没怎么解释,但是这个是成问题的。这个甘草麻黄汤纯粹是发汗的,重复汗出,温服一升,一升不出汗,你再服就要出汗了。不汗,再服,它要他发汗,所以治小便不利的里水是成问题。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少阴为病,脉沉细,细就是小,他比较这个脉就是沉,不那么浮,这是少阴病。那么少阴病也在表嘛,所以风水也可以发生少阴病,不是不可以发生少阴病。这个属少阴,就是这种水气病属于少阴。“浮者为风”只是浮,就是头前讲的风水。

“无水虚胀者为气”也有虚胀的,这在临床上也常见,看到他是发肿,但是按着没有水,他不像这个水,一按,没指,完了,有坑,他没有,那这是虚胀者,这是气,气当然不能发汗了。“水,发其汗即已”凡是水肿,那发汗就可以好了。无论是少阴,还是太阳病这种风水。“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脉沉,就是沉小了,那个属于少阴病,得用少阴的发汗法子,少阴的发汗法子你就得在发汗药里加附子,这是麻黄甘草加上附子,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个咱们在伤寒论少阴篇就有了。“浮者宜杏子汤”这个杏子汤,大家在这本书上他说这个杏子汤没有、不见,那么各家的说法就不一样了。这个书上说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那么在这个.医宗金鉴.他们说就是麻黄甘草汤加杏仁,我认为这个都不对的。这个在伤寒论上有,这个说明是大青龙汤,回头你们翻.伤寒论.。他说太阳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用大青龙汤发之。那个就是,无少阴证,少阴证他脉有沉小了,那你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一段就针对那个来的。所以如果脉沉小,这是少阴病,那个大青龙汤用不得。大青龙汤是越婢汤与麻黄汤合方,里头他也有杏仁,那古人叫它杏仁汤,也不一定,这是无从考据。但是我们就这个风湿这种病,根据伤寒论,又有太阳伤寒,脉浮缓,这么一个条文。那么脉浮,他是属于风水,所以我们说大青龙汤比较合理。甘草麻黄汤加杏仁,那不叫方,加杏仁就能治,那么甘草麻黄也能治。要如果身疼痛,那更应该用大青龙汤。这个风水,有两个讲的,有一个是身疼痛的,那么如果身疼痛,这种风水用大青龙汤更好,他本来就是要身疼痛的,就是不疼但重也可以用。根据伤寒那个就是,我想大青龙汤合理。麻杏石甘汤治不了,麻杏石甘汤不能治水气的。那他不跟越婢汤呢。这一节原则上讲很好,所以在这个风水不只是阳性病,那么少阴病也有的,不过是这里提出来属少阴,与这个风水区分,所以他说属少阴,其实就是风水而陷于少阴病,也得发汗,水都得发汗,在表纳,不过他发汗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那么与阳性病的发汗办法不一样,阳性病得用杏子汤。杏子汤是个疑问,大家的说法不一,我认为是大青龙汤较比好。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这一段大家的解释也是千奇百怪的。厥,厥者无汗,四肢厥就是血少。厥而皮水者,皮水也是应该发汗的。厥而皮水者不可发汗,只能利尿,但厥无汗麻,这个应该用利尿的法子。他用蒲灰散大概总是有热了,蒲灰、滑石这两种药前面讲过,都是利尿药,那都是偏于治热。那么这种厥也不是一种寒厥,注家有那么解释的,说厥就是逆,皮水逆了,这是...解释,说是水出来了,那么拿蒲灰散外敷,我认为是大成问题的。陈修园、.医宗金鉴.都是这么解释的,我认为不是的。他没说外敷,蒲灰散主之,还是指内服药纳,这是利小便。凡是水气病,无论风水、皮水,当然不是一个治法了。你看头前我们说的那个防已茯苓汤也是桂枝甘草为基础,那个也是解表的办法,那么当然也有用麻黄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要是厥,血虚,你不但麻黄不能用,桂枝也不能用,所以他必须,只是能利小便。蒲灰散只是举其一个例而已,当然在临床上还有其它利小便的方子来治水肿。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一句话恐怕是一个错误。我们在讲历节的时候有,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他讲的历节痛,又把它搁这了,这个恐怕是注家搞的。黄汗这个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这个病有热,形状像风水,但是表现是不一样的。“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这个与风水是大不相同,他出黄汗。“脉自沉”虚,黄汗这个病也是虚病,尤其是表虚。“从何得之”那么底下是“汗出入水中,水从汗孔入得之”这个,我在临床上遇到这个病,知道这个不一定对的。我遇到两个,都是女人。尤其这个方子说治疗那个,他更不是这么得的,恐怕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咱们可以搁到这。那么就是张仲景的话,也是略举一斑,也不是这种病,都得汗出入水中得的,这也是概括不了的。那么这个病,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为什么呢,主要是黄汗病丧失体液太厉害了,丧失体液以致渴,这个津液亏损得厉害,这个时候不能再让他出汗了,虽然还是要用桂枝这类的药,他老气上冲麻,但是要加苦酒。这个苦酒就是醋,这个酸收啊。黄芪是补虚。桂枝、芍药也是调节营卫。桂枝治气冲,与芍药两个搁在一起,对调节营卫还是起作用的。其它的热药药都不让搁了,姜、枣都不要了,不能再出汗了。桂枝汤的方剂一般甘、温药都不要了,另外加上醋。醋就是使他不出汗,你们看看这个方后说明就知道了。

它吃这个药,开始要烦,这个烦得道理呢,就是他不得出汗,他老出汗,一不出汗它就烦的。服至六七日,烦才解。若心烦不止...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黄汗之病,两胫自冷。
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黄汗病与历节病有个不同之点,主要是在两胫发热和自冷。黄汗病两胫自冷,他这个水气病,水气就下,下边特别厉害,两胫要冷的。历节不是的,历节他发热,假令发热,此属历节。历节也出黄汗,所以开始这一节,就是历节、黄汗一个主要鉴别点。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不是荣气是劳气。劳气就是虚,虚劳之气,这个病是虚的。“食已而出汗”吃完饭就出汗。“又身常暮盗汗出”就是夜间睡、一躺下也老出汗,这个黄汗是这样子的。那么这种汗,不纯粹是热的关系,这是劳气,就是虚。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汗出已,反发热”这是个不好现象。一般要是出完汗他都不发热。一方面出汗一方面发热,说明人的精气外泄,邪气在里头老留着。这个咱们在讲表证的时候讲过这些问题。这个就是正不胜邪,就是虚。我们出的汗都是精气,人的热反倒留于内,这久而久之一定伤及血脉的。那么开始就是瘀血证了,其身甲错,那么再久而久之,热不止还要生恶疮。这都是说明黄汗的。你可知道,黄汗是这个样子。他这搁个弱,一般的病也是这样子,也不例外,他像个范论似的,但是它主要的是针对黄汗。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说如果身子沉,身子沉说明什么呢?停湿停水嘛。“汗出已”出完汗之后,这个水能去一部分,感觉轻快,这说明他有水气。这个黄汗他老出汗嘛,出完汗较为好一些是的,其实说明他身上有水气。“久久必身瞤”黄汗虚,虚他常气上冲,气上冲有水气,身上一定要动的,肉一定要瞤的,就像我们头前四肢聂聂动是一个道理,没有气冲他不会。“瞤即胸中痛”一瞤就是有气上冲了。气一上冲,胸中一定要痛的,气上冲于上嘛。这个黄汗病有几个重点,一是出汗,一是发热,一个身肿痛,这是三大证候,所以他是一条条的分析,这非常的好。“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由于气上冲,这个水气也随着气上冲,所以上边出汗下边没有汗。“腰髋弛痛”这个水气往下边厉害,冲腰,髋就是胯,外边这个胯。这个地方又没力气又疼,弛疼,弛是松弛的弛。“如有物在皮中状”老觉得从腰髋以下这个部位,老觉得里头象是有虫子爬似的,什么呢,水气。就是虚,而水气占据不去,就是这么一种病。要是更厉害的话,剧者,由于气往上冲,里头又有寒水、湿气,那么他就不能吃东西。身既疼也重,它有表证,重就是有水,疼是营卫不利。“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在这来个总结,上边这种情况就是黄汗的正证。“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这是正治。桂枝汤治营卫不利,解外,也治身疼,但是他去不了黄汗,非加黄芪不可,它表虚,这个桂枝汤不但治身疼也解热了,他老有虚热。这两种病人我都遇到过,这个黄汗的病值得我们研究,到底怎么个病,我查不少西医书,我也查不出来。我治头一个黄汗病就有桂枝加黄芪汤,我用的方子相当好使。他这个人啊,她这个爱人在哈尔滨的一个医院,也是一个挺有名的大夫,他在西医院给她诊断说她肝硬变,这个人面目属于黎黑那个色,就是有点褐黄色,但是她没有黄疸,她来这啊,我给他看,开始我也没注意这个黄汗,她说是肝硬变,拿了不少检查的东西,她的爱人是个大夫嘛,我就她治,越治他越疼,他腰疼得厉害,她住在西郊,来一趟挺困难,一步不能走,得人驾着,来一趟汽车就花七块钱。那天我看她腰疼,我就奇怪了肝硬变哪有那么疼的,我看她这个领子,一翻就是黄,我说你出黄汗吧,她说对了,她说我得这个病就出黄汗,你看这东西真是还挺奇怪啊,后来不治肝了,我给她吃桂枝加黄芪,很快就好了,颜色都变了,黄汗都解决了,后来这人好了。那么黄汗究竟是什么玩艺?这个真值得研究。你说它是黄哪来的,是这个汗中医看这个汗,为热蒸,色变了,那么这个阳明病那么大热他汗也不黄阿,所以这个值得研究,这个病我是遇到了,遇到这么一个病。同时头前讲的桂枝苦酒汤我也遇到过,那么这个人呢,他就是渴,我就给他桂枝芍药黄芪苦酒汤,他吃就好了。所以这两个病我都遇到了,但是这个病,这黄哪来的呢?这个人我还给他检验了,他也是黄疸指数都不高,你说这黄哪来的,这个值得研究,西医也搞不清。我也问过西医,西医说这个病少见,是少见,就是我的确是幸运,遇到这么两个病,一般人恐怕都还没遇到。这个黄哪来的,确实是这样子,这个书上说的都差不多,尤其腰、腿疼啊很突出了,出汗,他是有些发热。所以这个病是有的,这个黄汗是怎么个事,我遇到两个病人后就再没遇上,病历都没有了,但是我有些记录,文化大革命以后病历全没了,所以这个病值得研究。你说这个黄怎么来的呢?奇怪,我治的头一个,就是桂枝加黄芪汤,确实肝硬变,他的脾也大,但是他吃这个药,黄汗是基本解决的,而且他腰不疼了,后来他自己来了,他也不用人搀,的确是好了。底下我们讲气分,这一节很不好理解。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他说诊察寸口脉,就是桡骨动脉了,迟而涩,迟是为寒,涩是血不足。这诊寸口知道这个人啊,有寒而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诊趺阳脉,看他的胃,微而迟。“微则为气”就是胃气虚,所以脉微。“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就是概括上边寸口脉和趺阳脉,概括说的。寒气不足,寒,有寒,气就是胃气不足,还有一个血不足,它就是概括寸口脉和趺阳脉而言的寒气不足。它是三个意思,寒、胃气不足、血不足。

