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86例疗效分析

 浮云一片 2012-05-29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86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8-19 18:21:10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郭付英456550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蓝芩口服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以<5岁的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笔者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172例,男86例,女86例,<3岁132例,3~5岁40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手足口部有斑丘疹、疱疹,血常规白血球计数正常,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普通病例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5~10ml/次,3次/日,口服;利巴韦林片5~10mg(kg·日),分3次口服。对照组仅用利巴韦林治疗,用法及剂量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辅以其他对症治疗,如西瓜霜、退热药、抗生素等。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1~3天内体温正常,口腔黏膜疱疹基本痊愈,未见新疹出现,一般状态好转,正常玩耍,能进食;②有效:3~6天体温正常,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明显好转,未见新疹出现;③无效:治疗1周后,体温未见下降,口腔、手、足黏膜疱疹未见好转,并有新症出现,进食受限。

  结 果

  治疗组86例,显效70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86例,显效50例,有效11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71.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①发热消退时间:治疗组平均2.01天,对照组平均2.25天。②疱疹消退时间:治疗组平均3.22天,对照组平均4.30天。③口腔溃疡显效时间:治疗组平均2.90天,对照组平均3.39天。两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口腔溃疡、退疹显效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门疹的常见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为主)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毒属中医热病、温病的范畴。风热邪毒经口鼻而入,与体内温热相互捕击,上薰口咽,外透肌肤,治疗宜清热解毒,化湿透邪。蓝芩口服液由板蓝根、黄芩、黄柏、胖大海、栀子等组成,属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小[2]。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入营化斑,清瘟解毒、泻肝火炽盛,疗口疮咽肿之功能;黄芩苦寒,有清热燥湿,善清肺热及上焦实热之功效,两药合用,相得益彰;栀子,归三焦经,清热凉血;黄柏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胖大海主治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增强清温解毒,疗口腔消咽肿之功效,结合西医抗病毒及支持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缩短病程,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