那么认为这样子,血不足是营卫不利。“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他又有寒、胃虚、血又不足,当然要四肢厥冷,这个血达不到四末,所以手足逆冷。那么手足逆冷说明什么呢,就是营卫不利。“营卫不利”于外,那么这个津液整个在里头,而为水,所以“腹满胁鸣相逐”。肚子胀满,胁鸣,他是往上冲了,腹满胁鸣,相逐就是寒和水气相逐,要不这相逐是什么道理。手足逆冷,营卫不利于外手足逆冷,寒水之气相搏于里,腹满胁鸣相逐而“气转膀胱”气转膀胱,就说明这个他不是下输膀胱,气转膀胱就是气在小腹与上腹,在这个地方时上时下的意思,主要的是营卫虚竭了。“荣卫俱劳”营卫俱虚竭的意思。这个劳就是虚劳那个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阳气指着胃说的,胃气不行所以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血凝滞,也不通所以骨疼,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身冷、骨疼是个表证,他说身之所以冷,骨也所以疼,这是由于营卫之气不利,不利就是外边还是有外邪了。“阳前通则恶寒”阳前通这句话很不好解释,阳通照理说不应该恶寒了,这个尤在径解释比较好。他说阳前通,阴失去阳了,阴失去阳必然要恶寒的。他这个解释不是冲着阳下手,阳前通阴没通啊,阴没通,阴失去阳了,他不是要恶寒吗,这是尤在径的解释,旁人还没有那么解释,我认为他的解释还是有道理的。“阴前通则痹不仁”阴前通了,可是阳呢?越而不行,阳就是指胃气,所以咱门讲的胸痹那章就是了,阳为寒痹,他要是麻痹不仁,他没有阴,阳可是光在那呆着,滞而不行,他要麻痹不仁。必须得怎样呢?阴阳二气,它是相辅而行的,总得“阴阳相得,其气乃行”这个说明什么,说明治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通阳怎么办呢,就得治津液以通脉,他就指着麻黄附子细辛这个药说的。那么这个桂枝汤,我们讲了很多了,甘温养液的药,你要只是用桂枝去芍药汤,他能够通荣气,不能通卫气。他这个阴前通、阳前通都是指着用药,你只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通其阳治津液,但是更恶寒,阴不通。阴不通,阴失去阳,他不更恶寒吗?你要只是用桂枝去芍药汤调营卫,养营气,那营通而卫不通,他要麻痹不仁,所以这个都不行。他讲治疗的这两句话,就指的下边的方子,总的讲,既要通阳也要通阴,两个方子就得一起用。这“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其气乃行是指什么说的,寒水之气乃散的意思。“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就指寒水之气。如果这个病要是实,吃这个药,则失气,则出虚恭。如果这个病虚,要遗溺。“名曰气分‘,这个病主要的问题,又由于营卫不利造成内有寒水。营卫不利还是有外感的问题。所以这个诊寸口和趺阳,我们知道他是外边营卫不利,血虚有寒在里面。诊趺阳又知道胃气也虚,也是有寒,这个寒气不足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在内有寒水之气相逐,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在外又有表证,营卫不利身冷骨痛。那么这个里面造成的水气病主要源于营卫不利,所以它说气分,这一段冲着血分说的。那么这个治疗,既要通阳解表,也要用桂枝调营卫,解肌那种办法了。他这个没用整个桂枝汤,他还是阳气不足了,把芍药去了。这个虚则遗溺,名曰气分,就应该底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就应该接这个。这个.医宗金鉴.说的是对的。下面这个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这是闲文,不要。“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就接着上边的气分,这个对的,因为什么呢?心下坚大如盘是另一段的,是枳术汤,是底下那段,所以这个书错的地方也很多。这段文章到好解释。这种治疗的办法,你搁在文章一起看就很清楚,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呢,根据药物我们来分析,这个药两个方子合起来。一个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是治气上冲,所以上实下虚,胸满脉浮嘛,这个腹满胁鸣说明有冲气啊,营卫不利用桂枝去芍药汤是很对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病发汗的药,麻黄附子细辛治水气,所以在少阴篇里头,我们看一看就好了。他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他这个少阴病一般不发热,反发热,而脉沉,脉沉就有腹水,所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认为是少阴病,非得用配合附子不可,搁细辛就去水,那么这个就是发表去水。我们从这个方剂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方剂一方面去里头的寒水之气而解表,同时也调营卫治气冲。那么既有桂枝去芍药方证,又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所以把两个方合起来治这个病。那么我们对这个病怎么理解呢?这个病就是第一个胃虚,胃虚要有水气;二个有寒,虚寒在里,外边招受外邪,所以他陷在内里头,有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这种水气病,外表呢又有身冷骨痛这种表证,是陷于阴证,陷于少阴病。那么怎么治啊,那么根据方剂的这种恰好适应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调营卫养阴,养阴就是养血了,以桂枝汤为基础;一方面也得治水、解表,让他出汗啊,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么个样子来解释我认为还是充分的,这个才叫气分。总而言,由于营卫不利于外,那么营卫之气不行,在里头也为水气,所以叫气分。

这种气分可以根据上面这个病的情况,用这个方子来治。这个方子也是表证的方子,既是表不解没有汗,但是又有桂枝去芍药证,气冲胸满这种情况,可以用这两个方子把它合起来。你们看看底下这个解释也可以,说“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虫行皮中,他这个营卫不利得厉害,这个发汗很不容易,非用大力的附子也出不来汗,如虫行皮中,咱们在伤寒论讲了,一是说他是久虚,老像虫子爬似的,他出不了汗,那么他这个也是这样子。他是虚,所以只是用麻黄是不行的,得用大力的附子才能使他发汗。要是在辩证上说呢,四肢厥冷,身冷骨痛,这纯粹少阴病的情况,所以要加附子这种法子。这一节在文章里头不好理解,各家对阳前通、阴前通则痹不仁的都解释得有问题甚至都不解释,唯独尤在径的解释我觉得是比较合适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这个很清楚,这个是“心下坚大如盘”就是胃停水。“边如旋盘”旋盘这个东西咱们不知道,所以上边说如旋杯,也有后来改的覆杯,这个杯是扣着这么一大块。这个旋盘,早先的粉磨坊他的那个叫旋盘,就是旋凉粉的那种东西,总而言有边棱的,所以这一段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这个边明显,这个很像说肝硬变那种腹水,摸得话有这个有边,有边缘可以触摸到,这个一般水不会结成这样,很像肝硬变的那种情况。所以枳术汤,这个他是去...附方:.外台.防已黄芪汤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防已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我刚才说不是风水,他这个说呢管这也叫风水,由于脉浮是在表。可是一样,其人或头汗出,所以我们头一段说是汗出,这个汗出不是像越婢汤那个汗。“表无他病”不是真正表证,表无他病就是没有身疼等等这种情况,可见所谓这个风水,他不是很明确的表证的那种风水,他这个这样解释挺好的。那么主要的病,“但下部”水气就下麻,下边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上都蛮好的,像没病一样,为和就是如平。“腰以下当肿及阴”腰以下尤其腿,它往上,肿及阴,就是前阴了,那么腿是难以屈伸,从这个说法,纯粹是皮水,他没有表证,可是古人就是形象像表,所以我们对防已黄芪汤这一节可以做参考。假设我们遇到水肿,他从腰以下肿,以致不能屈伸,那么这个我们用防已黄芪汤,看着像风水,可他不是风水啊,他没有外感的一种证候,所以与越婢汤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这一段他附的,可以给我们作个参考。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痹非中风前面的分号不要了,它是接着下来的。“脉浮而缓”本来是中风脉了,太阳中风脉浮缓嘛,那么浮是在表,就是“浮则为风”了。中风的缓是由于中风汗出丧失津液,所以脉按之才缓弱。那么这个呢,他说不是,缓则为痹,这个虽然脉是浮缓,但是这个缓不是由于汗出而脉缓弱,这是由于湿痹的关系,痹指的湿痹说的。你们想想在.伤寒论.,“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咱们在.伤寒论.阳明篇、太阴篇都有这一段。他这个是指那个说的。他这个脉浮而缓不是太阳中风病自汗出脉浮而缓,是伤寒,没有汗,那么这个缓就由于里头停湿,津液反不充于外了,所以脉也缓,这个在伤寒论反复说了。象大青龙汤,“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和这一样的,就是湿。这个就说明这个缓不是太阳中风自汗出,表丧失体液的这种脉按之缓弱,这个缓是由于里头停湿,那么这个停湿在里,津液就不充于外,这个脉是这么个缓,所以它说“缓则为痹”。痹呢?不是中风了,他特意绕个弯说这话。“四肢苦烦,脾色必黄”这是简单说的话,他本来系在太阴,太阴就是里头有湿,那么再有热呢,湿热相瘀他一定要有身发黄的。但是小便不利他要身发黄,小便自利,他就不能发黄,这都就略去了,这是在伤寒论讲过的东西。所以他就是“四肢苦烦”就是手足自温的一个互词,在.伤寒论.里,说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他这搁这,四肢苦烦就是四肢苦烦热了,与手足自温者是一个意思。那么这说明里有热,既有湿又由热,如果小便不利一定发黄的。古人说这个发黄与脾有关系,所以说“脾色必黄”认为脾出土了,土色是黄的,古人是这么个看法,这也是个辩证的意思了。那么这个黄不关脾的事,也不关脾色的事,这都是古人这么说,是那个时候了。那么我们现在研究他呢,心里头要明白。他就是郁热在里,要发黄的。这一节就是说太阳伤寒,手足自温,脉浮缓,他是系在太阴,是里有湿,所以才说缓不是太阳中风那个浮缓,这个缓不是由于汗出,津液被夺而缓,是里头停湿,津液自然不充于体表了,所以缓。这一节看看.伤寒论.好懂,要不的话很不好懂。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趺阳脉是脾胃脉了,以候胃以候脾,都诊趺阳。“紧而数”脉紧而且还快。数是胃有热,“数则为热”那么胃热他就能消谷了,但是紧则为寒,这个紧则为寒你看下边就知道了,趺阳脉紧,这个寒,那胃有热又怎么有寒啊?这指脾说的,脾虚有寒,就是停湿不行。

那么脾虚停湿就不能化谷,所以“食即为满”这是一个冒语,这个没说完的。这一段主要说谷疸,谷疸首先胃有热能吃,但是脾虚反而食而不消,意思是在这,底下它又接着说了。如果“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你看这个趺阳脉紧指的上面这个说的。虽然是食而不消,是停湿了,蕴热,有发生黄疸的可能,但是小便自利,又不会发生黄疸,所以他再诊尺脉。诊尺脉浮,这个书头前讲了,“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我们诊脉。这个浮在寸位,在关以上,寸至关这个部位上就是在表。要如果这个浮在关以下,关以后,在尺中,那么这个是在里。所以说尺脉浮为伤肾,尺脉浮这个热,这个邪热伤及到肾脏,所以他尺脉浮,而寸脉不浮。“趺阳脉紧为伤脾”这个根据上边,趺阳脉紧是寒,就是脾伤不运而寒停湿在里了,所以他说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就是脾肾俱伤之意。是风伤肾寒伤脾,这两个结合起来就叫风寒相搏,就是脾肾俱伤。这个脾伤,他就不能消谷气,所以说“谷气不消”谷气不消他里头蕴湿,再一吃东西,再一有热,湿热往上蒸腾,他脑袋就晕,咱们讲水饮的病,头晕多是水饮呐。这个湿热更容易,所以“食谷即眩”他由于什么呢?由于谷气不消,这是个倒装句,谷气不消应该在前。“胃中苦浊”胃中苦浊这两句用得相当的妙,这个浊既有湿也有热,所以以湿热为苦,当然心中烦,都概括了。这种浊气,就是湿热、浊热之气,就是谷气不消,配合他有湿,往下走。下走如果小便通,那就是由小便把浊气泄出了,也不至于发黄。那么小便不通,他是热伤肾。“小便不通,阴被其寒”这个阴指里,就是寒湿之气都在里头来,伏里了不得泄出,那么热也只到膀胱,也不得越,小便不利嘛,这跟我们头前讲的发黄是一样的。“身体尽黄”这样子热与湿瘀在里,就一身全黄了。这种黄哪来的呢?就由于谷气不消,所以叫做“谷疸”。古人认为发黄疸,有一种叫做谷疸,这个谷疸就由于脾胃的关系,能食而不消,那么谷气不消就郁热,如果再有湿,湿热于里而发黄。这种黄由谷气所致,所以叫做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这又一节了,上边的谷疸由趺阳脉紧以下一大段,头一个他讲趺阳脉,说这个胃热脾寒,那是个冒语,那不是一段,那个主要全是说的谷疸。这一节说的是女劳疸。“额上黑”古人认为水色黑,肾主水,肾伤者额上黑,这是肾气伤的一个证候。“微汗出”表和啊,不是外来的。“手足中热,薄暮即发”上面这个血证,这种热都是在夜间。咱们讲那个热入血室,他是白天非常的安静,但到夜间谵语,如见鬼状者。那么他这个也是,薄暮以后手足中热,这是咱们说的血虚热了。“膀胱急,小便自利”这为有瘀血。膀胱急就是膀胱急结,膀胱那地方憋的荒,也叫急。那么小便不利就是蓄水,小便自利这是有血,这就是瘀血。

“名曰女劳疸”这一切都是由于不节制房事,女劳而致,所以叫做女劳疸。这是一切由于肾气伤了,所以首先他额上黑就是肾气伤的一个反映,肾气伤总是伤在肾的血脉,他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个后头还要详细解释的。古人说的黑疸就是一个血性的黄疸。咱们讲的.伤寒论.有那么一段,“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跟这个参考的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没有到狂那个地步,所以后边治疗他也不用抵当汤。如果这个病在甚之于其人如狂,那是瘀血很明显的纯瘀血证,这瘀血证也有发黄的,所以咱们讲.伤寒论.的那一条,就是抵当汤证,是发黄证,身黄,脉沉结。古人说的女劳疸就是血象黄疸,他不是由于胆道受阻碍而发生的,咱们说的溶血性的黄疸,中医说的都属于瘀血这一类。这种黄疸是有的,我就遇到很多,这种黄疸的确要是“腹如水状不治”。腹如水状的,水状指的水气,头前讲的,石水那类的,就是有腹水了。那么他这种有腹水,他是女劳疸,是肾气衰,一点也不能够行水了,所以非死不可,古人是这么看法。那么就根据临床,这个黄疸并发腹水,的确是预后多不良。这个我有经验,遇到很多,大概都没有好的,尤其这种黑疸,面目黎黑的黄疸,大概好的是没有。西医也知道这种黄疸。这是说的女劳疸,女劳疸实际就是血象黄疸。腹如水状不治,到这块是一节。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这个嗜酒人啊,他的湿热内蕴,就是湿热在里头,他老喝酒嘛。里头湿热所以心中懊憹,烦呐,而且发热。湿热在里,他不能吃,里有湿,他老要吐,里有水,咱们讲的小半夏汤都是这个。“名曰酒疸”那么这种黄疸大多由于嗜酒所致,所以叫做酒黄疸。那么上边说的,黄疸有那么三大类,一个是谷疸、一个是女劳疸、一个是酒疸。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阳明病,脉迟”这个脉迟是个不急的脉,主寒嘛,主虚呀,那么这个说的还是寒。阳明病,这就指阳明病的外证了,发热不恶寒,多汗出,这是阳明病的外证了。但是脉迟,虽然阳明病热候是有了,但是里有寒,里有寒指的停水说的,这个水性寒所以脉也应着迟啊。“食难用饱”阳明病本来有热,热能吃,但吃饱不行,一吃饱,他就要发烦,他的胃里头有湿,有湿就不能化谷,所以湿停在那他就发烦,跟上边的谷疸一样。“头眩”脑袋晕,为什么?停湿、停水。所以“小便必难”他小便通利,就不停湿停水,他头也不眩晕,小便必难,就冲着头眩说的。可见这个脉迟是里头有寒湿这类的东西了。“此欲作谷疸”现在这个人虽然不发黄,这是要做谷疸,这跟上边是一样的。那么遇到这种病人,虽然没发黄,你要加小心他要发黄,这是要作谷疸的一种情形。但是这种病只能利小便。“虽下之,腹满如故”这个人当然腹满,这个腹满他是由于脉迟里头停湿停水,他里头不湿嘛,咱们讲阳明篇脉迟那个讲得很清楚了,可以回头看一看,那时候不能用泻药。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就由于脉迟,还是有寒。那么这个时候呢只能利尿,当于寒湿求之,就是这个意思。这一段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在临床也常遇到这个事,那么这个人没发黄呢,但是一系列的证候要发生谷疸,那么这个时候你发汗、泻下都是错的,如果脉迟你就是利小便就好了。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底下就是酒黄疸的治疗原则的问题了。他说酒黄疸是湿热在里,如果小便自利,这个湿热有去路,随小便就去了,就不能够发黄。所以嗜酒发黄都由于小便不利,一定要小便不利的,这他才发黄。喝酒人很多,怎么都不发黄啊?他这个小便畅利他不会发黄的。要是小便不利,这种湿热在里,一定要郁热为黄。那么酒疸的证候是什么样子呢?主要的就是有热,“其候心中热,足下热”尤其这个热在下边,心中,这就是酒疸之为候也,就是酒疸的一个要证,心中发烦热,足下也热,就是小便不利。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这个酒黄疸一般说都是心中热、足下热,也有不那么热的,就是热不显了。那么说话呢,也了了,靖言他应该是了了,靖言了就是了了的意思。这个“靖”本来治理为之“靖”这个治安搞好了,治理好了就是“靖”。他搁个靖言就是言语治,就是言语没病而了了,明白,不说糊话,就是说心中没有热的一种意思。“腹满欲吐,鼻燥”腹满者,里实的证候;欲吐者,湿热逆往上,所以他欲吐;鼻燥者,里有热也。“其脉浮者先吐之”其脉浮,病有上越之机,病有上越之机,所以寸脉特别浮,那么这个应该先吐。“沉弦者先下之”沉为在里,沉弦就是里实,这个弦紧是一样的,沉紧、沉弦就是偏于里实,那么这个要下。总而言之酒黄疸是以里热为显着证候,所以心中热、足下热,那么这个热呢当然当攻。你看这个病机了,他要有脉浮,病有上越之机所以要先吐;脉沉弦,就是偏于里实,那么要下之。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荠状,
心中如啖蒜荠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这就更清楚了,那么酒疸,心中热,心中烦热得很,他是瘟瘟欲吐,要打算吐,那你就应该顺其势而吐之......这个酒疸本来脉浮,应该吐之,是为对的,下之为逆所以病未解,这是误下了。“久久为黑疸”那么这种酒疸下之后,他一定不好,要是日子长久了,就变为黑疸,那么这个在.千金.、.病原.里头都谈,黄疸久了都要变黑疸的。这个事实上也确是这样子,咱们在临床上黄疸要久不了就慢慢变成黎黑的状态。他这个是错治的,误治的,更使之变黑疸,所以“目青面黑”这是黑疸的一种外观了。
“心中如啖蒜荠状”就说烦热盛,咱门吃这个葱蒜,感觉这个所谓辣辣发热的情况,当然心中也懊憹。他这个酒疸,他就心中热,应该吐之你反下之,那么热不去,心中如啖蒜荠状者,说明这个热更深了。“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这个都是瘀血证了。大便正黑,应该很清楚,明明白白就是潜血了。那么皮肤爪之不仁,这个皮肤不知痛痒,瘀血证常造成这个问题的,这都是有瘀血。“其脉浮弱”怎么知道他是误下该吐的酒疸呢?从这就看出来了,其脉浮弱,下之后其脉还浮,但是他已经弱了,弱了,下伤中气了。“虽黑”但“微黄”黑中还透点黄,所以知道是下酒疸而为黑疸,不是女劳疸,女劳疸是一来他就黑,额上黑,这与那个不同。所以故知只顾,由于这个脉和证,还有黄底了,他是由于误下酒疸而造成的,他有这个脉与证,所以是。其实黑疸和女劳疸都是瘀血的问题,你看他这个就说得很明白了,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这纯粹是瘀血证,所以他说女劳疸和黑疸统统属于血性的一种黄疸。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面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这个“病黄疸,发热烦喘”这是表热,热在表了。发热,烦而喘,这个热往上壅逆了发喘,这是一个表证之为候了,热在表。“胸满口燥者”呢,就热在里。这是表里俱热了。那么一般的黄疸为什么有这些证候?这源于病发的时候,这个黄疸一般的初发也都是由表证来的多。以“火劫发汗”这个大夫发汗,他用非法的法子,以火劫而大发其汗,这个与火劫发汗,头前讲得很多了,这在.伤寒论.里讲了很多。“两热所得”本来有表邪,他是个热,又以火济之,这是两种热。有两种热的结果,所以表里俱热,就是上边的情形,答复这个问题。“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他既发黄就得有湿,没湿是不足以发黄的。那么一般黄疸全是从湿所得,那么这个病黄疸,他也是有湿。那么现在这个病呢,他是讲治疗辩证了。“一身尽发热面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那么他一身尽热,这是阳明病的一个证候了。面黄就是黄疸也外显露了。肚热就是腹热了,腹里头也热,那么这是热在里了。

那没问题,当下之。这个当下不是用承气汤,后边有,茵陈蒿汤啊,这个主要应该用大黄硝石汤,后头有的。那么这个由于误治,黄疸初起时误治,所以表里俱热,那么变成里实的这种证候,当然既有黄他也有湿,不是没有湿的,他底下来个一个插句,“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那么这个发黄也不例外,他也有湿,没湿它不足以发黄的,但是他这个热太盛,热盛的意思纯粹变成阳黄了。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从师曰以下都是说发黄的原因了,各种发黄的不同了。“脉沉”为在里,“渴欲饮水”为有热,就是里边热而饮水,小便再不利,就热不得越,水不得泄,必发黄,“皆发黄”。这是说脉沉,如果里有热,渴欲饮水,小便再不利,要有这种得病人,虽然现在不发黄,将来也必发黄。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这个“舌痿黄”就是身,后头小注有,一个为身,这是错字,身痿黄不是舌。“燥不得睡,属黄家”腹满就是实,腹满,燥不得卧,这是里实之为候了。身痿黄就是黄浅,不艳,不是身黄如橘子似的,这就是黄之初作的时候,初染的时候这黄不清楚,这就做身痿黄。那么这个也是属黄的,当然从这个说法也可下之,这在言外了。腹满,燥不得卧,身一定见有痿黄。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没有什么深远意义,一个黄疸啊,大概在十八日前后可以愈了。“治之十日以上”要是治得当就可以有效。“反极为难治”依法治疗反倒加剧,这个黄不好治。那么后世注家呢,他不这么讲,他这个十八日啊,这个土旺于四季阿,这个四季最后十八天都是土旺之时,所以土旺以十八日为期,所以当以十八日为可愈,这太牵强附会,我想不是这种意思,这是古人经验之谈,这里头没什么深意了。我们在临床上实践也确实是这样,这个黄疸治疗要开始用药,他就有效,这个黄疸很快就好了,吃了多天也没有效,反倒加剧这个黄疸是难治的,这是经验之谈,这不是一个有什么以土旺十八日为期,那个说不通。怎么叫土旺十八日呢?是一季里头,根据天干地支来的,尤其地支,从亥时起,你看你数一数,亥子丑就是水盛的时候了,寒水的时辰,这个丑第三个,就是土,丑土嘛。寅卯辰,寅卯就是木,木之后是辰,那个辰就是辰土。巳午未,就未土。他把十二地支,三个算一季,最后那个都是土,申酉戌,戌土。所以古人有四季了,春主木,夏主火,秋主金,冬主水,没有土,他那个土呢,说土旺于四季。有几种说法啊,这是一种。四季多少天呢,十八天,十八天乘四不就七十二天吗,一季里头三个月,三个月去十八天不也七十二吗,所以金木水火土各占七十二天,搁在一块就三百六十天,他是这么算的。这东西合理不合理呢,这肯定是个玄学了,这东西没什么可考虑的东西。就即使是这样子,土旺于四季的十八日,那么得黄疸就是脾得十八日为期吗?也不是的,他共计也是七十二天嘛。所以这个讲不通的,古人有那么个说法,所以一般注家都这么讲,其实这个没有什么深远意义。现在西医讲什么病,他有个周期性,这就是自然而然的周期性,没有什么深远意义。那么在中医呢,他都要解释,为什么期之以十八天呢?他要解释了,你看咱们讲的伤寒,七八日是要紧的关头,好的在这时候好了,为什么?他要解释,这阳数七阴数六,他得导出这东西,这种解释对不对呢,当然值得怀疑的,这个也是一样的。古人不解释,这是后人解释的。

这是很有经验的一个说法,我们现在黄疸性肝炎也是如此的,要治疗十几天黄反加剧,你又没治错,这个黄是不好治的,这肯定。我在临床上所见的多了。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这都是就黄疸的轻重,治之难易来分析的。“疸而渴者”渴就是有热了,热深,渴呢?也津液伤了。热深,证一定虚,所以这种黄疸是不好治的。“为难治”可不是绝对不能治。“疸而不渴者”虽热而不深,而且正也无伤,这没有什么问题的,这种在临床也是这样子,遇到这个黄疸这么厉害,他不渴,那么这种黄疸比较好治。黄疸而渴呢,它本来是湿热的病,按理说不应该渴的,他要渴,热也盛,津液也伤得厉害,所以它是不好治的。“发于阴部,其人必呕”这个阴指的表里说的阴阳。“发于阴部”就是湿盛于里,那么其人必呕,里头停湿停水纳,人要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热盛于表,热盛于外,阳部指的表说的。那个湿盛于里发于阴部者,湿盛于里那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呢,就是热盛于表,那么其人一定是恶寒发热,振寒就是恶寒的意思。那么到这,原则上大致都讲差不多了,底下要讲具体治疗了。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这个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了。“谷疸之为病”他也发寒热,但是不能吃东西,所以不能吃东西,咱们头前有讲了。虽然能吃但是食而不化,一吃,不但蕴热,而且本来里头有湿,他脑袋就要发晕。“心胸不安”就是咱们说的胃中苦浊了,在这里头他就搁个心胸不安,与胃中苦浊可以合着理解。心胸不安就是烦啊、恶心啊,也是苦浊的意思了。“久久发黄”这个说的很好,所以谷疸这个病不是当时就发黄。这个黄疸型肝炎有的是这种情况,那么开始他发寒热,都当感冒治,所以病人,我就遇到很多的,“给我误诊了,说我是感冒,治来治去发黄了”其实也不是误诊,那个时候的确也是看不出来。再发汗,在中医说发汗是错吗?这个也不错,那都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那时候他是不发黄,久久才发黄,很长的时间一点点的黄来了。那么这个谷疸啊用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汤是最常用的药。茵陈蒿汤这个药,它去湿热的,解热利湿,也利小便。这个栀子解烦热的,也去黄。这个大黄是下实热的,也去黄。这药物挺奇怪,是这个黄色药,你们品吧,都去黄,挺有意思的,你看这个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茵陈蒿、黄芪,是黄色的药,都治黄,奇怪。那么这几个药都治黄,只是各有不同的,那么如果里不实不能用大黄。这茵陈蒿是最常用的药了,它既能利小便去湿,同时它也治黄,所以它这个药最平稳。那么烦得厉害必须加栀子,所以栀子不是个吐剂,你看这里他就不说吐了,所以.伤寒论.里头凡有栀子都是吐的时候,服那是错的,回头到这来你看,一个都不说吐了,不是吐的,栀子不能使人吐。我们也常用,没吐过一回。那么这三个药在治黄里头最常用的,不是说大便一点不通,稍稍的腹为满,大便不稀就可以用。但是我们治这个黄,应该要考虑这一点,中医讲辩证。如果这个人有恶心,尤其肝炎,黄疸型肝炎胸胁满,或疼啊,他要是有柴胡证要配合柴胡汤是比较好的,我们都经常用大柴胡汤配这个,很好使。没有那些证,他只是发黄,有茵陈蒿证用茵陈蒿汤是对的。但是有其它症状呢,配伍着用更好。那么这三个药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这个腹减指的腹微满,他有大黄嘛,就腹微满,不大满。腹微满、心中懊憹而发黄疸,小便不利,用这个方子,肯定是没有错的。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之。这个说的是女劳疸的治疗了。“黄家”就指黄疸这个病家。“日晡所发热”是里有热了,这是阳明热,属阳明了。那么阳明病呢,是但热不恶寒,而反恶寒,那个女劳疸他反恶寒,他虚啊。“此为女劳得之”不是阳明病里热的关系了。“膀胱急,少腹满”膀胱急就是膀胱感觉涨满的意思,急也就是少腹急结的意思。他底下有个少腹满,这个膀胱急呢,就是感觉膀胱胀满的意思。那么少腹呢也硬满,这个说明他是有瘀血的问题,你看这个没提小便不利,并未提这个,这个女劳疸啊,他常常小便自利。膀胱急,少腹满,不是蓄水,他是由于瘀血,就是瘀血证。“身尽黄”一身尽黄,而“额上黑,足下热”他热在下焦,所以足下特别热。“因作黑疸”所以黑疸与女劳疸还是一种的了,那么这个额上黑他叫做黑疸。“其腹胀如水状”那么这个腹胀就像里头有水似的,如水状就像同这个水气病腹水这个样子。那么大便呢,“因黑”大便黑说明是潜血了。“时溏”大便不干。“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这个腹胀虽如水状但是不是一般的水气病,这是女劳之病,不是水。“腹满者难治”假是女劳疸而腹满,这是肾气已败的一个证候了,这个是难治疗的。“硝石矾石散主之”但是这个之只能用硝石矾石散。他为什么搁硝石矾石散?在这你就看出来了,他这种女劳疸、黑疸,全是说的血性的黄疸,就是瘀血型的黄疸,在中医说。那么为什么不用抵挡汤呢?他这个虽然膀胱急少腹满,小便自利,瘀血是肯定的,大便也色黑,但是其人不如狂,所以他不用水蛭、虻虫这么峻烈的祛瘀药,他用硝石、矾石这两个药。矾石这个药,所以妇科常用为佐药,它虽然也去湿祛热,同时它也有去瘀的作用,你们看.本经.上有的,不过去瘀的力量不强;这个硝石啊,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咱们说的芒硝了,那么下热的。这两个药师偏于下热,去瘀力量是轻,而下热的力量重。假设这种的黄疸要是其人如狂,那当然是这个方子不行,可以考虑用抵挡汤。

“右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一天吃三服。病随大小便去”你看看底下解释绝对是瘀血病了。“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吃这个药之后,大便正黑就是瘀血下去了,这就是药有效的一种证候。它也去瘀,不过力量没有抵挡汤那么重,这个瘀血呢不那么顽固。他这个寻常就是大便黑、便溏,就有个潜血,所以人也不发狂,当然这个方子不能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那重的去瘀药,它只用硝石矾石散。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它用栀子、豉,栀子、豉是解烦解热,这个头前讲过,它另外不但用大黄还用枳实,枳实是消胀去满了,所以他以栀子为主了,它这里没有茵陈蒿,所以这个药啊偏于下热。这个酒疸就是以热为主了,心中懊憹、心中热,足下热,这个他说是热痛,这个热痛冲着,肝虚说热痛,或者胆,那么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这个方子也常用,这个方子解寒的作用比茵陈汤蒿强,这个有豆豉。上边那个茵陈蒿汤偏于小便不利,腹微满,而热烦没有栀子大黄汤明显,这个栀子大黄汤以热烦重,甚至于痛,但是不像茵陈蒿汤那么小便不利,腹微满,没有那个。这个方子我常常用,把茵陈蒿汤,如果黄、烦躁得厉害,这两个方子合起来用也挺好,也就是栀子大黄汤再加茵陈,这个常用,这个临床上自己斟酌。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诸病黄家”啊,所以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大致都小便不利,依法但当利其小便。但是“假令脉浮”他有表证,那就当以汗解之。那么这个呢,他用桂枝加黄芪汤。是用桂枝汤的基础上,假设这种发黄、脉浮、发热、恶风、自汗出这一类的发黄证,这种表证,就是中风型的这种在表的发黄,我们可以用这个方子。假若没有汗,那么还用麻黄连翘赤小豆,这个书没提,这个.伤寒论.提了,这可以联系起来。我们在临床上讲,假若遇到表证的黄疸,就是发热、怕冷、头痛等等的这种情况,那么有的有这个桂枝汤证的这种情况,就是太阳中风这个病型,可以用桂枝加黄芪,可见黄芪这个药它是去黄。假设要是无汗的那个,用麻黄连翘赤小豆,那也得用麻黄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伤寒论.有,回去可以看一看。但是在表证时候的黄疸很少见,但是治疗呢要知道,这个不多见,到咱们的时候大概那个表证都过去了,这些年我还没遇到表证的黄疸。一般黄疸都是,像我们说的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啊,虽然他是泄下剂,也利小便,栀子这个药就是利小便,古人研究栀子说是这个,它一方面下小肠之火,...之火,一方面也利小便,它下火解烦。诸黄,猪膏发煎主之。这有语病,这里头大概有减文,不能说诸黄都用这个方子。假设这种黄疸里头有热不可下,用这个方子是可以的,不能说诸黄都要用它。这个猪膏就是猪油,就是所谓的大油。这个药是润燥解热,这个猪膏的确是解热呀,以前,这个银匠炉啊,他是火盛啊,尤其到夏天这些工人受不了,他都热,都喝猪肉汤,到了伏天的时候,有解热作用,同时它润燥。

大便干但是不可下,那么这时候有用这个方的机会。这个乱发是通利水道的,同时也多少有点去瘀作用,这个头前咱们讲过。所以这两个药合起来啊,润燥通二便。假设这种发黄,二便不利,又不可下,就是偏虚了,那么可以用这个方子,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这个在古人医案上有啊,多日不大便,小便也不利,这种发黄他是人极虚弱了,有用这个方子好的。我们在临床一般用的机会不多,这么虚的人很少见,也不能说没有。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这就根据上边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这也是常用的方子。如果有五苓散证,五苓散,咱们头前讲过了,无论是有水逆、小便不利、发热啊,都是五苓散证,脉浮而有黄,发生黄疸,那么这个搁五苓加茵陈蒿就行了,茵陈五苓散。茵陈蒿用的量在五苓散里最重了,它是茵陈和五苓散各等分。我们要用呢,用汤剂是可以的,汤剂,茵陈的量要加大,为什么呢?你看茵陈蒿汤里的茵陈量并不大,他这个去黄的药多,这个五苓散里去黄的只是茵陈一味,所以茵陈的量要多用。我们用汤剂就行,不用散剂,他这个茵陈五苓散各等分,不是各等分,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它(茵陈蒿)为它(五苓散)的二倍。那么我们用五苓散呢可以用汤剂,就是那几个药搁个10克,桂枝搁6克,茵陈蒿可以搁一、二两都可以。这药也常用,只是要是五苓散证,这是要紧的。你们回头温习温习,五苓散证实什么证呢?脉浮、发热、小便不利、消渴、或者水逆等等,这个五苓散证很清楚,很多了。要合乎五苓散证而发黄,我们可以用茵陈五苓散。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腹满,小便不利而赤”小便赤都是里热,咱们辩证,所以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他里热,小便一定赤。腹又满,小便又赤,腹满是里实,小便赤是里热,里实热,这个“自汗出”就是阳明病发过汗的,他里热蒸的自汗出。表没病这是里实,那可得下之。他这个比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都较的重。你们看看这个药,既有大黄又用硝石,这个比较是有点大实大满的样子,这个腹满得厉害,热也厉害,可以用这个方子。他不只用栀子而且还用黄柏,热也明显。那么这几个方子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都是泄下剂。茵陈蒿汤是最平稳不过,栀子大黄汤是稍稍的泄下稍重一点,他下到宿食里头。大黄硝石汤是最重的,我们在临床里头,遇到这种的黄疸还比较少,但这个的确有的,这种方有用过。那么如果真正又湿又热而发黄疸,那么这个方子可以用。这个方也可以加茵陈蒿,如果小便在不利,加点茵陈蒿还好。这个药很重了,你们看看。“右四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顿服,这个药量了不得了,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啊,各四两一顿吃,你想想这量多重啊,古人一两合现在三钱,四两就是一两二了,这太重了,我们要用,不要用这么重,我们用就是三煎,就大黄、硝石各10克就可以了,黄柏、栀子都可以这个分量,都各10克就蛮可以了,这大实大满都可以治,这个人特别烦、小便赤、大便秘结,那么这种黄疸那不是没有,是有,但是少,我们平时遇到还是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这类比较多。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小便色不变”里头没热。虽然发黄,小便色不变,这里头没热。“欲自利”自己啊老要自利,,它就湿盛,他失去收涩就要自利。“腹满而喘”这个腹满,他没有热的满,是虚满,这个喘不外乎这种湿冲逆于心下而作的喘。“不可除热”这里他没有热,这个泄药是不行的,这个言外的意思啊,可以用象茵陈五苓散这类的。“热除必哕”你一用苦寒下药,那胃中寒一定要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哕者呢,他治的是误治了,治这个误治的救治方法用小半夏汤,小半夏汤并不治黄啊,他没提治黄,用小半夏汤治哕逆。小半夏汤也去湿去水了。上边的小便赤说明是积热,这个小便色不变,说其是有寒。这个在辩证小便的时候也很重要,这个时候虽然欲自利,腹满而喘,象是湿证,这个也容易照湿证而吃下药的,所以他才特别提出。如果色不变,腹满而喘,欲自利,这说明湿盛,湿盛逆满于心下,他也要发喘的。这个去湿,用寒湿中求就对了,这个应该利小便,不应该吃泄药,要吃泄药了发生哕逆之证了,那你赶紧吃小半夏汤救其胃,救其哕逆。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腹痛而呕”是柴胡证了。诸黄要显柴胡证你吃柴胡汤是没错的,但是只用小柴胡汤那还不如小柴胡汤合用,看看怎么用。

“腹痛而呕”要是呕不止,那种心下急,用大柴胡汤治。要是只是腹痛而呕,没有心下急,呕的也不那么甚,那么完全是小柴胡汤证,可以用小柴胡汤。但是这里头你要观察,那么这个解黄的药他没有啊,大概这个都偏于茵陈五苓,我们寻常用的,都是小柴胡汤合用茵陈五苓,你看虚实,就是不可下,他是这个发黄,都小便不利的多,我们用茵陈五苓配着小柴胡汤,这也常用的方剂。如果他是大便不通,有这个腹痛而呕,就是大柴胡汤证,那么大柴胡汤证呢,那么他这个里也有实热,你要配有茵陈蒿汤,或者栀子大黄汤是对的。这个我们在临床上常那么用,它也特别提出柴胡剂。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男子黄”他的意思啊,暗指女劳疸。如果“小便自利”这是说明虚,“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这个虚劳小建中汤,各家的说法不一了,那么都说是小建中汤,因为在虚劳篇里,小建中汤有了。我以为应该用黄芪建中汤,这个黄芪去黄,那么小建中汤拿什么去黄,是吧。这个虚劳小建中汤,我想他指的是黄芪建中汤,他搁个小建中汤,所以大家都说是小建中汤。我看小建中汤不如用黄芪建中汤。如果发黄、小便自利,这就不用利小便了,是不是,这个大概都是中虚,中虚不能治水,小便频,小便自利。那么这个应该用补中益气的这种法子,就是用这个黄芪建中汤,我认为是好的,这个作参考。这个书,他说虚劳小建中汤,注家也都说是小建中汤,但是我以为是应该用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上用黄芪建中汤治黄疸的机会并不少,中虚、发黄,因为黄芪它治黄嘛。瓜蒂汤,治诸黄。这瓜蒂汤,他提出来了,这个酒黄疸脉浮,或者这个酒黄疸欲吐,那么都要用吐法了,大概都是用瓜蒂汤,但也不是诸黄都用,这有问题的。这还是林亿他们抄来的,从外边抄来的了,他附这么个方子,当然他是有可吐,才可以用吐法。这个.千金.呢,又有个方子,麻黄醇酒汤,治黄疸。这都可以做个参考。就麻黄一味药。他“一味麻黄,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这个见于.千金.。这个麻黄也的确去黄,但是没有表证,用麻黄一味这个东西,值得考虑,不要随便用。我刚才说黄药都有去黄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他那个表证用麻黄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至于.千金.说的这个麻黄醇酒汤,我没用过,用这个方子值得考虑,不像那瓜蒂。瓜蒂汤,他是真正欲吐者吐之,书上也有。这麻黄一味药治黄,这个没试验过,但是与其用麻黄一味药,莫妙用麻黄连翘赤小豆,这都是在表证的时候。好了,我们今天就把一章讲完了。这章还不错,这章头前分析得很清楚,他主要把黄疸,古人的看法啊,它分成三种,有谷疸、女劳疸、酒疸。黄疸的原因呢,古人认为是瘀热在里。什么叫瘀热在里呢,就是热瘀于里不得出来。瘀什么瘀啊,总与湿瘀,所以必小便不利,或者是不出汗,那么才有这种情况。那么这个治疗,他根据这个还是辩证了。可下之,他有几个方子,一个茵陈蒿汤,一个栀子大黄汤,一个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这个药重一些,非大实大满不要这么用,还有一个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这个药我也用过,没有效,...的时候也不通,我遇到黄疸,就是女劳疸,就是说的额上黑,腹如水状。这我在这个,有好几个,我开始用这味药,没有效,所这个药也值得考虑。我遇到几个是这种黄疸病加腹水,我遇到几个,据西医都是说肝胆管的病,这种病西医也说预后不好,没有一个好的。也都黑,好多都是日久黄不去都变成黑了,咱们今天就讲到这了。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他这么几种病,惊就是惊慌的惊悸。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这四种病。这章讲的不够细致,他主要的是在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这是讲惊悸的脉。惊则气乱,气乱则脉动,所以他说动即为惊。这个动啊,不但脉动,胸腹也动。人要发惊啊,人这个气就乱,是吧,所以这个脉也就是跳突不稳,就动。动就脉上说,他主惊。如果脉弱,我们讲很多了,他是个不足了,血虚脉弱,不足以养心,心气虚则悸,所以弱脉主悸,悸就是心跳了,咱们现在心悸就这个悸。他头一段就是说惊、悸的脉应,他都一般说的,也有特殊的情形。所以脉动主惊,脉弱主心悸。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这个说衄之为病,他这个病之进退,一种证候的反映。尺脉浮者是里有热,那么这个脉当然是浮沉,浮主表沉主里。这个在三部上那个来说,寸、关、尺三部,关以前就是寸至关着部位,主表,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这也都是书上头一章里的。浮者在后呢,其病在里。这个浮主热,“尺脉浮”者是里有热。“目睛晕黄”这个月亮咱们说的风圈,月晕而风嘛,这个是目睛,眼睛,这个晕就是沿着黑眼珠它那块发黄,就晕黄,就像月亮那个晕那个样子,他是形容。他说目睛要有晕黄,这是瘀血之为候。里气有热又浮有瘀,所以这个衄是未止的,就是瘀热还在嘛...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就是阳络有伤。
 
。...就是阳络有伤。 那么,从秋至冬要是衄呢,这是一个阳明之络有伤,这个也是一个约略之词,也不是一定的,而且这个话也不像是仲景的话,这个做个参考,这个在临床上是不可靠的。这是在衄呀,有在阳明,有在太阳为候的不同。那么春夏呢,春夏的时候常是太阳经之络伤;那么要是秋冬呢,常是阳明经之络伤。络就是细血管,这个话在张仲景书里头呀不像他说的话。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 ,不得眠。这个在伤寒论的禁汗的条文里头已经有过。亡血者勿汗呀,这个衄家是久失血的人,那是不可发汗的。如果强发其汗再夺其津液,血液更伤,这个衄血是上边虚呀,从头部老出血嘛,如果这时候你再夺其汗,那么这块额上陷,就是肌肉要塌陷。这个肌肉丰满,前头讲很多了,人津液、血液虚不从形体整个累受的,这个在前头讲了很多很多了。那么要是局部也是一样的,颜面老出血,老衄血的人,衄家不是偶尔出血,是常出血,他这个面部的液体本来就少,如果再发汗,夺其血,肌肉非塌陷不可。脉也紧急,脉失去柔润他就紧急,一点柔润的样子没有了,就紧急。目系呢,也由于失去血液的营养,也不滋润了,所以直视不能眴。眴,是指眼睛活动,他不能眴。那么心血亏,而不得眠。这是衄家不可发汗,那么其它的亡血当然也不可发汗,凡亡血均不可发汗,这也是举一个例子。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这个衄、吐、下血的脉应也是不同的,这个是分别说这个脉应。

“面无血色者”这是亡血一个的外证,前面虚劳篇讲很多了,面无血色,面色白,面色薄,这都是面无血色的一个通译语,那么这又是亡血的一个症候了。“无寒热”就是没有外邪,那么这个病人无故的面无血色,又无外邪,肯定是亡血家了。“脉沉弦着衄”沉弦着,虚劳的样子。这个弦呀,本来是有余的脉,这个就是弓,弦者为简,那个弦,像按着鼓皮似的,也是外边脉道硬,里边是中空的,沉弦者是虚劳的现象。衄,都是指久衄,虚劳病的一种反映,所以久衄虚劳,所以脉才沉弦。如果有上面亡血的反应,什么反应呢?就是面无血色,又没有外感的情形,肯定是亡血了,亡血会者衄,会者吐,会者下。如果脉沉弦这个是久亡血的人,大概是衄,这是一个虚劳的现象,你们看看虚劳篇,脉沉弦者,虚劳的脉常有的。他们有改的,他们把沉弦改为浮弦,浮弱改做沉弱,不对,你们看看就知道了。“浮弱,手按之绝者”这个是骤然间失血太多,浮弱者就是芤脉,脉是浮的,一按里头没有,弱,你再使劲按没有了,这是亡血,大失血的样子,这是大下血造成的,下血,下血的量多了。“烦咳者,必吐血”烦咳这是肺病了,吐血,大概都是肺疾患是多了,所以这时必吐血,这全是从自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而谈的。面无血色者是亡血的一个外证,再没有寒热,没有外邪,肯定这是亡血了。亡血有各种不同,有久衄亡血的,有一种大下血的,也有一种肺病而咳血,吐血的,烦咳者指咳血就是肺病那种吐血。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吐血这个病,就是上面所说这个,“咳逆上气”咳嗽不止,而且气又上逆。“其脉数而有热”这是邪气盛,就是肺热盛,“不得卧”呢,这是正不胜邪,正虚而邪盛,所以他要是活不了的,这是死证。这个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在临床上这个吐血呀,吐血这个脉都应该是不及的脉,上面浮弱呀、手按之绝着呀或者上面那个沉弦呀,这个脉要是吐血无论是怎么失血都是不要紧的,他应该,人吐血虚,脉也虚。那么这个则不然了,脉数而有热,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么一个咳血的病呀,那是相当危险呀,而且尤其是要到躁不得卧,不得卧就是躁,躁扰不安,就是邪已胜正,正不胜邪的一个症候了,所以这非死不可。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失血的人呀,脉急数都不好,尤其久病,你像这个肺病的失血,到这个情形不死的太少了,这个很准确,这个在临床上大家都有体会。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这个嗜酒最伤肺不过了,这个嗜酒而咳者是肺受伤了,那一定要吐血的,一定能使吐血。那么道理呢?就是饮酒太过所致的,所以酒对肺是最坏了,不能够过饮,过量饮,要一咳嗽就容易吐血了。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者为虚,虚寒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这一段在虚劳篇里讲过了,那个男子则亡血失精,还有失精两个字。那么“寸口脉弦而大”这个弦脉本是有余的脉,在这他说“弦则为减”减者,没内容谓之减,就是我们按这个脉呀,虽然弦,但是里头没东西,没东西就像按鼓皮里头是空的,可是外面硬,他与芤脉浮大中空还是不同,他是弦,以弦脉为基础的,所以他说弦者为减。“大则为芤”脉又弦又大,但是大呀,也没内容,有外无内,象葱叶子似的,也是中空的,这两个脉都说的是中空之脉不过是既硬又大,所以弦者为减,大者为芤。那么弦者怎么又变成一个减了呢?所以“弦者为寒”弦这个脉主寒,这个寒指虚,虚而生寒。那么芤呢?这是血虚了。那么这两个脉同时出现,所以这叫寒虚相击,就是寒虚相搏的意思,那么这种脉叫做革。妇人要现这种脉要半产漏下,男人现这种脉要亡血,这个讲的是亡血证了,所以他搁个亡血没说失精,不是讲的虚劳了,这个前头讲过。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这个衄家不可发汗,这个是泛言亡血,是亡血都不可发汗,一样的。如果发其汗,本来就亡血,那么汗再夺其体液,这个是虚到极了,虚极他就转变为阴证,所以他叫寒栗而振。咱们讲的这种虚寒证,这个寒哪来的,虚极他就寒,人生化的机能没有了,一片寒。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这一段讲的瘀血了,瘀血的征候,这一段就举的这些征候。“病人胸满”唇舌全是血华显现之处。我们看人,西医也是,他看眼睛,这都是,这个外边,靠外边这些的黏膜,全是血液显现的地方,血液要是没有毛病,是光华显现,好看。那么这个“唇萎”就是血不荣于唇了,唇萎。“舌青”尤其这个舌青,你们看那个肝病常是舌青,起码舌头边儿,咱们说那是瘀斑,这是瘀血的一个征候,唇萎舌青都是瘀血的一种反映。他由于血液又虚,所以我们遇到血虚的不一定都得补呀,宜祛瘀,祛瘀可以推陈致新嘛,瘀血去了,自然血液就恢复了,你越补越坏,瘀血不去,你白补。所以这个唇萎呀,说明血虚的样子,但是有瘀血证也常唇萎,尤其舌青,这是一个瘀血很准确的一个征候。“口燥”口干舌燥是有热象了,有热象要是里热呢,他要喝水,所以阳明病他口燥欲饮,所以稍稍欲饮之,和其胃。他这个血分有热就不是了,有瘀血的时候常有热。“但欲漱水,不欲咽”他愿意漱水、漱口,那么这个热他不在阳明胃,而在血分里头,所以这也是瘀血的一个危候,这在阳明篇里讲过。外“无寒热”不是有外邪。“脉微大来迟”脉微者,咱们说气不足者脉微了,这个在伤寒论里头讲了,阳气不足,阳气就是津液,津液就是概括血液和体液,就是津液、血液都属于这个阳气。脉微就是液微,体液微。大,有外无内那个大,他是指芤脉。而来迟,那么头两个微大是瘀血造成的,有瘀血所以血液就虚,来迟呢?血不足,气也发滞塞。这个在临床上常说,血瘀气滞就发生这种脉。“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这说明这个少腹急结的症候,他本来不满,他是感觉满,里头是瘀血。所以咱们讲这个少腹急结,古人用这个字,用的相当好。他不是那块确实是像腹涨满也不是,也不是有疾患,症瘕积聚也不是。他就感觉那块呀,自觉呀,急。急呢?

日本有个形容,就像大人穿小人衣裳似的,就觉这块难受,憋得慌,急结这两个字,日本拿小孩衣服比方挺有意思,没法形容,李东垣他们解释就是不宽快,不宽快也解释不出来,不宽畅,就觉得里头又憋得慌,又觉得里头胀,在外边呢,他没有,他也不是真胀,所以这两句话就解释这个,病人本来不满,在外面瞅呢,他没有,他就说满,他就说急结。这个地方古人对症候名称起的呀,都有深意,咱们讲这个急结就顺口就讲过了,其实他这个就解释这个东西。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他这个主诉的病人,他不能说出急结来呀,他不懂急结,他本来不满就说我满,就觉得膀胱部位呀,血室这部分呀,他觉得满。那么这是有瘀血的一个要症,“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还有一种,我们头前说,这个咽燥但欲漱水不欲饮,也有渴的,这瘀血证,这一段讲这个。病人像一般发热一样,“如热状”人就像发热。烦而满,口也干燥,也真渴,那么这似乎有里热的样子,但是其脉反不热,那么这个脉没有滑数这种脉。“此为阴伏”呀,这也是一个瘀血症,这在伤寒论上有,“这个病发热十余日,脉浮数者可下之”那个浮数,要是真正里热脉也不浮呀,所以脉浮数,像在表似的,但是这个说明虽热不去了。这一段主要是在这个瘀血了,这可以下,可以下但是先没拿瘀血的药物来下,先用承气汤了,但是下之不解。他说合热消谷善饥呀,这个是实证也有瘀血证,那是又一段,那么这一段呢,他说口干而渴,也烦,也觉满,这个满就象上面说的腹不满,自己觉得满一个意思。那么这个的情形象有里热,象是阳明内热的样子但是没有那个脉,不大不滑不数,这是热伏于阴中,阴就是指阴血说的。“是瘀血也”这也是瘀血的证候,瘀血的证候反映的并不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这个当下之,下尽瘀血,这个热也没有了,瘀血也出了。那么这以上都是讲的原则的东西,他有这个惊悸、衄血、下血、吐血,以至于瘀血,或者讲其脉,或者讲其证。

那么底下呢,就应该具体治疗了。他头一段就不能好明白,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这个火邪,这在伤寒论上有的,“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这是伤寒论,其实这两书是一个,他没分开,所以在这又提一个火邪者,那么火邪者是什么样的证候呢?他说太阳病本来是应该发汗,那么以火熏之,以火熏之要是不得汗的话,这个人一定要是必燥,其人必燥,这个燥就是精神不安,就是惊,这个讲的致惊。到经不解,一定清血,这种血是由火所造成的,所以管这种叫火邪病。他没得汗呀,表证还在呀,所以他还用桂枝汤,但是加些龙骨牡蛎和蜀漆去引致惊。那么这一段看不出来有惊狂,还有一段这专就方剂来说了,也是伤寒论,你们看看伤寒论,火邪那里头他都有,“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根据这个方子他治惊狂的,怎么个情形呢,伤寒脉浮是病在表,应该发汗才对呀,那么这个大夫呀,以火迫劫之,迫劫之就是逼使大汗出,由于汗出太多,病必不解呀,亡阳,就是大汗,亡津液,必惊狂,这时候假设这里头钩动里饮,伴之气上冲,影响胸腹动,而其人如狂。所以伤寒加温针必惊也,都是这一个意思,卧起不安,这个应该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那么这一段他搁一个火邪,他概括这两段的意思。这个火邪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用火来劫这个病,而病没好,那么到后来他可以要便血的,这个叫火邪。同时用这个方子的意义一定有惊狂,他致惊嘛,他这个书,头一个就是惊。这个惊狂在伤寒论也有这么一个,“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慌,卧起不安者,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所以火邪这两字呀,概括面挺广。...他这个气冲得厉害,这个芍药,多少有些敛,所以把它去了。脉促胸满嘛,胸满得厉害,往上冲厉害呀,他用桂枝去芍药汤。这是桂枝汤证,如果气冲满为候者,你要把芍药去了,用桂枝去芍药汤。他又有惊狂,这个惊狂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神识,咱们说这个就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证候了,那龙骨牡蛎呢,就是安神定志的一个药,致惊。可原书上呢,恐怕这里头有痰饮,所以他搁蜀漆,蜀漆这个是祛痰饮,因为非法治疗,钩动这个痰饮,所以古人把怪病当为痰饮,这种惊狂里头常伴有水、有痰饮的一个问题,所以他既加龙骨牡蛎,又加蜀漆,要如果没有痰饮,蜀漆可以不用呀,那么这个方子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惊狂。还有一个方子,就是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那就是桂枝甘草两味药,桂枝甘草汤的基础,那个是心悸,气上冲得厉害,同时加龙骨牡蛎,这你们看看伤寒论都有的,他这个随便举了一个,搁火邪上来治,这惊狂的发作大概都由于火攻的多,这段主要说的致惊。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这个心下悸,也多种多样呀,这是举一个。心下悸,有水饮所致者,我们讲水饮篇里头,痰饮篇也有,这个人心下有水气,要是这个微者短气,水饮轻的话,这个人短气,甚者则悸,厉害了,一定要是心悸了,那么这个心下悸,就说明水饮多厉害,如果心下悸由于水饮而来的,心下悸不一定有水饮,咱们甘草….

咱们一般用这方子啊,有两种用法,不是让它泻的,下大热,这个大黄啊不要搁里头煮。这我常用啊,现在可以这么用,就是拿水冲一冲,冲一会啊用这个水来煎药,这个不大泻,这是高血压啊这个法子也是常用的。只是上边有热,上焦有热。上焦有热表现的症状是什么呢?颜面潮红啊,脸红,唇红,那么心烦,心悸,这个黄连黄芩证候,用这个方子就好使。胃下热,这热真盛,可以搁里头一起煮,这是大黄黄连黄芩。这个大黄它这个量很重了,你们看看,他说顿服啊,顿服,古人一两,就是现在三钱。这个大黄二两,这就多了,就是现在的六钱了。六钱三六一十八啊,十八克啊。我们用啊不要用这么重,这个大黄我们一般用,顶多也不能超过十克,要是为这治这血证,一般用六克就行了,这个六克呢,黄连黄芩各三克就行了,我们黄芩多搁点也没关系,是吧。黄芩跟这个大黄一样二、三两,黄连用这个药啊现在少啊,可以搁三克,全好使。尤其是小儿他没有虚寒证,小儿的鼻衄啊,吐血,这个方子最好使了,我常用,这方子最常用不过了。所以他提出个心气不足,这个不是,这个很重要。心烦,心悸,心烦悸,这是上焦有热,那么这一种的吐血啊,衄血啊,用泻心汤都好使。也治霍乱那个,不一定行了,咱们霍乱篇讲没有它,这是后世,后人添的。那么到这啊,把这一篇讲完了,讲完了你们看一看缺什么?瘀血证一个没有,头先这个辨证他讲一点,可治疗呢,它没有。没有就按我方才所说这个,你们自己可以读出些来。这个瘀血证啊,你看我们这个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下面讲那个疟疾里头的鳖甲煎丸,在这个虚劳篇里头讲的那个大黄蛰虫丸,都是去瘀的药啊,它各有不同的证候,我们后边还讲那个大黄牡丹皮汤,这个肠痈,他也是瘀血啊,有脓当下脓,不脓当下血,这下血,他下什么血,瘀血啊。那么此外在妇科里头,象是通经活血全是去瘀血。

所以这个,我以前啊本打算讲这个东西来,后来也没讲,这个你们可以准备准备,这个去瘀的这种方剂,不只是桃仁啊,丹皮,水蛭,虻虫是个去瘀药,当归,川芎,生地等等,咱们说的补血的药全是去瘀药。你看咱们讲的这个当归芍药散,“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他为什么提个妇人呢?妇人容易有瘀血啊,我们说的这种补血药啊,不过他起强壮作用,主要就是去瘀,你们看那.本草.就有,这个生地.本草.也解血痹,血痹是什么啊,瘀血嘛,不过他起强壮作用。而且药有这个寒热之别,这个生地是个强壮去瘀,性寒解热,咱们就说去血分热,也算对的,主要它也去瘀啊,它不过起强壮作用,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个人,不虚,有瘀血,你不要用强壮药,那你自然咱们就用这个水蛭虻虫啊,蛰虫啊,桃仁,丹皮都可以啊,你得也看他证候了。他要是虚,有瘀血证,你用攻破不行啊,你就得用强壮的去瘀药,有热,用生地这一类的,有寒用当归川芎这一类的,都是去瘀啊。所以你们要是研究这个东西啊,这一章,那么张仲景这个书真正遗失了,或他故意的,这两可,他故意什么?他这个瘀血证讲在各处了,他就不在这讲了,象我说的全是啊。你们这个瘀血啊,根据他这个书,集中写下子,桃仁承气汤证,抵当汤、丸证,这有的是了,大黄蛰虫丸啊,桂枝茯苓丸,牡丹皮汤,当归芍药散,小温经汤等等全是啊,把他分出来,哪个补血的温性去瘀强壮,以生地为主的强壮解热去瘀,把他分成门类来,研究东西是这样的,自己下手,我这个讲啊,当然也多少不能说没点意义,没有自己下手有利。象我说的你们自己下下手,把这个去瘀药把它集中了,那我保险总比那个王清任搞那个血证还要好,这是很有用的。我原先本打算呢写了,现在我老觉得时间不够,不是不够,他一天干不了多少,干着干着,不耐劳了,我这个事怕这个做不好了,你们可以搞,写一写。所以我们讲这些书时候啊,哪个咱们看这个过简,根据这个题目的,咱们集中了再写一写,常了是有用的,这个我自己现在就恨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啊,不爱发表东西这也是一个毛病,光心里头有,手头没敢上去,一方面研究啊一方面用这点功是最好了,不难的,这都在这书里头,.金匮要略.、.伤寒论.,再找些后家东西也可以啊,你看咱们上面讲的柏叶汤,这孙思邈加阿胶,很有道理,他不加生地为什么,这个是温性药啊,柏叶干姜艾叶都是温性药,他是虚寒,虽然不到阴证,但是虚寒,可以搁阿胶,不能搁生地。所以这个孙思邈,这是后世方子了,后世方子也有好的,不是没有好的,把它都集中起来,写点东西,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作笔记,也不给人家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在.伤寒论.厥阴篇里头,有个厥利呕哕,都差不多,所以这个呕吐哕下利来列到杂病,这个.伤寒论.这不也是治杂病嘛,那怎么能是厥阴病呢,而且论治也很相似,不过这一章他讲的详细。他说“呕家有痈脓”就是呕吐啊带脓的话,那里头有痈。“不可治呕”所以这个能吐脓啊,他就是里头有痈啊,在这个生理方面啊,他愿意把这脓能排出,排出这个当然得从关口了,他这在上边总是要由吐而出。那么这个你要是治呕呢,那脓就搁里头了,依法应该排脓。“脓尽自愈”脓要是没有了,痈呢都排出来了,这个呕也自然就好了。那么这个排脓的药啊,咱们常用的那么在这个肠痈那一篇里头有,排脓散啊,排脓汤,以至于咱们用的大黄牡丹皮汤也都是排脓啊,那专门治那个排脓,咱们平时用的桔梗啊,贝母这都是排痰排脓的,生薏仁,咱们讲到痈疮的时候再详细谈。凡是呕家要见着有痈脓,你就是不可治呕,他这个呕啊正打算要排脓,那你就用帮着这个机体排脓就好了,用药也应该这样了。脓排尽了,呕自愈。这个跟.伤寒论.是一样,也有这么一条。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这个呕吐啊,伤人胃液。先呕,那么呕完了他渴,这是胃液已经伤,胃中干,他就渴。那么胃中渴呢,可见这个水吐完了,那么这个呕呢也是要欲解。这是说饮家这种呕啊,那么先有胃有饮,他就呕,那个呕之后,饮去了胃中干,他就渴,渴的时候,呕就要止,所以“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那么开始他渴,渴就想喝水了,那水一喝到相当程度,胃里头他积水了,那么他就要呕,这是先渴而后呕者。这个道理啊,就是胃消化水的力量差,水停在这个位置了,所以他就要呕,为水停心下,这是水停心下。那么我们一般治呕啊,常用那个降逆去水的办法,那么也就是能去胃停水,这也是一种了,这呕的原因很多了,后头都有啊。所以他说“此属饮家”那么这一类的呕啊,都由于胃停水,就都属于饮家,饮家就是指的痰饮了,咱们头先讲过的。“呕家本渴”凡是有水饮的这种呕,他要把这水吐完了,胃中干,他就要渴,本来是应该渴的。

“今反不渴者”那么这他呕完了,他不渴,这就是“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这个饮是厉害,这个支饮啊从下往上,随吐随聚。咱们头先讲过这个支饮了,那么厉害了这个水饮冲逆于肺,就要咳嗽、喘。这个支饮呐,在这个痰饮中是最重的,但也是饮家了,支饮也是饮了,不过支饮这种重证,他还不象一般的这个有水饮,吐完了就渴,他个开始也渴一点,渴完了他就不渴了。咱们讲这个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你看头前咱们讲这个痰饮里头有,那么就是有支饮的关系。他先吃这个苓甘五味姜辛汤,他说这个药是个热药,吃了应该渴,那么今反不渴者,有支饮也,跟这一段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书啊总要前后看一看。一般的水饮啊,他不至于这样,唯有这个支饮,支饮这个饮是重的,也说明胃特别虚。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这是故做问答,说明这个胃虚寒而呕吐这种情况。他说“病人脉数”数是热啊,那么这个热呢是杀谷消食,这个胃它喜温不喜寒。胃要是有热呢,咱们讲阳明病,在这个.伤寒论.里头有,中风者,能使,风就是热,说明这个热,胃热。那么依法应该“消谷引食”应该是这样才对啊。“而反吐者,何也”那么现在这个人也脉数,而反吐者这个是什么道理呢?那么他底下就是师曰,他就答复这个问题。

“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这由于在表证这个阶段啊,发汗太过,发汗太过这个表并不解。这个咱们讲桂枝汤里头就有了,发汗应该微似汗出才好,大汗出,病必不除,大汗淋漓病必不除,这个就是发汗太过。他这个“令阳微”阳微这个咱们讲过很多了,这个“脉微,此无阳也”这个阳就是阳气,就是津液。这由于发汗呐,丧失津液太多,所以这个阳已微。“阳微膈气虚”怎么搁个膈气虚呢?这个汗的来源它发生于胃的,谷气嘛,咱们头先也讲过,这个汗者谷气也,它是由胃消化之后,它变成精气才出而为汗。那么这个汗太多呢,丧失这个津液。丧失津液啊,这个丧失这个主源还在胸中,还在心下胃里,这个胃这个地方,所以他说膈气虚,膈气虚就是胃气也虚了。这个“脉乃数”不是认为虚数的,人体就是有热,这个热是邪热,所以才发汗,这个发汗大汗出,这个热不除。那么他指的就是上边这个数,这个数啊,这是“客热”不是胃有热。他由于这个发汗太过,这个热没退嘛,脉还是有数。这个数是一个客热,它不是胃热,它“不能消谷”。那么胃呢反到由于汗出的太多而虚,虚极生冷,整个生冷啊。他不管这个胃虚,虚了这个,这个客气就趁机入胃,这指的饮,水饮,水饮性寒嘛。他说胃中虚,冷凑之,所以他说“胃中虚冷故也”。那么胃虚有饮他就吐嘛,是这么个道理。底下还有一段详细的解释,挺好。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不可下。这个脾并不能够啊,它不是属于消化系统的。这个古人啊一看都有一个脏一个腑,这个胃呐是个腑,它也得有个脏啊,古人就看这个脾挨着胃,所以胃是脾之腑。所以他说这个关于消化上的这个脾啊,它是关系到重要的一个内脏。所以脾伤了,它就不能消化水,不能消化饮食,这叫“不磨”。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啊,它这个不能够这个消化饮食了,所以早晨吃的,晚上要吐,宿食不化嘛,停食,它不消化,到时候把它吐出来拉倒;那么晚上吃的呢,早晨吐,这就是“宿谷不化”吃的东西啊它停到胃里头,它不消化。这就是脾胃具虚的一个问题了,关于这种叫“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胃反这种的病啊,如果脉紧,紧是邪,邪实啊,邪盛。太阳伤寒脉紧,这个紧都是实证。涩呢它是虚了,精血不足嘛。邪盛正虚,这种胃反是不好治了,“其病难治”。什么病都这样,不管胃反。这个胃反搁到现在是什么病呢?咱们在临床上也常遭遇这种病,象胃下垂就是这种病,胃下垂要是厉害点了,他几天要吐一回,他这个吃了东西啊在胃里头,咱们就是现在说的消化不良了,它是胃痉弛纵,所以它这下垂,这个胃的这个胃痉啊弛纵往下,它这个运转的这个功能都不够。所以吃的东西呢都停着,停到一个相当程度,他就要吐了。那么这种古人叫做胃反,那么厉害的早上吃晚上吐,晚上吃早上吐,也有几天吐。那么后边就是治法。如果要是脉太紧,邪太盛而正虚,所以这个难治。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这个欲吐并不是真吐了,就是要吐喜欢吐,一吐为快而不得吐。就象我们讲这个瓜蒂散,温温欲吐,服不能吐。那么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下,他欲吐者,这个病就有越出之机啊。那么这个治疗呢应该顺势利导嘛,用吐法就好了,千万不要下。这对于这个吐啊,到这个地方,他是在这原则上讲了很多,发作的原因也略略说说,有这个水饮的,有胃虚寒的,也有胃反这一类的,这一类的重一点的呕吐,这个也是脾胃俱虚了。然后在这个临床治疗上,它提出几个要点。第一个有痈脓不可治呕,那就要排脓,脓尽自愈。那么最后呢,下。这个吐是要治呕的,假设这个病人欲吐者,那你不可治呕,你啊可以顺其势而吐之。这中医治病这个很重要啊,要顺势利导。这就是适应这个生理的机能,它古人根据这个辨证它留的这种规律,这很好。我们在临床上不管一个病,万病都这样。咱们说表证,这个表证病人就要出汗,你不可下。底下他讲到哕了。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这个哕这个证啊就是干呕,不过它其声连连。干呕啊,干呕就是有声无物谓之干呕。那么这个哕与干呕什么分别啊?它就是干呕连连不断,不是一声,连连不断的,古人叫做哕,干哕嘛。这个哕大概都是虚证多,也有实证,这个头一节就是说这个。

“哕而腹满”这个腹满指的实满,他拒按。“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那你看看6他前后就是指大小便,是大便不利啊或者小便不利,都影响到这个,他不往下通,他往上逆。那么这个腹满不是一个虚满。尤其这个如果这个大便不利这个腹满是要拘按的,那么小便不利这个腹满当然在少腹了。这个详细他都没说,因为这些问题啊,这个.金匮.讲在.伤寒.之后了,以前这个.伤寒杂病论.在一个书里头,也是先伤寒后杂病,在伤寒里都讲了,来这里头就是略提,不那么详细说了。那么所以注家对于这些都认为这个不是错,就是简略,也有这么说的,其实它是故意的,因为那部分在.伤寒论.里头都讲了。那么其它的这个虚证的哕他没提,后头这个具体治疗有。底下就讲这个呕、吐具体治疗了。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个吴茱萸汤啊,吴茱萸这个药啊,咱们头先讲那个桂枝治气上冲,那个治气上冲,这个吴茱萸啊治水上冲,水往上冲逆,所以他呕嘛。水往上冲逆,水这个本来停在胃里。“呕而腹满”这个指的就是上腹,这个水往上冲逆,所以上腹较满,那么甚至于他胸满,这就是胸满了,呕而胸满。...一升就是一茶杯了,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吴茱萸它治水气上冲,有治呕镇痛的作用,那么加上大量生姜,它更能治呕了。这个凡是这个胃停水,胃虚的多,所以他搁人参、大枣,就是补胃之虚了。那么这个方剂呢一方面治标,治其水气上冲这个呕,他用吴茱萸生姜;一方面你胃也老虚,水还是停水啊,所以从根本上恢复胃,他用人参大枣。这个方应用很多,一会等底下咱们讲完再讲。“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个水气往上冲啊,“吐涎沫”这是一个证候。“头痛”头晕全是,尤其头晕最多见了,不过这个书上他没有。这个,我在临床上通过经验了,很多的头晕是吴茱萸汤证,可是他得恶心,起马他恶心,吐不吐也得恶心,一动了他就要吐。我们讲很多了,就是胃停水,头晕头眩,头冒,都水气的冲击这个大脑的问题。那么这个吴茱萸汤证啊,这个水往上冲的最厉害了。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临床上的美尼尔氏证很多是吴茱萸汤证,这个临床上你们可以试验。这人啊头晕的厉害,不敢动,一动他就要吐。这个呕,是个要紧的,呕是吴茱萸汤的一个主证啊,那么如果头晕或者痛,他都可以用吴茱萸汤,吐涎沫这是他证候。所以这个方剂啊,不但治胃,胃痛它也治啊,吴茱萸汤治胃疼也挺好啊。但是它是个大温性药,这个吴茱萸,利于虚寒,不利于实热。我们在临床上考虑这个人有热,尤其是实热,这个吴茱萸可要小心用了。虚寒的无论是头痛头晕,吐涎沫,以至于胃疼但是有呕,都可以用,都好使。这个,在临床上这个方子啊最常用了。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呕而肠鸣”这个水气啊它不是只在胃,在肠子也有,所以腹鸣肠鸣。上面呕吐,这也是有水饮了,同时“心下痞”。这个心下痞在这一个在半夏泻心汤里头啊,这心下痞有两层关系。一方面它是胃气虚,心下痞硬,人参证,它这有人参嘛;另一方面,黄芩黄连这个心下痞,泻心汤证。那么这个半夏泻心汤它兼而有之。所以在.伤寒论.里头常说心下痞硬,这个痞硬啊也不是只是人参汤,但是人参证它一定是心下痞硬的。同时它也存在着这个黄芩黄连这个心下痞。那么这个方子不但治呕,它也治下利,用黄芩黄连它是治下利的药啊。这苦药之中,唯独黄芩黄连黄柏都是个燥药,它是苦燥,所以它能够去水,能够止利。那么这个方剂啊,是寒热并用。一方面胃虚有饮,它是半夏干姜,还得去饮了;那么搁人参甘草大枣呢还是补胃之虚;另外搁黄芩黄连解烦解痞。当然这个病他有烦啊,有时候有烦躁啊。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心下痞,烦躁,呕吐,肠鸣和下利这个药都治。但是他这个痞呢不是只是泻心汤这个痞,有时候痞硬。痞硬就是人参证了,痞硬把这个痞包括在里头了。这个方子也常用的,那么甘草它是三两,我们再多搁呢就是甘草泻心汤,搁四两啊,多可以搁个五、六两,五、六两现在说就是五、六钱了。那么去干姜加生姜就是生姜泻心汤。这个在这个治疗差不多,全治呕而心下痞和下利。这个你们看看.伤寒论.把它对照一下就知道了,这甘草泻心汤头前也讲过,狐惑病,它治这个蚀于喉者,甘草泻心汤主之。它这个甘草加量,就能够治口疮,也挺有意思,你不加量就不行,这个咱们临床上这个,也是常用的办法。但是治这个呕而肠鸣这是一致的。这个寒热错综所以用药可以寒热错综来用,一点无误。所以现在的人呢不是看到开这个方子,啊哈,又有黄连黄芩苦寒的药,又有干姜半夏这个辛温燥药,他不明白。其实这个,他古人这个配伍啊,因为他这个病就是了,它这个错综。既有,上边有热,那么这个下边的确有寒,要不然这个,这个水气随肠鸣流走,它不就属于虚寒嘛。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干呕而利者”本来这个黄芩汤啊它治太阳少阳合并这个下利,既有太阳病的这个发热、头疼,也有少阳病的这种口苦咽干,它治热利啊。这个黄芩汤,就是黄芩、甘草、芍药、大枣就这个四味药,叫黄芩汤。那么这个黄芩汤它治下利,如果黄芩汤那个再同时干呕,加上半夏、生姜,它是这么一个方剂。

那么这个干呕而利者,他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这个方子也常用的,这个黄芩汤是个去热的解热剂,这个在这个下利也常用这个方子。这个芍药黄芩呐,这个芍药是对下利也起作用的,所以古人说它是收敛药,也就从这也可看出来。其实它不是个收敛,它是解热,解热治腹痛。腹痛下利有热,可以用黄芩汤。同时它又有呕,可以加半夏生姜。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诸呕吐”就是凡是呕吐,他里头有水饮,水饮“谷不得下”它胃里头有水,你吃不下东西去,谷不得下,那你吃下去也是吐出来。所以这一类的大概都是胃有停水的关系,他用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就是半夏生姜两味药了。这两个药都是去水的,治呕。这个半夏下气去水,生姜呢?也是降逆治呕,也去水,同时它有些散寒作用,水性寒嘛。小半夏汤单独用的时候少,我们这个一般临床上啊都搁到旁的方剂里头用,你看上边的黄芩汤里头也有小半夏汤,我们平时这个用的小柴胡汤里头也有小半夏汤,是吧。半夏生姜啊,所以它也治呕,常常的这个小半夏汤啊,全是与旁的这个方剂合着用的机会多,单独用的机会少。他这个书单独提出来,说治呕的药啊,那么有半夏生姜这一类的药,这个专治水饮一类的呕,不是水饮的呕没效。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这段治这个饮家的一种呕啊,挺有意思。他说“呕吐而病在膈上”凡是呕吐它都在上头,都在膈以上,这是水往上走,上膈,水往上冲逆。这水本来在膈下啊,在胃里头的,他要呕就往上,上于膈他才呕吐。呕吐完了,“思水者,解”这头先咱们讲了,呕吐,胃中这个停水都去了,同时胃中干,干就要渴,那么想水喝了,这个呕要止了。“急与之”那么赶紧给点水喝。为什么?和其胃啊,少少与饮,以和其胃嘛。“思水者”虽然急与之饮,还不解渴,还想水喝,这只给水喝可不行了,只给他喝,水停了他还是要吐的。“猪苓散主之”这个好,这是一个根本解决的法子。那么这是这个渴,他要停水,喝多了,停水,还要呕,呕完了,水去了,还要渴,这就是属于恶性循环了,往复不已了,那怎么办呢?所以有一个治法用猪苓散主之。猪苓散呐它解渴去水,不让水停下,同时它解渴呢不怎么想喝了,它自然就是不至于再吐了。这个猪苓散也只是举个例子,这后边还要讲,有那象茯苓泽泻汤,有的是,全是这一个手段,又解渴又去水去饮,使这个呕不复发。这个猪苓汤,猪苓散这都是解渴,它是以猪苓为主药的。这个猪苓啊去水之中,解渴是最突出了,有这个解渴的作用。那么这个方子呢,猪苓、茯苓、白术全是利尿去水的,可是解渴,那么里头有点水它去了,不渴了你也不想喝了。这是一个治疗的手段是最妙不过了,一般人想不到这个时候还利尿,其实这是最常用的手段,后头还有啊。这是一个例子,那么我们要知道了,假设遇到这个水饮这种呕吐,那么呢呕吐完了再渴,渴他要喝水,他这往返不好啊,往返复作,那么这时候你得想彻底的治疗,得止渴利水的法子,那么猪苓汤它是一个例子,后头它这个茯苓泽泻汤也是,那个比这个方子最常用了。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这个呕啊,咱们头上讲很多了,全是水气往上送,往上来他草呕,所以病在膈上嘛。这个水往上来,它不往下,小便不应该利。小便反到利,利就是频数。脉弱,又见厥,这是虚了,这是阴寒的一个证象了。那么身呢反有微热,这都是不好现象。这个身微热啊,正是这个虚阳,就是古人说的这个阴阳绝离之象,有点这个虚阳啊都往外跑,那么里头是真寒呐,所以脉弱又见四肢厥冷。那么可见头前这人呕啊不是一般的呕了,这个呕,小便复利,上呕吐,下溲数,这是一个虚脱的样子,不是一般水饮的那个呕,所以他这个证候所现的也不一样,呕而小便复利。这个虚脱样子,所以他底下说的“难治”。这些证状啊他是起矛盾,要是一般水饮那种呕呢,他小便不应该利,那么真正虚寒,也不应该有热,这个有热都是围堵之证。虚寒内盛,那么有点阳气它浮于外,这是最不好了,所以最难治的一个病,也只有用四逆汤,温中救逆这一法。这个四逆汤啊,它主要是温中,温就是温胃,这个胃气啊恢复一点,这个人的生命还可以望其生,否则没有其它的办法。这个地方啊,在这个仲景的书说的都相当的好,这不是随便,咱们现在这个见着脉微肢厥啊,就是人参、独参汤,这害人透了。这个寒性药一点也不能用,这个人参是微寒呢,那你哪能用,就得是温中,恢复这个胃的机能,胃气一败就死了,你恢复一分胃气,就能够保持一分的这个生命。那么吃这个药呢,他这个脉弱、厥,恢复,那个呕吐,溲数自然就好了。否则是没有其它的法子,所以搁个难治,还搁个四逆汤主之。这个要用普通治呕的套方啊,那非死不可,那头前那小半夏汤这可不行的。这个四逆汤咱们讲很多了,就是附子、干姜、甘草,它本来在甘草干姜汤里头加附子。那么这个,凡是这个重证啊,这个虚寒的,阴寒重证啊,都用生附子,生附子有力量。你象这个炮附子啊,治的力量都差了,所以古人都搁生的。现在我们用这个药啊要,只能用川附子,生的他不给你,生的认为有毒,不过要多用一点,那要是,用这个一枚这个熟附子没多大用,起码要搁个五钱六钱。它这一枚啊分成三付,那一付很轻了,那非生附子不可。咱们要是现在用呢,就是一副也得搁个五、六钱,四、五钱的样子,就是制附子了。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是个解热剂,同时是个健胃止呕剂,我们方才说的小半夏汤就在小柴胡汤里头。那么小柴胡汤里头有人参、甘草、大枣,它有很多种健胃药,同时又有半夏生姜治呕,它也是个解热剂。所以要是呕而发热,是柴胡证剂啊,当然要用柴胡汤。在这个呕是多种多样的,也有这个半表半里有热,心烦喜呕,这个他绝对有烦,他是个热烦呢,那么这种的呕。那么四逆汤的那个呕呢,那是阴寒内盛,说是咱们说的里阴寒证,就是上吐下泻,不是大便泻,他是小便,小便数溲,这是机能陈衰,那也不是一般的呕,那么也有水饮的呕,头先讲的几个都是的。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胃反”他是要呕吐的,但是他并不是随时呕吐。

假设这个胃反呕吐甚者,可以用大半夏汤。这个大半夏汤与小半夏汤就是不一样了,它这个不但用半夏下气止呕,同时他是胃虚了。这个胃反主要就是个胃虚,脉浮而涩嘛,浮则为虚,涩则伤脾,他脾胃虚。脾胃虚得用甘药,来这个补脾胃,主要就是补胃了,它用人参和蜜。它这个甘药它不用甘草大枣,它搁个蜜很有道理。这个蜜啊,它不象甘草大枣是壅腻,他呕,呕不用甘药,是吧?所以甘药不可吃附、建中嘛,那么这个他这么用,他这个脾胃虚不用甘药不行。可这个蜜呢?它是虽然是甘药,但有些个润,它不是往上壅。这个用药啊,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假设是需要用甘药来安中补胃,那么配合人参的,你不要配些甘壅的药,象甘草啊,大枣啊,都与胃有好处啊,那饴糖更不行了,是吧?那蜜可以的。所以他这个呢,就用这个人参、白蜜和半夏,那么这就是胃反由于这个中虚而呕吐。他是这么样的煎法,“以水一斗二升”他这白蜜是一升啊,就是现在一茶杯。“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这到无所谓,就把它搅和匀就行了,在水里头,把这个蜜啊和水啊搅和匀。“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这也是三副,一煎三副。他是胃反,如果呕吐挺厉害,治这个胃反呕吐的法子,并不是专治胃反的法子,治这个胃反呕吐的法子。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也有这个谷道不通,就是大肠不通,那么热壅于上而呕吐的。他不吃不吐,吃完了就吐。他这个不通于下,谷道不通,大便不通,而且有热,热往上壅。所以吃东西啊,这个热往上,壅于上,所以他吃完了就吐。那么这个用大黄甘草汤主之,这甘草缓其急迫,这个吐也是很急迫的,吃了就吐,那么大黄呢它是一个通便下热。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这个是治这个胃反的,也是一个常用的方子。“吐而渴”这个头前“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和这个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